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背光模组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集中出光的背光模组。
技术背景
传统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源。光源例如是LED光源,其可发射光线至导光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线被引导至出光面出光,然后射向显示面板。
一般来说,光源发射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范围约120度的扇形,如此使光线从导光板出光的区域对应地形成120度的扇形。出光角度范围的中间部分的光强度最强,而出光角度范围的二边缘的光强度最弱。如此一来,光强度过于分散,导致显示质量的降低,且扇形二边的光强度也不容易控制。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出光的光线可集中地出光。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第二出光区。导光板包括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位置对应第一出光区,而第二突出部的位置对应第二出光区。第一光源对应第一突出部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第二光源对应第二突出部配置且具有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其中,第一突出部引导第一光源的出光实质至第一出光区,而第二突出部引导第二光源的出光实质至第二出光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出光区及该第二出光区为长条形出光区,且该第一出光区平行于该第二出光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出光面具有相邻接的长边与短边,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面,该第一光源及该第二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且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出光面面向该入光侧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入光侧面与相对侧面,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从该入光侧面延伸至该相对侧面;该背光模组更包括第三光源以及第四光源,第三光源具有第三出光面,该第三出光面面向该相对侧面配置;第四光源具有第四出光面,该第四出光面面向该相对侧面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为V形导光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更具有底面,该底面相对于该导光出光面,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形成于该底面与该导光出光面之一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更具有底面,该底面相对于该导光出光面,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形成于该导光出光面与该底面之一者,该导光板更包括扩光结构, 扩光结构形成于该导光出光面与该底面之另一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第一突出部,相邻二个该第一突出部之间具有第一沟槽;以及复数个该第二突出部,相邻二个该第二突出部之间具有第二沟槽;其中,相邻的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具有第三沟槽,该第三沟槽的槽宽大于该第一沟槽的槽宽及该第二沟槽的槽宽。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第一光源。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第二出光区,导光板包括V形导光结构,V形导光结构对应第一出光区。第一光源对应V形导光结构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V形导光结构的长轴延伸方向。其中,当第一光源发光时,V 形导光结构引导第一光源的出光照亮第一出光区,而第二出光区实质不受第一光源的出光影响。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出光面具有相邻接的长边与短边,该第一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对应该第一出光区及该第二出光区,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V形沟槽;该背光模组更包括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且该第二光源具有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些V形导光结构的长轴延伸方向。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入光侧面与相对侧面,该导光出光面具有相邻接的长边与短边,该第一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且该第一光源的该第一出光面面向该入光侧面;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V形沟槽;该背光模组更包括第三光源,该第三光源具有第三出光面,该第三出光面面向该相对侧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第一 V形沟槽,且另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第二 V形沟槽,其中该第一 V形沟槽邻近于该第二出光区,且该第一 V形沟槽的槽宽大于该第二 V形沟槽的槽宽。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与入光侧面,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相邻第一出光区的第二出光区,导光板包括第一折射面,第一折射面对应第一出光区。光源对应入光侧面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折射面的延伸方向。其中,当光源发光时, 光源的光线沿一第一方向发射经第一折射面后沿第二方向行进,第一方向朝向第二出光区,第二方向朝向第一出光区。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包括第二折射面,该第二折射面对应该第一出光区,该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第二折射面的延伸方向;其中,当该光源发光时,该光线沿第三方向发射经该第二折射面后沿第四方向行进,该第三方向远离该第二出光区,该第四方向朝向该第一出光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由于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第一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第二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故第一突出部可引导第一光源的出光至第一出光区,而第二突出部可引导第二光源的出光至第二出光区。如此一来,第二出光区不受第一光源的出光影响,因此可容易地控制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强度。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1中方向2-2’的剖视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面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面图。
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图。
图5B绘示图5A中沿方向5B-5B,的剖视图。
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面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2绘示图1中方向2-2’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10、数个第一光源120及数个第二光源 130。
导光板110具有导光出光面110u,导光出光面IlOu定义数个第一出光区IlOrl及数个第二出光区110r2。另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导光出光面IlOu亦可仅定义单个第一出光区IlOrl及单个第二出光区110r2。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区IlOrl及第二出光区 110r2为长条形出光区,第一出光区IlOrl可实质上平行于第二出光区110r2,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导光出光面IlOu具有相邻接的长边IlOul与短边110u2,其中长边IlOul与短边 110u2定义导光出光面IlOu的边界。导光板110具有相对的入光侧面IlOsl与相对侧面 110s2。导光出光面IlOu的短边110u2延伸于入光侧面IlOsl与相对侧面110s2之间。
如图2所示,导光板110包括数个第一突出部111及数个第二突出部112。导光板110更具有底面110b,底面IlOb相对于导光出光面110u。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形成于底面IlOb与导光出光面IlOu之一者,本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以形成于导光出光面IlOu为例说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的数量可分别为单个,然而,本发明对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的数量并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数个第一突出部111的位置对应第一出光区llOrl,而数个第二突出部112的位置对应第二出光区110r2。另一实施例中,单个第一突出部111的位置可对应第一出光区IlOrl且/或单个第二突出部112的位置可对应第二出光区110r2。
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延伸于入光侧面IlOsl与相对侧面110s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从入光侧面IlOsl延伸至相对侧面 110s2(如图1所示),亦即,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实质上平行于长边llOul。 此外,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的延伸长度可实质上等于长边IlOul的长度。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亦可不延伸至入光侧面IlOsl及相对侧面 110s2,而是与入光侧面IlOsl与相对侧面110s2中至少一者间隔一距离。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亦可实质上平行于短边110U2,此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 111及第二突出部112的延伸长度可短于或实质上等于短边110u2的长度。如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所示,第一突出部111及第二突出部112为V形导光结构。以第一突出部111为例说明,第一突出部111的侧面ills可以是平面。另一实施例中, 第一突出部111的侧面Ills亦可为曲面,例如是内凹曲面或外凸曲面,其中外凸曲面例如是圆形面或椭圆面。或者,第一突出部111的侧面Ills可包括数个分段表面(曲面与平面中至少一者),相邻二该分段表面可连接在一起。第一突出部111的剖面形状例如是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多边形例如是三角形(即V形突出部)、梯形或四边形。进一步地说,只要是可产生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所示的聚光效果的任何结构皆可作为第一突出部 111的应用。此外,该些第一突出部111的至少二者的剖面形状可不相同或相同。第二突出部112的结构相似于第一突出部111的结构,容此不再赘述。如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所示,相邻二第一突出部111之间具有第一沟槽R1,而相邻二第二突出部112之间具有第二沟槽R2。该些第一沟槽Rl中至少二者的槽深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而该些第一沟槽Rl中至少二者的槽宽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相似地,该些第二沟槽R2中至少二者的槽深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而该些第二沟槽R2中至少二者的槽宽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此外,该些第一沟槽Rl的槽底相距导光板110的底面IlOb的距离可相等或不完全相等,相似地,该些第二沟槽R2的槽底相距导光板110的底面IlOb的距离可相等或不完全相等。如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所示,相邻的第一突出部111与第二突出部112之间具有第三沟槽R3。第三沟槽R3的位置可邻近于第一出光区IlOrl或第二出光区110r2。例如,第三沟槽R3的位置邻近于第一出光区IlOrl与第二出光区110r2的交界处。也就是说,相较于第一沟槽Rl及第二沟槽R2,第三沟槽R3更靠近第一出光区1 IOrl与第二出光区 110r2的交界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沟槽R3的槽宽W3大于第一沟槽Rl的槽宽Wl及第二沟槽R2的槽宽W2,例如第三沟槽R3为第一 V型沟槽即较宽V型沟槽,第一沟槽Rl及第二沟槽R2为第二 V型沟槽即较窄V型沟槽。如此一来,可避免从其中一出光区出光的光线 (例如是从第一突出部111与第二突出部112之一者出光的光线)经过第三沟槽R3入射至另一出光区(例如是入射至第一突出部111与第二突出部112之另一者)内,使相邻二出光区的出光区隔效果更明显。另一实施例中,第三沟槽R3的槽宽W3亦可小于或实质上等于第一沟槽Rl的槽宽Wl与/或第二沟槽R2的槽宽W2。此外,第三沟槽R3的槽深亦可小于或实质上等于第一沟槽Rl的槽深与/或第二沟槽R2的槽深。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光源120对应第一突出部111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 120u。第一出光面120u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突出部111的长轴延伸方向Si。本实施例中,单个第一光源120对应单个第一出光区IlOrl配置。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光源 120可对应单个第一出光区IlOrl配置。此外,第一光源12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光源130对应第二突出部112配置且具有第二出光面 130u。第二出光面130u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突出部112的长轴延伸方向Si。本实施例中,单个第二光源130对应单个第二出光区110r2配置。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光源 130可对应单个第二出光区110r2配置。此外,第二光源13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
第一光源120及第二光源130对应导光出光面IlOu的短边110u2配置。第一光源120以第一出光面120u面向入光侧面IlOsl配置,而第二光源130以第二出光面130u 面向入光侧面IlOsl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20与第二光源130之间的部位可对应第一突出部111与第二突出部112之间的部位,例如是对应第三沟槽R3,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背光模组100更包括第一导光棒160,第一导光棒160包括第一光源120及第二光源130。第一导光棒160对应长边IlOul配置。第一导光棒160更包括电路板(未绘示),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第一光源120及第二光源130,以分别控制第一光源120及第二光源130发射光线至导光板110的强度。
如图1及图2所示,由于第一出光面120u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突出部111的长轴延伸方向Sl以及第二出光面130u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突出部112的长轴延伸方向Si,故第一突出部111可引导第一光源120的出光L(图2)实质至第一出光区llOrl,而第二突出部112可引导第二光源130的出光L(图2~)实质至第二出光区110r2。如此一来, 第二出光区110r2实质上不受第一光源120的出光影响,因此可容易地控制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强度。也就是说,第一光源120的出光L透过第一突出部111的引导可集中地发射至导光板110的第一出光区llOrl,而第二光源130的出光L透过第二突出部112的引导可集中地发射至导光板110的第二出光区110r2。
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面图。另一第一突出部111及另一第二突出部112可形成于导光板210的底面110b。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面图。导光板 310更包括至少一扩光结构313,其形成于导光板110的底面110b。
扩光结构313例如是网点结构。入射至扩光结构313的光线可被扩散或被漫射至导光板110的导光出光面110u。
请参照图5A,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图。背光模组 500包括导光板510及光源120。导光板510具有导光出光面IlOu与入光侧面llOsl。导光板510的导光出光面IlOu定义相邻的第一出光区IlOrl与第二出光区110r2。第一出光区IlOrl与第二出光区110r2沿延伸方向S2沿伸。光源120对应入光侧面IlOsl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120u。
请参照图5B,其绘示图5A中沿方向5B-5B’的剖视图。导光板510包括至少一第一折射面Pl,第一折射面Pl对应第一出光区llOrl。光源120的第一出光面120u(第一出光面120u绘示于图5A)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折射面Pl的延伸方向S2(延伸方向S2 绘示于图5A)。
如图5B所示,当光源120发光时,光源120的光线L沿第一方向Dl发射经第一折射面Pl后沿第二方向D2行进,其中,第一方向Dl朝向第二出光区110r2,而第二方向D2朝向第一出光区llOrl。进一步地说,光线L经过第一折射面Pl后往第一出光区IlOrl集中。 此外,第一折射面Pl的轮廓外形可相似于第一突出部111的侧面Ills,容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剖面图。相较于导光板510,导光板610更具有至少一第二折射面P2。第二折射面P2对应第一出光区 llOrl,光源120的第一出光面Pl (第一出光面120u绘示于图5A)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折射面P2的延伸方向S2(延伸方向S2绘示于图5A)。当光源120发光时,光线L沿第三方向D3发射经第二折射面P2后沿第四方向D4 行进,其中,第三方向D3远离第二出光区110r2,第四方向D4朝向第一出光区llOrl。进一步地说,光线L经过第一折射面Pl及第二折射面P2后往第一出光区IlOrl集中。此外,第二折射面P2的轮廓外形可相似于第一折射面Pl,容此不再赘述。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背光模组400包括导光板110、数个第一光源120及数个第二光源130、数个第三光源420及数个第四光源 430。第三光源420及第四光源430对应导光板110的短边110u2配置。第三光源420 具有第三出光面420u,第三光源420以第三出光面420u面向相对侧面110s2配置。第四光源430具有第四出光面430u,第四光源430以第四出光面430u面向相对侧面110s2配置。 由于背光模组400同时配置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第三光源420及第四光源430,故可增加背光模组400的出光强度与均勻度。此外,背光模组100更包括第二导光棒460,第二导光棒460包括第三光源420及第四光源430。第二导光棒460对应短边110u2配置。第二导光棒460更包括电路板(未绘示),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第三光源420及第四光源430,以控制第三光源420及第四光源430分别或同时发射光线至导光板110的相对侧面110s2。本实施例中,相对侧面110s2为入光侧面。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400及500可应用于显示面板,以与显示面板构成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0LED)显示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由于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出光面的面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故第一突出部可引导第一光源的出光实质至第一出光区,而第二突出部可引导第二光源的出光实质至第二出光区。如此一来,第二出光区不受第一光源的出光影响,因此可容易地控制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强度。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该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第二出光区,该导光板包括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位置对应该第一出光区,而该第二突出部的位置对应该第二出光区;第一光源,对应该第一突出部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第一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光源,对应该第二突出部配置且具有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第二突出部的长轴延伸方向;其中,该第一突出部引导该第一光源的出光至该第一出光区,而该第二突出部引导该第二光源的出光至该第二出光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光区及该第二出光区为长条形出光区,且该第一出光区平行于该第二出光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出光面具有相邻接的长边与短边,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面,该第一光源及该第二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且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出光面面向该入光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入光侧面与相对侧面,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从该入光侧面延伸至该相对侧面;该背光模组更包括第三光源,具有第三出光面,该第三出光面面向该相对侧面配置;以及第四光源,具有第四出光面,该第四出光面面向该相对侧面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为V形导光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更具有底面,该底面相对于该导光出光面,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形成于该底面与该导光出光面之一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更具有底面,该底面相对于该导光出光面,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二突出部形成于该导光出光面与该底面之一者,该导光板更包括扩光结构,形成于该导光出光面与该底面之另一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第一突出部,相邻二个该第一突出部之间具有第一沟槽;以及复数个该第二突出部,相邻二个该第二突出部之间具有第二沟槽; 其中,相邻的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具有第三沟槽,该第三沟槽的槽宽大于该第一沟槽的槽宽及该第二沟槽的槽宽。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该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第二出光区,该导光板包括 V形导光结构,该V形导光结构对应该第一出光区;第一光源,对应该V形导光结构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V形导光结构的长轴延伸方向;其中,当该第一光源发光时,该V形导光结构引导该第一光源的出光照亮该第一出光区,而该第二出光区不受该第一光源的出光影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出光面具有相邻接的长边与短边,该第一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对应该第一出光区及该第二出光区,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V形沟槽;该背光模组更包括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且该第二光源具有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些V形导光结构的长轴延伸方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入光侧面与相对侧面,该导光出光面具有相邻接的长边与短边,该第一光源对应该导光出光面的该短边配置且该第一光源的该第一出光面面向该入光侧面;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 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V形沟槽;该背光模组更包括第三光源,该第三光源具有第三出光面,该第三出光面面向该相对侧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复数个该V形导光结构, 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第一 V形沟槽,且另相邻二个该V形导光结构之间具有第二 V形沟槽,其中该第一 V形沟槽邻近于该第二出光区,且该第一 V形沟槽的槽宽大于该第二 V形沟槽的槽宽。
13.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与入光侧面,该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相邻该第一出光区的第二出光区,该导光板包括第一折射面,该第一折射面对应该第一出光区;光源,对应该入光侧面配置且具有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第一折射面的延伸方向;其中,当该光源发光时,该光源的光线沿第一方向发射经该第一折射面后沿第二方向行进,该第一方向朝向该第二出光区,该第二方向朝向该第一出光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第二折射面,该第二折射面对应该第一出光区,该第一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该第二折射面的延伸方向;其中,当该光源发光时,该光线沿第三方向发射经该第二折射面后沿第四方向行进,该第三方向远离该第二出光区,该第四方向朝向该第一出光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具有导光出光面,导光出光面定义第一出光区及第二出光区。导光板包括V形导光结构,其对应第一出光区。光源对应V形导光结构配置且具有出光面,出光面的面向平行于V形导光结构的长轴延伸方向。当光源发光时,V形导光结构引导光源的出光照亮第一出光区,而第二出光区可不受光源的出光影响。本发明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出光的光线可集中地出光。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506359SQ20111036164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许政文, 郭益成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