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18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特别是涉及在其反射镜上的光源灯泡固定部位周边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光源灯泡是通过灯泡固定件固定在反射镜上的。并且,作为其具体性结构,已知有例如图7所示的结构。
在该图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光源灯泡2是在支承其灯泡本体2b的本体支承部2c的周面部上形成凸缘部2d。另一方面,反射镜4是在其反射镜本体4A上形成插入光源灯泡2的灯泡本体2b用的灯泡插入孔4b,又在反射镜本体4A上的灯泡插入孔4b的周围形成向后方凸出的环状壁4B。并且,将光源灯泡2的本体支承部2c与反射镜4的环状壁4B的内周面滑接嵌合,以使其凸缘部2d与环状壁4B的后端面抵接,在此状态下,通过用环状壁4B和固定夹具6从前后两侧将凸缘部2d夹持,将光源灯泡2固定在反射镜4上。
然而,在这种将光源灯泡2的本体支承部2c与反射镜4的环状壁4B的内周面滑接嵌合结构的灯具中,反射镜4的灯泡插入孔4b是被光源灯泡2的本体支承部2c完全闭塞的,当光源灯泡2亮灯后,在从该光源灯泡2的灯丝2a放光的同时产生的热量笼罩着反射镜4的内部空间。
由此,使反射镜4形成高温,当反射镜4采用树脂成形品结构时,存在着反射镜4容易产生热变形的问题。
又,在光源灯泡2的本体支承部2c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场合,大多是采用光源灯泡2的本体支承部2c与反射镜4的环状壁4B的内周面滑接嵌合的结构,在这种场合,还存在着本体支承部2c或用于该本体支承部2c滑接嵌合而安装的O形环8容易产生热变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反射镜高温、以减少反射镜等产生热变形可能性的车辆用前照灯。
本发明通过改进反射镜的环状壁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光源灯泡、将来自该光源灯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镜、以及将所述光源灯泡固定在所述反射镜上的灯泡固定件,所述光源灯泡具有灯泡本体、支承该灯泡本体的本体支承部、以及在该本体支承部的周面部上形成的凸缘部,所述反射镜具有形成有插入所述灯泡本体用的灯泡插入孔的反射镜本体、以及从该反射镜本体上的所述灯泡插入孔的周围向后方凸出的环状壁,所述光源灯泡在所述反射镜上的固定是使所述本体支承部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滑接嵌合,使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环状壁的后端面抵接,在此状态下,通过用所述环状壁和所述灯泡固定件从前后两侧夹持所述凸缘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壁上比与所述本体支承部的滑接嵌合位置更前方的部位,形成穿通该环状壁的至少1个切口孔。
上述“灯泡固定件”若是通过与环状壁从前后两侧将光源灯泡的凸缘部夹持来将光源灯泡固定在反射镜上的结构,则其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在上述“本体支承部”上与环状壁内周面滑接嵌合的部分当然也可以是该本体支承部自身的外周面,但也可以是安装在该本体支承部上的O形环等。
上述“切口孔”只要是穿通环状壁,且是在比该环状壁上与本体支承部间的滑接嵌合位置更前方的部位形成,则其形状、尺寸、形成位置、形成个数等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若像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那样,将光源灯泡的本体支承部与反射镜的环状壁的内周面滑接嵌合,以使其凸缘部与环状壁的后端面抵接,在此状态下,通过用环状壁和灯泡固定件从前后两侧将凸缘部夹持而将光源灯泡固定在反射镜上,则通常是反射镜的灯泡插入孔24b被光源灯泡的本体支承部完全闭塞,来自光源灯泡的放射热容易笼罩反射镜的内部空间。
针对这一点,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中是在环状壁上比与光源灯泡的本体支承部间的滑接嵌合位置更前方的部位形成穿通该环状壁的至少1个切口孔,因此,通过这些切口孔可使反射镜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由此可通过切口孔将反射镜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放散。
因此,采用本发明,可防止反射镜形成高温。由此,即使反射镜由树脂成形品构成,反射镜也不容易产生热变形,又,即使光源灯泡的本体支承部由树脂成形品构成,本体支承部或安装在该本体支承部上的滑接嵌合用的O形环也不容易产生热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若在光源灯泡的上方位置形成1个切口孔,则可通过该切口孔有效地将反射镜的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放散。
在上述结构中,当在环状壁后端面上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螺钉固定部,以将灯泡固定件用螺钉固定于该环状壁时,如果分别在各螺钉固定部的前方位置上形成所述切口孔,则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即,环状壁上的螺钉固定部要形成凸起状,必然会成为厚壁。因此,若环状壁一直以此厚度从螺钉固定部延伸至反射镜本体,则在由树脂成形品构成反射镜时,反射镜的反射面上会产生大的气孔,会对灯具配光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若在各螺钉固定部的前方位置分别形成所述切口孔,环状壁就不会一直以此厚度从螺钉固定部延伸至反射镜本体,因此可防止在反射镜的反射面上产生大的气孔。
但是,若灯具是在灯体中收容反射镜的结构,则大多是在灯体上的反射镜后端部附近部位形成比环状壁外径大的开口部,同时在灯体上安装盖子构件以将该开口部闭塞。
在这种场合下,若在该盖子构件上形成直径与环状壁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反射镜嵌合孔,并将该反射镜嵌合孔嵌合于环状壁的外周面上比各切口孔更后方的部位,则由于可用盖子构件将这些切口孔和灯体的外部空间遮盖,可确保防水性和防尘性,并且,即使在盖子构件安装于灯体上的状态下,也可进行光源灯泡的更换作业。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侧剖视图。
图2为图1的II部详细图。
图3为以单体形式表示所述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主要部分详细图。
图5为表示所述灯具组件的反射镜后顶部的背面详细图。
图6为从斜上方看所述反射镜后顶部的示图。
图7为表示传统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侧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在用无色透明盖体12和灯体14形成的灯室内,通过未图示的对光机构收容可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倾斜动作的灯具组件20。
图2为图1的II部详细图,图3为以单体形式表示所述灯具组件20的后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灯具组件20是所谓聚光型的灯具组件,具有光源灯泡22、反射镜24、投影透镜26、遮光器28、透镜支架30以及灯泡固定件32。
光源灯泡22是所谓HB4型碘钨灯。即,该光源灯泡22由将单一灯丝作为光源22a的灯泡本体22b、支承该灯泡本体22b的本体支承部22c、在该本体支承部22c的周面部形成的凸缘部22d、在本体支承部22c的后端部形成的连接器部22e构成。并且,该光源灯泡22通过灯泡固定件32被固定在反射镜24的后顶部,形成光源22a与灯具光轴Ax同轴的状态。该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凸缘部22d和连接器部22e作为树脂成形品而一体形成。又,在比本体支承部22c上的凸缘部22d更前方的部位安装着O形环34。
反射镜24是一种树脂成形品,具有反射镜本体24A和环状壁24B。
反射镜本体24A具有以灯具光轴Ax为中心轴的大致椭圆球面状的反射面24a。该反射面24a的包含灯具光轴Ax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其离心率从垂直剖面向水平剖面逐渐增大。并且将形成上述各剖面的椭圆的后方侧顶点设定在同一位置。所述光源22a配置在形成该反射面24a垂直剖面的椭圆的第1焦点上。由此,反射面24a将来自光源22a的光向前方反射至灯具光轴Ax的附近。
在反射镜本体24A的后顶部,形成插入光源灯泡22的灯泡本体22b用的灯泡插入孔24b。并且,环状壁24B从该反射镜本体24A上的灯泡插入孔24b的周围向后方凸出。该环状壁24B的内周面24g以与灯泡插入孔24b相同的直径向后方延伸。另一方面,在反射镜本体24A的前端开口部24c,向前方凸出形成3个透镜支架固定用支臂24d、2个遮光器固定用凸起部24e和3个遮光器定位支承销24f。
投影透镜26在安装于透镜支架30的状态下设置在反射镜24的前方。透镜支架30是内径与投影透镜2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环状树脂制构件,通过兰斯(ランス)卡合将其固定支承在反射镜24的3个透镜支架固定用支臂24d的前端部。
遮光器28是钢板的冲压成形加工品,在投影透镜26的焦点附近被固定支承在反射镜24上。在该遮光器28上形成透光开口部28a,呈扇形状地覆盖反射镜24的前端开口部24c的下部区域。由此,遮光器28将来自反射面24a的一部分反射光遮盖,挡住来自灯具组件20的向上照射光,用近光配光图形进行光束照射。
遮光器28在反射镜24上的固定支承是通过2个遮光器固定用凸起部24e上的螺钉固定进行的。此时,使用3个遮光器定位支承销24f将遮光器28定位于反射镜24上。
遮光器28还具有对光支座的功能,可安装使反射镜24倾斜动作用的对光构件(未图示)。即,遮光器28的尺寸比反射镜24的前端开口部24c大得多,在其下部两个角部中的一方形成安装对光支点构件(未图示)的支点孔28b,在另一方形成作用点孔28c,用于安装与左右倾斜动作用对光螺钉(未图示)螺合的螺母,还在位于支点孔28b上方的上部角部形成作用点孔28d,用于安装与上下倾斜动作用对光螺钉(未图示)螺合的螺母。
图4为图3的要部详细图,图5为表示所述反射镜14的后顶部的背面详细图,图6为从斜上方看所述反射镜14后顶部的示图。
如这些图所示,环状壁24B是三重壁结构,其后端面的位置按照内周壁24B1、中间壁24B2、外周壁24B3的顺序向后方变位。
内周壁24B1和中间壁24B2通过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的肋24h连接,中间壁24B2和外周壁24B3通过形成于周向3个部位的螺钉固定部24i连接。3个螺钉固定部24i形成120°间隔,其中1个位于灯具光轴Ax的上方。并且,在这些各螺钉固定部24i上形成螺孔24j。
光源灯泡22在反射镜24上的固定是通过将安装于本体支承部22c的O形环34与环状壁24B(的内周壁24B1)的内周面24g滑接嵌合,并在凸缘部22d与环状壁24B(的内周壁24B1)的后端面抵接的状态下,用环状壁24B的内周壁24B1和灯泡固定件32从前后两侧将凸缘部22d夹持来进行的。
在光源灯泡22的凸缘部22d上靠近前面内周的部分,在周向3个部位形成3个定位用突起部22f,又在凸缘部22d的外周端面,在周向3个部位形成3个翼部22g。并且,凸缘部22d在各定位用突起部22f上与环状壁24B的内周壁24B1的后端面抵接,在各翼部22g上与灯泡固定件32抵接。
灯泡固定件32是外径尺寸与环状壁24B的外周壁24B3相同的大致圆环状平板构件,在周向3个部位上用螺钉36固定在环状壁24B的螺钉固定部24i上。在该灯泡固定件32的内周面32a上的周向3个部位,形成比凸缘部22d的各翼部22g稍大的切口部32b。
光源灯泡12在反射镜14上的安装是预先将灯泡固定件32用螺钉固定在环状壁24B下,然后使凸缘部22d的各翼部22g与灯泡固定件32的各切口部32b位置对准,这样将光源灯泡12插入环状壁24B内,然后将光源灯泡12逆时针方向转动所定角度。另外,在环状壁24B上的中间壁24B2的后端面上,形成在光源灯泡12转动时与翼部22g抵接、以将该光源灯泡12在回转方向定位的制动销24k。
在环状壁24B上的比与本体支承部22c间的滑接嵌合位置(O形环34的位置)更前方的部位,形成径向穿通该环状壁24B(内周壁24B1、中间壁24B2和外周壁24B3)的3个切口孔24m。这3个切口孔24m中的1个位于灯具光轴Ax的上方位置,剩下的2个位于灯具光轴Ax的左右斜下方位置。各切口孔24m与灯具光轴Ax正交的剖面形状设定为向径向外方扩大的扇形。又,各切口孔24m的包含灯具光轴Ax的剖面形状设定为其前端侧是沿着反射镜本体24A背面形状的曲线,其后端侧是从灯具光轴Ax起垂直延伸的直线。
在环状壁24B的外周壁24B3的外周面24n上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在所定角度范围内沿周向延伸的肋24p。这些肋24p紧靠在切口孔24m的后方侧。
如图2所示,在灯体14上的反射镜24的后端部附近部位,形成比环状壁24B外径大的开口部14a。并且,在该灯体14上安装盖子构件16,该盖子构件16具有直径与环状壁24B的外周壁24B3的外径相同的反射镜嵌合孔16a,通过盖子固定夹具18将开口部14a闭塞。
该盖子构件16的反射镜嵌合孔16a被嵌合在环状壁24B的外周面24n上的比各切口孔24m后方的部位。此时,环状壁24B的上下1对肋24p作为嵌合盖子构件16时的挡块。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作用。
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灯具组件20是将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与反射镜4的环状壁24B的内周面滑接嵌合,使其凸缘部24d与环状壁24B的后端面抵接,在此状态下用环状壁24B和灯泡固定件32从前后两侧将凸缘部24d夹持,由此将光源灯泡22固定在反射镜24上,通常在这种灯具组件中,反射镜24的灯泡插入孔24b被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完全闭塞,故容易使来自光源灯泡22的放射热笼罩着反射镜24的内部空间。
针对这一点,本实施形态的灯具组件20是在比环状壁24B上与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间的滑接嵌合位置更前方的部位,形成穿通该环状壁24B的3个切口孔24m,因此,通过这些切口孔24m可使反射镜24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由此可通过切口孔24m将反射镜24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放散。
因此,采用本实施形态,可防止反射镜24形成高温。由此,即使反射镜24由树脂成形品构成,反射镜24也不容易产生热变形,又,即使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由树脂成形品构成,本体支承部22c或安装在该本体支承部22c上的滑接嵌合的O形环34也不容易产生热变形。
特别是在如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10那样,其灯具组件20由投影式灯具组件构成的场合,通常因反射镜24的内部空间小,热量容易笼罩,故采用本实施形态特别有效果。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3个切口孔24m中的1个形成于光源灯泡22的上方位置,因此,可通过该切口孔24m有效地将反射镜24内部空间产生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放散。
本实施形态是在环状壁24B后端面的周向3个部位形成将灯泡固定件32用螺钉固定在该环状壁24B用的螺钉固定部24i,由于3个切口孔24m分别形成于各螺钉固定部24i的前方位置,因此可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环状壁24B上的螺钉固定部24i的部分因要形成凸起状而必然会成为厚壁。因此,若环状壁24B一直以此厚度从螺钉固定部24i延伸至反射镜本体24A,则在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反射镜24的反射面24a上就会产生大的气孔,会对灯具配光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若象本实施形态那样,3个切口孔24m分别形成于各螺钉固定部24i的前方位置,则环状壁24B就不会一直以此厚度从螺钉固定部24i延伸至反射镜本体24A,因此,可防止在反射镜24的反射面24a上产生大的气孔。
在本实施形态的车辆用前照灯10中,在由透明盖体12和灯体14形成的灯室内收容灯具组件20,在灯体14上反射镜24的后端部附近部位,形成比环状壁24B外径大的开口部14a,同时在灯体14上安装着盖子构件16,形成将该开口部14a闭塞的形状。
此时,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在盖子构件16上形成直径与环状壁24B外径大致相同的反射镜嵌合孔16a,该反射镜嵌合孔16a嵌在环状壁24B的外周面24n上比各切口孔24m后方的部位,因此,可由盖子构件16将这些切口孔24m和灯体14的外部空间隔绝。由此可确保灯具组件20的防水性和防尘性,并且,即使在盖子构件16安装于灯体14的状态下,也可进行光源灯泡22的更换作业。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灯具组件20是投影式灯具组件,但即使是所谓抛物面式灯具组件,通过采用与本实施形态同样的结构,也能获得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光源灯泡、将来自该光源灯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镜、以及将所述光源灯泡固定在所述反射镜上的灯泡固定件,所述光源灯泡具有灯泡本体、支承该灯泡本体的本体支承部、以及在该本体支承部的周面部上形成的凸缘部,所述反射镜具有形成插入所述灯泡本体用的灯泡插入孔的反射镜本体、以及从该反射镜本体上的所述灯泡插入孔的周围向后方凸出的环状壁,所述光源灯泡在所述反射镜上的固定是使所述本体支承部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滑接嵌合,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环状壁的后端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用所述环状壁和所述灯泡固定件从前后两侧夹持所述凸缘部来进行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壁上与所述本体支承部间的滑接嵌合位置的前方部位,形成穿通该环状壁的至少1个切口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切口孔中的1个位于所述光源灯泡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壁后端面上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将所述灯泡固定件用螺钉固定于该环状壁用的螺钉固定部,在所述各螺钉固定部的前方位置分别形成所述切口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壁后端面上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将所述灯泡固定件用螺钉固定于该环状壁用的螺钉固定部,在所述各螺钉固定部的前方位置分别形成所述切口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被收容在灯体中,所述灯体在该反射镜的后端部附近形成比所述环状壁的外径大的开口部,在该灯体上安装盖子构件,形成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的状态,该盖子构件具有直径与所述环状壁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反射镜嵌合孔,该盖子构件的反射镜嵌合孔嵌在所述环状壁的外周面上比所述各切口孔更后方的部位。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使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与反射镜(24)的环状壁(24B)的内周面滑接嵌合,将其凸缘部(24d)与环状壁(24B)的后端面抵接,在此状态下,用环状壁(24B)和灯泡固定件(32)从前后两侧夹持凸缘部(24d),由此将光源灯泡(22)固定在反射镜(24)上。在环状壁(24B)上与光源灯泡(22)的本体支承部(22c)间的滑接嵌合位置前方,形成穿通环状壁(24B)的3个切口孔(24m)。通过这些切口孔(24m)使反射镜(24)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将反射镜(24)内部的热量向外部散放,可防止反射镜高温,减少反射镜等产生热变形的可能性。
文档编号F21V19/00GK1380511SQ02105479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0日
发明者山本薰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