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88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TV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降成本的普及,许多直下式背光的灯条均省去了螺丝固定,其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卡扣来直接固定灯条。这种固定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卡扣会高出灯条的PCB基板表面,几乎与灯珠平齐,然而,白色反射片是贴在PCB基板上的,这样,卡扣会顶住白色反射片,这里,由于白色反射片是采用双面胶固定的,时间一长,白色反射片上的双面胶会脱落,使得白色反射片翘起而平齐灯珠,从而出现严重的光圈不良的问题。目前,处理该问题的方式是在白色反射片上对应卡扣的位置开一个孔,让卡扣漏出来,但是,由于黑色吸光,且卡扣面积较大,露出的卡扣位置的宏观会出现黑色暗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在白色反射片上开孔露出卡扣以避免光圈不良而出现黑色暗影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具有多个卡扣的背板,通过所述多个卡扣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灯条,以及覆盖所述灯条的白色反射片,所述白色反射片上正对于各所述卡扣的位置均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白色反射片平贴于所述背板上,且各所述卡扣对应容置于各所述凸起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所述白色反射片上设置的方形的虚线孔,所述虚线孔的对角线上具有折线。

进一步地,所述虚线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卡扣在所述白色反射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包括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PCB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PCB基板上并与其电性连接的灯珠,所述灯珠露出于所述白色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具有多个卡扣的背板,通过所述多个卡扣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灯条,以及覆盖所述灯条的白色反射片,所述白色反射片上正对于各所述卡扣的位置均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白色反射片平贴于所述背板上,且各所述卡扣对应容置于各所述凸起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所述白色反射片上设置的方形的虚线孔,所述虚线孔的对角线上具有折线。

进一步地,所述虚线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卡扣在所述白色反射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包括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PCB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PCB基板上并与其电性连接的灯珠,所述灯珠露出于所述白色反射片。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通过在白色反射片上正对于卡扣的位置设置凸起部,使得白色反射片平贴于背板上时,卡扣可顶起凸起部并容置在其内,这样,避免了卡扣漏出白色反射片,从而解决了因卡扣露出白色反射片而导致的暗影现象,提升了背光效果,提高了显示设备整体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条通过卡扣固定于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白色反射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白色反射片上的凸起部被顶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该模组可包括背板1、灯条2和白色反射片3,其中,背板1上凸设有多个卡扣11,灯条2布置在背板1上并通过多个卡扣11卡紧形成固定,另外,白色反射片3铺设在背板1上并将灯条2覆盖,与此同时,灯条2的灯珠露出白色反射片3。值得注意的是,白色反射片3上的正对于各个卡扣11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凸起部31,当装配直下式背光模组时,各个卡扣11将与其一一对应的凸起部31顶起,并容置在该凸起部31内,同时,白色反射片3平贴于背板1上。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在白色反射片3上正对卡扣11的位置设置凸起部31,使得白色反射片3平贴于背板1上时,卡扣11可顶起凸起部31并容置在其内,这样,避免了卡扣11漏出白色反射片3,从而解决了因卡扣11露出白色反射片3而导致的暗影现象,进而提升了背光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凸起部31为上述白色反射片3上设置的虚线孔,该虚线孔呈方形形状,其适配于上述卡扣11形状。这里,该虚线孔的对角线上具有折线,当白色反射片3平贴于背板1上时,卡扣11将虚线孔的中间部分顶起,由于虚线孔的对角线上具有折线,顶起后形成锥形。也就是说,通过在白色反射片3上正对卡扣11的位置开设虚线孔,然后在虚线孔的对角对应地用实线画个对角折线,这样,在白色反射片3贴好后,与卡扣11接触的位置将会被顶成一个锥形,如此,避免了卡扣11漏出白色反射片3,从而避免了暗影现象。此处,虚线孔的面积大于上述卡扣11在白色反射片3上的正投影面积。这样,使得卡扣11能够实现完全容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灯条2包括PCB基板21和灯珠22,其中,PCB基板21通过上述卡扣11固定在上述背板1上,灯珠22设置在该PCB基板21上并与其电性连接,当白色反射片3平贴在背板1上时,白色反射片3与PCB基板21表面贴靠,与此同时,灯珠22穿过白色反射片3上的开孔30而露出,且卡扣11将容置在被顶起而形成的锥形的凸起部31内。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该模组可包括背板1、灯条2和白色反射片3,其中,背板1上凸设有多个卡扣11,灯条2布置在背板1上并通过多个卡扣11卡紧形成固定,另外,白色反射片3铺设在背板1上并将灯条2覆盖,与此同时,灯条2的灯珠露出白色反射片3。值得注意的是,白色反射片3上的正对于各个卡扣11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凸起部31,当装配直下式背光模组时,各个卡扣11将与其一一对应的凸起部31顶起,并容置在该凸起部31内,同时,白色反射片3平贴于背板1上。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设备,通过在白色反射片3上正对卡扣11的位置设置凸起部31,使得当白色反射片3平贴于背板1上时,卡扣11可顶起凸起部31并容置在其内,这样,避免了卡扣11漏出白色反射片3,从而解决了因卡扣11露出白色反射片3而导致的暗影现象,进而提升了背光效果,提高了显示设备整体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为白色反射片3上设置的虚线孔,该虚线孔呈方形形状,其适配于卡扣11形状。虚线孔的对角线上具有折线,当白色反射片3平贴于背板1上时,卡扣11将虚线孔的中间部分顶起,由于虚线孔的对角线上具有折线,顶起后形成锥形。通过在白色反射片3上正对卡扣11的位置开设虚线孔,然后在虚线孔对角对应地用实线画个对角折线,这样,在白色反射片3贴好后,与卡扣11接触的位置将会被顶成一个锥形,如此,避免了卡扣11漏出白色反射片3,从而避免了暗影现象。此处,虚线孔的面积大于上述卡扣11在白色反射片3上的正投影面积。这样,使得卡扣11能够实现完全容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灯条2包括PCB基板21和灯珠22,PCB基板21通过卡扣11固定在背板1上,灯珠22设置在该PCB基板21上并与其电性连接,当白色反射片3平贴在背板1上时,白色反射片3与PCB基板21表面贴靠,与此同时,灯珠22穿过白色反射片3上的开孔30而露出,且卡扣11将容置在被顶起而形成的锥形的凸起部31内。

上述显示设备还包括其他构件,此处不一一详述,可参照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