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方法,应用于取向硅钢带的冷轧生产,属金属带材压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取向硅钢带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磁性材料,由于它电阻大,所以,运行过程中,铁芯上消耗的电能小;由于它的磁化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所以,所需方向上的磁感高,铁芯的利用率高,运行效率高,冷轧取向硅钢带是变压器、互感器等电磁定向转换产品中最关键最主要的铁芯材料,冷轧取向硅钢带的生产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大量变压器的升级换代,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的利用效率,它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2010中国电工钢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披露,2010年国内共消耗取向硅钢带78. 6万吨,其中进口 23. 6万吨,进口占国内总消耗量的30%,冷轧取向硅钢带是国家长期政策扶持的产品。冷轧取向硅钢带生产工艺复杂、参数窗口窄、工序过程长、技术含量高而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
现有的取向硅钢带冷轧的方法为把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上在轧机前的开卷机上,然后直接释放出开卷机上的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把开卷机上直接释放出的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穿过轧机的轧辊,并把带头绕在轧机后的收卷机上,开动收卷机卷取取向硅钢带,待收卷机上的金属带材收紧后,停止收卷机卷取,压紧轧机的轧辊,再次开动收卷机开始卷取取向硅钢带,并及时调整二轧辊的间距,直至轧出的带厚符合要求后,就可进行正常的冷轧生产。如果轧机是可逆轧机,则本道次冷轧行将结束前,反过来把开卷机当作收卷机,收卷机当作开卷机进行下一道次的逆向冷轧生产,这样来回往复可进行多道次轧制,直至把取向硅钢轧到所需厚度,如一次冷轧轧到厚度为0. 6mm-0. 7mm,二次冷轧轧到厚度为0. 28mm-0. 3mm等。
上述这种冷轧方法的缺点是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带头带尾始终未能轧着,取向硅钢带的含硅量高,硬度高,取向硅钢带的压下量又比较大,取向硅钢带对冷轧后的带形要求又高,所以,冷轧取向硅钢的轧机一般均是大型轧机,大型轧机的开卷机与收卷机间的距离比较远,这样始终未能轧着的带头带尾的长度比较长,而这样的带头带尾因厚度与所轧的钢带的厚度不同而必须切掉,开卷机与收卷机间距离越长,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厚度越厚,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卷径越小,则切掉的带头带尾的重量比例就越大,所轧的金属带材的成材率就越低。取向硅钢带的原料比较贵,再加上一次冷轧时,取向硅钢带已经过了酸洗,二次冷轧时,又经过了一次冷轧和中间退火,所以经济损失很大。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提高成材率,大量节省原料。
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是通过以下的步骤实现的
(1)在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头部接一段引向钢带;
(2)把接好引向钢带的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卷安装到轧机前的开卷机上,将引向钢带的带头引过轧机的轧辊,并且固定在轧机后的收卷机上,开动收卷机卷取取向硅钢带,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调节轧机外左右两边的压辊间的间距开始冷轧;
(3)在整卷取向硅钢带一个道次冷轧结束后,在整卷取向硅钢带的带尾接一段相同尺寸的引向钢带,将所述引向钢带安装到开卷机上,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调节轧机外左右两边的压辊间的间距开始逆向的第二道次冷轧,依次进行冷轧,直至轧出所需的带厚的取向硅钢带。
所述引向钢带的长度大于轧机开始正常冷轧时收卷机上所卷取的取向硅钢带长度与收卷机到轧辊中心间的间距之和。
所述引向钢带厚度与宽度不小于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厚度与宽度。
所述引向钢带材质为钢带Q195或Q2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保证被轧机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带头和带尾进行 100%轧制,达到零剪切,所使用的引向钢带可以重复使用,节省大量钢材,经济价值高。
图1是取向硅钢带冷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是取向硅钢带冷轧示意图,通常取向硅钢带需要先进行热轧,采用规格通常为厚 X 宽=(2. Omm-2. 5mm) X (1300mm-1350mm),卷重 20-25 吨,含碳量为 0. 03-0. 05%, 含硅量为2. 8-3. 4%,含锰量为0. 05-0. 1 %,含硫量为0. 02-0. 03%。热轧后需要进行酸洗, 以去除钢带表面的氧化铁,之后进入冷轧工艺。
首先进行一次冷轧,从厚度2. Omm-2. 5mm轧到0. 6mm-0. 7mm,通常轧3-4道次。将取向硅钢带带材5安装在开卷机2上,抽出带头,引入轧机前压辊4,平整后引入轧机1,在轧机工作压辊11中穿过并平整冷轧,之后引入轧机后压辊6,通过收卷机3收卷轧好带材, 轧好带材进行反向轧制,并可以循环轧制。之后进行二次冷轧,按照上述流程轧至设定的规格为准。
本发明是将取向硅钢带带材5头部接入引向钢带,并按照图1流程和上述冷轧方法进行轧制。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向硅钢带的二次冷轧。
原料选择原料为取向硅钢带一次冷轧原料,宽度为1350mm的热轧钢带卷分条后的热轧钢带卷,分条后宽度为650mm,分条时两边去掉各25mm宽的毛剌;厚度为2. 3mm,材料比重7. 65,卷重为5000公斤。
工艺流程
1.在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头部接一段引向钢带。2.轧机开始正常冷轧时收卷机上所卷取的钢带长度Π X收卷机卷管直径(0. 50 米)X收卷机收紧时收卷机上所卷钢带的圈数(3圈)+收卷机中心到轧机轧辊中心间的距离(米)=3. 14X0. 508X3+6 = 10. 78米。引向钢带的长度需大于计算长度,取15米。3.引向钢带材质选择Q195。4.选择引向钢带的规格(厚X宽)等于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规格(厚X 宽),为 2. 3mmX650mmo5.把接好引向钢带的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卷上到轧机前的开卷机上。6.把引向钢带的带头引过轧机1的轧机工作压辊11,固定在轧机后的收卷机3上。7.开动收卷机卷取钢带。8.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分别调节轧机前压辊4和轧机后压辊6之间的间距开始冷轧。9.整卷取向硅钢带一个道次冷轧结束后,在整卷取向硅钢带的带尾,按上述同样的方法也接一引向钢带。10.把引向钢带固定在原开卷机上。11.开动原开卷机卷取钢带。12.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调节轧机前压辊4和轧机后压辊6 之间的间距开始逆向的第二道次冷轧。13.第二道次冷轧结束后,可直接进行第三道次的冷轧,第三道次冷轧出来的钢带的厚度可达到0. 63mm,已满足取向硅钢一次冷轧的厚度要求。本实施实例中,如果不接引向钢带,则起码要切掉取向硅钢带带头带尾10. 78 米X 2 (头尾)=21. 56米,合246公斤,占所轧取向硅钢带整卷重量的4. 9%。接引向钢带后,达到零剪切,全部带材均被冷轧利用。实施例2取向硅钢带的二次冷轧。原料选择原料选择为取向硅钢带二次冷轧的原料,是宽度为650mm,厚度为 0. 63mm,材料比重7. 65,卷重为5000公斤。工艺流程1.在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头部接一段引向钢带。2.轧机开始正常冷轧时收卷机上所卷取的钢带长度为Π X收卷机卷管直径 (0. 508米)X收卷机收紧时收卷机上所卷钢带的圈数(3圈)+收卷机中心到轧机轧辊中心间的距离(6米)=3. 14X0.508X3+6 = 10. 78米。引向钢带的长度需大于计算长度,取 15米。3.引向钢带材质为Q215。4.引向钢带的规格(厚X宽)大于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规格(厚X宽), 为 0. 72mmX653mm05.把接好引向钢带的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卷上到轧机前的开卷机上。6.把引向钢带的带头引过轧机1的轧机工作压辊11,固定在轧机后的收卷机3上。7.开动收卷机卷取钢带。8.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分别调节轧机前压辊4和轧机后压辊6之间的间距开始冷轧。9.整卷取向硅钢带一个道次冷轧结束后,在整卷取向硅钢带的带尾,按上述同样的方法也接一引向钢带。10.把引向钢带固定在原开卷机上。11.开动原开卷机卷取钢带。12.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调节轧机前压辊4和轧机后压辊6 之间的间距开始逆向的第二道次冷轧。13.第二道次冷轧结束后,可直接进行第三道次的冷轧,第三道次冷轧出来的钢带的厚度可达到0. 285mm,已满足取向硅钢二次冷轧的厚度要求。本实施实例中,如果不接引向钢带,则起码要切掉取向硅钢带带头带尾10. 78 米X2(头尾)=21. 56米,合111公斤,占所轧取向硅钢带整卷重量的2.2%。接引向钢带后,达到零剪切,全部带材均被冷轧利用。从上述可以看出,取向硅钢要经两次冷轧,每次冷轧需要经过多道次轧制,而两次冷轧中通过接引向钢带,总共可节省取向硅钢带4. 9% +2.2%= 7. 1%,假设企业年产取向硅钢带25000吨,通过接引向钢带,则两个工序的冷轧,一年就可节省取向硅钢带25000 吨X 7. 1 % = 1775吨,若只算原料价,一年就可节约开支1775吨X {7800元/吨(平均采购价)-3000元/吨(平均废取向硅钢带回收价)} = 852万元。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以下的步骤实现的(1)在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头部接一段引向钢带;(2)把接好引向钢带的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卷安装到轧机前的开卷机上,将引向钢带的带头引过轧机的轧辊,并且固定在轧机后的收卷机上,开动收卷机卷取取向硅钢带,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调节轧机外左右两边的压辊间的间距开始冷轧;(3)在整卷取向硅钢带一个道次冷轧结束后,在整卷取向硅钢带的带尾接一段相同尺寸的引向钢带,将所述引向钢带安装到开卷机上,待所接引向钢带全部过轧机的轧辊中心后,调节轧机外左右两边的压辊间的间距开始逆向的第二道次冷轧,依次进行冷轧,直至轧出所需的带厚的取向硅钢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钢带的长度大于轧机开始正常冷轧时收卷机上所卷取的取向硅钢带长度与收卷机到轧辊中心间的间距之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钢带厚度与宽度不小于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厚度与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钢带材质为钢带Q195或Q2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在所需冷轧的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头部接一段引向钢带,所述引向钢带的长度大于轧机开始正常冷轧时收卷机上所卷取的取向硅钢带长度与收卷机到轧辊中心间的间距之和;所述引向钢带厚度与宽度不小于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厚度与宽度;开动开卷机、轧机和收卷机进行冷轧。本发明通过使用引向钢带作为冷轧开始和结束段的引物,保证了各道次冷轧过程的完整完全,取向钢带头尾成材率高。
文档编号B21B1/28GK102527717SQ20121000267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章伟兴, 龚建达 申请人:无锡华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