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鼓框防震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92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鼓的鼓框防震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震、防松脱功能的鼓的鼓框防震垫圈。
背景技术
“鼓”为普通的打击乐器,其形态大抵如图4所示,具有环形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鼓身50,鼓身50的两开口端分别以一鼓皮51覆盖,另于鼓身50的两开口端端缘分别设有一环状的鼓框52,以压制于鼓皮51及鼓身50端缘,另于鼓身50外周边的中段设有数个鼓框调整器60,各鼓框调整器60两端分别设有一调整螺丝61,该调整螺丝61穿置于鼓框52,以调整固定两鼓框52的位置。
请参阅图5所示,现有的鼓框调整器60设有一固定于鼓身50上的本体62,以及二个分别穿置于鼓框52并且螺设于本体62的调整螺丝61,本体62周壁上突设有沿着鼓身50的轴向延伸的连接管63,两连接管63中心设有螺孔631。而鼓框52上设有供调整螺丝61穿置的长形槽520,调整螺丝61是穿过长形槽520,再螺设于本体62的螺孔631内。借由调整螺丝61螺合于连接管63的深度,即可以调整两鼓框52的间距,进而调整鼓皮51与鼓身50的密合度。
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示,在调整螺丝61的螺丝头与鼓框52之间设有一防震垫圈65,该防震垫圈65中间具有穿孔651而形成环状垫圈,借由塑料制成的防震垫圈65达到吸震、减少噪音的目的。
前述环状的防震垫圈具有下述缺点1.该扁平状的环形片体仅夹制于鼓框表面与调整螺丝的头部之间,其固然可以吸收由鼓框传输的震动力,达到吸震的目的,但是,由于调整螺丝与鼓框的长形槽内周壁之间无任何的阻隔,螺设时亦可能使两者相互接触,以至于震动力会传输到调整螺丝上,致使调整螺丝易松动,不仅影响鼓皮的密合度,亦会产生噪音。
2.当要更换鼓皮而拆松调整螺丝以及卸下鼓框时,调整螺丝以及防震垫圈会与鼓框分离,而容易遗失;又,重新组装时,还要一一将调整螺丝及防震垫圈拾起,重新穿置于鼓框上而颇为不便。
故,现有鼓框调整器的防震垫圈在使用上有其无法避免的缺点,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鼓的鼓框防震垫圈,具有吸震、防松脱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鼓的鼓框防震垫圈,鼓包括一鼓身、设于鼓身开口端的鼓皮、设于鼓皮及鼓身端缘的鼓框、以及固定于鼓身外周壁上的鼓框调整器,鼓框相应于各本体设有长形槽,而该鼓框调整器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于鼓身的本体、设于本体的周壁上并且朝向鼓框一端突伸的连接管、位于鼓框远离本体一端的防震垫圈、以及调整螺丝,该调整螺丝是穿置于防震垫圈、鼓框的长形槽、并且螺合于连接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震垫圈包括一圆形环部,环部的其中一端设有一轴向突出的穿置部,另于环部与穿置部中心设有一供调整螺丝穿置的穿孔,该环部是夹制于调整螺丝的头部与鼓框之间,而穿置部是穿置于长形槽内。
前述的鼓的鼓框防震垫圈,其中穿置部的自由端设有径向突出的挡缘,该挡缘是反钩挡止于长形槽端面。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功效1.由于防震垫圈是以穿置部穿置于调整螺丝与长形槽之间,故可以完全避免调整螺丝与鼓框接触,并且可以借由穿置部吸收鼓框的震动力,确实达到吸震、减少噪音的目的。
2.由于本实用新型借由挡缘呈反钩状挡止于长形槽端部,若不刻意施力不至于脱落,故当欲更换鼓皮而拆卸鼓框时,该防震垫圈是安装于鼓框上,而调整螺丝亦因为摩擦力而保持穿置在防震垫圈内,不仅不易遗失,重新组装鼓框时亦更为方便、快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是现有鼓的立体外观示图。
图5是现有鼓的鼓框调整器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现有鼓框调整器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鼓身 11鼓框110长形槽 20鼓框调整器21本体 22连接管220螺孔23调整螺丝24防震垫圈 240穿置部241挡缘242穿孔243环部50鼓身 51鼓皮52鼓框 520长形槽60鼓框调整器 61调整螺丝62本体 63连接管631螺孔65防震垫圈 651穿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构件与现有技术差不多,亦即在鼓身10两开口端分别设一鼓框11,鼓框11上设有数个长形槽110,又于鼓身10外周缘中段设有鼓框调整器20,鼓框调整器20的本体21周侧设有朝向鼓框11的长形槽110突出的连接管22,并且在连接管22中心设有螺孔220,鼓框调整器20又进一步包括一防震垫圈24、一穿置于防震垫圈24、鼓框11的长形槽110而螺合于鼓框调整器20的螺孔220内的调整螺丝23。该调整螺丝23设为半牙状,亦即仅有远离螺丝头部的该半段设有螺纹,邻近头部一端则设为光滑的杆部,为了改善前述现有防震垫圈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针对防震垫圈24的形状进行设计。
请参阅
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震垫圈24亦为一塑料制品,其具有一圆形环部243,在环部243的其中一端轴向延伸一穿置部240,并且于穿置部240的末端设一朝外径突出的挡缘241,又于防震垫圈24中心设有一贯穿于环部243与挡缘241的穿孔242。该穿孔242是供调整螺丝23穿过,当调整螺丝23穿置于防震垫圈24时,恰以光滑的杆部位于穿孔242当中。其中,环部243的外径大于长形槽110的内周缘,故可以夹制于调整螺丝23的头部与鼓框11表面之间,而穿置部240的外径是界于长形槽110的长边与短边长度之间。由于塑料制成的穿置部240具有弹性,且其周壁设为较薄而可以变形,故其可以被压迫通过长形槽110,并且随着长形槽110的内周壁变形。而设于穿置部240末端的挡缘241则挡止于长形槽110端面,需要施力方能将防震垫圈24拔出于长形槽110。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防震垫圈24设为可局部穿置于鼓框11的长形槽110内,并且借由挡缘241呈反钩状挡止,故当欲更换鼓皮而拆卸鼓框11时,该防震垫圈24不至于自行掉落,调整螺丝23亦会因为摩擦力的关系而保持穿置在防震垫圈24内,不仅不易遗失,重新组装时亦更为方便快速。
又由于防震垫圈24除了借由环部243夹制于调整螺丝23的头部与鼓框11之间以外,又借由穿置部240夹制于调整螺丝23与长形槽110周壁之间,故可以完全避免调整螺丝23与鼓框11接触,并且可以吸收鼓框11的震动力,确实达到吸震、减少噪音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鼓的鼓框防震垫圈,鼓包括一鼓身、设于鼓身开口端的鼓皮、设于鼓皮及鼓身端缘的鼓框、以及固定于鼓身外周壁上的鼓框调整器,鼓框相应于各本体设有长形槽,而该鼓框调整器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于鼓身的本体、设于本体的周壁上并且朝向鼓框一端突伸的连接管、位于鼓框远离本体一端的防震垫圈、以及调整螺丝,该调整螺丝是穿置于防震垫圈、鼓框的长形槽、并且螺合于连接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震垫圈包括一圆形环部,环部的其中一端设有一轴向突出的穿置部,另于环部与穿置部中心设有一供调整螺丝穿置的穿孔,该环部是夹制于调整螺丝的头部与鼓框之间,而穿置部是穿置于长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的鼓框防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置部的自由端设有径向突出的挡缘,该挡缘是反钩挡止于长形槽端面。
专利摘要一种鼓的鼓框防震垫圈,鼓包括一鼓身,鼓身的两开口端分别设有一鼓框,鼓框上设有数个长形槽,又于鼓身外周缘设有位于两鼓框长形槽之间的鼓框调整器,鼓框调整器的本体周侧设有朝向鼓框的长形槽突出的连接管,并且于连接管中心设有螺孔,鼓框调整器又进一步包括一防震垫圈、一穿置于防震垫圈与鼓框的长形槽,且螺合于螺孔内的调整螺丝,其中,防震垫圈设有一夹制于调整螺丝的头部与鼓框之间的环部,在环部其中一端设有穿置部,借以穿置于鼓框长形槽内,又于穿置部末端设有径向突出,可反钩挡止于长形槽端面的挡缘,借此,可以防止防震垫圈松脱,并且借由防震垫圈达到吸震、降低噪音与防止螺丝松脱的目的。
文档编号G10D13/02GK2884417SQ2005201453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陈国彰 申请人:千又螺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