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玻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57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层压玻璃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层玻璃,特别涉及可以照明的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汽车的乘客舱一般使用一个或多个照明系统提供总照明,该照明系统通常要求尽可能占用最小空间的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光照,常被称为“车厢顶灯”,位于乘客舱的舱顶中央附近。而目前用于车厢顶灯的一般都是带有灯罩的普通白炽灯泡。普通的白炽灯通过电路供电发光。白炽灯的耗能大、发热量大,易烧坏,且存在裸露、无法集成、不美观、占空间的问题。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制造商不断开发新技术以缓解汽车行驶中的驾驶者和乘客之间的心理压力,天窗进一步的全景天窗,被广泛使用在车顶的中央附近。当汽车配备天窗时,车厢顶灯必须被移到另外一个位置或干脆不安装,这样降低或消除了乘客舱的有效总照明。因此汽车乘客舱的照明技术也随之发展,更加先进。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平面照明系统,即在两片玻璃基体中夹有电荧光灯或已封装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等光源的照明装置,如公开号为CN166846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层压玻璃窗板,其包括两层玻璃层以及具有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在玻璃之间进行层叠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一层塑料层,从而形成发光二极管装置。公开号为CN1013655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层状组件,其包含第一介电材料刚性片材,导电网络,该导电网络以薄层形式要么施加在该刚性片材上,要么施加在用于支撑该网络的非导电薄片材上,所述网络为多个电致发光二极管供电,以及至少一个非导电塑料材料片材,它均匀覆盖该刚性片材和二极管,包封这些二极管,任选地,与该塑料材料片材粘结的第二刚性片材,包括至少一个压延操作以便将片材彼此固定,而且将二极管引入至该塑料片材中。大量可得的发光二极管长度、宽度尺寸虽然只有几毫米左右,但它们的厚度甚至为几十毫米,如果夹层玻璃引入这样的固体元件,大多要避免气泡、脱层等缺陷,若应用在汽车玻璃领域还要考虑机械强度性能。由于发光二极管借助导电粘结剂与导电层粘结,为非集成模块,夹层玻璃加工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电路失效或LED灯移位;为了引入二极管更容易,将PVB压花形成沟槽使其图案与随后二极管的植入一致,或将二极管的外壳设置为良好穿入PVB材料中的形状,这样使加工的过程难度增大。另外,在公知的结构中使用了光致发光材料,如公开号为CN101189407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平面或基本为平面的发光结构。第一玻璃片在同一面支撑两个包括阴极和阳极且为相互贯穿的梳形形式的丝网印刷涂层。该面(称为内面)朝向包含等离子气体的空间。第二玻璃片由分立隔离片并可能由边框与第一片保持一定距离。在阳极和阴极间产生“共面”放电,即沿环抱玻璃基片的主面方向产生激发周围的等离子气体的放电。电极由介质涂层保护,通过对电流的电容性限制防止玻璃基片附近的离子轰击引起的电极材料损失。第二玻璃片的内面涂有光致发光材料涂层。但是,该种结构的平面玻璃生产工艺复杂,存在低压气体泄漏的可能,从而导致发光结构的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引入发光二极管的夹层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以照明的层压玻璃板。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的胶黏剂粘接起来的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由于集成并隐藏在天窗夹层玻璃内,所以不占空间并且外观更好,同时解决了原来灯泡式的照明灯在全景天窗上无法安装的问题。与引入普通的LED灯相比,由于使用LED芯片薄膜,厚度最大程度地减少,降低夹层玻璃产生气泡、脱层等缺陷的可能,提高夹层玻璃板的机械性能,满足汽车玻璃行业标准;LED芯片薄膜为先加工好的集成模块,夹入玻璃板中性能稳定,工艺简单方便。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和照明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超薄、隐藏、不占空间、亮度更佳、美观的优点,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图I为本发明层压玻璃板的仰视图;图2为本发明层压玻璃板的发光区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LED芯片薄膜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剖视图。I-层压玻璃板,2-发光区,3-非发光区,11-第一玻璃板,12-第一 PVB层,13-LED芯片薄膜,14-第二 PVB层,15-第二玻璃板,21-荧光粉薄层,131-PET薄膜,132-透明胶黏齐[J,133-透明导电涂层,134-LED晶片,135-导电粘结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种层压玻璃板I,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 PVB层12和第二 PVB层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PVB层12和第二 PVB层14之间的LED芯片薄膜13 ;所述LED芯片薄膜13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胶黏剂132粘接起来的PET薄膜131,所述两片PET薄膜131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133,若干个LED晶片134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135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133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133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134的导电路径。其中,所述LED芯片薄膜13的厚度为0. lmm-0. 25mm。优选地,还包括一层或两层荧光粉薄层21,所述荧光粉薄层21可以设置在以下任意一个或两个位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11与第一 PVB层12之间,在所述第二玻璃板15与第二 PVB层14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与第一 PVB层12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与第二 PVB层14之间;当所述荧光粉薄层21为两层时,该两层荧光粉薄层21不位于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的同一侧。其中,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中选用的LED晶片134和所述荧光粉薄层21所采用的突光粉材料有对应关系,LED晶片134所发的光的波长应与突光粉受激波长一致。其中,所述荧光粉薄层21的厚度应在200 nnT500 nm范围内。所述荧光粉薄层21分布在所述层压玻璃板I的中央区域,或周边区域,或阵列状分布或集中于四角分布。照明的原理是给层压玻璃板I的LED芯片薄膜13的两极(未示出)通电,LED芯片薄膜13发出可见光。优选的是,将LED芯片薄膜13发出的光做为激发光源,荧光粉层21接收后受激发出更亮的光。所以更节能且亮度更亮更均匀。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要指出的是,为了清晰起见,没有按比例绘制所示对象的不同元件。图I为本发明层压玻璃板I作为车顶天窗的顶视图,具有发光区2和非发光区3。当只夹有LED芯片薄膜13时,发光区2指若干个LED晶片134所处区域;当同时夹有LED芯片薄膜13和荧光粉薄层21时,发光区2指若干个LED晶片134和荧光粉薄层21的复合区域。发光区2可以设置为该层压玻璃板I的中央区域,非发光区3设置在周边区域,如图Ia所示;发光区2也可以设置为周边区域,非发光区3设置在中央区域,如图Ib所示。当然,对于发光区2和非发光区3的布局可以设想出多种形状结构,如发光区2阵列状分布或集中于四角分布,不再一一详述。图2为本发明层压玻璃板I的截面结构不意图。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可以为带有一定弧度的弯曲玻璃,层压玻璃板I装配后,第一玻璃板11面向车外为外层玻璃,第二玻璃板15面向车内为内层玻璃,所述的内外层玻璃可以为普通钠钙硅浮法玻璃但符合公认的标准所需要的,且已经在其软化温度下被有意弯曲即已经过烘弯处理,根据需要或要求可以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透明时其透过率可以是大于或等于30%、40%、50%、60%、70%、80%、90% (CIE A光源),雾度小于或等于2%、3%、4%、5%的水平;可以为无色或带有各种颜色如绿色、太阳绿色、灰玻等及其组合;半透明时光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10%、20%(CIE A光源)、雾度大于或等于30%、40%、50%的水平;其中半透明或不透明方式可用磨砂或油墨遮盖也可以通过镀上薄膜太阳能电池或镀上反射体材料等任何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为一体化集成式结构,包括两片通过透明胶黏剂132粘接层叠在一起的PET薄膜131,所述两片PET薄膜131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133,若干个LED晶片134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135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133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133中设置有由光刻形成的LED晶片134的导电路径。图3所示是示意性的且不表示实际位置。其他的光刻处将LED晶片134的阵列分成单独的串联连接的LED晶片134行。若干个LED晶片134的分布与发光区2的设置相一致。LED芯片薄膜13通过PVB层12、14和第一玻璃板11、第二玻璃板15粘合在一起。且需要并当结构允许时可在LED芯片薄膜13与PVB之间夹有其它的光传输层物质,该物质能传输可见光或者更改可见光的传输属性,更改属性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干渉,甚至可夹层调光薄膜实现照明亮度的调节。PVB做为粘结剂和光传输材料也可用EVA等具有同样功能的材料替代。所述PVB层12、14的情况是PVB为聚乙烯醇缩丁醛,容易和LED芯片薄膜13结合,即具一定的粘结力,且在LED芯片薄膜13与荧光粉薄层21之间的PVB的透明度至少达到90%以上,中间无荧光粉涂层的在LED芯片薄膜13和玻璃层之间的PVB,其透明度可从20%至95%,颜色可以是绿色、蓝色、灰色。层压玻璃板I还包括荧光粉薄层21,其分布区域与发光区2的设置一致。当发光区2设置为层压玻璃板I的中央区域时,荧光粉薄层21覆盖着中央区域;当发光区2设置为层压玻璃板I的周边区域时,荧光粉薄层21覆盖着周边区域。荧光粉薄层21可以分布在所述层压玻璃板I的中央区域,或周边区域,或阵列状分布或集中于四角分布。荧光粉薄层21是利用本领域公知技术涂敷在以下任意一个或两个位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11与第一 PVB层12之间,在所述第二玻璃板15与第二 PVB层14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与第一 PVB层12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与第二 PVB层14之间;且当所述荧光粉薄层21为两层时,该两层荧光粉薄层21不位于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的同一侧。常用的涂敷方法可以使用传统的印刷技术例如喷涂、丝网印刷、撒播和溅射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方法来直接涂敷。荧光粉薄层21的厚度以保证总体透光度为原则,其厚度应在200 nm 500 nm范围内。荧光粉薄层21中采用的荧光粉的配方可以是铝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金属离子,例如YAG基体材料掺杂Ce3+ ;YAG基体材料掺杂Sb和Bi ;TAG基体材料掺杂Ce3+ ;BAM基体材料掺杂Eu2+。硅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例如M2SiO4掺杂Ce3+ (M=Ba, Sr,Ca, Mg)。硫化物和硫氧化物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金属离子,例如Y2O2S基体材料掺杂Eu3+ ;ZnS基体材料掺杂Cu2+,Al3+。氮化物和氮氧化物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例如M2Si5N8基体材料掺杂Eu2+(M=Ca,Sr, Ba)。硼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例如YBO3基体材料掺杂Tb。钥/钨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例如CaMoO4基体材料掺杂Eu3+。磷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例如Mltl (PO4)6Cl基体材料掺杂Eu2+(M=Mg,Ca, Sr, Ba)。共激活体系基体材料中通过两种或以上稀土 /金属离子共同激活产生荧光的荧光粉体系,例如Caltl (Si2O7) 3C12基体材料掺杂Eu+,Mn2+。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会很容易地想到,在这种照明装置里适当加入一些光管理材料,会增加该照明装置的适用性,如发强光以及反射管理的光控制薄膜棱镜增亮薄膜、散射薄膜、反射薄膜、反射偏光器增亮薄膜、光学定向薄膜、光线聚集薄膜等。可以把棱镜增亮薄膜、散射薄膜、光学定向薄膜、光线聚集薄膜设置在LED芯片薄膜13和第二 PVB层14之间,以达到增亮和定向照明等目的。反射薄膜、反射偏光器增亮薄膜都是用于对光线的反射从而增亮,可以把它们夹在LED芯片薄膜13和第一 PVB层12之间。以上只是举例,更多的应用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的安排。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本发明,下面给出本发明保护范围内的实施例。以下所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I示意图参照图2,取大小合适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采用绿玻+绿玻组合。截取大小合适的两块PVB层12、14和LED芯片薄膜13,PVB厚0. 76mm,LED芯片薄膜13厚0. 1mm。将第二玻璃板15、第二 PVB层14、LED芯片薄膜13、第一 PVB层12和第一玻璃板11依次叠合,并引出电路导线,遂成一块半成品夹层玻璃。按照夹层玻璃合片工艺压制,得到最终的层压玻璃板I。将层压玻璃板I通12V直流电,其亮度优于一般白炽灯型汽车顶灯,或与其他相同功率的LED型汽车顶灯相当。实施例2示意图参照图4,取大小合适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采用绿玻+绿玻组合。在第二玻璃板15的面向第二 PVB层14的玻璃面上规划好发光区2,采用YAG基体材料掺杂Ce3+荧光粉。将此荧光粉加入到由透明环氧树脂E128、固化剂DICY、促进剂2MI和溶剂丙酮等组成的胶黏剂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涂覆于玻璃表面,经过热固化,形成厚度为360 nm的涂层。将含荧光粉的胶黏剂涂敷到第二玻璃板15发光区2前,需要先将该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非发光区3用遮挡物遮蔽,选用丝网印刷法把混合好的荧光粉胶黏剂溶液印刷到指定区域形成荧光粉薄层21,可将此涂层21用保护膜材料覆盖,再进行固化,最终将荧光粉均匀地固定在指定位置。将非发光区3的遮挡物撤去,清洁玻璃后,除掉荧光粉薄层21的保护膜。截取两块大小合适的厚度为0. 76mm的PVB层12、14,在布有荧光粉薄层21的第二玻璃板15上先覆盖一层PVB膜片14,在这一层PVB14上放置盖住荧光粉薄层21区域的LED芯片薄膜13,LED芯片薄膜13厚度为0. 15mm,在LED芯片薄膜13上铺另外一层PVB膜片12,最后盖上最外层的第一玻璃板11,并引出电路导线,遂成一块半成品汽车天窗玻璃。按照夹层玻璃合片工艺压制,得到最终的层压玻璃板I。将层压玻璃板I通12V直流电,在蓝光LED芯片薄膜13的激发下,层压玻璃板I将发出白色的光,其亮度优于一般白炽灯型汽车顶灯,或与其他相同功率的LED型汽车顶灯相当。实施例3不意图参照图5,取大小合适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米用白玻+白玻组合。在第二玻璃板15的面向第二 PVB层14的玻璃面上和第一玻璃板11面向第一 PVB层12的玻璃面上规划好发光区2,在两个玻璃面上的发光区2都布上荧光粉薄层21,两块玻璃板上荧光粉的涂敷位置为镜面对称,采用Y2O2S基体材料掺杂Eu3+荧光粉。将此荧光粉加入到由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软单体丙烯酸丁酯、粘结促进剂G40和紫外光引发剂184组成胶黏剂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涂覆于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表面,经过热固化,形成厚度为420 nm的涂层。在荧光粉涂敷之前,需要先将涂敷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非发光区3用遮挡物遮蔽,选用丝网印刷法把混合好的荧光粉胶黏剂溶液印刷到指定区域形成荧光粉薄层21,可将此涂层21用保护膜材料覆盖,再进行固化,最终将荧光粉均匀地固定在指定位置。将非发光区3的遮挡物撤去,清洁玻璃后,除掉荧光粉薄层21的保护膜。截取两块大小合适的厚度为0. 76mm的PVB层12、14,在布有荧光粉的第二玻璃板15上先覆盖一层PVB膜片14,在这一层PVB14上放置盖住荧光粉薄层21区域的LED芯片薄膜13,LED芯片薄膜13厚度为0. 18mm,在LED芯片薄膜13上铺另外一层PVB膜片12,最后盖上布有荧光粉薄层21的第一玻璃板11,布有荧光粉薄层21的玻璃面与第一 PVB层12接触,并引出电路导线,遂成一块半成品汽车天窗玻璃。按照夹层玻璃合片工艺压制,得到最终的层压玻璃板I。将层压玻璃板I通12V直流电,在紫外光LED芯片薄膜13的激发下,层压玻璃板I将发出白色的光,其亮度优于一般白炽灯型汽车顶灯,或与其他相同功率的LED型汽车顶灯相当。实施例4不意图参照图6,取大小合适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米用白玻+白玻组合。在第二玻璃板15的面向第二 PVB层14的玻璃面上、LED芯片薄膜13面向第一 PVB层12的外表面上规划好发光区2,在两个面上的发光区2都布上荧光粉薄层21,荧光粉的涂敷位置为相对应的,采用TAG基体材料掺杂Ce3+荧光粉。将此荧光粉加入到含封闭NCO基的水性聚氨酯中,混合搅拌均匀,涂覆于第二玻璃板15和LED芯片薄膜13表面,经过热固化,形成厚度为440 nm的涂层。在荧光粉涂敷之前,需要先将涂敷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非发光区3用遮挡物遮蔽,选用喷涂法把混合好的荧光粉胶黏剂溶液喷涂到指定区域形成荧光粉薄层21,可将此荧光粉薄层21用保护膜材料覆盖,再进行固化,最终将荧光粉均匀地固定在指定位置。将非发光区3的遮挡物撤去,清洁后,除掉荧光粉薄层21的保护膜。截取两块大小合适的厚度为0. 76mm的PVB层12、14,在布有荧光粉薄层21的第二玻璃板15上先覆盖一层PVB膜片14,在这一层PVB14上放置盖住荧光粉薄层21区域的LED芯片薄膜13,其未涂敷荧光粉层的一面与该第二 PVB层14接触,LED芯片薄膜13厚度为0. 2mm,在LED芯片薄膜13上铺另外一层PVB膜片12,最后盖上第一玻璃板11,并引出电路导线,遂成一块半成品汽车天窗玻璃。按照夹层玻璃合片工艺压制,得到最终的层压玻璃板I。将层压玻璃板I通12V直流电,在蓝光LED芯片薄膜13的激发下,层压玻璃板I将发出白色的光,其亮度优于一般白炽灯型汽车顶灯,或与其他相同功率的LED型汽车顶灯相当。实施例5不意图参照图7,取大小合适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米用白玻+白玻组合。在LED芯片薄膜13的两个外表面上规划好发光区2,在两个面上的发光区2都布上荧光粉薄层21,荧光粉的涂敷位置为相对应的,采用SiY5Caa5P2O7 = Eua22+荧光粉,将此荧光粉加入到有机硅树脂KH560、稀释剂异丙醇和促进剂盐酸的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涂覆于LED芯片薄膜13表面,经过热固化,形成厚度为350 nm的涂层。在荧光粉涂敷之前,需要先将涂敷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非发光区3用遮挡物遮蔽,选用喷涂法把混合好的荧光粉载体喷涂到指定区域形成荧光粉薄层21,可将此荧光粉薄层21用保护膜材料覆盖,再进行固化,最终将荧光粉均匀地固定在指定位置。将非发光区3的遮挡物撤去,清洁后,除掉荧光粉薄层21的保护膜。截取两块大小合适的厚度为0. 76mm的PVB层12、14,在第二玻璃板15上先覆盖一层PVB膜片14,在这一层PVB14上放置布有荧光粉薄层21的LED芯片薄膜13,LED芯片薄膜13厚度为0. 25mm,在LED芯片薄膜13上铺另外一层PVB膜片12,最后盖上第一玻璃板11,并引出电路导线,遂成一块半成品汽车天窗玻璃。按照夹层玻璃合片工艺压制,得到最终的层压玻璃板I。将层压玻璃板I通12V直流电,在近紫外光LED芯片薄膜的激发下,玻璃板将发出橙红色的光,其亮度优于一般白炽灯型汽车顶灯,或与其他相同功率的LED型汽车顶灯相当。虽然本说明书记载作为车厢顶灯向乘客舱照明,但是本发明同样适用于汽车的其他区域。通常,该结构适用于移动工具(火车窗户、轮船或飞行器船舱的窗户、工业交通工具的侧窗或是后窗甚至是挡风玻璃的部分)的任何窗户。也能想到,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建筑物,玻璃窗单元、建筑物特别是办公室中的房间或陆地、空中或海上移动装置的两个区域/车厢间的内部分隔,或适用于窗户或任意类型的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胶黏剂粘接起来的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薄膜的厚度为O.lmm-O. 25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或两层荧光粉薄层,所述荧光粉薄层可以设置在以下任意一个或两个位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一 PVB层之间,在所述第二玻璃板与第二 PVB层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与第一 PVB层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与第二 PVB层之间;且当所述荧光粉薄层为两层时,该两层荧光粉薄层不位于在所述LED芯片薄膜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薄膜发出的光波长与所述荧光粉薄层中使用的荧光粉受激波长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的厚度为200nm 500 n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分布在所述层压玻璃板的中央区域,或周边区域,或阵列状分布或集中于四角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中使用的荧光粉的配方是铝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金属离子,或硅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硫化物和硫氧化物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金属离子,或氮化物和氮氧化物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硼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钥/钨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磷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或共激活体系基体材料中通过两种或以上稀土/金属离子共同激活产生荧光的荧光粉体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中使用的荧光粉具体成分是YAG基体材料掺杂Ce3+,或YAG基体材料掺杂Sb和Bi,或TAG基体材料掺杂Ce3+,或BAM基体材料掺杂Eu2+ ;或M2SiO4掺杂Ce3+ (M=Ba, Sr, Ca,Mg);或Y2O2S基体材料掺杂Eu3+,或ZnS基体材料掺杂Cu2+,Al3+ ;或M2Si具基体材料掺杂Eu2+ (M=Ca, Sr, Ba);或YBO3基体材料掺杂Tb ;或CaMoO4基体材料掺杂Eu3+ ;或Mltl (PO4) 6C1基体材料掺杂Eu2+ (M=Mg, Ca,Sr, Ba);或 Ca10 (Si2O7) 3C12 基体材料掺杂 Eu+,Mn2+。
9.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或8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压玻璃板中设置有光控制薄膜,该光控制薄膜是棱镜增亮薄膜、散射薄膜、光学定向薄膜、光线聚集薄膜、反射薄膜或反射偏光器增亮薄膜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当光控制薄膜为棱镜增亮薄膜、散射薄膜、光学定向薄膜、光线聚集薄膜中的一种时,设置在LED芯片薄膜和第二 PVB层之间;当光控制薄膜为反射薄膜或反射偏光器增亮薄膜时,设置在LED芯片薄膜和第一 PVB层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玻璃板,特别涉及可以照明的夹层玻璃。该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和照明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超薄、隐藏、不占空间、亮度更佳、美观的优点,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975432SQ2012104568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林军, 周忠华, 陈龙英, 柯城, 傅恒毅, 郑国新 申请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