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电分离技术的LED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0943发布日期:2018-09-25 19:2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车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电分离技术的LED车灯。



背景技术:

LED车灯是指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车灯。由于LED具有亮度高、颜色种类丰富、低功耗、寿命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但是LED光源在工作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因此散热问题一直是LED灯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功率的LED车灯来说,解决车灯散热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散热良好可以提升灯具的使用寿命。现有的LED车灯为了提高其散热性能,一般会设置散热器,利用散热器对LED光源散发的热量进行散热,然而该种散热的效果并不明显,LED车灯在工作时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因此其工作温度依然比较高,从而影响车灯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重散热功能,以提高LED灯使用寿命的一种基于热电分离技术的LED车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热电分离技术的LED车灯,包括热管、设于热管一端表面的LED灯组以及设于热管另一端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套设于热管上的散热器以及对散热器进行风冷降温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LED灯组包括均布热管外壁上的四组,每组LED灯组包括铜基板和多个沿热管轴向布置的LED灯珠,所述铜基板包括上、下复合的绝缘板和铜板,所述LED灯珠的正、负两极借助铜箔固定于绝缘板上;所述热管与散热器接触的一端侧壁呈向内的折叠结构,其外表面形成凹陷的折槽,所述折槽内填充有散热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热管上与铜基板对应的位置具有向内凹陷的沉槽,所述铜基板嵌设于该沉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散热翅板,所述散热翅板呈“T”形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绝缘板为FR4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FR4板的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风机与散热器同轴设置,风机外套设有呈U形的风机罩,所述风机罩的底部与风机之间具有清洁腔,所述清洁腔内固定有静电吸附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静电吸附层包括多个静电吸附毛刷,所述静电吸附毛刷呈圆柱状结构,包括设于轴心的固定柄以及呈放射状布满固定柄的塑料毛细丝,所述风机罩的底部涂覆有粘胶层,所述静电吸附毛刷的一端嵌入粘胶层内粘接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LED车灯还包括用于与灯壳固定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座套、卡座轴和弹簧圈,所述卡座轴套设于热管上,位于LED灯组与散热器之间并与散热器固定,所述卡座轴具有圆形的外壁,并且其外壁上设有凸起块,所述卡座套能够活动穿过热管并套于卡座轴上,所述卡座套上开设有呈C形并与凸起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座套的外端设有轴向延伸的挡沿,所述弹簧圈套设与卡座套上,其两端分别与挡沿和凸起块相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LED车灯基于铜基板的热电分离技术,使之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能,对发热源进行直接热传导,将热量快速的导入热管进行传导,然后在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并且热管与散热器连接部分呈折叠结构,增加了热量与散热器的接触时间,并且散热胶的设置,一方面加快热量向散热器的传递,另一方面起到连接热管与散热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与散热器接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静电吸附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仅仅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热电分离技术的LED车灯,包括热管1、设于热管1一端表面的LED灯组2以及设于热管1另一端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套设于热管1上的散热器31以及对散热器31进行风冷降温的风机32。

所述热管1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LED灯组2包括均布热管1外壁上的四组,可使照射的灯光具有良好的聚光性,且光照均匀、无遮挡阴影。每组LED灯组2包括铜基板和多个沿热管1轴向布置的LED灯珠21,所述铜基板包括上、下复合的绝缘板221和铜板222,所述LED灯珠21的正、负两极借助铜箔223固定于绝缘板221上。铜基板具有热传导块、硬度高、机械性能强等特点。通过铜基板热电分离技术,能够快速的将LED灯珠2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热管1。热管1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1内部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1设有LED灯珠21的一端为蒸发端,靠近散热器31的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1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其中,热点分离技术中,“热”指的是LED铜基板上的导热焊盘,“电”指LED铜基板上的电极,两者被绝缘材料隔离。

热管1与散热器31接触的一端侧壁呈向内的折叠结构,其外表面形成凹陷的折槽,所述折槽内填充有散热胶11。当热量在热管1上由原远离散热器的一端传递给靠近散热器31的一端时,通过折叠结构的设置,使得热量在该段热管1内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延长与散热器的接触时间,提高冷凝效果,降温效果更加。并且散热胶11的设置,一方面加快热量向散热器31的传递,另一方面起到连接热管1与散热器31的目的。

其中为了增强铜基板在热管1上的附着强度,在热管1上与铜基板对应的位置具有向内凹陷的沉槽,所述铜基板嵌设于该沉槽内,使得沉槽能够对铜基板进行限位,避免铜基板受力产生松动,影响热量的传递。

如图6所示,在散热器31的外表面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散热翅板311,所述散热翅板311呈“T”形结构,T的散热翅板较传统的“1”字形而言,强度更高,面积增大使散热效果更好。

其中绝缘板221为FR4板,FR4板的机械性能跟电气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绝缘性且耐电介质好,通常FR4板的厚度为0.1~0.2mm。

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32与散热器31同轴设置,为了保证风机32工作环境的清洁,并且避免风机32产生的风量外散,提高对散热器31的风冷降温效果,所以在风机32外套设有呈U形的风机罩33,所述风机罩33的底部与风机32之间具有清洁腔,所述清洁腔内固定有静电吸附层331。进一步的,静电吸附层331包括多个静电吸附毛刷,所述静电吸附毛刷呈圆柱状结构,包括设于轴心的固定柄以及呈放射状布满固定柄的塑料毛细丝,所述风机罩33的底部涂覆有粘胶层332,所述静电吸附毛刷的一端嵌入粘胶层332内粘接固定。通过静电吸附毛刷具有的静电吸附功能,能够将风机32旋转卷起的灰尘吸附,从而提高LED车灯的清洁度。静电吸附毛刷的一端通过浸入粘胶层332,待胶体干涸会,连接强度较高。

LED车灯还包括用于与灯壳固定的连接组件,以便于将LED车灯与灯壳相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座套41、卡座轴42和弹簧圈43,所述卡座轴42套设于热管1上,位于LED灯组2与散热器31之间并与散热器31固定,所述卡座轴42具有圆形的外壁,并且其外壁上设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包括至少周向均布的三个,所述卡座套41能够活动穿过热管1并套于卡座轴42上,所述卡座套41上开设有呈C形并与凸起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座套41的外端设有轴向延伸的挡沿,所述弹簧圈43套设与卡座套41上,其两端分别与挡沿和凸起块相抵接。当在汽车上安装该LED车灯时,先将弹簧圈43套在卡座套41的外圆上,然后将卡座轴42插入卡座套41的孔中,并将凸起块插入对应的卡槽内,然后旋转卡座套41,使得凸起块在轴向向不会与卡槽脱离。而弹簧圈43被挤压对卡座套41与卡座轴42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凸起块在卡槽内牢牢锁定,这样利用弹簧的弹力将灯固定在灯壳上,最后在通过安装在灯壳上的弹簧卡与卡座套41固定,实现LED车灯的安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