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72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放电灯泡的车用前照灯。
大多数车用前照灯的结构为,在由灯体和前车灯玻璃形成的灯室内可摆动地设置具有光源灯泡的灯部件。近年来,作为光源灯泡采用了可高亮度照射的放电灯泡。
在车用前照灯中,由于光源灯泡的开启使前车灯玻璃的温度上升,故即使在降雪时也能够使付着于前车灯玻璃上的雪有一定程度地融化。
但是,在将放电灯泡作为光源灯泡使用时,与以往使用卤素灯泡的场合相比,由于开灯时前车灯玻璃的温度上升小,即使降雪量不多,也会造成前车灯玻璃上付着的雪不融化而冻结的问题。因此存在不得不频繁地除去付着于前车灯玻璃上积雪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前照灯,它具有放电灯泡,能够有效地防止前车灯玻璃的冻结。
鉴于在有放电灯泡的车用前照灯中设置有开灯电路部件,故本发明是通过灵活使用由此开灯电路部件发生的热量而实现的。
即,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在由灯体和前车灯玻璃形成的灯室内,可摆动地设置有具有放电灯泡的灯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体的下端部以通过间隔壁与上述灯室相邻接的形式形成有收纳上述放电灯泡开启用开灯电路部件的部件收容室;在所述间隔壁的前部,形成有将所述部件收纳室内空间与所述灯室内空间相连通的连通开口部。
上述“灯部件”可以是所谓的聚光灯型的灯部件,也可以是将放电灯泡安装在通常的反光镜中形成的反光部件。
上述“部件收容室”其主要部分可由灯体自身形成,也可通过在灯体上安装罩来形成。
上述“间隔壁的前部”的含意为通过在该前部上形成连通开口部、部件收纳室内发生的热量能流入灯室内的前部空间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比间隔壁的前后方向中心位置更前侧的位置。
如上述构造所示,本发明的车用前照灯虽然在由灯体和前车灯玻璃形成的灯室内,可摆动地设置有具有放电灯泡的灯部件,但在灯体的下端部以通过间隔壁与灯室相邻接的形式形成有收纳放电灯泡开启用开灯电路部件的部件收容室,在所述间隔壁的前部,形成将所述部件收纳室内空间与上述灯室内空间相连通的连通开口部,故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即,放电灯泡开启时开灯电路部件发热,其热量充满部件收纳室内。此后,该热量通过形成于间隔壁上的连通开口部流入灯室内。此时,由于此连通开口部形成于间隔壁的前部,热量流入灯室内的前述空间,从而使前车灯玻璃变暖。于是,用该升温的前车灯玻璃的热量可以将由于降雪等付着于前车灯玻璃上的积雪融化除去。
因此,采用本发明,在具有放电灯泡的车用前照灯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前车灯玻璃的冻结。
在上述结构中,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如果在灯室内的所述连通开口部的上方附近,设置前端部延伸至前车灯玻璃内表面附近的延伸反光镜,则可将通过连通开口部流入灯室内的热量沿延伸反光镜的下面强制引导至前车灯玻璃的内表面,故可更有效地防止前车灯玻璃的冻结。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的侧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的侧剖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的侧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10为近光照射用灯具,在由灯体12与前车灯玻璃14所形成的灯室16内,设置有可在上下及左右方向摆动的、具有放电灯泡18的聚光灯型灯部件20。
在灯体12的下端部以通过间隔壁12a与灯室16相邻接的形式形成有收纳电灯泡18开灯用开灯电路部件22的部件收容室24。在灯室16内的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附近以包围聚光灯型灯部件20前端的形式设置有延伸反光镜26。
前车灯玻璃14由透明车灯玻璃构成,在聚光灯型灯部件20具有用于形成近光配光图形的配光控制机能。此聚光灯型灯部件20具有将放电灯泡18位于光轴Ax上固定支持的反光镜28,固定于此反光镜28的前端开口部上的筒状透镜托架30,配置于此透镜托架30的前端部上、通过护圈32螺栓固定于透镜托架30上的聚光透镜34,和与透镜托架30形成一体的灯罩36。
放电灯泡18通过灯泡插座38及图中未示出的高压电线与开灯电路部件22相连接。此开灯电路部件22将启动电路及稳定电路收纳于开灯电路盒内,并设置于部件收纳室24内的靠近下部后方的位置。此部件收纳室24通过将盖部件40安装在形成于灯体12的下部后方的开口部12b上而与灯具外部空间隔离。在此盖部件40上形成多个肋40a,通过这些肋40a保持着开灯电路部件22。
在灯体12的间隔壁12a的前端部,形成有将部件收纳室24内空间与灯室16内空间相连通的连通开口部12c。此连通开口部12c以与灯体12的车灯玻璃密封槽部12d的上方相邻的状态在前后方向开口,其左右宽度被设置成与开灯电路部件22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
在延伸反光镜26的下端部,形成从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的下端角部附近至连通开口部12c上方附近延伸的弯折凸缘部26a。此弯折凸缘部26a以在该弯折凸缘部26a与前车灯玻璃14的下端突出部14b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间隙的状态形成。此弯折凸缘部26a的后端部延伸到接近间隔壁12a的位置。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伴随放电灯泡18开启,开灯电路部件22发热,其热量充满部件收纳室24内。此后,该热量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形成于间隔壁12a上的连通开口部12c流入灯室16内。此时,由于此连通开口部12c以在间隔壁12a的前端部朝向前方的状态形成,且其上方附近设置有延伸反光镜26的弯折凸缘部26a,流入灯室16内的热量沿弯折凸缘部26a的下面被强制导引至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的下端部,之后,沿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上升,同时向灯室16内的其它空间扩散。此时前车灯玻璃14变暖。这样,前车灯玻璃14的表面温度与不将开灯电路部件22的热量导向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的情况相比可以上升约30℃(相对外界温度约高45-50℃)。因此,即使由于降雪等在前车灯玻璃上付着有积雪,也可由升温的前车灯玻璃14的热量将这些付着的积雪融化去除。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10,由于使用放电灯泡18作为光源灯泡,故即使在造成前车灯玻璃14容易冻结的情况下,通过灵活使用开灯电路部件22的热量也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前车灯玻璃14的冻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通开口部12c的左右宽度设置为与开灯电路部件22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故可以确保防止前车灯玻璃14中来自聚光灯型灯部件20的照射光线透过的区域的冻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通口部12c朝向前方形成,故在灯体12成形时,即使不特别地使用滑动模具,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灯室16、部件收纳室24及连通开口部12c。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的侧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10’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灯部件不是聚光灯型灯部件20,而是反光部件50,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前车灯玻璃14也由透明的车灯玻璃构成,在反光部件50上,赋予了形成近光配光图形的配光控制机能。此反光部件50具有将放电灯泡18位于光轴Ax位置上固定支持的反光镜52,和在一定范围内将放电灯泡18罩住的灯罩54。
在本实施例中,在灯室16内收纳有上下宽度较宽的反光部件50的情况下,部件收纳室24的上下宽度略窄,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随着放电灯泡18的开启,开灯电路部件22发热,其热量充满部件收纳室24内,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形成于间隔壁12a上的连通开口部12c流入灯室16内。此时,流入灯室16内的热量沿延伸反光镜26的弯折凸缘部26a的下面被强制导引至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的下端部,之后,沿前车灯玻璃14的内表面14a上升,同时向灯室16内的其它空间扩散,此时前车灯玻璃14同样被变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即使由于降雪等在前车灯玻璃上付着有积雪,也可由升温的前车灯玻璃14的热量将这些付着的积雪融化去除。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用前照灯10’,同样,即使在使用放电灯泡18作为光源灯泡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灵活使用开灯等电路部件22的热量非常有效地防止前车灯玻璃14的冻结。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由于连通开口12c的左右宽度设置为与开灯电路部件22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故可以确保防止前车灯玻璃14中反光部件50的照射光线透过的区域的冻结。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连通开口部12c朝向前方地形成于间隔壁12a前端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以外,也可采用例如将连通开口部12c朝上地形成于间隔壁12a的前端部附近的结构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车用前照灯10、10’为近光照射用灯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为远光灯具或雾灯等的场合下,通过采用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结构,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前照灯,在由灯体和前车灯玻璃形成的灯室内,可摆动地设置有具有放电灯泡的灯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体的下端部以通过间隔壁与所述灯室相邻接的形式形成有收纳所述放电灯泡开启用开灯电路部件的部件收容室;在所述间隔壁的前部,形成有将所述部件收纳室内空间与所述灯室内空间相连通的连通开口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室内的所述连通开口部的上方附近,设置有前端部延伸至所述前车灯玻璃内表面附近的延伸反光镜。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前车灯玻璃的冻结的车有前照灯,在由灯体和前车灯玻璃形成的灯室内、可摆动地设置有具有放电灯泡的灯部件,在所述灯体的下端部以通过间隔壁与灯室相邻接的形式形成有收纳放电灯泡开启用开灯电路部件的部件收容室;在所述间隔壁的前部,形成有将所述部件收纳室内空间与所述灯室内空间相连通的连通开口部。
文档编号F21V15/06GK1271072SQ0010676
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9日
发明者中川雅史, 桥ヶ谷和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