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0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器设备。详细地说,本发明是关于具有如下功能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在同时利用阴极辉光区域(negative glow)和具有高放电效率的阳极光柱(positive column)区域的长圆柱形构造内,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内,增加设置了浮动电极,当浮动电极上所积累的电荷放电时,有助于电子扩散,能够降低放电电压,提高效率。
背景技术
TFT液晶显示设备(LCD),有机EL,FED等都是下一代显示设备,目前,正受到人们青睐的等离子显示器(Plsama Display Panel以下简称“PDP”)设备是一种通过间隔壁(barrier rib)隔离的放电细胞体内的He+Xe,或者Ne+Xe气体放电时产生的147nm的紫外线照射R,G,B荧光体,并利用荧光体从照射状态恢复到基本状态时的能量差产生发光的显示设备。由于所述PDP显示设备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具有高亮度和高发光效率,高存储功能,较高的非线性,160度以上的光视角等特性。因此,在占领40″以上大型显示设备市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图1是表示普通交流型PDP设备的截面图。首先,PDP设备的下部基板是由以下部所组成的通过向下部玻璃基板1的前面镀膜的方法而形成,能防止面板1上所含有的碱性离子浸透的隔断膜2;形成于所述隔断膜2的部分区域上的放电细胞体的寻址电极3;在含有所述寻址电极3的隔断膜2的前面形成的下部基板电介质4;位于所述下部基板电介质4上,用来隔离放电细胞体的间隔壁5;在由所述间隔壁5隔离的下部基板电介质4上形成的荧光体6。
同时,等离子显示器设备的上部基板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在上部玻璃基板11上形成的透明电极12和降低透明电极12的电阻值的总线电极13;在含有所述透明电极12和总线电极13的上部玻璃基板11的前面形成的下层电介质14和在下层电介质14的前面形成的上层电介质15;位于所述上层电介质15的前面,保护上层电介质15不受等离子放电影响的保护膜16。这样形成的上部基板将保护膜16设置为与所述下部基板上的间隔壁5和荧光体6相对。
此时,所述透明电极12一般都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薄膜,所述下层电介质14因为与透明电极12和总线电极13直接接触,为了避免它与透明电极12和总线电极13间产生化学反应,软化温度必须高。对于所述上层电介质15来说,为了以后形成保护膜16,需要很高的平坦度,与下层电介质14相比,其软化温度便应该降低几十摄氏度。
在所述普通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上部基板构造中,包括透明电极12和总线电极13的双电极通过扫描电极(scan)和维持电极(sustain)工作时所产生的电压差引起放电。因为发生放电的电极间的距离被设置得非常接近,所以放电只利用了阴极辉光(negative glow)区域,因此只具有大约1-21m/W的低效率。
因此,为了具有更高的放电效率,便需要利用阳极光柱(positive column)区域,将其制造成为延长了电极间距离的长圆柱形构造(一般都形成300μm以上的放电路径(discharge path)。一般来说,如果对阴极辉光和阳极光柱所发出光的亮度进行比较的话,阴极辉光区域所发出的光亮度虽然更高一些,但是,因为阴极辉光区域是有限的,相反,如果电极间的间隔越远的话,阳极光柱区域便越得到增加,因此,如果考虑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光的总量的话,阳极光柱区域所占有的比率要大得多。
图2a至图2c是显示普通长圆柱形构造中,维持期内所进行的放电开始及维持过程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放电开始后,电子向阳极光柱区域扩散。
首先,如图2所示,在玻璃基板20上安装有被称为数字电极的寻址电极21,从而形成下部基板,与所述下部基板间隔一定距离便设置有PDP设备的上部基板。所述长圆柱形构造的PDP设备的上部基板由以下部分所构成在上部基板的玻璃面板22上离开相当长一段距离形成的透明电极23;在所述透明电极上面形成的,能增强电特性的总线电极24;在所述各电极上面形成壁电压的电介质和保护它的保护层25。在这里,如图所示,透明电极(indium tin oxideITO)和总线电极所形成的双电极可以分为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在普通的PDP设备中,是依靠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间的电压差来进行放电的。在长圆柱形构造中,例如所述电极间的距离是0.81mm,像素间隔最大化为300μm以上的话,通过它们之间的电压差来放电很困难。因此,便需要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间的距离更窄,从而在电极间引起放电,这便需要利用向维持电极方向扩散的方法。
如图所示,在电极驱动阶段的重新启动期和寻址期内,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分别积累负电荷和正电荷,维持电极积累正电荷后,如果扫描电极认可负电压偏压的话,因为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相比,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间距离更近些,所以在它们之间便引起微弱的放电。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放电,并不能通过构成扫描电极的不透明总线电极观察到。此时,在上下部基板间便形成了通过初期放电所产生的阴极辉光部分。
此后,如图2b所示,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存在的电位差引起电子向维持电极方向扩散,从而形成阳极光柱。位于扩散的阳极光柱部分右面的区域便是阴极辉光区域。
同时,如图2c所示,如果阳极光柱区域从扫描电极一直扩散到维持电极的整个区域的话,便会放出更亮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便存在着71m/W以上的效率。
图3是显示长圆柱形构造的PDP设备上部基板构造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在上部玻璃基板22上面,间隔大小为d的距离设置有透明电极23,在所述透明电极23上面设置有总线电极24。在所述透明电极23间的区域产生放电。如前图所示,所述电极间的距离d便成了放电的路径,为了拥有阳极光柱区域,必须足够长,因此,反倒应该比上下部基板间的距离更长。
虽然如此,但是为了利用位于这种原来的长圆柱形构造设备上部基板上的各电极间的电压差来引起放电,首先在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间引起微弱的放电后,必须将其向维持电极扩散,所以就要求有较高的放电电压。即,如果想利用维持电极所产生的正电荷来使通过微弱放电所产生的电子扩散的话,因为电子与维持电极所产生的正电荷相抵消,所以必须提高放电电压,因为电荷互相抵消,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如上所述,在原来的具有长圆柱形构造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中,为了保证充分放电的路径,设备上部基板上所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间的距离要比上下部基板间的距离长得多,利用扫描电极和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引起微弱放电后,再利用维持电极上所积累的正电荷将其扩散,依靠电子的扩散来减少维持电极的正电荷,所以使亮度效率降低了,并且存在着需要高放电电压的缺点。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功能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在等离子显示设备上部基板上间隔足够大距离形成的长圆柱构造的透明电极间,设置多个透明电极,作为浮动电极使用,使它们与各电极间的距离相等,并且浮动电极上所积累的电荷能够帮助扫描电极与下部基板上的寻址电极间所产生微弱放电的扩散,使放电电压降低,从而具有改进亮度和效率的效果。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具有长圆柱形构造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具有如下特征在上部基板上,分开设置了一对透明电极,与上部基板各电极和下部基板上寻址电极之间的距离相比,它们之间的距离更长;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放电区域内设置了一个以上与各电极相临近的透明浮动电极。
所述透明浮动电极的数量是2个,并且它们与所述上部基板上各透明电极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述浮动透明电极间的距离与所述透明电极和透明浮动电极间的距离相比更长。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例来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具有如下效果在等离子显示设备上部基板上间隔足够距离形成的长圆柱构造的透明电极间,设置多个作为透明电极的浮动电极,使它们与各电极间的距离相等,并且浮动电极上所积累的电荷能够帮助扫描电极与下部基板上的寻址电极间所产生微弱放电的扩散,使放电电压降低,从而能够改进亮度和效率。

图1是显示普通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的截面图。
图2a至图2c是显示普通长圆柱形构造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中产生的放电状态图。
图3是显示原来的长圆柱形构造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上部基板构造的平面图。
图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某实例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上部基板构造的平面图。
图5a至图5b是本发明和原来技术构造的光输出分布模拟图。
图6a至图6b是依据本发明实例的上部基板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某实例的PDP上部基板构造的平面图。如图所示,上部基板玻璃基板31上面,在离开足够长距离(d)所形成的透明电极32之间,设置了一对在电特性方面独立的浮动(floating)电极34,它们是利用透明ITO制成的。因为形成了作为透明电极的浮动电极34,因此不会减少亮度,因为它是不需要与其它电极相连接的浮动电极,因此,在构成方面也非常简单。
所述所形成的透明电极32和总线电极33分别是指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因为本实例是以对称的形状构成的,所以将它们的位置对调的话也可以。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新设置的各透明浮动电极34与各透明电极32间临近并分开一定距离设置。它们与各透明电极32间的间隔(d1,d3)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所述各透明电极34间的距离(d2)与透明电极32和透明浮动电极34间的距离(d1,d3)相比更长的话比较理想。即,如果存在着d1=d3,d2>d1=d3的关系的话,其效率是最高的。
在重新启动期和寻址期内,透明电极32和下部基板寻址电极(图上未显示)在对电荷进行积累的同时,所述透明浮动电极34也积累电荷。此后,在维持期时,在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间发生的微弱放电扩散时,所述浮动透明电极34所积累的电荷有助于电子的扩散,因此,能够使用更低的放电电压,并且还具有改善亮度和效率的效果。
图5是所述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例以及不设置透明浮动电极的原来构造的光输出分布模拟图。本实例和原来构造透明电极间的距离都是360μm,依据本发明实例的透明浮动电极的大小分别为70μm×80μm。同时,所述透明浮动电极间的距离为70μm。
如图所示,如果使用本发明,可知光输出最强的区域位于中心部位,与原来的长圆柱(LC)构造相比,光输出最强的区域大小更宽,因此可以增加亮度和效率。
如果再利用具体的数值对此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参照下表。此表显示出了被改造后的本发明构造的大小(横μm×纵μm)。
表1
通过所述表1可知,与原有的构造相比,诸如本发明实例插入2个透明浮动电极的构造亮度和效率特性得到了改善。同时可以看出,所使用的透明浮动电极的面积按照所使用的构造进行设定的话,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率。但是,可以肯定不管使用多大的构造,在透明是极间设置透明浮动电极的话,其亮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图6a至图6b显示的是依据本发明变形出的实例图。图6a显示的是所述图4所示构造中透明浮动电极34排列形态图,在这种构成中,它与临近透明电极32的距离是相同的。即,所述透明浮动电极34由一个以上透明浮动电极构成,并按与所述透明电极相隔相同距离排列,如果以所述透明电极32间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排列的话比较理想。即,在这种情况下,使与各透明浮动电极34临近的透明电极32间的距离也相同,这个距离为d1,对称的透明浮动电极34间的距离为d2的话,按照d2>d1进行排列。
图6b显示的是不排序形成的所述透明浮动电极34,将设备上部基板整体作为透明电极32,其间各透明电极32按照相同距离排列,透明浮动电极34距离上部基板整体均匀设置。通过这种构造,本发明能更容易被使用。如上所述,不需要其它是极,也不需要对复杂的构造进行变更,只要在一个细胞体内对称设置与电极不连接的透明浮动电极,便能降低放的放电电压,从而增加亮度和效率。
权利要求
1.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包括在上部基板上,分开设置了一对透明电极,与上部基板各电极和下部基板上寻址电极之间的距离相比,它们之间的距离更长;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的放电区域内设置了一个以上与各电极相临近的透明浮动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浮动电极的数量是2个,并且它们与所述上部基板上各透明电极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述浮动透明电极间的距离与所述透明电极和透明浮动电极间的距离相比更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浮动电极由一个以上透明浮动电极构成,并按与所述透明电极相隔相同距离排列,以所述透明电极间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不需要排序的情况下形成的所述透明浮动电极,将设备上部基板整个作为透明电极,在各总线之间,各透明电极总线按照相同距离排列,透明浮动电极距离上部基板整体均匀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原来的长圆柱形构造的等离子显示器设备中,为了保证充分放电的路径,设备上部基板上所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间的距离要比上下部基板间的距离长得多,利用扫描电极和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引起微弱放电后,再利用维持电极上所积累的正电荷使其扩散,依靠电子的扩散来减少维持电极的正电荷,所以使亮度效率降低了,并且存在着需要高放电电压的缺点。本发明在等离子显示设备上部基板上间隔足够大距离形成的长圆柱构造的透明电极间,设置多个透明电极,作为浮动电极使用,使它们与各电极间的距离相等,并且浮动电极上所积累的电荷能够帮助扫描电极与下部基板上的寻址电极间所产生微弱放电的扩散,使放电电压降低,从而具有改进亮度和效率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J11/22GK1773655SQ20041006811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朴宰范, 崔盛天 申请人:南京Lg同创彩色显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