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1648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件之一,能够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
[0003]目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尤其在背光模组的设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背光模组除了应用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机等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可以为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显示装置提供光源。
[0004]背光模组依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I以及与扩散板I相对设置的背板7,背板7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了多个光源3,光源3的出光面面向扩散板I的入光面。为了克服光源3的发光角度小而导致的光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为在扩散板I上均匀设置多个外凸结构2,以起到增加混光度的作用。
[0005]但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多个外凸结构2在增加混光度的同时还会增加混光距离H,而增加混光距离H会相应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致使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增加,无法满足轻薄化的要求;同时经过扩散板后光的损失较大,很难保证整机亮度。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增加混光距离H会相应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致使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增加及经过扩散板后光的损失较大,很难保证整机亮度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至少一个上述问题的扩散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0007]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用于将接收到的光源发射的光线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行反射。
[0008]优选地,所述内凹结构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
[0009]优选地,所述内凹结构为倒V结构、拱形结构或方形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反光层采用以丙烯酸树脂为基础材料的材料制成。
[0011 ]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0012]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10?30 μπι。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20 μπι。
[0014]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光源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扩散板,所述反射片用于接收所述扩散板反射的光线。
[0015]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
[0016]本发明的扩散板中,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且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通过将在每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板的内凹结构的反光层时,减少扩散板自身对光线的吸收,将一部分光线反射到反射片上,这样光线被重复利用后,再次向液晶屏方向传播,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内凹结构还可以同步降低混光距离,即缩小扩散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使整机厚度降低,产品薄形化,也可以实现光源背光模组区域控制;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发出的光,提高光源的出光效率,也可减少所用的光源封装的数量,减少光源产生的热量;同时也降低了整机的成本。
[0017]本发明的扩散板和背光模组适用于多种液晶显示装置、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为:1、扩散板;2、外凸结构;3、光源;4、内凹结构;5、反光层;6、反射片;7、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板,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用于将接收到的光源发射的光线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行反射。
[0025]本实施例的扩散板,其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且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通过将在每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板的内凹结构的反光层时,减少扩散板自身对光线的吸收,将一部分光线反射到反射片上,这样光线被重复利用后,再次向液晶屏方向传播,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内凹结构还可以同步降低混光距离,即缩小扩散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使整机厚度降低,产品薄形化,也可以实现光源背光模组区域控制?’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发出的光,提高光源的出光效率,提高整机亮度,也可减少所用的光源封装的数量,减少光源产生的热量。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板,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用于将接收到的光源发射的光线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行反射。
[0028]扩散板I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4,内凹结构4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5。
[0029]内凹结构4均匀的设置在扩散板I的入光面。之所以如此设置,可以使每一个内凹结构4对应区域的反射光线均匀,不会造成某些区域反射光线强,另一些区域反射光线弱,因此,将内凹结构4均匀的设置在扩散板I的入光面可以更好的保证反射光线的均匀性。
[0030]优选地,内凹结构4为倒V结构、拱形结构或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内凹结构4为倒V结构为例进行描述。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规则的内凹结构4对于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反射更有规律性,不会在内凹结构4中进行多次反射。
[0031]当然,内凹结构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进行许多变化,例如内凹结构4的形状还可以是梯形结构、倒U结构等。
[0032]优选地,反光层5采用以丙烯酸树脂为基础材料的材料制成。
[0033]优选地,反光层5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之所以将反光层5设置成透明状,是由于在扩散板I的内凹结构4的反光层5对光源发射出的部分光线进行反射时,还有部分光线需要穿过扩散板1,发射至扩散板I的出光面,因此,透明的反光层5更有利于光线的透过,进而有利于提高扩散板I的透过率。
[0034]优选地,反光层5的厚度为10?30 μπι。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反射层5的厚度不宜过后,会降低光线的透过率,但也不宜过薄,只要厚度均匀即可,进一步优选地,反光层5的厚度为20 μ m,厚度均匀能够取得更好的反光效果。
[0035]优选地,可采用喷涂枪制备反射层5。在制备反射层5时,应注意喷涂枪口与工作表面(即内凹结构4的表面)的距离不宜过近,保持约20cm的距离最好,气压控制为0.3MPa,雾化开到最大。在保证着色力的情况下,稀薄均匀涂层取得的反光效果最佳。
[0036]实施例3:
[00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光源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为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所述的扩散板,所述反射片用于接收所述扩散板反射的光线。
[0038]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背板7,背板7相对于扩散板I的表面上设置有反射片6,反射片6上设置有光源3,扩散板I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4,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5。
[0039]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光源,当然,光源3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进行许多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0040]反射层5将接收到的由光源3发射出来的光线反射至反射片6上,这样就可以使光线被重复利用后,再次向液晶屏(图中未示出)方向传播,从而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
[0041]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I,该扩散板I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4,且内凹结构4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5,通过将在每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板I的内凹结构4的反光层5时,减少扩散板I自身对光线的吸收,将一部分光线反射到反射片上,这样光线被重复利用后,再次向液晶屏方向传播,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内凹结构还可以同步降低混光距离,使整机厚度降低,即缩小扩散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产品薄形化,也可以实现光源背光模组区域控制;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发出的光,提高光源的出光效率,提高整机亮度,也可减少所用的光源封装的数量,减少光源产生的热量。
[0042]实施例4:
[00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实施例3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4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混光均匀且混光距离短,有效降低了整机厚度,产品厚度更薄,同时由于光源数量减少,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0045]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用于将接收到的光源发射的光线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行反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为倒V结构、拱形结构或方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采用以丙烯酸树脂为基础材料的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的材料为透明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10?30μπ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20μπι。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光源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为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扩散板,所述反射片用于接收所述扩散板反射的光线。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增加混光距离H会相应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致使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增加及经过扩散板后光的损失较大,很难保证整机亮度的问题。本发明的扩散板包括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多个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用于将接收到的光源发射的光线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行反射。本发明的扩散板和背光模组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电子设备。
【IPC分类】G02F1/13357
【公开号】CN105137652
【申请号】CN201510427880
【发明人】毛旺, 朱麾忠, 陈小娇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