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8249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的二极管灯,例如LED E27系列,其外观不美,且又笨重,发光量小(平均为300 - 500流明(JI M ),这是因为此二极管不可能也无处传送热量。通常在二极管灯中,二极管置于大块金属上,该大块金属内部积蓄了热量,热量逸出很差,而这作为缺点(后果)是,所有这种发光二极管灯都是朝扇形方向发光,这是因为有很大的金属散热片占据着该灯的底板。已知的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第US2009046458号提供了一种传统的发光器,其中散热片的侧边位于二极管张开即照明角范围之外。这个专利的方案一般说来无法从二极管排出足够的热量,因为二极管的张开即照明角度是120°,而各二极管总体设置应该使互相的间距足够的大,即是说,在发光二极管的数目需要多时,在此专利的发光二极管灯中无法安放很多二极管,或者只能安放很弱光量(大约200 - 300流明)的二极管。更近的现有技术的方案是美国专利US2009021944和中国专利101349411,在这些专利中描述了数量为3个的热管,这些热管能取走一个金属六面体的热量,在该金属六面体上布置有一些安装有二极管的底板(星形板)。即是说,二极管并不是直接设置在该热管上。结果是光源不是点状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光失去(光从保护灯泡罩上反向地反射到该金属六面体上)。这种发光二极管灯,其结构大而笨重,其内部许多的金属放热,而这是完全无益的。在这个方案中的散热片从下面安装,从而实现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灯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一种紧凑的发光器,该发光器不会产生光损失,并以360x270x270度的角度进行照明,其中冷却散热片设计成可以显著增加其面积而不会显 著增大发光二极管灯的尺寸。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这样实现的,该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灯泡罩、用于插入灯座的灯泡头、多个通过微电路与灯泡头的触点电连接的发光二极管,以及可使热量从发光二极管传送到散热片上;其特点是所述方法包括将发光二极管安置在一个热管上,该热管具有一个底部和空心的含有传热介质的脚,将散热元件与热管的底部连接并布置在灯泡罩周围和在其下方,而且在热管的内腔中布置有以沸腾相工作的传热介质,触点通过导电路径或者分布在热管表面上的细导线对发光二极管实现供电。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还可附加设置由镜面材料制成的圆锥体,该圆锥体布置在热管的底部上,用于对投射在热管的底部的上面部分的光线进行反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构成发光二极管灯,是将二级金属散热片(2)嵌入无光泽的配光灯泡罩(I)(可用塑料的或者玻璃的材料制成)中,包围着其侧表面,该二级金属散热片可以用轻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制成。二级金属散热片(2)的安置要不致由于其反射表面朝向灯泡罩内侧的结构而形成阴影。再将多个发光二极管(3 )以360度范围内(例如3个发光二极管相隔120度)呈扇形地安装在热管(4)的脚上。热管(4)由具有底部和充填有传热介质的空心的脚的复杂形状实现并可由有色金属(例如铜或铝)或其合金制成,该脚因此可从发光二极管吸收热量并传送到散热片上。从热管传送热量的第一途径是到达第一级金属散热片(5)上,该第一级金属散热片(5)刚性连接于热管(4)和第二级散热片(2),用以使热量在该两个金属散热片上均匀分布。从热管传送热量的第二途径是到达第二级金属散热片(2)上。带有塑料的起动调节器(6)的标准化灯泡头包括向发光二极管供电的电子控制器以及多个电触点,这些电触点通过沿热管(4)的管体布置的导线或者导电路径向发光二极管通电。
该发光二极管还可附加地设置一个由镜面材料制成的圆锥体(7)(见图2),用来将投射到起动调节器上面部分的光线反射掉。使用将热量排出发光二极管(3)的热管(4),可以将发光二极管安置在灯的任何合适的部分,因而可获得必需的光源朝向的方案(一直达到360度)。使用所示特殊的结构的散热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传送到介质(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不致对发光二极管的光输出造成干扰,并且不致由散热片造成阴影。传热介质位于热管(4)中,传热介质沸腾相形式(例如在负压下的蒸馏水)工作。相变时排热的效率比通常加热方式的高得多。当二极管温度升高到热管中水的相变点时,在二极管下面就开始无气泡沸腾,而在热管的较冷的另一端发生冷凝,冷凝时会使热量有效地传送到散热片。热管内壁的毛细管结构使得液态水返回到加热点(安装二极管的位置)。热管以封闭循环形式工作,在热管的两端的温度下降达到很小。这种发光二极管灯,制造简便、成本低廉而且亮度很大,因为热管能有效地从发光二极管取走热量,这就使得比采用简单而粗大的金属散热片那种情况可以以大得多的电流向二极管供电。采用相应的微电路给二极管供电可以使发光二极管灯具有可调节的亮度(可变暗),而这是小巧的荧光灯不可能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一个灯泡罩,一个用于插入灯座的灯泡头,通过微电路与灯泡头的触点电连接的数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可使热量从该数个发光二极管传送到散热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该数个发光二极管安置在一个热管上,该热管具有一个底部和一个空心的装有传热介质的脚,以及将散热元件连接于热管的底部并布置在所述灯泡罩的周围和在其下面,并且在该热管的内腔中装一种以沸腾相的方式工作的传热介质,通过导电路径或者分布在该热管的表面上的导线对发光二极管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由镜面材料制成的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位于所述的热管的底部上,以对投射到热管的底部的上面部分的光线进行反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的制造方法。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一种紧凑的发光器,其不会产生光损失并且以360x270x270度的角度进行照明,其中散热片被设计成可以显著地增大散热面积而不会增加该灯的尺寸。所述的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以这样的方案实现该制造发光二极管灯的方法,包括使用一个灯泡罩、一个用于插入灯座的灯泡头、通过微电路与灯泡头的触点电连接的数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其特点为使热量从该数个发光二极管传送到散热片上;本发明的特点是该数个发光二极管安置在一个热管上,该热管是由一个底部和一个空心的装有传热介质的脚构成,以及被连接于热管的底部的散热元件布置在灯的灯泡罩的周围和在其下面,并且在该热管的内腔中装有一种以沸腾相方式工作的传热介质,对发光二极管供电电源是通过在热管的内腔内的绝缘套管中的导线供给。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2713427SQ20108005191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4日
发明者M·J·瓦伦特索夫 申请人:上海优利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