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43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更具体地是指一种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
目前,用于广告灯箱的调色光源、装饰灯和彩色射灯、以及舞厅等娱乐场所的闪烁彩灯所用的变色光源(灯)的色调变换是通过在白炽灯上加置滤色镜(片)来实现色调变化,要达到不同颜色的相互变换还要靠旋转滤色镜或片来实现。这种光源色调单一,灰度级数低,也难以随意或随机变换。随着人们对光源色调变换多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这种传统的调色光源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传统的调色光源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光源色调变化丰富、灰度级数高,且可以随意或随机变换的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
为了实现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调色光源包括数控器、发光组件、稳压电源,所述的数控器含有一中央控制器IC2、状态开关K1-1至K1-8、K2-1至K2-4、晶体振荡器Q,中央控制器IC2的8脚接电源正极、22脚接地,15、16、17脚分别为红、蓝、绿的控制输出端并接至发光组件,晶体振荡器Q接在9、10脚之间,中央控制器IC2的19、20、21、23、24、25、26、27脚分别接至状态开关K1-1、K1-2、K1-3、K1-4、K1-5、K1-6、K1-7、K1-8,8、22脚接电源正极与地,11、12、18、28脚为空脚,1、13、14脚为留用;所述的发光组件含有三个驱动管BG1、BG1、BG3、以及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三个驱动管BG1、BG2、BG3的基极分别与中央控制器IC2的绿、蓝、红控制输出端相接,所述的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分别接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个驱动管BG1、BG2、BG3的集电极之间,驱动管BG1、BG2、BG3的发射极与地之间分别接有电阻R1、R2、R3;所述的稳压电源含有稳压块IC1、滤波电容C1、C2、C3,滤波电容C1接于稳压块IC1的输入端,电容C2、C3接在稳压块IC1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IC2的19、22脚(19、22脚同时也接地)。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由调色光源包括数控器、发光组件、稳压电源,其中数控器采用了中央控制器控制发光组件发光,而发光组件的三个驱动管BG1、BG1、BG3、分别驱动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实现调色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调色光源能取代目前传统使用的靠滤色片构成由机械旋转和变色片来变色的光源,实现了变色光源固体化,色调变化多样并可随机变化,使传统光源灯具得以升级换代。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色光源电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央控制器IC2的引出脚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色光源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包括数控器1、发光组件2、稳压电源3,所述的数控器1用于控制发光组件2发光变色,数控器1含有一中央控制器IC2、状态开关K-1至K1-8、K2-1至K2-4、晶体振荡器Q,中央控制器IC2的8脚接电源正极、22脚接地,15、16、17脚分别为红、蓝、绿的控制输出端并接至发光组件,晶体振荡器Q接在9、10脚之间,中央控制器IC2的19、20、21、23、24、25、26、27脚分别接至状态开关K1-1、K1-2、K1-3、K1-4、K1-5、K1-6、K1-7、K1-8,8、22脚接电源正极与地,11、12、18、28脚为空脚,1、13、14脚为留用。中央控制器IC2的各引出脚示意请参见图2,共有28个引出脚。
所述的发光组件2含有三个驱动管BG1、BG1、BG3、以及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三个驱动管BG1、BG2、BG3的基极分别与中央控制器IC2的绿、蓝、红控制输出端相接,所述的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分别接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个驱动管BG1、BG2、BG3的集电极之间,驱动管BG1、BG2、BG3的发射极与地之间分别接有电阻R1、R2、R3。
所述的稳压电源3作为该调色光源的数控器1的工作电源,它可使24V的直流电压稳定输出5V,稳压电源3含有稳压块IC1、滤波电容C1、C2、C3,滤波电容C1接于稳压块IC1的输入端,电容C2、C3接在稳压块IC1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IC2的19、22脚之间(该19、22脚均接地)。
所述的发光组件中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均由十个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绿色的发光二极包括D1-D10,蓝色的发光二极管包括D11-D20,红色的发光二极管包括D21-D30。
所述的稳压电源的稳压块IC1采用型号为7805。
所述的数控器的中央控制器IC2采用型号为Z86E33。
图1中J1、J2、J3均为接插件,本发明的调色光源通过数控器1的中央控制器IC控制产生8级红色灰度,8级绿色灰度和8级蓝色灰度,共有8×8×8=512级色彩灰度可变化,其控制方式由外设开关或数据指令来选择,色调的变换,根据需要可实现手动变色、自动变色、跳跃变色、随机色、水波色,请参结合图3的流程所示,中央控制器IC2中固化有控制发光组件变色的程序,在初始化过程中建立一张速率参数表,它包含了64个速率参数,其中第一个至第28个速率参数以0.1秒为最小单位;第29至45个速率参数1秒为最小单位;第46至64个速率参数以30秒为最小单位,并以缓冲器指向表首地址,以变色速率为K1-1至K1-4、K1-4、K2-3的值。例如读得变色速率的值为40,则设置最小单位为1秒,然后读取以缓冲器为首地址的速率参数表中的第40个数N作为“倍数”,则两种颜色间的时间差为N×1秒,即N秒。
以计时器是否为“1”电平为判断输出某种颜色是否应该结束为标志,而计时器是在发生了足够多次的T1时间中断(刚好满足速率时间要求)后置“1”。
下面以跳跃变色为例,说明其功能的实现,置状态开关值(K1-6、K1-7、K1-8)→计时器置“0”→确定占空比和颜色变化的速率→置状态开关K1-5为1否?若是,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青、紫;若不是,则颜色顺序为紫、青、蓝、绿、黄、橙、红;根据状态开关K1-5的状态重复循环。
各状态开关控制调色简述如下手动变色状态开关(K-1、K1-2、K1-3)、(K1-4、K2-4、K2-3)、(K2-2、K2-1、K1-5)三组开关分别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强度,每组开关均以二进制码方式控制;每组开关中发光强度从关、关、关为最强……开、开、开为最弱共有8级变化。
自动变色K1-1、K-2、K1-3为变化的结束颜色(红、橙、黄、绿、蓝、青、紫);K1-4、K2-4、K2-3为变化的开始颜色(红、橙、黄、绿、蓝、青、紫),周而复始。
跳跃变色K1-1、K1-2、K1-3、K1-4、K2-4、K2-3为变化时间控制开关,K1-5为变色顺序控制,当其为开时颜色变化为红、橙、黄、绿、蓝、青、紫;当其为关时颜色反向变化。
随机色控制方法同跳跃变色,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随机变化。
水波色K1-1、K1-2、K1-3、K1-4、K2-4为变化时间控制开关,当时间控制开关全开时,被照射处如光线经过波动的水面反射到该处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的调色光源结构请见图4所示,该图中,4为发光组件,5为垫圈,6为弹簧垫圈,7为调节螺钉,8为安装支架。
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光源包括数控器、发光组件、稳压电源,所述的数控器含有一中央控制器IC2、状态开关K1-1至K1-8、K2-1至K2-4、晶体振荡器Q,中央控制器IC2的8脚接电源正极、22脚接地,15、16、17脚分别为红、蓝、绿的控制输出端并接至发光组件,晶体振荡器Q接在9、10脚之间,中央控制器IC2的19、20、21、23、24、25、26、27脚分别接至状态开关K1-1、K1-2、K1-3、K1-4、K1-5、K1-6、K1-7、K1-8,8、22脚接电源正极与地,11、12、18、28脚为空脚,1、13、14脚为留用;所述的发光组件含有三个驱动管BG1、BG1、BG3、以及绿、蓝、红(g、b、r)三组LED发光二极管,所述的三个驱动管BG1、BG2、BG3的基极分别与中央控制器IC2的绿、蓝、红控制输出端相接,所述的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分别接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个驱动管B61、BG2、BG3的集电极之间,驱动管BG1、B62、B63的发射极与地之间分别接有电阻R1、R2、R3;所述的稳压电源含有稳压块IC1、滤波电容C1、C2、C3,滤波电容C1接于稳压块IC1的输入端,电容C2、C3接在稳压块IC1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IC2的19、22脚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组件中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均由十个相互串接的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电源的稳压块IC1采用型号为7805;所述的数控器的中央控制器IC2采用型号为Z86E3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器的中央控制器IC2中固化有控制发光组件变色的程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发光二极管调色光源,该调色光源包括数控器、发光组件、稳压电源,数控器采用了中央控制器控制发光组件发光调色,而发光组件的三个驱动管BG1、BG1、BG3、分别驱动绿、蓝、红三组LED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调色光源能取代目前传统使用的靠滤色片构成由机械旋转来变色的光源,实现了变色光源固体化,色调变化多样并可随机变化,使传统灯具得以升级换代。
文档编号F21S10/00GK2453635SQ0025919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6日
发明者吴文峰 申请人:吴文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