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212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尤指辅助单一切削刀刃快速排屑的排屑槽结构,通过钻头在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二不同宽度的逃隙,供辅助切削刀刃稳定钻削作业,提升钻孔的品质。
背景技术
各种机械式加工作业中,除了基本的车工、钳工、刨工、铣工、焊工等加工程序外, 在制造成品时,也经常会应用钻孔的加工方式,而不论是那一种加工作业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加工刀具进行作业,在钻孔时所使用的钻头,是一般机械加工中最常被应用的加工刀具, 且钻头的刀头的部分必须具备既定的角度、尺寸与刀刃长度,以供顺利的进行钻孔作业,则钻头在进行钻孔、切削的过程中,必须将切削的废屑向孔外排出,防止钻头在钻孔作业中产生废屑卡制无法钻孔的现象,并供钻孔作业可以顺畅进行,然而,目前供钻孔作业使用的钻头,都是在钻头的二刀刃二边沿钻头的轴向,呈螺旋方式旋绕设有排屑槽,将二刀刃所切削的废屑沿二边排屑槽向外排出,但考量钻头的尺寸及二排屑槽的螺旋角度,所以在钻头上的二排屑槽都仅是较小宽度的槽道,也影响钻头在排屑时的顺畅度;另有钻头采用单一切削刀刃进行切削作业,如证书号数第I四4322号的『钻头』中国台湾省发明专利,申请案号第94115093号,并公告于2008年3月11日的专利公报,如图4所示,该现有钻头A是于前端部设置錾刃Al,并设置螺旋状的第一切屑排出沟A2、第二切屑排出沟A3,且在第一切屑排出沟A2、第二切屑排出沟A3彼此之间设置刃背部A4、A5,再在第一切屑排出沟A2的钻腹面A21边缘设置切刃A6,其第一切屑排出沟A2、第二切屑排出沟A3相对于钻头旋转中心A0,设置于非对称位置,且第一切屑排出沟A2的后方刃背部A4,被设定比第二切屑排出沟A3的后方刃背部A5还大,在面向第二切削排出沟A3的钻头A旋转方向的壁面A7,是与后方逃逸面A8的交叉棱线部当中至少相对于切刃A71的部分,相对于该切刃A71为朝向轴方向埋入,不发挥切削作用的方式而构成钻头A ;该现有单刃式钻头A将第二切屑排出沟A3 侧边切刃A61朝轴向埋入、且不发挥切削作用,但在实际钻孔作业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便与困扰,如(1)钻头A的第一切屑排出槽A2、第二切屑排出槽A3与二逃逸面A8的第一逃逸面A81、第二逃逸面A82,均呈现不同面积、不对称的形式设计,容易造成钻头A在高速旋转、 进行钻削作业时,产生偏摆、摇晃等不稳定的现象、容易导致钻头A断裂,并影响钻孔的品质不佳。(2)钻头A的切削用切刃A6侧边,设有倾斜的逃逸面A8,且逃逸面A8的第一逃逸面A81,更是沿着切刃A6的边缘朝另侧边,呈大角度的倾斜,容易影响切刃A6的结构强度减弱,切刃A6更容易产生崩裂、缺角,导致切刃A6的切削功能变差,需要经常研磨。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单切刃钻头因切屑排出槽与逃逸面设置不对称,影响单刃钻头切削作业不稳定的问题,且切刃结构强度变差等缺失,即为本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0006]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将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以近似对称式的设计、提高钻头钻削作业时的稳定度、且切削刀刃侧边间隙保持适当距离、强化切削刀刃的结构强度,具有良好钻削功能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乃在于该钻头是钻槽部的一端面,设有单一切削刀刃及排屑槽,而排屑槽另侧是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则二逃隙于钻槽部与排屑槽分别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设置,并分别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供单一切削刀刃侧边的排屑槽宽度大于第一逃隙的宽度、第一逃隙的宽度即大于第二逃隙的宽度,达到辅助钻头的单一切削刀刃稳定进行钻削作业、快速排出废屑的目的,并提升钻孔品质。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该钻头于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侧边设有排屑槽、另侧分别设有逃隙,且逃隙的第一逃隙、第二逃隙的后段,并分别连通于排屑槽,而可扩充排屑槽的宽度,以增加排屑空间、辅助快速排屑的作业,并增加钻槽部位置的钻头直径尺寸、提升钻头的结构强度,即可减少钻头断裂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该钻头于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二逃隙,而供排屑槽与二逃隙呈螺旋式环设于钻槽部,且排屑槽与二逃隙之间分别呈现不等长度、不同螺旋角度的螺旋环设,则排屑槽与二逃隙的不同螺旋角度,是分别相差约2° 55°之间;且二逃隙的长度约为排屑槽长度的 95%之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包括钻身部、由所述钻身部一侧延设的钻槽部,并在所述钻槽部远离所述钻身部的一端设有单一切削刀刃,且近切削刀刃的侧边设有排屑槽,该钻头在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另侧,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且二逃隙在所述钻槽部与排屑槽分别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设置。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钻头为一般钻头或微型钻头。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微型钻头的直径是介于0. 05mm 0. 80mm。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钻头的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在各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 二不同宽度的逃隙,而二逃隙是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且所述排屑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逃隙的宽度、所述第一逃隙的宽度则大于所述第二逃隙的宽度。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钻头的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在所述排屑槽另侧分别设有二不等宽度的逃隙,而各逃隙的宽度为钻头直径的 40%。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所设排屑槽、二不等宽度的逃隙, 为分别于螺旋式设置,而所述排屑槽与二不同宽度的逃隙间的螺旋角是分别相差约2° 55°。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单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二不同宽度的逃隙,为呈不等长度
4螺旋环设于钻槽部,且二逃隙的螺旋环绕的长度为长排屑槽的 95%。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辅助钻头的单一切削刀刃稳定进行钻削作业的目的,不易产生摇晃或偏摆、钻孔效果更理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刃式切削刀刃方向的前视图;图4为现有钻头的钻顶面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钻头;11-钻身部;12-钻槽部;13-切削刀刃;14-排屑槽; 15-逃隙;151-第一逃隙;152-第二逃隙;A-钻头;AO-钻头旋转中心;Al-錾刃;A2-第一切屑排出沟;A21-钻腹面;A3-第二切屑排出沟;A4-刃背部;A5-刃背部。A6-切刃;A7-旋转方向的壁面;A71-切刃;A8-逃逸面;A81-第一逃逸面;A82-第二逃逸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侧视图、单刃式切削刀刃方向的前视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是包括钻身部11、钻槽部12,其中该钻头1是在钻身部11 一侧,朝外延设有钻槽部12,而钻槽部12在远离钻身部 11的一端面,设有单一切削刀刃13,且单刃式切削刀刃13的侧边设有排屑槽14、另侧边则分别设有逃隙15,则逃隙15包括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并供单刃式切削刀刃13侧边的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分别朝向钻身部11方向、分别沿着钻槽部12呈不等长度、不同螺旋角度方式,螺旋环设于钻槽部12,则排屑槽14、第一逃隙151、 第二逃隙152分别于钻槽部12处位置,呈不平行但相交的方式螺旋环绕,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而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可为一般型式的钻头1或微型钻头1等模式;若以微型钻头1方式应用,则该微型钻头1的直径,是介于0. 05mm 0. 80mm之间。再者,钻头1的钻槽部12的单刃式切削刀刃13,在侧边设有排屑槽14、另侧分别设有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且排屑槽14的宽度大于第一逃隙151的宽度、 第一逃隙151的宽度则大于第二逃隙1521的宽度;而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 的凹陷尺寸是约为钻头1直径的 40%之间;且供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 第二逃隙152,分别于单刃式切削刀刃13的侧边,呈近似对称式的设置,分别具有近似范围的宽度,供钻头1进行钻削作业高速旋转时,可保持钻头1与切削刀刃13的稳定度、不易发生偏摆或晃动的现象。又,该钻头1于钻槽部12所设单刃式切削刀刃13,在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并供排屑槽14、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之间,是分别为不同螺旋角度方式,环设于钻槽部12,且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之间的螺旋角度,是分别相差约2° 55°,并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的螺旋环绕的长度,是分别约为排屑槽14的 95%之间;则供第一间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分别于钻槽部12螺旋环绕,再分别接通于排屑槽14,则可增加排屑槽14的宽度、且可提升排屑的速度,而钻槽部12上大部分长度距离,仅设置有排屑槽14,亦可增加钻头1直径的尺寸、 提升钻头1整体与钻槽部12的结构强度,即可供钻头1在钻削作业时,通过钻槽部12的排屑槽14,辅助快速排屑,降低废屑阻塞于排屑槽14的缺失,降低钻头1在钻削作业时发生断裂的现象,且钻削的孔洞品质易更佳。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是在钻槽部12所设单刃式切削刀刃13,在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分别以不同长度、不同螺旋角度方式螺旋环设于钻槽部12,并供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于钻槽部12呈不平行但相交模式,而将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的末段,分别接通至排屑槽14,即可达到单刃式钻头1的钻槽部12所设单刃式切削刀刃13,在钻削作业高速旋转时,保持稳定、不易偏摆、不易晃动的目的,且增加排屑槽14宽度、辅助钻头1进行快速排屑,可将钻削时的废屑快速排出、防止废屑积存、阻塞,并通过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排屑槽14不等长度设置,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较短的长度,为集中接通于排屑槽14,则可增加排屑14的排屑宽度,并增加钻头1于钻槽部12位置的直径尺寸,且提升钻头1的结构强度,降低钻头 1在钻削作业时断裂的情况发生的功能,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一)钻头1的钻槽部12于远离钻身部11的另端面,设有单刃式切削刀刃13,并在单刃式切削刀刃13侧边分别设有具近似宽度范围的排屑槽14、二逃隙15,可保持钻头1、 切削刀刃13的稳定度,钻削作业时高速旋转,不易发生偏摆、晃动的现象,并可提升钻孔的品质。(二)钻头1于钻槽部12设有单刃式切削刀刃13,并在单刃式切削刀刃13侧边, 分别设有排屑槽14、二逃隙15,且供排屑槽14、二逃隙15分别呈不等长度、不同螺旋角度, 螺旋环设于钻槽部12,并在钻槽部12呈不平行但相交的方式设置,可有效增加排屑槽14的宽度,辅助钻头1在进行钻削作业时,快速排屑不易积存废屑或造成阻塞,减少钻头1在钻削作业时断裂的情况。(三)钻头1在钻槽部12设有排屑槽14、二逃隙15,而二逃隙15则包括第一逃隙 151、第二逃隙152,且供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不平行但相交的设置,末段分别接通至排屑槽14,在钻槽部12大部分长度仅具排屑槽14,即可增加钻槽部12位置的钻头1直径尺寸,增加钻槽部12与钻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钻头1在钻削作业时断裂的情况。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单刃式钻头的设计,利用钻头于钻槽部设有单刃式切削刀刃,并在单刃式切削刀刃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二逃隙,且排屑槽、二逃隙为具有近似面积范围,而供钻头、单刃式切削刀刃在钻削作业高速旋转时,可保持稳定钻削、不易偏摆、 不易晃动为主要保护重点,再供排屑槽、逃隙的第一逃隙、第二逃隙,分别呈不同长度、不同螺旋角度环设于钻槽部,逃隙的第一逃隙、第二逃隙并在钻槽部呈不平行但相交的模式设置,末段再分别接通至排屑槽,可增加排屑槽的宽度、以辅助钻头进行快速排屑,并供钻槽部的大部分长度仅具有排屑槽,以增加钻槽部位置的钻头直径,乃仅使钻头整体与钻槽部的结构强度提升、钻削作业时不易断裂的优势,可钻头的钻孔效果亦更理想。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 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包括钻身部、由所述钻身部一侧延设的钻槽部, 并在所述钻槽部远离所述钻身部的一端设有单一切削刀刃,且近切削刀刃的侧边设有排屑槽,其特征在于该钻头在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另侧,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且二逃隙在所述钻槽部与排屑槽分别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头为一般钻头或微型钻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型钻头的直径是介于0. 05mm 0. 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头的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在各侧边分别设有排屑槽、二不同宽度的逃隙,而该二逃隙是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且所述排屑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逃隙的宽度、所述第一逃隙的宽度则大于所述第二逃隙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头的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在所述排屑槽另侧分别设有二不等宽度的逃隙,而各逃隙的宽度为钻头直径的 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槽部的单一切削刀刃所设排屑槽、二不等宽度的逃隙,为分别于螺旋式设置,而所述排屑槽与二不同宽度的逃隙间的螺旋角是分别相差约2° 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单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二不同宽度的逃隙,为呈不等长度螺旋环设于钻槽部,且二逃隙的螺旋环绕的长度为长排屑槽的 9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单刃式钻头的排屑槽改良结构,该钻头包括钻身部、钻槽部,并在钻槽部远离钻身部的一端设有单一切削刀刃,且近切削刀刃的侧边设有排屑槽,而排屑槽另侧分别设有不同宽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则二逃隙于钻槽部与排屑槽分别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设置,并分别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且单一切削刀刃侧边的排屑槽宽度大于第一逃隙的宽度、第一逃隙的宽度即大于第二逃隙的宽度,达到辅助钻头的单一切削刀刃稳定进行钻削作业的目的,不易产生摇晃或偏摆、钻孔效果更理想。
文档编号B23B51/00GK202143968SQ20112014549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曾士哲, 罗兆钧, 陈招阳 申请人:尖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