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转轴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01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转轴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数控车床的一种,属于生产制造类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究其原因,国内本土数控机床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型”阶段,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 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 10-15年。同时中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更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少之又少,制约了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普通数控车床,加工速度相对较慢,因为要装、卸零件,且一次只能加工一个零件导致了加工速度偏慢,若能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还是对企业的效益来说,都是具有非常高的效益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在短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的,加快生产速度的三转轴数控车床。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根主轴与两根附轴,三根转轴呈正三角形分布,主轴与两根附轴呈正三角形分布,主轴分布在正三角形的顶部,两根附轴分布在正三角形两个底端点。三根转轴上装有三个规格大小相同的转头。在机床内部的主轴上装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可带动装在两根附轴上的齿轮,从而实现两根附轴随着主轴转动的目的。在机床的头部,电机通过皮带与主轴相连,当电机工作时,可带动主轴的转动,主轴又可以带动两根附轴的转动。且仪表控制面上有转动轴数的选择按钮,有一轴转动、二轴转动、三轴转动,三种模式可供选择,又增加了机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为只加工一个零件而造成两外两根转轴空转浪费能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最终可实现三根转轴同时工作,大大地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率。既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工面的转头图,图2为转动齿轮的分布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视图,包括主轴转头(1)、附轴转头一、二 0、3)、主轴传动齿轮G)、附轴传动齿轮一二 (5,6)、机床外壳(7)、控制面板(8)、皮带(9)、电机(10)、主轴(11)、附轴一(12)、附轴二 (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由主轴转头(1)、附轴转头一 O)、附轴转头二( 、主轴传动齿轮、附轴传动齿轮一( ,附轴传动齿轮二(6)、机床外壳(7)、控制面板(8)、皮带(9)、电机(10)构成主轴(11)、附轴一(12)、附轴二 (13)构成。三根转轴呈正三角形分布,主轴(11)位于三角形顶点,附轴一(12)位于三角形的左端点,附轴二(1 位于三角形的右端点。三个转轴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主轴转头(1)、附轴转头一 O)、附轴转头二(3),机床中部有传动齿轮,主轴的传动齿轮(4)与附轴的传动齿轮相镶嵌,外面有机床外壳(7)保护。控制面板⑶位于机床外壳(7)的左上方,主轴(11)通过皮带(9)与电机(10) 相连。电机(10)转动时可带动三根轴同时转动,达到同时生产三个零件的目的。本方案适用于所有普通数控车床,达到了利用简单的改造即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多转轴数控车床,由主轴、两根附轴、电机、传动齿轮、三个转头等构成,其特征是: 主轴与两根附轴呈正三角形分布,主轴分布在正三角形的顶部,两根附轴分布在正三角形两个底端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轴数控车床,其特征是在机床中部有传动齿轮,主轴的传动齿轮与附轴的传动齿轮相镶嵌,且仪表控制面上有转动轴数的选择按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轴数控车床,其特征是电机与主轴通过皮带相连。
专利摘要多转轴数控车床,包括一根主轴与两根附轴,三根转轴呈正三角形分布,主轴与两根附轴呈正三角形分布,主轴分布在正三角形的顶部,两根附轴分布在正三角形两个底端点。本实用新型由电机通过皮带使主轴转动,主轴通过传动齿轮使两个附轴转动,最终实现三个轴同步转动。通过三根转轴连接三个转头同时转动工作,可同时加工生产三个零件。既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B23B3/30GK202137380SQ20112014131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陈国仙, 陶松垒 申请人:浙江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