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323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特别是指一种与锚索锚杆钻机配套使用的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国内外生产的气动锚杆钻机大部分为50C型(即额定转矩50Nm)或其它改进型,在上述现有设备中与之配套的齿轮马达一般为外部连接有消声器,高压风从进风口进入后,带动齿轮旋转作功后,体积膨胀的低压风经小风道迂回,再收缩于一小出风口,通过消音后排出。上述现有设备存在着结构复杂、风腔多,不易铸造,气体在膨胀、收缩的过程中功率消耗大、消声器的体积大、出风口小,消声效果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锚索锚杆钻机配套使用的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包括分别设置于马达壳体10内的齿轮2、8,开设于马达壳体10顶部的进风口1,齿轮2、8的中心与马达壳体10活动连接,齿轮2及齿轮8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马达壳体10底部纵向设置有隔板3,马达壳体10的下部垂直或呈放射状敞开与消声器壳体7连接,消声器壳体7的内腔与马达壳体10的下部的风腔4连通,消声器壳体7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由消声材料组成的消声层6,消声层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散风网板5,消声器壳体7的下部与出风口9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隔板3底部或侧面与马达壳体10为固定连接。
消声器壳体7与马达壳体10为固定连接。
散风网板5下部的消声器壳体7侧壁开设有出风口9。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加工,消声器结构简单、紧凑,气体在膨胀、收缩过程中功率消耗小,噪声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消声器壳体7与马达壳体10之间采用螺钉紧配合连接,隔板3与马达壳体10的内表面为一体化铸造连接,消声材料选用聚酯泡沫,进风口1开设于两个齿轮2、8之间的马达壳体10顶部,本实施例中的齿轮2、8的模数为7mm,齿数为11,齿高为80mm。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高压风经进风口1进入马达壳体10后,按照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带动齿轮2、8旋转作功后沿马达壳体10的内表面下行,作功后体积膨胀的低压风由于隔板3的作用分别经马达壳体10下部左、右两侧的风腔4通过散风网板5、消声层6后经出风口9排出。
权利要求1.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包括分别设置于马达壳体(10)内的齿轮(2)、(8),开设于马达壳体(10)顶部的进风口(1),齿轮(2)、(8)的中心与马达壳体(10)活动连接,齿轮(2)及齿轮(8)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壳体(10)底部纵向设置有隔板(3),马达壳体(10)的下部垂直或呈放射状敞开与消声器壳体(7)连接,消声器壳体(7)的内腔与马达壳体(10)下部的风腔连通,消声器壳体(7)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由消声材料组成的消声层(6),消声层(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散风网板(5),消声器壳体(7)的下部与出风口(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3)底部或侧面与马达壳体(10)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声器壳体(7)与马达壳体(10)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风网板(5)下部的消声器壳体(7)侧壁开设有出风口(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特别是一种与锚索锚杆钻机配套使用的大扭矩气动齿轮马达。它包括设置于马达壳体内的齿轮、开设于马达壳体顶部的进风口;齿轮的中心与马达壳体活动连接,两个齿轮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马达壳体底部中间纵向设置有隔板,马达壳体的下部与消声器壳体连接且其内腔相互连通,消声器壳体的上部横向设置有由消声材料组成的消声层,消声层上、下两侧设置有散风网板,消声器壳体下部与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设备结构复杂、风腔多,不易铸造,功率消耗大、消声器的体积大、出风口小,消声效果差等缺点。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加工,消声器结构简单、紧凑,气体在膨胀、收缩过程中功率消耗小,噪声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23B45/00GK2497917SQ0126461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7日
发明者李殿群, 李占利 申请人: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