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31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轧制设备领域。更适用于长型材连轧设备中控轧控冷的控温装置。
目前,在现有长形材轧机设备中多没有设置机架间的水冷控温装置,因此在轧制生产中无法对现行轧机与被轧制产品进行有效的控温轧制。虽然还有少部份长型材轧机在机组间轧后部份调协了水冷系统,但因结构不合理,在轧制过程中轧件温度升高可达1000℃以上,因此不能有效的控制轧件产品。所以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长型材轧机的控温装置不能满足控轧控冷或低温轧制工艺的要求,因此该类型轧机还只能按常规的高温轧制工艺生产,不能通过改变轧制工艺来提高被轧制产品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维修方便的和能够满足控轧控冷要求的连轧控温冷却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目的,我们所要解决问题的基本考虑是,由于在粗、中、精轧制过程中,线(棒)材均有较大的变形量,这就导致被轧材料产生的内热释放,为满足控轧控冷和低温轧制的工艺要求,必须将每道次的轧制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因此在长形材连轧机轧制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根据设计者要求,在轧机的出、入口处装有喷水控温冷却装置,使被轧材料的每道次轧制温度均满足工艺条件的要求,这样才可以完成,在不改变材料成份的前题下,通过连轧和连轧控温冷却装置,有效地执行轧制工艺要求,达到提高产品的性能要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目的,我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可根据附图进行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在线工作示意图,附图2为控温装置安装在轧机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正视喷水冷却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为机架,2为轧辊,3为导位架,4为冷却水套,5为调整螺栓,6为进(出)料口,7为喷水咀,8为钢料,A为粗轧机,B为中轧机,C精轧机,箭头所指方向为轧制方向。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附图进行详细叙述,由附图可看出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组成是如下机架1内装有轧辊2,在机架1上还装有轧后钢料8的喷水器,其特征是在机架1中轧辊2的进(出)料口6处安装有导位架3,在导位架3的外端装有可调控的冷却水套4,在冷却水套4的内端与导位架3的接合部装有定位用调整螺栓5,在冷却水套4的套壁上设有喷水咀7。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渐冷却装置的其他特征还有在机架1的进(出)口6外的导位架3外端,应分别装有冷却水套4。在连轧机的粗、中、精轧机架1上的导位架3外端均分别装冷却水套4。在冷却水套4的套壁上设有四个以上的对称喷水咀7。每一组水套连接到轧机原有水冷供水系统之上,并由计算机进行水量水压控制。
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的实施,可由附
图1看出,当热钢材8在进入粗轧机架1前,可由粗轧机前进料口6处的冷却水套4进行控温冷却后轧制,当轧制后的钢材8经变形而温度升高时,可由粗轧机后出料口6处冷却水套4进行控温冷却。同前所述,中轧和精轧,均可采用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这样可根据设计者对工艺中每道次的控温轧制要求,完成通过控温冷却装置达到提高产品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在线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维修方便,使用效果好,尤其是在连轧全过程中,对粗、中、精每道次轧制的前、后均可根据设计者要求进行合理控温,这是通过轧制加工来提高产品性能的最经济手段,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连轧控温冷却装置,对现有轧机改造后,在相同的条件(材质、轧机)下进行比较;其产品性能可以成倍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连轧控温冷却装置,该装置的组成是在机架(1)内装有相对轨制的轧辊(2),在机架(1)上还装有轧后钢料(8)的喷水器,其特征是在机架(1)中轧辊(2)的进出料口(6)处安装有导位架(3),在导位架(3)的接合部装有调整螺栓(5),在冷却水套(4)的套壁上设有喷水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还有在机架(1)的进出口(6)处的导位架(3)外端,应分别装有冷却水套(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连轧机的粗、中、精轧机架(1)上的导位架(3)外端均分别装有冷却水套(4)。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冷却水套(4)的套壁上设有两个喷水咀(7)。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冷却水套(4)的套壁上设有两个以上喷水咀(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装置属于冶金轧制设备领域。更适用于长型材连轧设备中控轧控冷的控温装置。该装置的组成是在机架内装有相对轧制的轧辊,在机架上还有轧后钢料的喷水器,其特征是在机架中轧辊的进出料口处安装有导位架,在导位的外端装有可调控的冷却水套,在冷却水套们内端与导位架的接合处装有调整螺栓,在冷却水套的套壁上设有喷水嘴。另外在机架的粗、中、精轧机架上的导位架外壁均分别装有冷却水套。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在线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维修方便,使用效果好,在轧制全过程中对每道次轧制的前、后均可根据设计者要求进行合理控温。
文档编号B21B27/06GK2542353SQ01264279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忠民, 韩建淮, 陈其安, 王瑞珍, 刘祥, 车彦民, 何达平, 杨玉华 申请人:钢铁研究总院, 江苏淮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