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25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已广泛的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多旋翼无人机具有操控简单、可靠性高,并且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起飞后可以在空中悬停等优势,因此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旋翼无人机通常有3个以上的旋翼,其机动性能是通过改变不同旋翼的扭力和转速来实现。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如四旋翼、六旋翼和八旋翼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航拍、安全监控、农业植保和电力巡线等领域。

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经常会使得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受到破坏。而对于这些救援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通过无人机可以进行航拍,了解灾害的最新动态,预测和评估灾害可能蔓延的趋势,从而有利于救援决策。

为了实现在夜间通过无人机进行拍摄或者照明,需要无人机具有照明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照明角度调节灵活,适用于安装在无人机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所述无人机记载照明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在无人机机体下方的灯座、固定在所述灯座上的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灯头,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所述灯座底部的安装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转动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件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以使得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灯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转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所述转动件与第一支座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侧板和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驱动件固定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铰接轴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上的通孔后与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与所述第二支座通过定位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舵机。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通过支腿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座的底部,在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位于转动件的一端,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让位孔。

优选地,所述支腿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支腿设置在安装板的四角处。

优选地,所述灯座的壳体向下延伸,包覆所述支架。

优选地,所述灯座的壳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快拆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通过将灯座固定在无人机机体下方,并且通过支架连接灯座和灯头,使得记载照明装置结构紧凑,适于无人机使用。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板和转动件,将驱动件设置在转动件上,可以通过驱动件灵活地驱动转动件转动,从而可以灵活调节照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的主视图,其中灯座的壳体未示出;

图3是图1所示的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支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支架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支架的转动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灯座;11-壳体;2-灯头;3-支架;31-安装板;311-让位孔;32-驱动件;33-转动件;331-第一侧板;332-第二侧板;34-第一支座;35-第二支座;351-定位孔;36-铰接轴;37-支腿;4-快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2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适当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无人机记载照明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在无人机机体下方的灯座1、固定在所述灯座1上的支架3和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的灯头2。

其中所述灯座1内可以设置电源和控制电路等结构,以便于控制灯头2,所述灯头2内具有灯珠等元件。所述灯头2和灯座1为现有技术中探照灯的零部件,在此不再具体描述其结构。

参考图3、图4所示,所述支架3包括固定在所述灯座1底部的安装板3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1上的转动件33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件33上的驱动件32,所述驱动件32的输出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板31上,以使得所述驱动件32能够驱动所述转动件33相对于所述安装板31转动,所述转动件33与所述灯头2固定连接。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将灯座1固定在无人机机体上。当无人机飞行到目标位置时,通过控制装置打开灯头2,即可实现无人机照明。当需要调整照射角度时,通过控制驱动件32,使得转动件33转动,从而安装在转动件33上的灯头2随之转动,以实现照射角度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件33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转动连接在安装板31上,为了使得照明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运行稳定,优选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安装板3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座34和第二支座35,所述第一支座34和第二支座35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在安装板31上。第一支座34和第二支座35优选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转动件3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34和第二支座35之间,所述转动件33与第一支座34通过铰接轴36铰接,所述驱动件32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座3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32的输出轴与所述铰接轴36的轴线重合。

通过将转动件33和驱动件32按照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实现转动件33相对于安装板31的稳定灵活转动。

所述驱动件32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固定在转动件33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件33包括第一侧板331和与所述第一侧板331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332。如图6、图7所示,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均大致呈U形,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的敞口端相对设置,并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所述驱动件32固定在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件32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固定在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的内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件32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上。具体地,所述驱动件32的前后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的安装槽内,并通过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夹紧。

其中所述铰接轴36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331的外侧,在所述第二侧板33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件32固定在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之间后,驱动件3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侧板332上的通孔后与所述第二支座35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座34和第二支座35上均具有安装孔,以便于铰接轴36和驱动件32的输出轴转动地安装在其上。

具体地,所述铰接轴36可以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座34的安装孔内。

所述驱动件32的输出轴可以通过平键等结构固定在第二支座35的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驱动件32的输出轴固定更加方便且牢固,如图5、图6所示,在所述第二支座35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351,所述驱动件32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定位盘(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盘与所述第二支座35通过定位孔351固定连接,即定位盘上也具有定位孔,通过螺栓和销轴将定位盘和第二支座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件32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电机,优选地,所述驱动件32为舵机。

为了进一步减小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的尺寸,优选地,如图3、图4所示,所述安装板31通过支腿37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座1的底部。优选地,所述支腿37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支腿37设置在安装板31的四角处。同时,在所述安装板31上开设有让位孔311,所述驱动件32的输出轴位于转动件33的一端,当所述转动件33转动时,所述转动件33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让位孔311。

为了使得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运行更稳定,如图1所示,所述灯座1的壳体11向下延伸,包覆所述支架3。

进一步地,所述灯座1的壳体11顶部固定安装有快拆件4,以便于拆装无人机机载照明装置。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