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50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在数字电视技术领域中,薄型化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机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视机的厚度最薄在2.9cm左右,电视机的厚度主要取决于背光模组的厚度,导光板的薄型化,会对背光的要求非常高。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由背光源、导光板和增亮片组成,背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侧面,光经过导光板后由点光源变为面光源。现有的导光板采用光学级的压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 ,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板材,其厚度通常在3mm左右,无法满足越来越薄型化电视机的需求。此外,在目前现有的背光模组中,LED的发光角一般为120度左右,为了确保LED背光源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后能均匀出射,传统的背光模组是在导光板上进行网点印刷,即在导光板入光面印刷大小不同的网点,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超薄型的导光板和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多根光纤,多根光纤并列排列成单层板状结构,相邻两根光纤之间由硅胶粘合。优选地,所述硅胶的折射率与所述光纤的折射率相同。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光纤上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外皮部分剥落。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垂直于所述光纤轴线的侧面为入光面;和/或所述导光板平行于所述光纤轴线的侧面为入光面。优选地,所述光纤为单模光纤,所述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ΓΙΟ μ m ;或所述光纤为多模光纤,所述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15 50μπι。 优选地,所述硅胶为有机硅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和背光源,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多根光纤,多根光纤并列排列成单层板状结构,相邻两根光纤之间由娃胶粘合。优选地,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印刷有多个网点。优选地,所述反射片上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尺寸小于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尺寸。优选地,所述反射片上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数量小于少于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数量。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纤构成导光板,有利于薄型化导光板的产生,且可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少光的损耗;光纤之间采用硅胶粘连,不会增加导光板的厚度,进一步有利于导光板的薄型化;将网点印刷在反射片上,可提高导光板的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侧视图,该实施例提出的导光板10包括多根光纤11,多根光纤11并列排列成单层板状结构,导光板10上垂直于光纤11轴线的侧面或平行于光纤11轴线的侧面可作为入光面,导光板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出光面,光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10后在光纤11中发生全反射,为了使光在经过全反射后能够从出光面射出,将光纤11上位于出光面一侧的外皮部分剥落,之所以不将外皮全部剥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破坏光纤11的全反射,使光在没有剥落外皮的一段光纤11中发生全反射,并可从剥落外皮的地方射出,其出射光线的均匀度由光纤11并排的条数决定,光纤11并排越密集,光线分布越均匀,光线在光纤导光板内的利用率越高。由于光纤11的材料采用塑包光纤(Plastic Clad Fiber),它是将高纯度的石英玻璃制成纤芯,而将折射率比石英稍低的硅胶等塑料作为包层的阶跃型光纤。它具有纤芯折射率大、数值孔径(NA)高的特点,易与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结合,损耗较小,受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小,能有效解决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受温度影响而变形翘曲的问题。光纤11很细,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一般为4MnTlOMm,外径也只有125Mm,多模光纤中,纤芯直径是15Mm 50Mffl,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将其应用到背光模组中,能将背光模组做的更薄。同时,光纤11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这样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由光纤11构成的导光板10后,光损耗低,能免去原有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印刷的麻烦,节省成本、提高背光模组的辉度。此外,光在光纤11中以全反射 方式前进,将光的损耗降低到最小,提高光的利用率,有效解决背光模组中亮度损耗过大的问题。本实施例在相邻两根光纤11之间采用硅胶12粘合,导光板10的厚度与光纤11的直径一致,并不会增加整个导光板10的厚度,有利于导光板10的薄型化生产。同时,硅胶12的折射率与光纤11的折射率相同,例如,采用折射率为1.49^1.53的有机硅胶,在光进入导光板10后,光除了在光纤中传递,还可以在硅胶12中传递,硅胶12不会对光的传递造成影响,光损耗低。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反射片20和背光源30。背光源30射出的光从导光板10的入光面进入光纤11,在光纤11中以全反射方式在光纤壁中传递,光线不会有大的损耗,光从导光板10的上下表面分别射出,其中,下表面的光到达位于导光板10下方的反射片20,经由反射片20反射回导光板10,反射的光在导光板10中再一次进行全反射传递,并从导光板10的上表面射出。其中导光板10可采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方案,其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其中,可将导光板10垂直于光纤11轴线的侧面作为入光面,背光源30与光纤11的轴线垂直,背光源30可放置于光纤11的一端,作为单侧光源入光,或分别放置于光纤11的两端,作为双侧光源入光。或将导光板10平行于光纤11轴线的侧面为入光面,背光源30与光纤11的轴线平行,背光源30也可采用单侧光源入光或双侧光源入光。同时,反射片20朝向导光板10的一面印刷有多个网点21,为了使反射片20反射后的光均匀分布,可印刷不同尺寸的网点21,使反射片20上靠近背光源30的一侧的网点211尺寸小于远离背光源30的一侧的网点212尺寸;此外,还可印刷不同的网点21分布均匀度的方式,使反射片20上靠近背光源30的一侧的网点211数量小于远离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数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光纤,多根光纤并列排列成单层板状结构,相邻两根光纤之间由娃胶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的折射率与所述光纤的折射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光纤上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外皮部分剥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垂直于所述光纤轴线的侧面为入光面; 和/或所述导光板平行于所述光纤轴线的侧面为入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单模光纤,所述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Γιο μ m ; 或所述光纤为多模光纤,所述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15 50 μ 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为有机硅胶。
7.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印刷有多个网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上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尺寸小于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上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网点数量小于少于远离所述背光源的 一侧的网点数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其中,导光板包括多根光纤,多根光纤并列排列成单层板状结构,相邻两根光纤之间由硅胶粘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纤构成导光板,有利于薄型化导光板的产生,且可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少光的损耗;光纤之间采用硅胶粘连,不会增加导光板的厚度,进一步有利于导光板的薄型化;将网点印刷在反射片上,可提高导光板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F21S8/00GK203133310SQ2013200898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黄芳, 罗在力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