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96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供钻 具使用以固定加工物的工作盘。
背景技术
一般业界若欲于加工物上进行钻孔穿设等作业,如


图12的现有结构 示意图所示,皆需利用钻孔机、攻牙机等钻具,而其加工物可能是铁板、 钢材、模具板或是机械零件等,其面积大小不定,且差异甚大,难以简 单的由老虎钳或其它夹持器来固定于钻具的工作盘上,如此则会令工作 人员作业上备感艰辛事倍功半,其中若是所欲钻凿的加工物属于细小零 件时,便需要先把老虎钳用螺丝或其它夹持器锁定于工作盘上方可进行 作业,更增加操作上的麻烦,因此,若改用磁性工作盘来吸附固定加工 物,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工作盘本身是需配合钻孔作业的进行而视情况旋转调整,以利于控 制加工物的钻设部位,但磁性工作盘则又因内部设有产生磁场用的线圈 绕匝,故欲令其可旋转调整则必需有相配合的设计,否则在工作盘旋转 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开路而电流无法导通,如此则无法产生磁场而失去 磁性工作盘的作用;因此该工作盘必需有一部分与钻具固定以利接设导 线形成通路产生磁场,而另一部分则需呈可旋转的状态以利调整工作物 及作业。
再者, 一磁性工作盘可需配合不同规格的钻孔机、攻牙机等钻具使 用,以增加该工作盘的适用性,由此可知工作盘设计上的不易,需兼顾 导线通路间的稳定性、通电产生磁场的强度、旋转工作盘时的线路问题、 以及可搭配的钻具规格适应性。由上所述可知一磁性工作盘的设计并非
易事o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O 7 9 2 0 6 3 2 l号,『钻孔攻牙 机的电磁旋转式工作承座』专利,其工作盘上固定设计结构复杂,主要
是利用诸多螺栓等迫紧件由钻具相对应的套接部径向锁入,以固定该工 作盘不致旋动,但如此的设计方式不仅结构复杂难以组装,且所能对应 的钻具尺寸规格有限,在拆换工作盘时亦相当不易,甚致是属于一次性 固定便无法拆下的工作盘。
又,该工作盘的轴杆尺寸受限于复杂的结合方式,更难以有效配合 各式不同尺寸的钻具,进而造成一种工作盘仅可搭配一种规格钻具使用 的窘境,如此制造者或消费者在仓储上亦需预备多种尺寸的工作盘,造 成成本与空间的双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工作盘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 便,有别于现有技术繁杂的设计,便于使用者组装或拆换;再者,可配 合各式不同尺寸钻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盘本体包括一承置 部以及一连接部,其中该承置部包括一承载面、 一线圈绕匝以及一轴 杆,该承载面外侧供承载用,而该承载面的底侧则为承置部容设线圈绕 匝之处,该线圈绕匝可在通电时产生磁场,而该轴杆是呈一杆状,供结 合钻具;该连接部是套设于该轴杆上,且该连接部设有导电组,该导电 组与线圈绕匝呈电性连接,且该导电组供外部电力接续,该连接部上设 有定位组,该定位组上是设有至少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供至少一固定杆 组设,借该固定杆卡固以令定位组不随承置部旋动,而达到保持导电组 与外部电力接续导通的功效。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固定杆上设有卡杆以增强夹固效果。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承置部包括有一轴套,该轴套是 套设于轴杆外侧以改变尺寸。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导电组包括不相连通的二导电环, 借该二导电环供作连接外部电力以及线圈绕匝。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工作盘本体配合有一护线架组以
提供保护线路用。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承置部供设有内外层的双重线圈 绕匝,或数个较小线圈绕匝位于一较大线圈绕匝的外侧。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定位组上具有数个固定孔,供二 固定杆组设,以呈夹固的方式卡固定位组。
前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中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并借 由调整固定杆组设在不同的固定孔上,以达到调整适应不同尺寸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盘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别于现有技术繁杂
的设计,便于使用者组装或拆换;再者,可不配合各式不同尺寸钻具, 借由调整固定杆的位置。以及轴杆与不同外径轴套的搭配使用,而有效 适应各种大小钻具使用,以增加整体的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一固定杆卡固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一固定杆卡固组装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数个固定杆卡固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数个固定杆卡固组装示意图。
图1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传统钻具及传统工作盘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13是传统钻具装设于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工作盘的外观整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工作盘本体l 承置部IO 承载面l 1
铜板111 抵固块112 容置空间12
线圈绕匝l2 1 轴杆l3 轴套l31
连接部2 0 绝缘环2 1 2 穿口 2 2 1 卡杆2 2 3 1 护线架组3 0 2 卡槽3 2
导电组2 1 导接线2111 固定孔2 2 2 钻具3 0 电源导线3 1 现有钻具4
导电环211
定位组2 2
固定杆2 2 3
工作臂3 0 1 导电块31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请参阅
图1至图5 所示,其是依序由分解至组装完成示意图,这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 工作盘本体1包括一承置部1 0以及一连接部2 0,其中
该承置部1 0包括一承载面1 1,承置部1 0以该承载面1 1为界 而可区分为上方的外侧以及下方的底侧,该承载面l l的外侧设有一铜 板l 1 1,其内配合绝缘迫紧膏护着于线圈绕匝l 2 l上方,该铜板l 1l是配合抵固块l12以及螺固件组设于承置部10的承载面11 上,如图5所示,该承载面l l的外侧是供置放加工物;该承置部l 0 于承载面1 1的底侧则具有一容置空间1 2 ,该容置空间1 2内设有一 线圈绕匝12 1,而该线圈绕匝1 2 1则具有二极端,借该二极端供与 电源正负极连接以形成电流通路进而产生磁场,令承置部l 0承载面1 l可借该磁场吸附工作物,当然,以其它实用的实施方式而言,其可对 于较小的工作物亦可配合老虎钳等工具,先夹持住工作物,再将老虎钳 吸附于承载面1 1上;
该承置部1 0轴心下方处设有一轴杆1 3 ,该轴杆1 3上方与承置 部l O轴心下方固定连动,该轴杆l 3下方部位是呈杆状而可作为套设 于钻具3 0的工作臂3 0 1上,并令承置部1 0与该钻具3 0工作臂3 0 l结合;再者,该轴杆l 3外侧下方部位可再套接一轴套1 3 1,该 轴套1 3 1的外径大于轴杆1 3 ,而可供轴杆1 3配合较大尺寸的钻具 3 0组设,且可随不同外径尺寸的轴套,以增加工作盘本体组装上的适 应性。
该连接部2 0是套设于该轴杆1 3上方外径上而位于承置部1 0的 线圈绕匝l 2 l相邻处,且该连接部2 0具有一导电组2 l与一定位组
2 2,该导电组2 l具有二导电材质所制的导电环2 1 1,该二导电环 2 1 l之间是以一绝缘环2 1 2间隔开而不相导通,该导电环2 1 l上 各设有一导接线2 111,该二导电环2 1 l的二导接线2 1 1 l是分 别与线圈绕匝l 2 1的二极端连接而呈电性导通,且该导电组2 l是可 随承置部l0旋转而转动;
该连接部2 0的定位组2 2概呈一绝缘盘体,而可包覆于该导电组
2 l外侧,且中央底部可供轴杆l 3的上方部位穿露出,并以C形扣环 把定位组2 2限制于轴杆1 3的上方部位上,且该定位组2 2上设有二 穿口 2 2 1 ,该二穿口 2 2 1的位置是各自对应于一导电环2 1 1 ,该 二穿口 2 2 l是供由钻具3 0上的护线架组3 0 2而引出的二电源导线
3 l连接,该二电源导线3 l通过护线架组3 0 2的保护,而可如图5 所示,在随意做旋转调整时亦不会脱落,且该二电源导线3 l前端并以 各推迫设有一导电块3 1 2,令该电源导线3 l可由定位组2 2的穿口
2 2 l穿入,而该导电块3 1 2则随时被迫抵与导电环2 1 l接触;该 定位组2 2是设有固定孔2 2 2,如图6及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是 设有七个固定孔2 2 2,但并不以此为限,最少仅需一个固定孔2 2 2, 如图6所示,仅需位于中央的固定孔2 2 2便可发挥其卡固的功效;每 一固定孔2 2 2皆可供固定杆2 2 3组设,借该固定杆2 2 3以卡固于 钻具3 0的工作臂3 0 l上,如图7所示,该工作臂3 0 l可配合固定 杆2 2 3而设有一卡槽3 2以利卡固;或如图9所示亦可以二固定杆2
2 3呈夹固的方式卡固定位组2 2;如此,令该固定组是不随承置部l 0或导电组2 l旋动,而可供电源导线3 l有效连接,且通过电源导线
3 1导电块3 1 2与导电组2 1导电环2 1 1的配合,当连接部2 0定 位组2 2与导电组2 l产生相对旋动时,该外部电源仍可持续流通经过 与导电环2 1 l相连接的线圈绕匝l 2 1,不会开路而中断磁场失去磁 性;再者,如图8、图9所示,该固定杆2 2 3上可再设置有卡杆2 2 3
1,借由该卡杆2 2 3 l而呈更紧实的夹固方式与钻具3 O结合。本实 用新型若该固定孔2 2 2为三个以上时,则该固定杆2 2 3是可任意设 置于各不同固定孔2 2 2内,如此该固定杆2 2 3的间距亦随之改变, 而可配合夹固不同尺寸的钻具3 0,以达到卡固定位组2 2的效果。请参阅
图10与
图11所示,其是本发明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它实
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 结构叙述之。

图10所示,该承置部l 0上亦可设有内外层的双重线圈绕匝1 2 1,以提高磁性吸附面积与效果;又,亦可如图ll所示,设置数个较小 线圈绕匝l2l于中央线圈绕匝l2l的外侧,同样可达到提高磁性吸 附面积与效果的功效;再者,如
图13所示,亦可将传统现有的钻具4装 设于本实用新型具磁性的工作盘本体1上,亦可达到相同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 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 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盘本体包括一承置部以及一连接部,其中该承置部包括一承载面、一线圈绕匝以及一轴杆,该承载面外侧供承载用,而该承载面的底侧则为承置部容设线圈绕匝之处,该线圈绕匝可在通电时产生磁场,而该轴杆是呈一杆状,供结合钻具;该连接部是套设于该轴杆上,且该连接部设有导电组,该导电组与线圈绕匝呈电性连接,且该导电组供外部电力接续,该连接部上设有定位组,该定位组上是设有至少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供至少一固定杆组设,借该固定杆卡固以令定位组不随承置部旋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固定杆上设有卡杆。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承置部包括有一轴套,该轴套是套设于轴杆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组包括不相连通的二导电环,借该二导电环供作连接外部电力以 及线圈绕匝。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工作盘本体配合有一护线架组。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承置部供设有内外层的双重线圈绕匝,或数个较小线圈绕匝位于一较 大线圈绕匝的外侧。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定位组上具有数个固定孔,供二固定杆组设,以呈夹固的方式卡固定 位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并借由调整固定杆组设在不同的固定孔上。
专利摘要一种钻具工作盘定位结构,其工作盘本体包括一承置部以及一连接部,其中承置部包括一承载面、一线圈绕匝以及一轴杆,承载面外侧供承载用,而承载面的底侧则为承置部容设线圈绕匝之处,线圈绕匝可在通电时产生磁场,而轴杆是呈一杆状,供结合钻具;连接部是套设于轴杆上,且连接部设有导电组,导电组与线圈绕匝呈电性连接,且导电组供外部电力接续,连接部上设有定位组,定位组上是设有至少一固定孔,固定孔供至少一固定杆组设,借固定杆卡固以令定位组不随承置部旋动,而达到保持导电组与外部电力接续导通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工作盘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别于现有技术繁杂的设计,便于使用者组装或拆换;再者,可配合各式不同尺寸钻具。
文档编号B23Q3/15GK201195246SQ20082007387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8日
发明者林清山 申请人:林清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