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00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组装机器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连接器必须能够适合传输高频、高速的信号,因此近年来发展出低电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简称LVDS)连接器,利用极低的电压振幅高速颤动传输数据,具有低功耗、低误码率的优点。现有之LVDS连接器一般由胶芯、卡钩和铁壳三部分组成,根据需要可以在胶芯上安装端子或排线而对应地形成端子式LVDS连接器或排线式LVDS连接器,所以LVDS连接的组装一般是将胶芯、卡钩和铁壳根据三者之间的确定的位置关系进行组装,其组装一般采用人工或半自动机台来装配,组装工序相对繁多复杂,主要的工序步骤包括首先,将卡钩裁断为单PIN,由人工将卡钩预插入胶芯的两端,再放入手动冲床治具/半自动机台内进行铆压;然后,再将卡钩料带用手折断;最后,手动预插铁壳,再将其放入手动冲床治具/半自动机台内进行铆压。上述LVDS连接器手工组装的方式虽然可以实现LVDS连接器的组装,然而手动组装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人力资源耗费量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以及LVDS连接器不良率较高的缺陷,以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线式LVDS 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排线式LVDS连接器通过人工组装方式组装而出现产品组装效率低、品质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于该机架上的送胶芯装置、 送卡钩装置、组装卡钩装置、送铁壳装置、移位装置和组装铁壳装置;
该送胶芯装置包括有胶芯给料机构和胶芯进料轨道,该胶芯给料机构的输出端与胶芯进料轨道的输入端连通,该胶芯给料机构用于放置待组装胶芯并将待组装胶芯按序送入胶芯进料轨道中;
该送卡钩装置包括有两卡钩给料机构,对应每一卡钩给料机构均竖向设置有一卡钩进料轨道,该两卡钩给料机构用于放置待组装卡钩并将待组装卡钩按序送入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中;以及,每一卡钩进料轨道的输出端处均设置有卡钩定位座;
该组装卡钩装置位于送卡钩装置前侧,组装卡钩装置包括有旋转切刀、可活动的胶芯定位座、用于带动旋转切刀旋转的第一凸轮机构以及用于带动胶芯定位座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的第二凸轮机构;该旋转切刀设置于前述卡钩定位座上;该胶芯定位座用于置放前述胶芯进料轨道输出的胶芯;该第一凸轮机构包括有伺服马达、第一凸轮、第一推杆和第一弹簧;该伺服马达带动第一凸轮转动,该第一凸轮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使第一推杆促使旋转切刀旋转,由旋转切刀转动而将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切断,该第一弹簧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促使第一推杆反向复位;该第二凸轮机构包括有第二凸轮、第二推杆、第二弹簧以及与第一凸轮机构共用的伺服马达;该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同轴设置,该第二凸轮转动而带动第二推杆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该胶芯定位座固定于第二推杆上随第二推杆同步移动而使得卡钩定位座上的卡钩组装于胶芯定位座上的胶芯上;该第二弹簧作用于第二推杆上促使第二推杆反向复位;
该送铁壳装置包括有铁壳给料机构和铁壳进料轨道;该铁壳给料机构用于放置待组装铁壳并将待组装铁壳按序送入铁壳进料轨道中,该铁壳进料轨道上设置有铁壳定位座;
该移位装置设置于组装卡钩装置和铁壳进料轨道之间,其用于将组装好卡钩的胶芯移动并放置于铁壳定位座上;
该组装铁壳装置设置于铁壳进料轨道上,其用于将铁壳组装于胶芯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芯进料轨道与胶芯定位座平行错位,且该胶芯进料轨道与胶芯定位座之间设置有错位机构,该错位机构包括有过渡定位座和错位气缸,该过渡定位座用于放置由胶芯进料轨道输出的胶芯,该错位气缸带动过渡定位座来回活动于胶芯进料轨道与胶芯定位座之间;以及,针对该过渡定位座设置有推料机构,该推料机构用于将过渡定位座上的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有推料杆和推料气缸,该推料气缸带动推料杆来回移动而将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以及,该过渡定位座上设置有光纤感应装置,利用该光纤感应装置感测过渡定位座上有无胶芯,无则停机,有则错位气缸带动过渡定位座向前错位,当错位气缸上的进点感应器有信号后,该推料气缸工作并通过推料杆将过渡定位座上的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胶芯进入胶芯定位座后,两卡钩给料机构通过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向对应的卡钩定位座送入一卡钩,然后伺服马达开始转动,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O度转到14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作用于第二推杆上,使得胶芯定位座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完成预插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140度转到170度位置时,该第一凸轮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使得第一推杆推动旋转切刀转动而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170度转到26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继续作用于第二推杆上,使得胶芯定位座继续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完成二次插入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260度转到360度时,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对应作用于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上使得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复位而最终完成组装卡钩动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推杆为两条,对应每一第一推杆均设置有一前述第一凸轮;前述第二推杆与该两第一推杆并排平行设置,且该第二推杆位于该两第一推杆之间,该两第一推杆上均设置有斜块,该斜块朝向对应的旋转切刀并相对第二推杆的轴向向外张开15度,该斜块随对应的第一推杆朝向对应的旋转切刀移动而作用于旋转切刀上使得旋转切刀旋转16. 5度后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定位校正机构,该定位校正机构位于前述组装铁壳装置和组装卡钩装置之间,定位校正机构包括有校正定位座、盖板和推动气缸;该校正定位座和前述胶芯定位座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中转定位座,该中转定位座与该胶芯定位座连通,胶芯定位座上的胶芯与卡钩组装一起后被送入到中转定位座上;该盖板的一端位于校正定位座的上方,盖板的另一端位于中转定位座的上方;该推动气缸带动盖板来回活动而将校正定位座和中转定位座同时盖住或同时打开;前述移位装置首先将组装好卡钩的胶芯从中转定位座吸起移动至校正定位座上,胶芯和卡钩经定位校正机构定位校正后,再利用移位装置将胶芯吸起移动至铁壳定位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位装置包括有支撑杆、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横向移位气缸、竖向移位气缸、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该滑轨固定于支撑杆上,且滑轨横跨于中转定位座和铁壳定位座之间;该第一滑块可来回活动地设置滑轨上;该第二滑块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块上;该横向移位气缸固定于支撑杆上,横向移位气缸带动第一滑块沿滑轨来回活动;该竖向移位气缸固定于第一滑块上随第一滑块同步移动,竖向移位气缸带动第二滑块上下移动;该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滑块下端的两侧,该第一吸盘组件用于将中转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校正定位座,该第二吸盘组件用于将校正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铁壳定位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卡钩给料机构包括有卡钩料架、送卡钩齿轮和送卡钩步进马达;该卡钩料架用于放置待组装卡钩,该送卡钩齿轮伸入卡钩进料轨道中,该送卡钩步进马达带动送卡钩齿轮转动,由该卡钩齿轮转动而带动待组装卡钩沿卡钩进料轨道移动并将待组装卡钩送入卡钩定位座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铁壳给料机构包括有铁壳料架、送铁壳步进马达和两送铁壳齿轮;该铁壳料架用于放置待组装铁壳,该两送铁壳齿轮分别伸入到铁壳进料轨道的两内侧,该送铁壳步进马达带动两送铁壳齿轮同步转动,由该两送铁壳齿轮转动而带动待组装铁壳沿铁壳进料轨道移动并将待组装铁壳送入铁壳定位座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组装铁壳装置包括有让位压头和让位气缸,该让位气缸带动让位压头上下移动而将铁壳组装于胶芯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配合利用送胶芯装置、送卡钩装置、组装卡钩装置、送铁壳装置、移位装置和组装铁壳装置将胶芯、卡钩和铁壳组装一起形成排线式LVDS连接器,取代了传统之手工组装的方式,组装工序简单化,可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人力资源耗费量小,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并且还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通过利用第二凸轮转动而带动第二推杆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由该第二推杆的移动带动胶芯定位座同步移动而使得卡钩定位座上的卡钩组装于胶芯定位座上的胶芯上,同时,配合利用第一凸轮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使第一推杆促使旋转切刀旋转,由旋转切刀转动而将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切断,以此可实现将卡钩快速组装于胶芯上。三、通过配合利用错位机构和推料机构,并利用该光纤感应装置感测过渡定位座上有无胶芯,无则停机,有则错位气缸带动过渡定位座向前错位,当错位气缸上的进点感应器有信号后,该推料气缸工作并通过推料杆将过渡定位座上的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可实现胶芯快速给料。四、通过于组装卡钩装置和铁壳进料轨道之间设置有移位装置,利用移位装置的第一吸盘组件将中转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校正定位座,同时利用移位装置的第二吸盘组件将校正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铁壳定位座,可实现胶芯的快速移位。五、通过于组装铁壳装置和组装卡钩装置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定位校正机构,利用该定位校正机构可校正产品位置和卡钩的深度,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组装质量。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胶芯给料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卡钩给料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透视图9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定位校正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移位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铁壳给料机构和组装铁壳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组装形成之产品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11、平台20、送胶芯装置21、胶芯给料机构211、震动盘22、胶芯进料轨道23、错位机构231、过渡定位座232、错位气缸233、光纤感应装置M、推料机构Ml、推料杆M2、推料气缸30、送卡钩装置31、卡钩给料机构311、卡钩料架3111、卡钩支撑架3112、卡钩主动转盘3113、卡钩从动转盘3114、卡钩托板312、送卡钩齿轮313、送卡钩步进马达32、卡钩进料轨道321、卡钩定位座40、组装卡钩装置41、旋转切刀42、胶芯定位座43、第一凸轮机构431、伺服马达432、第一凸轮433、第一推杆434、第一弹簧435、斜块44、第二凸轮机构441、第二凸轮442、第二推杆443、第二弹簧45、中转定位座50、送铁壳装置51、铁壳给料机构511、铁壳料架5111、铁壳支撑架5112、铁壳主动转盘5113、铁壳从动转盘5114、铁壳托板512、铁壳步进马达513、送铁壳齿轮52、铁壳进料轨道521、铁壳定位座53、产品出料轨道60、移位装置61、支撑杆62、滑轨63、第一滑块64、第二滑块65、横向移位气缸66、竖向移位气缸67、第一吸盘组件68、第二吸盘组件70、组装铁壳装置71、让位压头72、让位气缸80、定位校正机构81、校正定位座82、盖板83、推动气缸90、人机操作界面101、胶芯102、卡钩103、铁壳。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以及设置于该机架10上的送胶芯装置20、送卡钩装置30、组装卡钩装置40、送铁壳装置50、移位装置60和组装铁壳装置70。其中,该机架10呈一箱体形状,机架10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平台11,该送胶芯装置 20、送卡钩装置30、组装卡钩装置40、送铁壳装置50、移位装置60和组装铁壳装置70均设置于该平台11上。该送胶芯装置20包括有胶芯给料机构21和胶芯进料轨道22 ;该胶芯给料机构21 用于放置待组装胶芯101并将待组装胶芯101按序送入胶芯进料轨道22中,在本实施例中,该胶芯给料机构21通过震动盘211进行自动给料,胶芯给料机构21的输出端与胶芯进料轨道22的输入端连通,震动盘211开启后,将胶芯101倒入震动盘211,胶芯101便会自动辨别方向而进入胶芯进料轨道22中。该送卡钩装置30包括有两卡钩给料机构31,对应每一卡钩给料机构31均竖向设置有一卡钩进料轨道32 ;该两卡钩给料机构31用于放置待组装卡钩102并将待组装卡钩 102按序送入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32中;以及,每一卡钩进料轨道32的输出端处均设置有卡钩定位座321 ;另外,该每一卡钩给料机构31包括有卡钩料架311、送卡钩齿轮312和送卡钩步进马达313 ;该卡钩料架311用于放置待组装卡钩102,该卡钩料架311包括有卡钩支撑架3111以及设置于该卡钩支撑架3111上的卡钩主动转盘3112、卡钩从动转盘3113 和卡钩托板3114,该卡钩托板3114位于卡钩主动转盘3112和卡钩从动转盘3113的下方, 多个待组装卡钩102之间通过料带连接一起并缠绕于卡钩主动转盘3112和卡钩从动转盘3113上,由卡钩主动转盘3112的转动而放出待组装卡钩102,接着,待组装卡钩102经过卡钩托板3114进入到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32中;该送卡钩齿轮312伸入卡钩进料轨道32 中,该送卡钩步进马达313带动送卡钩齿轮312转动,由该卡钩齿轮312转动而带动待组装卡钩102沿卡钩进料轨道32移动并将待组装卡钩102送入卡钩定位座321中。该组装卡钩装置40位于送卡钩装置30前侧,如图7至图9所示,该组装卡钩装置 40包括有旋转切刀41、可活动的胶芯定位座42、用于带动旋转切刀41旋转的第一凸轮机构 43以及用于带动胶芯定位座42朝向卡钩定位座321移动的第二凸轮机构44 ;该旋转切刀 41设置于前述卡钩定位座321上;该胶芯定位座42用于置放前述胶芯进料轨道22输出的胶芯101 ;该第一凸轮机构43包括有伺服马达431、第一凸轮432、第一推杆433和第一弹簧434 ;该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一凸轮432转动,该第一凸轮432作用于第一推杆433上使第一推杆433促使旋转切刀41旋转,由旋转切刀41转动而将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切断,该第一弹簧434作用于第一推杆433上促使第一推杆433反向复位;该第二凸轮机构44包括有第二凸轮441、第二推杆442、第二弹簧443以及与第一凸轮机构43共用的伺服马达431 ; 该第二凸轮441与第一凸轮432同轴设置,该第二凸轮441转动而带动第二推杆442朝向卡钩定位座321移动,该胶芯定位座42固定于第二推杆442上随第二推杆442同步移动而使得卡钩定位座321上的卡钩102组装于胶芯定位座42上的胶芯101上,该第二弹簧443 作用于第二推杆442上促使第二推杆442反向复位;
以及,前述胶芯进料轨道22与胶芯定位座42平行错位,且该胶芯进料轨道22与胶芯定位座42之间设置有错位机构23,该错位机构23包括有过渡定位座231和错位气缸232 ; 该过渡定位座231用于放置由胶芯进料轨道22输出的胶芯101,该错位气缸232带动过渡定位座231来回活动于胶芯进料轨道22与胶芯定位座42之间;以及,针对该过渡定位座 231设置有推料机构M,该推料机构M用于将过渡定位座231上的胶芯101推至胶芯定位座42上。该推料机构M包括有推料杆241和推料气缸M2 ;该推料气缸242带动推料杆 241来回移动而将胶芯101推至胶芯定位座42上;同时,该过渡定位座231上设置有光纤感应装置233,利用该光纤感应装置233感测过渡定位座231上有无胶芯101,无则停机,有则错位气缸232带动过渡定位座231向前错位,当错位气缸232上的进点感应器(图中未示) 有信号后,该推料气缸242工作并通过推料杆241将过渡定位座231上的胶芯101推至胶芯定位座42上。另外,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胶芯101进入胶芯定位座42后,两卡钩给料机构31通过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32向对应的卡钩定位座321送入一卡钩102,然后伺服马达431开始转动,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0度转到14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441作用于第二推杆442上,使得胶芯定位座42朝向卡钩定位座321移动完成预插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140度转到170度位置时,该第一凸轮432作用于第一推杆433上,使得第一推杆433推动旋转切刀41转动而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170度转到26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441继续作用于第二推杆442上,使得胶芯定位座42继续朝向卡钩定位座321移动完成二次插入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260度转到360度时,该第一弹簧434和第二弹簧443分别对应作用于第一推杆433和第二推杆442上使得第一推杆433和第二推杆442复位而最终完成组装卡钩动作。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推杆433为两条,对应每一第一推杆433均设置有一前述第一凸轮432 ;前述第二推杆442与该两第一推杆433并排平行设置,且该第二推杆442位于该两第一推杆433之间,该两第一推杆433上均设置有斜块435,该斜块435朝向对应的旋转切刀41并相对第二推杆442的轴向向外张开15度,该斜块435随对应的第一推杆433 朝向对应的旋转切刀41移动而作用于旋转切刀41上,使得旋转切刀41旋转16. 5度后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该送铁壳装置50包括有铁壳给料机构51和铁壳进料轨道52 ;该铁壳给料机构51 用于放置待组装铁壳103并将待组装铁壳103按序送入铁壳进料轨道52中,该铁壳进料轨道52上设置有铁壳定位座521 ;该铁壳给料机构51包括有铁壳料架511、送铁壳步进马达 512和两送铁壳齿轮513 ;该铁壳料架511用于放置待组装铁壳103,该铁壳料架511包括有铁壳支撑架5111以及设置于该铁壳支撑架5111上的铁壳主动转盘5112、铁壳从动转盘 5113和铁壳托板5114,该铁壳托板5114位于铁壳主动转盘5112和铁壳从动转盘5113的下方,多个待组装铁壳103通过料带连接并缠绕于铁壳主动转盘5112和铁壳从动转盘5113 上,由铁壳主动转盘5112的转动放出待组装铁壳103,待组装铁壳103经过铁壳托板5114 进入到铁壳进料轨道52中;该两送铁壳齿轮513分别伸入到铁壳进料轨道52的两内侧,该送铁壳步进马达512带动两送铁壳齿轮513同步转动,由该两送铁壳齿轮513转动而带动待组装铁壳103沿铁壳进料轨道52移动并将待组装铁壳103送入铁壳定位座521中。该移位装置60设置于组装卡钩装置40和铁壳进料轨道52之间,其用于将组装好卡钩的胶芯移动并放置于铁壳定位座521上;以及,进一步包括有定位校正机构80,该定位校正机构80位于前述组装铁壳装置70和组装卡钩装置40之间,定位校正机构80用于校正产品位置和卡钩102的深度,定位校正机构80包括有校正定位座81、盖板82和推动气缸83 ;该校正定位座81和前述胶芯定位座42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中转定位座45,该中转定位座45与该胶芯定位座42连通,胶芯定位座42上的胶芯101与卡钩102组装一起后被送入到中转定位座45上;该盖板82的一端位于校正定位座81的上方,盖板82的另一端位于中转定位座45的上方;该推动气缸83带动盖板82来回活动而将校正定位座81和中转定位座45同时盖住或同时打开;前述移位装置60首先将组装好卡钩的胶芯从中转定位座45 吸起移动至校正定位座81上,胶芯和卡钩经定位校正机构80定位校正后,再利用移位装置 60将胶芯吸起移动至铁壳定位座521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移位装置60包括有支撑杆61、滑轨62、第一滑块63、第二滑块64、横向移位气缸65、竖向移位气缸66、第一吸盘组件67和第二吸盘组件68 ;该滑轨62固定于支撑杆61上,且滑轨62横跨于中转定位座45 和铁壳定位座521之间;该第一滑块63可来回活动地设置滑轨62上;该第二滑块6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块63上;该横向移位气缸65固定于支撑杆61上,横向移位气缸65 带动第一滑块63沿滑轨62来回活动;该竖向移位气缸66固定于第一滑块63上随第一滑块63同步移动,竖向移位气缸66带动第二滑块64上下移动;该第一吸盘组件67和第二吸盘组件68分别设置于第二滑块64下端的两侧,该第一吸盘组件67用于将中转定位座45 上的胶芯101吸起并放入校正定位座81,该第二吸盘组件68用于将校正定位座81上的胶芯101吸起并放入铁壳定位座521。该组装铁壳装置70设置于铁壳进料轨道52上,其用于将铁壳103组装于胶芯101 上,该组装铁壳装置70包括有让位压头71和让位气缸72,该让位气缸72带动让位压头71上下移动而将铁壳103组装于胶芯101上形成最终的产品,最终产品通过产品出料轨道53 输出。另外,进一步包括有人机操作界面90,该人机操作界面90控制前述各个装置的工作。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开启各个装置,如图2所示,该震动盘211开启后,将胶芯101倒入震动盘101, 胶芯101会自动辨别方向,并按序顺着胶芯进料轨道22流入错位机构23的过渡定位座231 上,胶芯101到位后,经光纤感应器233感应有无胶芯,无则停机,有则错位气缸232带动过渡定位座231向前错位,当错位气缸232上的进点感应器有信号后,该推料机构24工作,由推料机构M的推料气缸242带动推料杆241移动,使推料杆241将过渡定位座231上的胶芯101推至组装卡钩装置40的胶芯定位座42上,然后推料气缸242带动推料杆241退回, 该错位气缸232带动过渡定位座231再退回,以此完成一个胶芯101的进料动作,重复上述动作可不断地将胶芯101推至组装卡钩装置40的胶芯定位座42。接着,当胶芯101进入胶芯固定座42后,两卡钩给料机构31通过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32向对应的卡钩定位座321送入一卡钩102,然后伺服马达431开始转动,当伺服马达 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0度转到14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441作用于第二推杆442上, 使得胶芯定位座42朝向卡钩定位座321移动完成预插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140度转到170度位置时,该第一凸轮432作用于第一推杆433上,使得第一推杆433上的斜块435推动旋转切刀41转动16. 5度而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170度转到26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441继续作用于第二推杆442上,使得胶芯定位座42继续朝向卡钩定位座321移动完成二次插入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431带动第二凸轮441从260度转到360度时,该第一弹簧434和第二弹簧443分别对应作用于第一推杆433和第二推杆442上使得第一推杆433和第二推杆442复位而最终完成组装卡钩102动作。然后,当前述推料机构M将第二个胶芯101推至胶芯定位座42上时,该胶芯定位座42上已经组装好卡钩102的胶芯连动而被推出胶芯定位座42并进入到中转定位座45 上,当该第二个胶芯101移位到胶芯定位座42到位后,该定位校正机构80工作,由推动气缸83带动盖板82移动而使盖板82盖住组装好卡钩的胶芯以防止胶芯101跳动及错位。接着,盖板82打开,移位装置60开始工作,由横向移位气缸65带动第一滑块63 沿滑轨62移动,并由竖向移位气缸66带动第二滑块64来回移动,同时配合利用第一吸盘组件67将中转定位座45中的胶芯101吸起并放入至校正定位座81中,接着,第二个组装好卡钩的胶芯被推入到中转定位座45上,接着,该定位校正机构80再次工作,由推动气缸 83带动盖板82移动而使盖板82盖住第二个组装好卡钩的胶芯以防止胶芯跳动及错位,同时该盖板82将校正定位座81上的胶芯101盖住,以校正产品位置和卡钩深度。然后,盖板82打开,该移位装置60再次工作,由横向移位气缸65带动第一滑块63 沿滑轨62移动,并由竖向移位气缸66带动第二滑块64来回移动,同时配合利用第一吸盘组件67将中转定位座45中的胶芯101吸起并放入至校正定位座81中,与此同时,该铁壳给料机构51向铁壳定位座521送入一铁壳103,该第二吸盘组件68将校正定位座81上的胶芯101吸起并放入至铁壳定位座521上的铁壳103上;接着,该组装铁壳装置70工作,由该让位气缸72带动让位压头71下压,使得胶芯101与铁壳103组装一起,至此,一个LVDS 连接器产品组装完毕,该产品通过产品出料轨道53输出。重复上述动作可源源不断地将胶芯101、卡钩102和铁壳103组装一起形成LVDS 连接器并通过产品出料轨道53输出。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配合利用送胶芯装置、送卡钩装置、组装卡钩装置、送铁壳装置、移位装置和组装铁壳装置将胶芯、卡钩和铁壳组装一起形成排线式LVDS 连接器,取代了传统之手工组装的方式,组装工序简单化,可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人力资源耗费量小,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并且还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升产品品质,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通过利用第二凸轮转动而带动第二推杆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由该第二推杆的移动带动胶芯定位座同步移动而使得卡钩定位座上的卡钩组装于胶芯定位座上的胶芯上,同时,配合利用第一凸轮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使第一推杆促使旋转切刀旋转,由旋转切刀转动而将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切断,以此可实现将卡钩快速组装于胶芯上。再者,通过配合利用错位机构和推料机构,并利用该光纤感应装置感测过渡定位座上有无胶芯,无则停机,有则错位气缸带动过渡定位座向前错位,当错位气缸上的进点感应器有信号后,该推料气缸工作并通过推料杆将过渡定位座上的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可实现胶芯快速给料。以及,通过于组装卡钩装置和铁壳进料轨道之间设置有移位装置,利用移位装置的第一吸盘组件将中转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校正定位座,同时利用移位装置的第二吸盘组件将校正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铁壳定位座,可实现胶芯的快速移位。最后,通过于组装铁壳装置和组装卡钩装置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定位校正机构,利用该定位校正机构可校正产品位置和卡钩的深度,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组装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 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于该机架上的送胶芯装置、送卡钩装置、组装卡钩装置、送铁壳装置、移位装置和组装铁壳装置;该送胶芯装置包括有胶芯给料机构和胶芯进料轨道,该胶芯给料机构的输出端与胶芯进料轨道的输入端连通,该胶芯给料机构用于放置待组装胶芯并将待组装胶芯按序送入胶芯进料轨道中;该送卡钩装置包括有两卡钩给料机构,对应每一卡钩给料机构均竖向设置有一卡钩进料轨道,该两卡钩给料机构用于放置待组装卡钩并将待组装卡钩按序送入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中;以及,每一卡钩进料轨道的输出端处均设置有卡钩定位座;该组装卡钩装置位于送卡钩装置前侧,组装卡钩装置包括有旋转切刀、可活动的胶芯定位座、用于带动旋转切刀旋转的第一凸轮机构以及用于带动胶芯定位座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的第二凸轮机构;该旋转切刀设置于前述卡钩定位座上;该胶芯定位座用于置放前述胶芯进料轨道输出的胶芯;该第一凸轮机构包括有伺服马达、第一凸轮、第一推杆和第一弹簧;该伺服马达带动第一凸轮转动,该第一凸轮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使第一推杆促使旋转切刀旋转,由旋转切刀转动而将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切断,该第一弹簧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促使第一推杆反向复位;该第二凸轮机构包括有第二凸轮、第二推杆、第二弹簧以及与第一凸轮机构共用的伺服马达;该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同轴设置,该第二凸轮转动而带动第二推杆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该胶芯定位座固定于第二推杆上随第二推杆同步移动而使得卡钩定位座上的卡钩组装于胶芯定位座上的胶芯上;该第二弹簧作用于第二推杆上促使第二推杆反向复位;该送铁壳装置包括有铁壳给料机构和铁壳进料轨道;该铁壳给料机构用于放置待组装铁壳并将待组装铁壳按序送入铁壳进料轨道中,该铁壳进料轨道上设置有铁壳定位座;该移位装置设置于组装卡钩装置和铁壳进料轨道之间,其用于将组装好卡钩的胶芯移动并放置于铁壳定位座上;该组装铁壳装置设置于铁壳进料轨道上,其用于将铁壳组装于胶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进料轨道与胶芯定位座平行错位,且该胶芯进料轨道与胶芯定位座之间设置有错位机构,该错位机构包括有过渡定位座和错位气缸,该过渡定位座用于放置由胶芯进料轨道输出的胶芯,该错位气缸带动过渡定位座来回活动于胶芯进料轨道与胶芯定位座之间;以及,针对该过渡定位座设置有推料机构,该推料机构用于将过渡定位座上的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有推料杆和推料气缸,该推料气缸带动推料杆来回移动而将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 以及,该过渡定位座上设置有光纤感应装置,利用该光纤感应装置感测过渡定位座上有无胶芯,无则停机,有则错位气缸带动过渡定位座向前错位,当错位气缸上的进点感应器有信号后,该推料气缸工作并通过推料杆将过渡定位座上的胶芯推至胶芯定位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当胶芯进入胶芯定位座后,两卡钩给料机构通过对应的卡钩进料轨道向对应的卡钩定位座送入一卡钩, 然后伺服马达开始转动,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0度转到14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作用于第二推杆上,使得胶芯定位座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完成预插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140度转到170度位置时,该第一凸轮作用于第一推杆上,使得第一推杆推动旋转切刀转动而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170度转到260度位置时,该第二凸轮继续作用于第二推杆上,使得胶芯定位座继续朝向卡钩定位座移动完成二次插入卡钩动作;当伺服马达带动第二凸轮从260度转到360度时,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对应作用于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上使得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复位而最终完成组装卡钩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为两条,对应每一第一推杆均设置有一前述第一凸轮;前述第二推杆与该两第一推杆并排平行设置,且该第二推杆位于该两第一推杆之间,该两第一推杆上均设置有斜块,该斜块朝向对应的旋转切刀并相对第二推杆的轴向向外张开15度,该斜块随对应的第一推杆朝向对应的旋转切刀移动而作用于旋转切刀上使得旋转切刀旋转16. 5度后切断卡钩料带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定位校正机构,该定位校正机构位于前述组装铁壳装置和组装卡钩装置之间,定位校正机构包括有校正定位座、盖板和推动气缸;该校正定位座和前述胶芯定位座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中转定位座,该中转定位座与该胶芯定位座连通,胶芯定位座上的胶芯与卡钩组装一起后被送入到中转定位座上;该盖板的一端位于校正定位座的上方,盖板的另一端位于中转定位座的上方;该推动气缸带动盖板来回活动而将校正定位座和中转定位座同时盖住或同时打开;前述移位装置首先将组装好卡钩的胶芯从中转定位座吸起移动至校正定位座上, 胶芯和卡钩经定位校正机构定位校正后,再利用移位装置将胶芯吸起移动至铁壳定位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包括有支撑杆、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横向移位气缸、竖向移位气缸、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该滑轨固定于支撑杆上,且滑轨横跨于中转定位座和铁壳定位座之间;该第一滑块可来回活动地设置滑轨上;该第二滑块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块上;该横向移位气缸固定于支撑杆上,横向移位气缸带动第一滑块沿滑轨来回活动;该竖向移位气缸固定于第一滑块上随第一滑块同步移动,竖向移位气缸带动第二滑块上下移动;该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滑块下端的两侧,该第一吸盘组件用于将中转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校正定位座,该第二吸盘组件用于将校正定位座上的胶芯吸起并放入铁壳定位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卡钩给料机构包括有卡钩料架、送卡钩齿轮和送卡钩步进马达;该卡钩料架用于放置待组装卡钩,该送卡钩齿轮伸入卡钩进料轨道中,该送卡钩步进马达带动送卡钩齿轮转动,由该卡钩齿轮转动而带动待组装卡钩沿卡钩进料轨道移动并将待组装卡钩送入卡钩定位座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壳给料机构包括有铁壳料架、送铁壳步进马达和两送铁壳齿轮;该铁壳料架用于放置待组装铁壳, 该两送铁壳齿轮分别伸入到铁壳进料轨道的两内侧,该送铁壳步进马达带动两送铁壳齿轮同步转动,由该两送铁壳齿轮转动而带动待组装铁壳沿铁壳进料轨道移动并将待组装铁壳送入铁壳定位座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铁壳装置包括有让位压头和让位气缸,该让位气缸带动让位压头上下移动而将铁壳组装于胶芯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排线式LVDS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有机架以及设于该机架上的送胶芯装置、送卡钩装置、组装卡钩装置、送铁壳装置、移位装置和组装铁壳装置;该送胶芯装置包括胶芯给料机构和胶芯进料轨道;该送卡钩装置包括有卡钩给料机构和卡钩进料轨道;该组装卡钩装置包括有旋转切刀、胶芯定位座、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该送铁壳装置包括铁壳给料机构和铁壳进料轨道;藉此,通过配合利用送胶芯装置、送卡钩装置、组装卡钩装置、送铁壳装置、移位装置和组装铁壳装置将胶芯、卡钩和铁壳组装一起形成排线式LVDS连接器,组装工序简单化,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人力资源耗费量小,还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档编号B23P21/00GK102275074SQ20111023105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刘志伟, 张善毅 申请人:东莞市锦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