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80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工作辊的更换,尤其涉及通过水平和竖直移动更换轧辊的升
降轨道,用于薄带连铸连轧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由于薄带连铸连轧是一种短流程工艺,不同于传统的热连轧机。传统轧机的工作辊提升轨道装置多采用固定轨道,两个轨道通过螺栓把合在机架上,其结构相对简单,但钢厂在进行轧辊更换时的换辊步骤多,需要将下支承辊下降才能使工作辊下降到换辊轨道上。同时由于传统精轧机主传动一般采用鼓形齿接轴,而薄带轧机采用的是十字轴接轴,接轴托架的形式与传统轧机不同。因此必须提供一种新的轨道提升装置,来满足由于其结构的改变而带来的换辊功能的新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换辊轨道,其中心线与机架中心线及工作辊中心线重合,且与轧制线垂直,其下部有沿其中心线对称布置的4台升降液压缸,其中2台布置于操作侧,2台布置于传动侧,并分别固定于两侧的机架上;所述升降液压缸的缸杆与活动换辊轨道的底面自由连接;位于传动侧的活动换辊轨道上把合下接轴托架;升降液压缸的缸杆同时伸出,可将活动换辊轨道提升至换辊高度,同时将下接轴托架也提升到换辊高度,完成更换工作辊;所述缸杆縮回,活动换辊轨道因重力下降而达到下极限位置,下接轴托架也随之回落,与下接轴相脱离。 与现在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将原有固定式轨道改变为升降式轨道,满足了薄带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新要求,换辊时无需下降下支承辊,使换辊过程更加简单化和合理化。

本实用新型有附图2幅,其中 图1工作辊升降轨道装置的操作侧剖视图; 图2工作辊升降轨道装置的传动侧剖视图。 在图中1、活动换辊轨道,2、工作辊,3、机架,4、升降液压缸,5、支承辊,6、下接轴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图2所述的一种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换辊轨道1,其中心线与机架3的中心线及工作辊2的中心线重合,且与轧制线垂直,其下部有沿其中心线对称布置的4台升降液压缸4,其中2台布置于操作侧,2台布置于传动侧,并分别固定于两侧的机架3上;所述升降液压缸4的缸杆与活动换辊轨道1的底面自由连接;位于传动侧的活动换辊轨道上把合有下接轴托架6。需要换辊时,4个升降液压缸的缸杆同时伸出,将活动换辊轨道1抬升至换辊高度,工作辊2与支承辊5脱离。同时,与换轨轨道固定的下接轴托架6也随之升至换辊位置,托住下接轴。换辊结束时,新工作辊2进入轧机机架后,升降液压缸4缸杆縮回,活动换辊轨道1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脱离工作辊的换辊用车轮,而到达下极限位置。同时,与之固定的下接轴托架6也随之下降,与下接轴脱离,轧机可以重新开始生产。
权利要求一种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换辊轨道(1),其中心线与机架(3)中心线及工作辊(2)中心线重合,且与轧制线垂直,其下部有沿其中心线对称布置的4台升降液压缸(4),其中2台布置于操作侧,2台布置于传动侧,并分别固定于两侧的机架(3)上;所述升降液压缸(4)的缸杆与活动换辊轨道(1)的底面自由连接;位于传动侧的活动换辊轨道上把合下接轴托架(6);升降液压缸(4)的缸杆同时伸出,可将活动换辊轨道(1)提升至换辊高度,同时将下接轴托架(6)也提升到换辊高度,完成更换工作辊;所述缸杆缩回,活动换辊轨道(1)因重力下降而达到下极限位置,下接轴托架(6)亦随之回落,与下接轴相脱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轧机工作辊更换的提升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换辊轨道,其中心线与机架中心线及工作辊中心线重合,且与轧线垂直,其下部有沿其中心线对称布置的4台升降液压缸,其中2台布置于操作侧,2台布置于传动侧,并分别固定于两侧的机架上;所述升降液压缸的缸杆与活动换辊轨道的底面自由连接;位于传动侧的活动换辊轨道上把合下接轴托架;升降液压缸缸杆同时伸出,可将活动换辊轨道提升至换辊高度,同时使下接轴托架也提升至换辊高度,完成工作辊的更换,反之,缸杆缩回,活动换辊轨道下落至下极限位置,下接轴托架亦随之回落,与下接轴相脱离。
文档编号B21B31/12GK201529665SQ200920247800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日
发明者孙韶辉, 杨大忠 申请人: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