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38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边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翻边模具顶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模具行业所采用翻边顶料装置主要有以下两种A类型和B类型。A类型的弹簧翻边顶料机构包括位于凸模沉孔内的活塞,置于活塞沉孔内的大压 簧,对活塞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限位挡板,位于活塞之上的顶料块,顶料块与活塞固定连接。 它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缺点是翻边面必须垂直,一点倾斜角度都不允许,否则零件要么被 顶变形,要么就顶不起来。B类型气缸翻边顶料机构包括双作用气缸、气管、接头、换向阀、支撑座和顶料块, 气缸运动方向与斜面平行。它适用于倾斜翻边,但价格较高,且操作不便,模具需要排布气 管线路,每次生产需要接好气路,当气压不稳定的状态时,会对制件造成损伤。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0995243Y,公告日是2007年12月26日,公开了一种折弯模 结构,它由上摸、下模组成,上模部分由上模座、上垫板、上模板重叠设置而成,下模部分由 下脱板、下夹板、下座板依次相邻设置而成,上模板一侧设有滑块,下模座上设有挡块,挡块 贯穿下夹板,且挡块与折弯块一侧面相邻设置,折弯块另一相对侧面与下脱板配合,折弯块 侧面为阶梯面,且侧面折弯处设置为倾斜,折弯块与下夹板之间留有间隙,并利用弹簧组件 将折弯块固定于挡块和下脱板之间。该模具结构折弯角度较好,变形小,缺点是结构比较复 杂,制造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零件被顶变形问题,提供一种变形小,结构简 单,成本低廉,能自动化的翻边顶料装置。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翻边顶料装置,包括位于凸模沉孔 内的活塞,置于活塞沉孔内的大压簧,对活塞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限位挡板,位于活塞之上 的顶料块,活塞上水平方向的弹性装置。顶料块与活塞滑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上下开合时,顶料块随活塞一起上下运动,同时顶料块 9也受到凸模镶块1斜面施加的水平向右的力,由于水平方向设有弹性装置,小压簧5受压, 同时反作用于顶料块9,使它一直紧紧地贴住凸模镶块1沿斜面上下运动,与工件理想出模 方向一致,因此顶出的工件不会变形。由于上下方向、水平方向是两个连动的弹簧机构,顶 料装置随着模具开合自动顶料,因此操作方便。又由于上述结构是在原来A类型基础上只 增加了一个弹性装置,因而与其他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所述顶料块与凸模镶块接触的一端设有斜面,其斜度与凸模镶块斜度 相对应,使顶料块与斜面完全贴合,可以提高顶料块与工件的接触面积,提高顶出工件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装置由盖板和小压簧组成,盖板与活塞固定连接,盖板下部设
3有一端贯穿的凹槽,小压簧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没贯穿的一端,顶料块位于所述凹槽内,头部 伸出凹槽并与凸模镶块斜面紧贴,尾部与小压簧相顶,顶料块与盖板凹槽滑动连接。结构非 常简单,安装也很方便。作为优选,所述顶料块横截面为长方形,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盖板下部凹槽为长方 形槽,可以提高顶料块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保证顶料块与凹槽有较好的导向,也便于制造。作为优选,所述顶料块头部设有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凸台,可以提高顶料块与工 件的接触长度,从而使顶出更加平稳。作为优选,所述顶料块尾部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盖板下部设有相应的容纳所述限 位凸台滑动空间的凹槽,可以保证顶料块在异常情况下不窜出盖板,使工作迅速恢复正常。作为优选,所述顶料块设有水平方向沉孔,所述弹性装置由压条、角铁、顶杆和小 压簧组成,小压簧设在顶料块沉孔内,角铁、压条位于活塞上并与活塞固定连接,顶杆一端 固接在角铁上,另一端位于顶料块沉孔内并与小压簧相顶,顶料块与压条滑动连接。这种结 构加工容易,导向精度高,顶料效果好。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变形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高效、稳定,操作方 便。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顶料装置部分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顶料装置部分俯视图。图中,1.凸模镶块2.置后销3.凹模镶块4.弹性装置5.小压簧6.限位挡板 7.活塞8.大压簧9.顶料块10.凸模11.工件12.盖板13.角铁14.顶杆15.压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位于凸模10沉孔内的活 塞7,置于活塞7沉孔内的大压簧8,对活塞7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限位挡板6,位于活塞7之 上的顶料块9,设于活塞7上水平方向的弹性装置4。顶料块9正视像钩子,尾部设有翘起 的凸台,俯视像T形,头部较宽,横截面为长方形,头部设有斜面,与凸模镶块1斜度相对应。 弹性装置4由盖板12和小压簧5组成,盖板12与活塞7通过两个螺钉和两个圆柱销固定 连接,盖板12下部设有两个相连的长方形凹槽,盖板12下部中间位置设有较深的长方形凹 槽,以容纳小压簧5和顶料块9尾部移动形成的空间,盖板12下部一边上设有与外面和中 间长方形槽相贯通的较浅的长方形槽,小压簧5设置在较深的凹槽内,顶料块9尾部位于较 深的凹槽内并与小压簧5相顶,头部伸出凹槽并与凸模镶块1斜面紧贴,顶料块9中部与盖 板12较浅的长方形凹槽滑动连接。当压机下行时,安装在凹模镶块3上的置后销2先接触到盖板12,并施加向下的 力,盖板12连同顶料块9和活塞7 —起下行,由于凸模镶块1有一定倾斜角度,所以在下行 的过程中,顶料块9同时也受到凸模镶块1斜面施加的水平向右的力,小压簧5受压,同时反作用于顶料块9,使它一直紧紧地贴住凸模镶块1斜面向下运动,工件11在凹模镶块3的 作用下折弯成形,大压簧8、小压簧5被压缩。翻边完成后,压机上升,大压簧8、小压簧5弹 力被释放,活塞7在大压簧8的作用下连同顶料块9和盖板12 —起上行,顶料块9同时受 到小压簧5的反向压力,使得顶料块9也紧紧贴住凸模镶块1沿斜面向上运动,工件11将 被顺利顶出,顶料块9顶出工件11后继续上行一小段距离,直到限位挡板6挡住活塞7上 行而停止。实施例2 另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参见附图3和附图4,包括位于凸模10沉孔内的 活塞7,置于活塞7沉孔内的大压簧8,对活塞7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限位挡板6,位于活塞7 之上的顶料块9,设于活塞7上水平方向的弹性装置4。顶料块9呈直角梯形,头部设有斜 面,与凸模镶块1斜度相对应,横截面为凸字形,尾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沉孔。弹性装置4由 压条15、角铁13、顶杆14、小压簧5组成,压条15为两条“7”字形铁块相对放置并固定在活 塞7上,顶料块9与压条15滑动连接,小压簧5设在顶料块9的水平沉孔内,角铁13固定 在活塞7上,顶杆14 一端与小压簧5相连,另一端固定在角铁13上。当压机下行时,安装在凹模镶块3上的置后销2先接触到角铁13,并施加向下的 力,角铁13连同顶料块9和活塞7 —起下行,由于翻边面有一定倾斜角度,所以在下行的过 程中,顶料块9同时也受到翻边凸模镶块1施加的水平向右的力,小压簧5受压,同时反作 用于顶料块9,使它一直紧紧地贴住翻边斜面向下运动,工件11在凹模镶块3的作用下折弯 成形,大压簧8、小压簧5被压缩。翻边完成后,压机上升,大压簧8、小压簧5弹力被释放, 活塞7在大压簧8的作用下连同顶料块9和角铁13 —起上行,顶料块9同时受到小压簧5 的反向压力,使得顶料块9也紧紧贴住凸模镶块1沿斜面向上运动,工件11将被顺利顶出, 顶料块9顶出工件11后继续上行一小段距离,直到限位挡板6挡住活塞7上行而停止。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只要活塞上设有水平方向弹性装置,顶料块 与弹性装置滑动连接的翻边顶料装置,不论弹性装置是何种结构,顶料块是何种形状,采用 何种弹性材料,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位于凸模沉孔内的活塞,置于活塞沉孔内的大压簧,对活塞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限位挡板,位于活塞之上的顶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弹性装置,所述顶料块与活塞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块与凸模镶块接触的 一端设有斜面,其斜度与凸模镶块斜度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边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由盖板和小 压簧组成,所述盖板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下部设有一端贯穿的凹槽,所述小压簧设置 在所述凹槽内没贯穿的一端,所述顶料块位于所述凹槽内,头部伸出凹槽并与凸模镶块斜 面紧贴,尾部与小压簧相顶,所述顶料块与盖板凹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边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块横截面为长方形,与 之相对应的所述盖板下部凹槽为长方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边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块头部设有两侧分别 向外延伸的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翻边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块尾部设有限位 凸台,所述盖板下部设有相应的容纳所述限位凸台滑动空间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边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块设有水平方向 沉孔,所述弹性装置由压条、角铁、顶杆和小压簧组成,所述小压簧设在所述沉孔内,所述角 铁、压条位于活塞上并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一端固接在角铁上,另一端位于沉孔内并 与小压簧相顶,所述顶料块与压条滑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边顶料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变形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自动化的翻边顶料装置。它包括位于凸模沉孔内的活塞,置于活塞沉孔内的大压簧,对活塞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限位挡板,位于活塞之上的顶料块,活塞上水平方向的弹性装置。顶料块与活塞滑动连接。本发明可以减少产品变形,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D11/00GK101947600SQ20091031192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安聪慧, 惠进录, 李书福, 杨健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