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拉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88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拉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薄壁不锈钢管材上设置凸毂是一种新型的管路连接方式,而在管材或圆柱型材料上加工凸毂,传统方法是在车床上用成型刀具加工,这种加工方法费时、费工,尤其不适应在管路安装工地上要迅速、便捷的加工出所需管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拉毂机,具有能迅速加工出管材上所需凸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便携式拉毂机,梯形螺杆7由轴承支撑在套筒主体8内,梯形螺杆7的一端装有手柄9,另一端与滑块螺母5螺纹连接;滑块螺母5的外侧设有导向槽,安装在套筒主体8上的导销6的凸出端位于该导向槽内;套筒主体8的一端装有套筒前体3,其改进之处在于套筒前体3内装有外模块2,外模块2内装有涨管4,且涨管4的一端与套筒前体3螺纹连接;拉杆1穿过涨管4与滑块螺母5螺纹连接。
上述便携式拉毂机,所述的拉杆1的一端为锥形头。
上述便携式拉毂机,所述的外模块2为2-3块,且内壁上设有凹槽。
上述便携式拉毂机,所述外模块2上的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上述便携式拉毂机,所述的涨管4的一端设有凸台。
上述便携式拉毂机,所述涨管4上的凸台外侧面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上述便携式拉毂机,所述的涨管4的凸台端均分为4-8瓣。
由于这种便携式拉毂机设有拉杆、外模块、涨管等压力加工装置,不需其它动力源,转动手柄就可在薄壁管材上加工出所需的凸毂,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极适合在管路安装工地上使用。


图1为该便携式拉毂机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滑块螺母5的一端插入套筒主体8内,并与套筒主体8的内壁形成间隙配合。滑块螺母5的外周侧设有一轴向导向槽,安装在套筒主体8上的导销6的凸出端位于该导向槽内,可限制滑块螺母5转动。滑块螺母5的内壁为螺纹,一端与梯形螺杆7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拉杆1通过拉杆座螺纹连接。梯形螺杆7的另一端由轴承支撑在套筒主体8内,并从套筒主体8伸出,其伸出端装有手柄9。拉杆1的外侧套装有涨管4,拉杆1的一端为锥形头。涨管4的一端与套筒前体3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凸台,该凸台外侧面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且该凸台端均分为4-8瓣。涨管4的外部装有外模块2,并且在外模块2的内壁上与涨管4的凸台相对应位置处还设有凹槽。该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外模块2为2-3块,套装入套筒前体3内,并与套筒前体3间隙配合。套筒前体3的一端旋接在套筒主体8上。
工作时,转动手柄9,由滑块螺母5的轴向滑动来带动拉杆1移动。拉杆1的锥形端在移动中逐渐撑开弹性涨管4,涨管4前端的圆弧形凸台就能在放入外模块2内壁的管材上拉制出所需的凸毂。加工完毕,将管材与外模块2一同取出,即可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中梯形螺杆(7)由轴承支撑在套筒主体(8)内,梯形螺杆(7)的一端装有手柄(9),另一端与滑块螺母(5)螺纹连接;滑块螺母(5)的外侧设有导向槽,安装在套筒主体(8)上的导销(6)的凸出端位于该导向槽内;套筒主体(8)的一端装有套筒前体(3),其特征在于套筒前体(3)内装有外模块(2),外模块(2)内装有涨管(4),且涨管(4)的一端与套筒前体(3)螺纹连接;拉杆(1)穿过涨管(4)与滑块螺母(5)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1)的一端为锥形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模块(2)为2-3块,且内壁上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块(2)上的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管(4)的一端设有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管(4)上的凸台外侧面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管(4)的凸台端均分为4-8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加工装置。这种便携式拉毂机的梯形螺杆7由轴承支撑在套筒主体8内,梯形螺杆7的一端装有手柄9,另一端与滑块螺母5螺纹连接;滑块螺母5的外侧设有导向槽,安装在套筒主体8上的导销6的凸出端位于该导向槽内;套筒主体8的一端装有套筒前体3,其改进之处在于套筒前体3内装有外模块2,外模块2内装有涨管4,且涨管4的一端与套筒前体3螺纹连接;拉杆1穿过涨管4与滑块螺母5螺纹连接。由于这种便携式拉毂机设有拉杆、外模块、涨管等压力加工装置,不需其它动力源,转动手柄就可在薄壁管材上加工出所需的凸毂,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极适合在管路安装工地上使用。
文档编号B21C37/15GK2566953SQ02253840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李树林 申请人:李树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