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图象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18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图象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尤其是有关在单元周围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情况下的构成。并且,涉及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图象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单元周围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技术记载于例如特开平11-312470号公报,和特开2000-306516号公报上。在特开平11-312470号公报上记载的构成是在前衬底侧上设置显示电极中的X电极,在后衬底侧设置Y电极,并且,在该两衬底间设置包括如围住单元形成的格子状金属电极的隔壁,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I字形放电电路。而且,在特开2000-306516号公报上记载的构成是在后衬底侧上设置X电极、Y电极的两显示电极,并且,在前衬底侧和后衬底侧之间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和隔墙,在X电极和Y电极的两显示电极间形成反U字状放电电路。
即使在上述已有技术中,也要求再降低用于显示放电的维持脉冲电压,和使放电能量适当并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在于(1)可更降低用于显示放电的维持脉冲电压;(2)即使在指定的耗电下,也能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3)对上述(1)、(2),可用简化构成处理等等…。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这样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的构成是(1)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的第1、第2显示电极间,作为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板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具有局部地向单元空间侧突出的突状部(在各该实施例中的符号为30、30’、31、32)。
(2)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的第1、第2显示电极间,作为设置包括格子状金属电极的隔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格子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在隔着该单元大体中央部的相对位置上具有局部地向单元空间侧突出的突状部。
(3)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的第1、第2显示电极间,作为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所述第1显示电极或所述第2显示电极中任一个作平面重合的部分上具有向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4)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的第1、第2显示电极间,作为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所述第1显示电极平面重叠的第1部分,及与所述第2显示电极平面重叠的第2部分上,具有向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5)在上述(1)、(3)或(4)中,所述突状部成相对状。
(6)作为图象显示装置,备有上述(1)到(5)中的任一个的等离子本显示板,根据图象信号进行驱动而显示图象。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金属电极构成例子的透视图;图2是构成图1金属电极的金属片的平面图;图3是构成图1金属电极的3个金属片的平面图;图4是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器板构成例子图;图5是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器板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金属电极构成例子的透视图;图7是构成图6的金属电极的金属片的平面图;图8是构成图6的金属电极的金属片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突状部形状例子的图;图10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象显示装置的构成例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是金属电极的透视图;图2及图3是构成金属电极的金属片的平面图;图4是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透示图。
本实施例的状态是在前衬底侧设置显示电极中的X电极,在后衬底侧设置Y电极,并且,在该两衬底之间设置包括由3个金属片组成的格子状金属电极的隔壁,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I字形放电电路。
在图4中,1是用于寻址的地址电极,2是设置成与该地址电极1大体成直角交叉进行显示的第1显示电极(Y电极),3a是在用于与该第1显示电极2同时进行显示的第2显示电极(X电极)中,用透光性构件平板状形成的平面电极,3b是与该平面电极3a一样,用于与该第1显示电极2同时进行显示的第2显示电极(X电极),在其中要具有与该第1显示电极2大体平行的部分的格子状形成的总线电极,15是具有在该第1显示(Y电极)平面和该第2显示电极(X电极)3a、3b平面之间设置的格子状结构的隔壁,4是在该隔壁15中设置的金属电极,5是后玻璃衬底,6是前玻璃衬底,8、9、10、14是介电体层,11是荧光体层,7、12是由MgO、Y2O3等组成的保护层,13是封入NeXe等发光用气体的显示单元部。在上述地址电极1、第1显示电极(Y电极)2、第2显示电极(X电极)3a、3b上分别施加正或负的电压,上述金属电极4一部分或全部的金属片接地,成为零电位。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在上述地址电极1上和上述第1显示电极(Y电极)2上分别施加电压进行寻址工作,通过在上述第1显示电极(Y电极)2及第2显示电极(X电极)上分别施加电压进行显示工作。
图1是表示上述图4金属电极4构成例子的图;是格子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积层3个金属片4a、4b、4c,其中在第2显示电极(X电极)3a、3b侧金属片4a上形成向单元空间侧(与格子平面大体平行方向)突出的突状部30,并且,在第1显示电极(Y电极)2侧的金属片4c上也形成与该第1显示电极(Y电极)2在平面上重叠的部分(第1显示电极(Y电极)2的纵向)上向单元空间侧突出的突状部30’。在象这样的构成中,突状部30当在第2显示电极(X电极)3a、3b上施加维持脉冲时,使与在该第2显示电极(X电极)中的总线电极3b之间形成的电力线集中,提高电力线密度,增大电场强度。通过该电场强度的增加,在该部容易进行显示放电。即,确保显示放电所必要的电场强度在低电压下,可使在第2显示电极(X电极)上施加的维持脉冲的电压降低。而且,即使是有关突状部30’,该突状部30’当在第1显示电极(Y电极)2上施加维持脉冲时,也能使在该第1显示电极(Y电极)2和该突状部30’之间形成的电力线集中,使该电力线的密度提高,增大电场强度。通过该电场强度的增大,在该部容易进行显示放电。即,确保显示放电所必要的电场强度在低电压下,可使在第1显示电极(Y电极)2上施加的维持脉冲的电压降低。
图2是在构成图1中所示的金属电极的3个金属片4a、4b、4c中的金属片4a的平面图。每1个单元相互相对地形成2个对状的突状部30。尽管在本图2中没有示出,但在金属片4c上形成的突状部30’在平面上成与该突状部30大体同样位置,也是每个单元2个相对对状设置。在图2中,A1、A2、A3表示地址电极1。
图3是图1中所示的3个金属片4a、4b、4c的平面图。图3(a)、(b)、(c)分别表示对应同单元的部分的平面构成。((a))在金属片4a上成对状设置突状部30,((b))在金属片4b上不设置突状部,((c))在金属片4c上对状地设置突状部30’。突状部30、突状部30’都是作成每个单元2个成相对状,分别设置在与第1显示电极((Y电极)Y1、Y2、Y3)2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通过对状设置该突状部,可使一个单元内的电力线在配置该突状部的多处集中,大致成对称状分布。因此,在一个单元内,使电场增加处对应于该电力线分布分散,在大体对称状的多处可发生显示放电。电极的耐压性能也可改善。
此外,在上述构成例中,尽管在接近第1显示电极(Y电极)的金属片4c和接近第2显示电极(X电极)的金属片4a上分别设置突状部30’和30,但是,作为其他构成例子,在金属片4a、4c上不设置突状部,在金属片4c上设置也可。而且,突状部30是与突状部30’大至成平面重叠的位置,并且,尽管形成于单元的大致中央位置,但是,由于格子状的金属片4a与第2显示电极(X电极)内的格子状的总线电极3b两个格子状部分相互在平面上重叠,所以该突状部30在其他位置上形成也行。
根据所述第1实施例,通过简易构成,可使得用于放电的维持脉冲电压降低,及使得驱动功率减少。并且,也可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
图5至图8是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是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剖视图;图6是金属电极的透视图;图7及图8是构成金属电极的金属片的平面图。
本实施例是在下述情况下的例子,在后衬底侧设置X电极、Y电极的两显示电极,而且,在前衬底侧和后衬底侧之间设置包括由3个金属片组成的格子状金属电极隔壁,和包括这里面的2个金属片的金属电极的隔墙,在X电极、Y电极的两显示电极之间形成倒U字形放电电路。
在图5中,65是用于作寻址的地址电极;68是用于与该地址电极65大体成正交设置的进行显示的第1显示电极(Y电极);69是用于与该第1显示电极68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并大致平行构成、同时与该第1显示电极68一起进行显示的第2显示电极(X电极);58是用透光性构件形成平板形的平面电极;59a、59b是重叠在该平面电极58上配置的格子状形成的总线电极;74是在配置该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及该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侧,和配置该平面电极58及总线电极59a、59b侧之间格子状设置的隔壁;80是在该隔壁74中间部上设置的隔墙;55是在该隔壁74中包括的金属电极;75是在上述隔墙80中包括的金属电极;55a、55b1、5562是构成这些金属电极55、75的金属片;63是后玻璃衬底;54是后衬底;53是前衬底;56是前玻璃衬底;61、66、67、70是介电体层;71是由MgO、Y2O3或RuO2等组成的保护层;72是氧化膜;73、62是荧光体层;52是显示单元部;57、64是底膜;76是放电电路。所述地址电极65、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分别可施加正的或负的电压,所述金属片55b2接地,成零电位。金属片55a、金属片55b1、55b2相互作成不同种类。如上所述,在隔壁74的中间配置比该隔壁74低的上述隔墙80,以此,形成从第1显示电极68至第2显示电极69的倒U字状的放电电路76。该放电电路76的长度比起在前衬底53侧平面状设置该第1显示电极68和该第2显示电极69,或在前衬底53侧和后衬底54侧分开相对设置的情况下要长得多。在这样的构成中,寻址动作通过在上述地址电极65和上述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上分别施加电压进行,显示动作通过在上述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及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上施加电压进行。
图6是表示构成上述图5金属电极55、75构成例的图,表示格子状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积层3个金属片55a、55b1、55b2,其中金属片55a形成隔壁55,金属片55b1、55b2形成隔壁55及隔墙75两者。位于后衬底54侧,接近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及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的金属片55b2上,在与该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平面重合部分(第1显示电极(Y电极)2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向单元空间侧突出的突状部31,而且,在与该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平面重合部分(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向单元空间侧突出的突状部32。该突状部31、32分别相向成对构成,设置在1单元内。在这样的结构中,突状部31当在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上施加维持脉冲电压时,使该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和该突状部31之间形成的电力线集中,提高电力线的密度,增大电场强度。通过增大该电场强度容易引起该部的显示放电。即,在低电压下可确保显示放电中所必需的电场强度,可使在该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上施加的维持脉冲电压降低。而且,突状部32当在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上施加维持脉冲电压时,使在该第2显示电极(X电极)和该突状部32之间形成的电力线集中,提高电力线的密度,使电场增大。通过使该电场强度增大,容易引起在该部中的显示放电。即,在低电压下确保显示放电中所必需的电场强度,可降低该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上施加的维持脉冲电压。
图7是在图6中所示的3个金属片55a、55b1、55b2中的金属片55b2的平面图。每个单元分别对状地形成2个突状部31和2个突状部32。图中A1、A2、A3是地址电极65。
图8是图6中所示的3个金属片55a、55b1、55b2的平面图。图8(a)、(b)、(c)分别表示同单元的对应部分的平面构成图。在金属片55a、55b1不设置突状部((a)(b)),在金属片55b2上每个单元分别对状设置突状部31、32((c))。突状部31、32,都在每个单元作成各2个相对状,在使突状部31在第1显示电极(Y电极)68上平面重合的位置,而且,设置在格子孔眼的大致中央位置上,还有,在使突状部32在第2显示电极(X电极)69上作平面重合的位置,而且,设置在格子孔眼大致中央位置上。通过对状设置该突状部,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将1个单元内的电力线在配置该突状部的多处集中,并作大体对称状分布。因此,在1个单元内,可使电场强度增大处与该电力线分布对应分散,并能使显示放电在多处大致成对称状发生。而且电极的耐压性也得到改善。
此外,在上述构成例中,尽管只是在接近第1显示电极(Y电极)及第2显示电极(X电极)的金属片55b2上设置突状部31、32,但是,还有其他金属片例如在55b1等上也可设置。
根据上述第2实施例,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以简易构成,可谋求用于显示放电的维持脉冲电压的进一步降低,及驱动功率的减少。而且,还可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
图9表示金属电极上形成的突状部的形状例子。(a)是前端部作成尖的形状例子;(b)是前端部作成圆形的例子;(c)是前端作成平坦两端成角形的例子;(d)和(e)表示在凹部的开口部形成的形状例子;其中,在(b)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金属电极外侧上设的膜例如介电体层和荧光层的厚度容易均匀,而且,防止该突状部的电力线过度集中,可提高电极的耐压性。
图10是本发明图象显示装置的构成例子。
在图10中,40是图象显示装置;20是备有如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5是以分区单位驱动该板的第1显示电极(Y电极)的扫描驱动器LSI(IC)列;22是形成对应于图象信号的定时的地址脉冲电压,用该地址脉冲电压驱动地址电极,作为用分区单位对板的显示单元寻址的第1驱动电路的地址驱动器LSI(IC)列;23是作为发生用于驱动第2显示电极(X电极)的维持脉冲的第2驱动电路的X维持脉冲发生器;24是作为发生用于驱动第1显示电极(Y电极)的维持脉冲的第2驱动电路的Y维持脉冲发生器;26是给扫描驱动器LSI列25传输控制信号的光耦合器;21是分别包括上述组成的板侧装置;28是控制上述扫描驱动器LSI(IC)列25、地址驱动器LSI(IC)列22、X维持脉冲发生器23、Y维持脉冲发生器24、光耦合器26的控制电路;29是发生在驱动波形形成中所必要的各种电压的DC/DC变换器;27是包括这些控制电路28和DC/DC变换器29组成的控制电路装置。
使用所述图象显示装置,尤其可降低显示放电情况下的电压和消耗功率。并且,可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虽然用多个金属片构成隔壁或隔墙的金属电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用单个金属片构成。金属片的截面形状也不仅限于如图所示的长方形。
以上尽管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里当然可作出种种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如下;(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第1、第2显示电极之间,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板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在单元空间侧有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2)根据所述(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夹着该单元大致中央部的相对位置上具有在与格子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在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3)根据所述(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所述第1显示电极或上述第2显示电极中的任一个在平面上重合的部分上,具有在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4)根据所述(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所述第1显示电极平面重合的第1部分,和与所述第2显示电极平面重合的第2部分上,具有在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具有地址电极;在该地址电极上形成的第1介电体层;使与该地址电极相交叉在该第1介电体层上形成的第1电极;在与该第1电极相对的面上形成的第2电极;在包括该第1电极的第1衬底和包括该第2电极的第2衬底之间形成并且备有金属电极的隔壁,该金属电极在与该第1电极交叉的部分上具有突起部或凹部。
(6)根据所述(5)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由多层组成,至少接近所述第1电极的该金属电极的层在与该第1电极交叉的部分具有突起部或凹部。
(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具有地址电极;在该地址电极上形成的第1介电体层;使与该地址电极相交叉在该第1介电体层上形成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在与该第1电极及平面电极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平面电极;在包括该地址电极的第1衬底和包括该第2电极的第2衬底之间形成并且备有金属电极的隔壁,而且,该金属电极至少在电极与该第1电极或该第2电极交叉的部分具有突起部分或凹部。
(8)根据所述(7)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由多层组成,接近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的该金属电极的层在至少与该第1电极及该第2电极交叉的部分上具有所述突起部或凹部。
(9)根据所述(7)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由多层组成,接近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的该金属电极的层在与该第1电极及该第2电极交叉的部分上具有所述突起部或凹部。
(10)根据所述(7)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相互交错形成,所述金属电极1部还形成在该第1电极和该第2电极之间。
(11)根据所述(1)中所述的等离子本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突状部相对形成。
(12)根据所述(5)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突状部相对形成。
(13)根据所述(7)中所述的等离子休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突状部相对形成。
(14)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备有所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根据图象信号对此进行驱动,显示图象。
还有,本发明将例如用于计算机的显示器装置、平面型电视机、广告和其他信息等显示用显示装置、说明用显示装置等可应用的装置全部包括在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的第1、第2显示电极之间,设置包括金属电极的隔壁,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板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在单元空间侧具有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夹着该单元大致中央部的相对位置上、在与格子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于单元空间侧具有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所述第1显示电极或上述第2显示电极中任一个在平面上重合的部分上,具有在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在与所述第1显示电极在平面上重合的第1部分,和与所述第2显示电极在平面上重合的第2部分上,具有在单元空间侧局部突出的突状部。
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具有地址电极;在该地址电极上形成的第1介电体层;使与该地址电极相交叉在该第1介电体层上形成的第1电极;在与该第1电极相对的面上形成的第2电极;在包括该第1电极的第1衬底和包括该第2电极的第2衬底之间形成并且备有金属电极的隔壁,该金属电极在与该第1电极交叉的部分上具有突起部或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由多层组成,至少接近所述第1电极的该金属电极的层,在与该第1电极交叉的部分具有突起部或凹部。
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具有地址电极;在该地址电极上形成的第1介电体层;使与该地址电极相交叉在该第1介电体层上形成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在与该第1电极及第2电极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平面电极;在包括该地址电极的第1衬底和包括该平面电极的第2衬底之间形成并且备有金属电极的隔壁,而且,该金属电极至少在电极与该第1电极或该第2电极交叉的部分具有突起部分或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由多层组成,接近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的该金属电极层的,在至少与该第1电极及该第2电极交叉的部分上具有所述突起部或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电极由多层组成,接近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的该金属电极的层,在与该第1电极及该第2电极交叉的部分上具有所述突起部或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相互交错形成,所述金属电极的一部分还形成在该第1电极和该第2电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突状部相对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突状部相对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所述突状部相对形成。
14.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备有所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根据图象信号对此进行驱动,显示图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低电压、低耗电、高发光效率、高亮度的等离子显示器板技术。在地址电极上交叉状形成的显示电极间,在与板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内,设置部分地向单元空间突出构成突状部的金属电极的隔壁。
文档编号H01J11/12GK1380676SQ02105408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9日
发明者秋庭丰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