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449阅读:1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冲压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和仪器仪表需要使用配套的金属冲压件,有的还需要使用多个冲压件再铆接成一个整体部件的产品。目前一般采用先将冲压件在金属料带单个冲压下来之,在进行铆接。这样工序多,还需要工序之间周转,既浪费工时,加工出来的质量满足不了配套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需要冲压后再铆接成部件,采用把级进模具和冲孔、铆接连接在一起。可连续生产出把八个冲压件自动叠铆为一个冲压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一套级进模具,有上模和下模,这套级进模具的第一工位区是冲孔和冲凸起交替变换的装置,在第二工位区进行落片和铆接的装置;模具的第一工位区的下模上有冲孔冲凸凹模,上模上有与下模冲凸凹模配合的冲孔冲凸冲头,冲孔冲凸冲头安装在上模的镶板上,并且冲孔冲凸冲头和上模的镶板滑动配合,在冲孔冲凸冲头的后端突出于镶板的后端面,在镶板的后端面上有与冲孔冲头后端配合的带有楔形槽的滑快;在第二工位区的上模有落片冲外形凸模,;在下模上有与上模落片凸模配合的冲外形叠铆凹模孔。
带有楔形槽的滑块连接在气动活塞的活塞杆上。
模具下模上的叠铆凹模孔的型腔为倒锥结构。
本实用新型效果是采用此装置可以将需要冲压后再铆接成部件,采用把级进模具和冲孔、铆接连接在一起。可连续生产出把八个冲压件自动叠铆为一个冲压部件。连冲一台设备可完成,节约工时,可完全保证满足配套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图1为上模总装侧视图,图2为上模总装俯视图图3为下模总装侧视图,图4为下模总装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它是一套级进模具,有上模,(图1、2为上模总装图),有下模,(图3、4为下模总装图),这套级进模具的第一工位区A、A’是冲孔和冲凸起交替变换的装置,在第二工位区B、B’进行落片和铆接的装置;模具的第一工位区的下模上有冲孔冲凸凹模1,上模上有与下模冲凸凹模配合的冲孔冲凸冲头2,冲孔冲凸冲头安装在上模的镶板3上,并且冲孔冲凸冲头和上模的镶板滑动配合,在冲孔冲凸冲头的后端突出于镶板的后端面,在镶板的后端面上有与冲孔冲凸冲头后端配合的带有楔形槽的滑快4;在第二工位区的上模有落片冲外形凸模5,;在下模上有与上模落片凸模配合的冲外形叠铆凹模孔6。
带有楔形槽的滑块连接在气动活塞的活塞杆上。
模具下模上的叠铆凹模孔的型腔为倒锥结构。
模具采用双向导柱精密导向,步进方向为导正钉导向定位,为正确铆接创造了条件。具体结构为汽缸连接模具,冲床上安装一个继电器,冲床工作八次作为一个循环,第一次冲压,汽缸工作一次,以推动楔形滑块工作以实现冲孔,并拉动楔形滑快恢复原位。后七次冲压汽缸不工作,为冲凸工序,八片零件在冲外形叠铆凹模孔型腔中完成。该凹模型腔加工为倒锥结构,使零件铆接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以实现自动叠铆。为提高模具寿命,模具中冲外形冲头,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凹模采用粉末次金材料ASP60。
权利要求1.一种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一套级进模具,有上模和下模,这套级进模具的第一工位区是冲孔和冲凸起交替变换的装置,在第二工位区进行落片和铆接的装置;模具的第一工位区的下模上有冲孔冲凸凹模,上模上有与下模冲凸凹模配合的冲孔冲凸冲头,冲孔冲凸冲头安装在上模的镶板上,并且冲孔冲凸冲头和上模的镶板滑动配合,在冲孔冲凸冲头的后端突出于镶板的后端面,在镶板的后端面上有与冲孔冲凸冲头后端配合的带有楔形槽的滑快;在第二工位区的上模有落片冲外形凸模,;在下模上有与上模落片凸模配合的冲外形叠铆凹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带有楔形槽的滑块连接在气动活塞的活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模具下模上的叠铆凹模孔的型腔为倒锥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实现自动叠铆模具结构,它是一套级进模具,这套级进模具的第一工位区是冲孔和冲凸起交替变换的装置,在第二工位区进行落片和铆接的装置;模具的第一工位区的下模上有冲孔冲凸凹模,上模上有与下模冲凸凹模配合的冲孔冲凸冲头,冲孔冲凸冲头安装在上模的镶板上,并且冲孔冲凸冲头和上模的镶板滑动配合,在冲孔冲凸冲头的后端突出于镶板的后端面,在镶板的后端面上有与冲孔冲头后端配合的带有楔形槽的滑快;在第二工位区的上模有落片冲外形凸模;在下模上有与上模落片凸模配合的冲外形叠铆凹模孔。采用此装置可连续生产出把八个冲压件自动叠铆为一个冲压部件。连冲一台设备可完成,节约工时,可完全保证满足配套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文档编号B21D37/00GK2910402SQ20062002571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4日
发明者韩建军, 戚志华 申请人:天津市津荣天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