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999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管接头外丝拧紧部位加工,工业生产上工序相对比较成熟的 有翻砂铸造加工、切削加工等,但是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此外,切削加工相对上诉来说相对 先进,在能保证精度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切削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使得原材料利 用率低。此外,目前上有很多种类的模具产品,一种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此类模具包括 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模柄、上模板、上模垫板和上模固定板,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和 下模固定板,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固定设置在上模的上模板两侧的导套和固定设置在下模 的下模板两侧的导柱配合实现导向,也可以用于生产管接头,但是他们的挤压达到的产品 无法或者很难脱模取出产品。外丝双头管接头在工业上的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生产管接头也有各种各样的程 序。一般生产外丝双头管接头的过程分为1、先将原材料加工形成双头管接头;2、再对双 头管接头进行外螺纹加工形成成品。目前现有的双头管接头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先进行翻砂 铸造成柱状毛坯,然后再对柱状毛坯进行切削加工成双头管接头。此种生产双头管接头的 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毛坯在切削加工成双头管接头的过程中要削去多余的材料,这使得原 材料的浪费相当大,而且切削加工耗时多,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 济效益;另外原材料进行翻砂铸造时容易出现砂眼、夹渣等缺陷,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在上述情形下,挤压的方式生产双头管接头已经诞生,但是用热挤压生产双头管 接头,生产出来的双头管接头不但尺寸变化较大,而且表面会有一层氧化皮,因此不能直接 进行外螺纹加工,还需经过车削加工,这样生产过程还是较繁琐。因此,为了保证质量、减少 工序,人们采用冷挤压的方式生产双头管接头。而现有技术的冷挤压模具包括模柄、上模 板、上模垫板、上固定板、上模套、中模套、下模套、下固定板、下模垫板及下模板。所述的下 模垫板固定在所述的下模板上,所述的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的下模垫板上;所述的上固定 板、上模套,中模套、下模套从下到下依次排列放置在所述的下固定板上;所述的上模垫板 固定在所述的上固定板上,所述的上模板固定在所述的上模垫板上;所述的上模套、中模套 及下模套的内孔组合形成型腔;所述的下固定板上设有下凸模,所述的下凸模的上端位于 型腔内,所述的上固定板上设有上凸模,所述的上凸模上设有通孔,所述的上凸模滑配合在 所述的型腔内,且该上凸模套合在所述的下凸模外。此种结构的冷挤压模具虽然能加工双 头管接头,但是成型后下模套、中模套及上模套脱模相当困难,甚至无法脱模,从而导致工 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零件制造精度高、生产效率高、容易
4脱模且能够使零件一次成型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 其中上模自上而下包括模柄、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上模套和中模套,所述的上模 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上模固定板上的上凸模,所述的上凸模为一体成型下端呈圆柱孔的T 形管体;下模自下而上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下模固定板和下模套,所述的下模还设有穿 过且固定于下模固定板上的下凸模,所述的下凸模为一体成型的上端呈圆柱形的倒立T形 体;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固定设置在上模板两侧的导套和固定设置在下模板两侧的导柱配 合实现导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套的内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四角四边形形状;所述 的上模固定板左右侧均固定有支架板,所述的左右支架板均向下延伸分别位于上模套、中 模套和下模套的左右侧;所述的支架板和上模套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 ;所述的支架板 和中模套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I ;所述的上模固定板和上模套之间设弹挤装置;所述的 上模套和中模套之间设顶出装置I ;所述的下模固定板和下模套之间设顶出装置II。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 优点由于所述的中模套的内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四角四边形形状,使得本实用新型双 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生产出来的为四角双头管接头。又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模套和中 模套之间设顶出装置I ;所述的下模固定板和下模套之间设顶出装置II,在四角双头管挤 压成型之后,进入脱模阶段,所述的上模会在模柄的带动下向上提升,上中下三模套也跟随 上升,由于顶出装置II的作用下,下模套在下模弹簧的弹力下慢慢与下模固定板分离,产 品也与下模套之间有松动,当下模套完全离开下模固定板的时候,此时下模套在重力作用 下会与产品和中模套分离。所述的支架板和上模套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所述的支架板 和中模套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I。此时顶出装置I发挥了作用,在中模套和下模套分开 的一刹那,上模弹簧的作用下将上模套和中模套分开,上模套和产品松动,当上模套和中模 套分开的时候,在弹挤装置的作用下,即在弹簧垫的弹挤下会将上模套和上模固定板分开, 此时,上中下三模套均分离开来。产品挂在中模套上,再由人工轻轻的就可以将产品从中模 套上拿下。实现了模具的容易过模和产品的容易取下,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支架板和上模套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是 指,所述的左右支架板均设置有长形孔I,所述的上模套左右侧均设有销,所述的销在长形 孔I内滑动配合。所述的支架板和中模套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I是指,所述的左右支架 板上均设有长形孔II,所述的中模套左右侧均设有销,所述的销在长形孔II内滑动配合。 此设计结构上相当简单也容易实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上模固定板和上模套之间设弹挤装置是 指,上模固定板和上模套之间设有能将两者弹开的橡胶垫。所述的橡胶垫在脱模的时候能 将上模固定板和上模套分开,在合模的时候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小了合模时上模固定 板和上模套之间的冲击力。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种改进,所述的顶出装置I包括多根上端位于中模套内的 上模弹簧以及下端固定于中模套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和上模弹簧数量相同,所述的上模弹 簧的下端套在限位柱上端。所述的顶出装置II包括多根上端位于下模套内的下模弹簧以 及下端固定于下模固定板上的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弹簧的下端套在限位柱上。由于上模弹簧的上端位于上模套之内,因此在上模上升的时候上模弹簧和上模套不会分开,使得上模 弹簧在脱模过程中不会弹到模具外面。又因此上模弹簧的下端套在中模套上的限位柱上, 因此在上模上升的时候,上模弹簧会和限位柱分开也就是说会和中模套分开。由于下模弹 簧的上端位于下模套之内,因此下模弹簧将下模套往上弹得时候不会与下模弹簧脱离。使 得下模弹簧在工作脱模过程中不会弹到模具外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上模固定板上设有多根上模导柱,所述 的上模导柱自上而下依次穿透上模固定板、橡胶垫、上模套和中模套,并且带有倒角的下端 位于下模套中。所述的下模固定板上设有多根下模导柱,所述的下模导柱自下而上依次穿 透下模固定板、下模套和中模套,并且带有倒角的上端位于上模套中。可使上模套、中模套 及下模套三者之间的位置较稳定,从而可以保证产品的精度。所述的上导柱的下端的倒角 起到导向的作用,使上导柱可以顺利进入下模套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下模套左右侧各设有扦销和扦销弹簧的 组合体,所述的扦销的两端均设有斜面导向,所述的扦销外端位于支架板上的长形孔内,所 述的扦销内端抵在上模导柱下端侧壁上;所述的位于长形孔内的扦销外端与长形孔I下端 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扦销内端离上模导柱下端面的距离。这样就能使得上模往上提升的时 候扦销的外端部置于卡在长形孔I上,也能够使得上模导柱在上模固定板的带动下上升的 时候上模导柱的下端离开扦销的内端时扦销的外端能够顺利的弹出长形孔I,不至于阻碍 上模上升。此外,扦销和扦销弹簧的组合体还有一个作用,扦销的两端均设有导向面,在上 模导柱上升即将脱离扦销的时候,由于扦销弹簧的弹力作用给上模导柱一个向上的推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模导柱和下模到柱的设计使得产品的制造精度 高;无缝管段冷挤压一次成型,使得生产效率高以及节约原材料生产成本;上模套和中模 套之间设有顶出装置I,下模套和下模固定板之间设有,顶出装置II,使得脱模变得更加方 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闭模状态部分主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部分主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部分主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左视部分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缝管段和产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模套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模套示意图。图中1.模柄,2.上模板,3.内六角螺丝。4.上模垫板,5.导套,6.上凸模,7.固定 导柱,8.上模固定板,9.橡胶垫,10.上模弹簧,11.上模套,12.中模套,13.支架板,14.下 模导柱,15.下模板,16.内六角螺丝,17.下模垫板,18.下模固定板,19.下模弹簧,20.销, 21.扦销弹簧,22.扦销,23.导柱,24.下模套,25.产品,26.内六角螺丝,27.上模导柱, 28.下凸模,29.长形孔I,30.长形孔II,31.限位柱,32.限位柱,33.销,34.无缝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一种双头管接头冷挤压 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自上而下包括模柄1、上模板2、上模垫板4、上模固定板8、 上模套11和中模套12,所述的上模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上模固定板8上的上凸模6,所述 的模柄1、上模板2、上模垫板4、上模固定板8之间通过内六角螺丝3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凸 模6为一体成型下端呈圆柱孔的T形管体;下模自下而上包括下模板15、下模垫板17、下模 固定板18和下模套24,所述的下模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下模固定板18上的下凸模28,所 述的下模板15、下模垫板17、下模固定板18通过内六角螺丝16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凸模28 为一体成型的上端呈圆柱形的倒立T形体;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固定设置在上模板2两侧 的导套5和固定设置在下模板15两侧的导柱23配合实现导向,所述的上凸模6和下凸模 28均能位于上模套11、中模套12及下模套24的内孔组合形成型腔之内。所述的上凸模6 能套于下凸模28上。所述的中模套12的内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四角四边形形状;所述的 上模固定板8左右侧均固定有支架板13,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上模固定板8通过内六角螺 丝26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上模固定板8还装有固定导柱7来加强固定,左右 支架板13均向下延伸分别位于上模套11、中模套12和下模套24的左右侧;所述的支架板 13和上模套11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 ;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中模套12之间设滑动且连接 机构II ;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和上模套11之间设弹挤装置。所述的上模套11和中模套12 之间设顶出装置I ;所述的下模固定板18和下模套24之间设顶出装置II。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上模套11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是指,所述的左右支架板 13均设置有长形孔I 29,所述的上模套11左右侧均设有销20,所述的销20在长形孔I 29 内滑动配合。在脱模的时候上模套11和上模固定板8分开,上模套11有销20的作用,在 支架板13继续上升的时候,上模套11上的销20会卡在的长形孔I 29上,上模套11与支 架板13—起上升。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中模套12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I是指,所述的左右支架板 13上均设有长形孔II 30,所述的中模套12左右侧均设有销33,所述的销33在长形孔II 30内滑动配合。在脱模的时候中模套12和上模套11分开,在支架板13继续上升,中模套 12上的销33卡在卡长形孔II 30上,中模套12与支架板13 —起上升。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和上模套11之间设弹挤装置是指,脱模的时候上模固定板8 和上模套11之间设有能将两者弹开的橡胶垫9。合模的时候,可以减缓上模固定板8和上 模套11之间的撞击力。所述的顶出装置I包括多根上端位于中模套12内的上模弹簧10以及下端固定于 中模套12上的限位柱31,限位柱31和上模弹簧10数量相同,所述的上模弹簧10的下端套 在限位柱31上端,上模弹簧10上端位于中模套12内,因此在脱模的时候上模弹簧10不会 弹到模具外。所述的顶出装置II包括多根上端位于下模套24内的下模弹簧19以及下端固定 于下模固定板18上的限位柱32,所述的下模弹簧19的下端套在限位柱32上,下模弹簧19上端位于下模套24内,因此在脱模的时候下模弹簧19不会弹到模具外。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上设有多根上模导柱27,所述的上模导柱27自上而下依次穿 透上模固定板8、橡胶垫9、上模套11和中模套12,并且带有倒角的下端位于下模套24中。所述的下模固定板18上设有多根下模导柱14,所述的下模导柱14自下而上依次 穿透下模固定板18、下模套24和中模套12,并且带有倒角的上端位于上模套11中。所述的上下模导柱的设计可使上模套11、中模套12及下模套24三者之间的位置 较稳定,从而可以保证产品的精度。所述的上下模导柱的下端的倒角起到导向的作用,使上 模导柱27可以顺利进入下模套中,使得下模导柱14可以顺利的进入上模套11中。所述的下模套24左右侧各设有扦销22和扦销弹簧21的组合体,所述的扦销22 的两端均设有斜面导向,所述的扦销22外端位于支架板13上的长形孔I 29内,所述的扦 销22内端抵在上模导柱27下端侧壁上;所述的位于长形孔I 29内的扦销22外端与长形 孔I 29下端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扦销22内端离上模导柱27下端面的距离。由于扦销22 外端与长形孔I 29下端有一定距离,因此在上模上升时不至于卡住。扦销22的两端均设 有斜面导向,在上模导柱27上升的时候,扦销22在扦销弹簧21的弹压下给上模导柱27 — 个轴向的力,由于扦销22两端设有斜面导向,因此轴向的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分力。利用实用新型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生产四角双头管接头的步骤为1、先将无缝管段34进行切断落料,将落料后的毛坯放入型腔中,无缝钢管套在下 凸模28,然后合模,通过上凸模6冲压无缝管段34,由于无缝管段34只与中模套12之间有 一定的空隙在,因此在强劲的挤压力下,无缝管段发生变形,长度方向上变短了,由于前后 无缝管段34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减小的长度部分的体积,都被挤压到无缝管段34只与中 模套12之间有一定的空隙里,又因为中模套12的横截面是四角四边形形状,因此得到的产 品25为四角双头管接头。2、然后再进行开模,开模时,四角双头管接头会在顶出装置I和顶出装置II的作 用下,一一脱离下凸模28、下模套24和上模套11,然后再人工将其从中模套12上取出。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 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如所述的两块支架板可以 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的前后侧;所述的支架板13也可以是四块,可以分别固定 在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的前后左右侧。此外,中模套12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五角形、六 角形、八角形、十交梅花形。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自上而下包括模柄(1)、上模板(2)、上模垫板(4)、上模固定板(8)、上模套(11)和中模套(12),所述的上模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上模固定板(8)上的上凸模(6),所述的上凸模(6)为一体成型下端呈圆柱孔的T形管体;下模自下而上包括下模板(15)、下模垫板(17)、下模固定板(18)和下模套(24),所述的下模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下模固定板(18)上的下凸模(28),所述的下凸模(28)为一体成型的上端呈圆柱形的倒立T形体;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固定设置在上模板(2)两侧的导套(5)和固定设置在下模板(15)两侧的导柱(23)配合实现导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模套(12)的内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四角四边形形状;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左右侧均固定有支架板(13),所述的左右支架板(13)均向下延伸分别位于上模套(11)、中模套(12)和下模套(24)的左右侧;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上模套(11)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所述的支架板(13)和中模套(12)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I;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和上模套(11)之间设弹挤装置;所述的上模套(11)和中模套(12)之间设顶出装置I;所述的下模固定板(18)和下模套(24)之间设顶出装置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板(13) 和上模套(11)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是指,所述的左右支架板(13)均设置有长形孔I(29),所述的上模套(11)左右侧均设有销(20),所述的销(20)在长形孔I (29)内滑动配I=I 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板(13) 和中模套(12)之间设滑动且连接机构II是指,所述的左右支架板(13)上均设有长形孔II(30),所述的中模套(12)左右侧均设有销(33),所述的销(33)在长形孔II (30)内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 和上模套(11)之间设弹挤装置是指,上模固定板(8)和上模套(11)之间设有能将两者弹 开的橡胶垫(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装置I包 括多根上端位于中模套(12)内的上模弹簧(10)以及下端固定于中模套(12)上的限位 柱(31),限位柱(31)和上模弹簧(10)数量相同,所述的上模弹簧(10)的下端套在限位柱 (31)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装置II包 括多根上端位于下模套(24)内的下模弹簧(19)以及下端固定于下模固定板(18)上的限 位柱(32),所述的下模弹簧(19)的下端套在限位柱(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固定板(8) 上设有多根上模导柱(27),所述的上模导柱(27)自上而下依次穿透上模固定板(8)、橡胶 垫(9)、上模套(11)和中模套(12),并且带有倒角的下端位于下模套(24)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固定板 (18)上设有多根下模导柱(14),所述的下模导柱(14)自下而上依次穿透下模固定板(18)、 下模套(24)和中模套(12),并且带有倒角的上端位于上模套(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套(24)左 右侧各设有扦销(22)和扦销弹簧(21)的组合体,所述的扦销(22)的两端均设有斜面导向,所述的扦销(22)外端位于支架板(13)上的长形孔1(29)内,所述的扦销(22)内端抵 在上模导柱(27)下端侧壁上;所述的位于长形孔I (29)内的扦销(22)外端与长形孔I (29) 下端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扦销(22)内端离上模导柱(27)下端面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自上而下包括模柄、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上模套和中模套,所述的上模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上模固定板上的上凸模,下模自下而上包括下模板、下模垫板、下模固定板和下模套,所述的下模还设有穿过且固定于下模固定板上的下凸模,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固定设置在上模板两侧的导套和固定设置在下模板两侧的导柱配合实现导向。所述的上模固定板左右侧均固定有支架板,支架板和上模套以及中模套均设滑动。所述的上模套和中模套之间设顶出装置I,所述的下模固定板和下模套之间设顶出装置II。本实用新型容易脱模,产品一次成型,生产效率高。属于冲压成型模具领域。
文档编号B21C35/02GK201693015SQ2010201503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陆颂荫 申请人:陆颂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