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2343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密封部、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基板之间具有间隙;密封部设置在间隙中,且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密封部形成密闭空间,密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第二密封部与第一次电极部及第二电极层接触设置;视景分离元件设置在密闭空间中,设置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电光材料分子设置在密闭空间中,设置在视景分离元件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该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导通结构容易导电不良或者失效问题。
【专利说明】
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2D/3D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一般包括第一基板I’、视景分离元件2’、电光材料分子3’、密封部5’、电导通部6’与第二基板4’,第一基板I ’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基板2’包括第二电极层。
[0003]该电导通部6’是由导电银浆所构成的,通过精密对位与精密点胶的工艺,可将该电导通部6’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上。上述制程,一般称为点银浆制程,用以电气连接第二电极层与该外部电压V。
[0004]由于上述电导通部的材料是导电银浆,并且该导电银浆中存在有机溶剂,当将电导通部设置在密封部的外侧时,会存在以下缺点:一、由于导电银材料在长时间接触大气环境,使得其表面发生氧化并被污染,进而不断老化,存在导电不良或失效的风险;二、由于该电导通部的宽度很小,通常只在整条边长度1%?2%左右,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在此端进行切割工艺时,容易因为玻璃基板之间支撑力不一致,产生切割不良。
[0005]当将导通结构设置在密封部的内侧时,由于导电银浆中有机溶剂会与光栅器件中液晶反应,污染液晶,必然要将导电银浆与液晶隔离开,这样势必增加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效率,同时,如果隔离不完全,还存在污染液晶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6]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导通结构容易导电不良或者失效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上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与第一次电极部;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与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层,上述第一电极层和上述第二电极层相对设置;密封部,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且上述第一基板、上述第二基板与上述密封部形成密闭空间,上述密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其中,上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上述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上述第二密封部与上述第一次电极部及上述第二电极层接触设置;视景分离元件,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中,并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电光材料分子,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中,且设置在上述视景分离元件的远离上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0008]进一步地,上述导电材料为导电金属球。
[0009]进一步地,上述导电金属球包括核与壳,上述壳为金属壳,上述核具有弹性。
[0010]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次电极部与上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为D,上述导电金属球的直径为1?,0〈1?<30。[0011 ]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各上述弯曲段位于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各上述弯曲段具有突起面,上述突起面向上述间隙内突出设置。
[0012]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密封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开口,上述第二端靠近上述开口处具有第一弯曲段,上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填充上述开口,上述第二密封部的与上述第一端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曲段。
[0013]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上述第一密封部具有与上述弯曲段连接的平直段,上述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SI,上述第一弯曲段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2,1/3S1<S2<2/3S1,上述第二弯曲段长度1/2处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53,1/351<53<2/351。。
[0014]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三弯曲段,上述第三弯曲段包括凹部,上述第二密封部设置在上述凹部内且与上述凹部相适配。
[0015]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上述第一密封部具有平直段,上述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SI,上述第三弯曲段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4,1/6S1<S4<1/2S1,上述第二密封部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5,1/2S1<S5<5/6S1。
[0016]进一步地,上述密封部远离上述间隙的一侧表面平整。
[001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上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与第一次电极部;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部分表面上依次设置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未设置上述视景分离元件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密封部,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与上述第一密封部连接的第二密封部,上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上述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上述密封部,上述密封部围绕上述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上述第一基板、上述视景分离元件、上述电光材料分子与上述密封部形成预贴合结构;形成第二基板,上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层;将上述预贴合结构与上述第二基板压合,其中,上述第二电极层与上述第一电极层相对设置。
[0018]进一步地,形成上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的上述第一密封部,和/或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的上述第二密封部。
[0019]进一步地,形成上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步骤Al,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上述密封胶,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一密封部,上述开口位于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靠近上述开口的上述第一密封部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一端靠近上述开口处具有第一弯曲段;步骤A2,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填充上述开口的分散有上述导电材料的上述密封胶,形成上述第二密封部,上述第二密封部的与上述第二端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曲段;步骤A3,将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压合,形成上述密封部。
[0020]进一步地,形成上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步骤Cl,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上述密封胶,形成具有第三弯曲段的上述第一密封部,上述第三弯曲段具有凹部,上述凹部位于上述第一次电极的表面上;步骤C2,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填充上述凹部的分散有上述导电材料的上述密封胶,形成上述第二密封部;步骤C3,将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压合,形成上述密封部。
[0021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导电材料设置在第二密封部内,通过大气施压,导电材料和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接触,实现电导通;且由于导电材料被密封胶包裹,避免了导电材料与外界大气的接触,进而避免了其发生氧化与被污染,使得其不容易老化,更不会出现导电不良或者失效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将导电材料设置在密封部内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导通,不再需要设置电导通结构,使得显示装置的占用空间减小,能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大自由,有效提高基板利用率,且由于第二密封部的宽度较大,不会因为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支撑力不一致而导致切割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本申请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弯曲段的分压原理示意图;
[0028]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示出了图6的结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0031]图9示出了图6的结构沿B-B方向的剖面图;
[0032]图1O示出了图7的结构沿C-C方向的剖面图;
[0033]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图6的第一密封部与图7的第二密封部形成的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示出了图13的结构沿D-D方向的剖面图;
[0037]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8]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图13的第一密封部与图15的第二密封部形成的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0]I ’、第一基板;2’、视景分离元件;3’、电光材料分子;4’、第二基板;5’、密封部;6’、电导通部;01、第一端;02、第二端;1、第一基板;2、视景分离元件;3、电光材料分子;4、第二基板;5、密封部;11、第一透明基材层;12、第一电极层;41、第二电极层;42、第二透明基材层;51、第一密封部;52、第二密封部;121、第一主电极部;122、第一次电极部;511、第一弯曲段;513、第三弯曲段;514、第四弯曲段;520、导电金属球;521、第二弯曲段;522、尖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3]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连接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导通部容易老化,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备方法。
[0044]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4、密封部、视景分离元件2与电光材料分子3。其中,第一基板I包括第一电极层12,上述第一电极层1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121与第一次电极部122;第二基板4与上述第一基板I相对设置,且与上述第一基板I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第二基板4包括第二电极层41,上述第一电极层12和上述第二电极层41相对设置;密封部设置在上述间隙中,且上述第一基板1、上述第二基板4与上述密封部形成密闭空间,上述密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第一密封部包括密封胶,上述第二密封部52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上述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密封部的密封胶可以与形成第二密封部的密封胶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第二密封部52与上述第一次电极部122及上述第二电极层41接触设置,上述第二密封部52用于电连接上述第一次电极部122与上述第二电极层41;视景分离元件2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中,并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I的表面上;电光材料分子3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中,且设置在视景分离元件2的远离上述第一基板I的一侧。
[0045]上述形成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密封胶为现有技术中的可以实现的任何密封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密封胶。
[0046]—般地,密封胶包括主体材料与辅助材料,主体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材料和/或亚克力树脂材料,辅助材料可以是滑石粉、白土、增塑剂、溶剂与固化剂等等。
[0047]本申请的上述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中,导电材料设置在第二密封部内,通过大气施压,导电材料和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接触,实现电导通;且由于导电材料被密封胶包裹,避免了导电材料与外界大气的接触,进而避免了其发生氧化与被污染,使得其不容易老化,更不会出现导电不良或者失效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将导电材料设置在密封部内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导通,不再需要设置电导通结构,使得显示装置的占用空间减小,能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大自由,有效提高基板利用率,且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部的宽度较大,由于第二密封部的宽度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部的宽度一致,也较大,因此不会因为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支撑力不一致而导致切割不良的问题。
[0048]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I还包括第一透明基材层11,第一电极层12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材层11的表面上。第二基板4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材层42,第二电极层41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材层42的表面上。
[0049]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导电材料为导电金属球520。
[0050]为了进一步便于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实现电连接,本申请优选导电金球包括核与壳,上述壳为金属壳,上述核具有弹性。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二密封部上,对第二密封部施压,在压力的作用下,密封胶较导电金球压缩严重,导电金属球520实现与第一次电极部122以及第二电极层41的面面接触,使得导电金属球520与第一次电极部122以及第二电极层41充分接触,更好地实现二者的电导通,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
[0051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次电极部122与上述第二电极层41之间的距离为D,上述导电金属球520的直径为R,D〈R<3D。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实现电连接。
[0052]目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在形成过程中,密封胶处于暂未固化阶段,显示装置内部的液晶压力偏大,液晶挤压密封胶并且有冲开密封胶的风险,随着结构厚度的不断增加,密封胶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被冲开的风险逐步增大,因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中的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形成的结构的总厚度均在20μπι以上,密封胶被冲开现象更加明显。为了提高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的封合强度,避免连接处局部受压力过大导致被冲开,本申请优选上述密封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各上述弯曲段位于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各上述弯曲段具有突起面,上述突起面向上述间隙内突出设置。通过在连接处设置弯曲段,使得将连接处密封胶较少的位置处的压力Po分解到两边的位置,形成?:与?2,如图5所示,这与拱桥的原理相似,在微观上利用分子间斥力,使得弯曲段受力均匀,能在密封胶未固化阶段有效降低装置内液晶泄露的风险。
[0053]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部51具有第一端01和第二端02,上述第一端01与上述第二端02之间具有开口,即第一密封部是一个开环的结构,即首尾并不相接,如图6所示,上述第二端02靠近上述开口处具有第一弯曲段511,第二密封部52的结构如图7所示,如图11所示,上述第二密封部52用于填充上述开口,上述第二密封部52的与上述第一端01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曲段521,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形成的密封部的结构如图11所示。这样通过在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弯曲段,来进一步避免二者的连接处局部受压力过大导致被冲开,进而避免了电光材料分子的泄露问题。
[0054]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连接处的封合强度,上述第一电极层12的厚度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本申请优选上述第一密封部具有与上述弯曲段连接的平直段,上述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图8示出了该截面,并且两个带剖面线的矩形均为该截面)的面积为SI,上述第一弯曲段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图9示出了该截面)面积为S2,1/3S1<S2<2/3S1,上述第二弯曲段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图10示出了该截面)的面积为S3,1/3S1<S3<2/3S1,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方向平行。
[0055]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第一密封部51包括第三弯曲段513,上述第三弯曲段513包括凹部,第二密封部52的结构如图15所示,如图16所示上述第二密封部52设置在上述图13示出的凹部内且与上述凹部相适配。
[0056]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连接处的封合强度,第一电极层12的厚度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本申请优选上述第一密封部具有平直段,上述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SI,上述第三弯曲段的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4,图14示出了该截面,1/6S1<S4<1/2S1,上述第二密封部长度1/2处平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5,1/2S1<S5<5/6S1。
[0057]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与图16所示,上述密封部5远离上述间隙的一侧(即外侧)表面平整。这样能够进一步避免在进行形成独立的显示装置的切割工艺时导致的切割不良问题。
[0058]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配向膜与第二配向膜,其中,第一配向膜设置在上述视景分离元件远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第二配向层设置在第二电极层的朝向电光材料分子的表面上,第一配向膜与第二配向膜用于对电光材料分子膜的分子的取向进行配向。
[0059]本申请提到的视景分离元件可以是任何视景分离元件,可以是利用遮挡原理的视差屏障膜,也可以是利用折射原理的视景分离元件。
[0000]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电光材料分子为液晶分子。
[0061 ]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基板I,上述第一基板I包括第一电极层12,上述第一电极层1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121与第一次电极部122;在上述第一电极层12的部分表面上依次设置视景分离元件2与电光材料分子3;在上述第一电极层12的未设置上述视景分离元件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密封部51,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122的表面上设置与上述第一密封部51连接的第二密封部52,上述第二密封部52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上述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上述第一密封部51与上述第二密封部52形成上述密封部,上述密封部围绕上述视景分离元件2与电光材料分子3,上述第一基板1、上述视景分尚兀件2、上述电光材料分子3与上述密封部形成预贴合结构;形成第二基板4,上述第二基板4包括第二电极层41;将上述预贴合结构与上述第二基板4压合,形成如图2所示的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第二电极层41与上述第一电极层12相对设置。
[0062]该种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形成的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将导电材料设置在第二密封部中,通过第二密封部就可以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连接,避免了导电材料与外界大气的接触,进而避免了其发生氧化与被污染,使得其不容易老化,更不会出现导电不良或者失效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将导电材料设置在密封部内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导通,不再需要设置电导通结构,使得显示装置的占用空间减小,能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大自由,有效提高基板利用率,且由于第二密封部的宽度较大,不会因为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支撑力不一致而导致切割不良的问题。
[0063]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被电光材料分子冲开,导致显示装置直接报废,本申请优选形成上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的上述第一密封部,和/或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的上述第二密封部,且上述弯曲段位于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各上述弯曲段具有突起面,上述突起面靠近设置有上述视景分离元件的一侧。
[0064]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形成上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步骤Al,在上述第一电极层12的表面上设置上述密封胶,形成如图6所示的具有开口的第一密封部51,上述开口位于上述第一次电极部122的表面上,靠近上述开口的上述第一密封部5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Ol和第二端02,上述第一端01靠近上述开口处具有第一弯曲段511;步骤A2,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填充上述开口的分散有上述导电材料的上述密封胶,形成如图7所示的上述第二密封部52,上述第二密封部52用于电连接上述第一次电极部与上述第二电极层,上述第二密封部52与上述第二端02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曲段521;步骤A3,将上述第一密封部51与上述第二密封部52压合,形成如图11所示的密封部5。
[0065]上段提到的密封部5形成的具体过程可以为:步骤Al,在第一电极层12(实际是第一主电极部与部分第一次电极部)表面上涂布密封胶,如图6所示,形成由第一端01至第二端02的开环结构(即第一端01与第二端02之间具有开口)的第一密封部51,且在涂布第二端02(终端)时画弧形成第一弯曲段511,第一密封部51具有与弯曲段连接的平直段,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SI,第一弯曲段511为粗细均匀的弯曲段(为了设置方便,且保证性能,以下提到的“粗细均匀”的特征均是具体的一种实施例,并不代表对应的结构一定要设置为粗细均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对应特征的形状),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均为32,1/351<52<2/351;步骤42,从第一密封部51的第一弯曲段511的终点起开始涂布均匀混合导电金球的密封胶形成平直段,到第一密封部51的起点处(即第一端01的起点)开始画弧涂布形成如图7所示的第二弯曲段521,第二弯曲段521为粗细均匀的弯曲段,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均为S3,且1/3S1<S3<2/3S1,部分第二弯曲段521与第一密封部51的第一端01重合;步骤A3,将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压合,形成如图11所示的密封部5。
[0066]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密封部51的第一端01靠近开口处具有第四弯曲段514,第四弯曲段514的设置也是为了加强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在连接处的密封强度。第四弯曲段514包含弧面即可,其形状和大小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形状与大小的第四弯曲段。
[0067]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形成上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步骤Cl,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上述密封胶,形成具有第三弯曲段的上述第一密封部,上述第三弯曲段具有凹部,上述凹部位于上述第一次电极的表面上;步骤C2,在上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填充上述凹部的分散有上述导电材料的上述密封胶,形成上述第二密封部,上述第二密封部用于电连接上述第一次电极部与上述第二电极层;步骤C3,将上述第一密封部与上述第二密封部压合,形成上述密封部。
[0068]上段提到的密封部的具体形成过程包括:步骤Cl,在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围绕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膜涂布密封胶,形成一个起点与终点连接的第一密封部51,在涂布过程中,临近终点处开始画弧,形成如图13所示的具有平直段及与平直段相连接的第三弯曲段513的第一密封部51,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图14示出了该截面)的面积为SI,第三弯曲段513为粗细均匀的弯曲段,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平行第一方向的截面(图14示出了该截面)面积为S4,1/6S1<S4<1/2S1,如图13所示,且该第三弯曲段513具有凹部;步骤C2,在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涂布用于填充凹部的分散有导电材料的密封胶,形成第二密封部52,第二密封部的形状如图15所示,为了更好地与第三弯曲段513的凹部适配,如图15所示,优选第二密封部52具有尖端部522及与其连接的次平直段;第二密封部52的次平直段平行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5,且1/2S1<S5<5/6S1;步骤C3,将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压合,形成图16所示的密封部5。
[0069]需要指出的是,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提到的“第一方向”均为与第一电极层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0070]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71]实施例1
[0072]如图3所示,该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材层11、第一电极层12、视景分离元件2、电光材料分子3、第二电极层41与第二透明基材层42。在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4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部。
[0073]其中,第一电极层1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121与第一次电极部122,电光材料分子3为液晶膜,视景分离元件2为视景分离元件,且视景分离元件远离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具有配向层,密封部5的结构如图11所示,该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该密封部用于电连接第一次电极部122与第二电极层41且密封液晶膜,具体为第二密封部52用于电连接第一次电极部122与第二电极层41。
[0074]如图4所不,第二密封部52包括导电金属球520,该导电金属球520的壳为金,核为具有弹性的亚克力树脂,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为D,且导电金球的直径R= 2/3D。第一密封部的具体结构见图6所示,且第一密封部51为粗细均匀的弯曲段,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均为S2,S2 = 1/2S1,第二密封部52的结构如图7所示,第二弯曲段521的为粗细均匀的弯曲段,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均为S3,且S3 = 1/2S1。
[0075]实施例2
[007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密封部的结构不同,该密封部5的结构如图16所示,如图13所示,第一密封部51是首尾相接的,且具有第三弯曲段513,该弯曲段为粗细均匀的弯曲段,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各处平行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4,且S4=1/3S1,第二密封段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该第二密封部具有次平直段与尖端部522,该次平直段平行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35,55 = 2/351。
[0077]上述的两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密封部不仅可以实现密封液晶分子的作用,还能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的作用,并且该密封部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连接处均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各弯曲部靠具有弯曲面,弯曲面靠近上述视景分离元件设置,这样可以增强连接处的封合强度,进一步避免液晶将连接处冲开,另外,这两个实施例中的密封部远离视景分离元件的一侧表面均是平整的,这样更有利于包括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的结构的切割。
[0078]需要说明的是图8、图9、图10与图14中的斜线均是指剖面线。
[0079]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80]I)、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导电材料设置在第二密封部内,通过大气施压,导电材料和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接触,实现电导通;且由于导电材料被密封胶包裹,避免了导电材料与外界大气的接触,进而避免了其发生氧化与被污染,使得其不容易老化,更不会出现导电不良或者失效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将导电材料设置在密封部内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导通,不再需要设置电导通结构,使得显示装置的占用空间减小,能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大自由,有效提高基板利用率,且由于第二密封部的宽度较大,不会因为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支撑力不一致而导致切割不良的问题。
[0081]2)、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形成的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避免了导电材料与外界大气的接触,进而避免了其发生氧化与被污染,使得其不容易老化,更不会出现导电不良或者失效的问题;另外,本申请将导电材料设置在密封部内实现第一次电极部与第二电极层的电导通,不再需要设置电导通结构,使得显示装置的占用空间减小,能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大自由,有效提高基板利用率,且由于第二密封部的宽度较大,不会因为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支撑力不一致而导致切割不良的问题。
[0082]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I),包括第一电极层(12),所述第一电极层(1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121)与第一次电极部(122); 第二基板(4),与所述第一基板(I)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基板(I)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基板(4)包括第二电极层(41),所述第一电极层(1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41)相对设置; 密封部(5),设置在所述间隙中,且所述第一基板(I)、所述第二基板(4)与所述密封部(5)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封部(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密封部(51)与第二密封部(52),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52)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所述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密封部(52)与所述第一次电极部(122)及所述第二电极层(41)接触设置; 视景分离元件(2),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中,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I)的表面上;以及 电光材料分子(3),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中,且设置在所述视景分离元件(2)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I)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金属球(5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球(520)包括核与壳,所述壳为金属壳,所述核具有弹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电极部(122)与所述第二电极层(41)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导电金属球(520)的直径为R,D<R^3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5)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各所述弯曲段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5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52)的连接处,各所述弯曲段具有突起面,所述突起面向所述间隙内突出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51)具有第一端(01)和第二端(02),所述第一端(01)与所述第二端(02)之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端(02)靠近所述开口处具有第一弯曲段(511),所述第二密封部(52)用于填充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密封部(52)的与所述第一端(01)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曲段(5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2)的厚度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密封部(51)具有与所述弯曲段连接的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SI,所述第一弯曲段(511)长度1/2处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2,1/3S1<S2<2/3S1,所述第二弯曲段(521)长度1/2处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 S3,1/3S1^S3^2/3S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51)包括第三弯曲段(513),所述第三弯曲段(513)包括凹部,所述第二密封部(52)设置在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凹部相适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2)的厚度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密封部(51)具有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为SI,所述第三弯曲段(513)长度1/2处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4,1/6S1<S4<1/2S1,所述第二密封部(52)长度1/2处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为S5,1/2S1<S5<5/6Slo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5)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表面平整。11.一种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主电极部与第一次电极部;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部分表面上依次设置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未设置所述视景分离元件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密封胶与分散在所述密封胶中的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所述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围绕所述视景分离元件与电光材料分子,所述第一基板、所述视景分离元件、所述电光材料分子与所述密封部形成预贴合结构; 形成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层;以及 将所述预贴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压合,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 在所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曲段的所述第二密封部。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 步骤Al,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所述密封胶,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一密封部,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靠近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开口处具有第一弯曲段; 步骤A2,在所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填充所述开口的分散有所述导电材料的所述密封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曲段;以及 步骤A3,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压合,形成所述密封部。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密封部的步骤包括: 步骤Cl,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设置所述密封胶,形成具有第三弯曲段的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三弯曲段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一次电极的表面上; 步骤C2,在所述第一次电极部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填充所述凹部的分散有所述导电材料的所述密封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以及 步骤C3,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压合,形成所述密封部。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6094230SQ20161070812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23日
【发明人】刘亮, 马威, 葛长军
【申请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