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266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包括丝锥,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攻丝夹套、活动套筒及主体锥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前端设有夹套,丝锥安装在所述的夹套内;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后端设有颈部;主体锥柄设有中空的连接部和带有舌体的柄部,连接部的后端与柄部的前端相连接;活动套筒套合在连接部外且连接部的外壁与活动套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连接部和柄部的连接处设有对活动套筒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凸环;连接部和活动套筒之间还设有对所述的活动套筒进行周向限位的周向限位装置;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颈部安装在所述的活动套筒的前端内。该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能对丝锥进行过载保护且又能快速更换丝锥。
【专利说明】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丝锥是用于攻丝的工具,它是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刀具。现有技术的车床用攻丝装置包括丝锥和带锥柄的钻夹头。使用时,将钻夹头的锥柄安装到车床尾座的锥孔内,摇动尾座手轮进行攻丝。此种现有技术的车床用攻丝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0003]1、此种现有技术的攻丝装置对丝锥没有任何过载保护措施,一旦遇到被攻材料过硬等情况时,容易折断丝锥,不仅报废工件,同时也影响加工效率和增加生产成本。
[0004]2、加工不同尺寸的内螺纹孔需要不同尺寸的丝锥。目前更换丝锥的方法有两种:
(I)、拧松钻夹头,更换丝锥,此种更换方式在重新安装丝锥时对螺纹孔的深度的控制不宜掌控;(2)将丝锥和钻夹头整套进行更换,更换时先摇动车床尾座手轮,使钻夹头的锥柄从车床尾座的锥孔中顶出,然后重新装入一套需要的丝锥和钻夹头,此种更换方式过程较繁琐,费时费力,影响螺纹孔加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丝锥进行过载保护且又能快速更换丝锥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包括丝锥,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攻丝夹套、活动套筒及主体锥柄;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前端设有夹套,所述的丝锥安装在所述的夹套内;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后端设有颈部;所述的主体锥柄设有中空的连接部和带有舌体的柄部,所述的连接部的后端与所述的柄部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的活动套筒套合在所述的连接部外且连接部的外壁与活动套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连接部和柄部的连接处设有对活动套筒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凸环;所述的连接部和活动套筒之间还设有对所述的活动套筒进行周向限位的周向限位装置;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颈部安装在所述的活动套筒的前端内。
[0007]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8]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的丝锥安装在过载保护攻丝夹套内,当力扭矩超过正常值时进行过载保护,使丝锥停止进给,实现过载保护,从而使其不被折断,提高加工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0009]2、需要更换丝锥时,只要将整套的丝锥和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从活动套筒上卸下,然后重新换上需要的整套丝锥和过载保护攻丝夹套,这样就能掌控对攻丝深度的控制,更换过程也相当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提高攻丝的效率。[0010]此外,所述的主体锥柄的连接部的外壁与活动套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当主体锥柄的柄部安装到车床尾座上时,活动套筒能自动地进行调整,使被加工件的被加工位置的中心与丝锥中心同心,加工出来的内螺纹尺寸精度较高,可以有效避免断锥及乱牙现象的发生,而且有攻丝安全可靠、可确保螺孔加工的成功率和质量、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克服了采用传统夹具加工螺孔可靠性差、满足万无一失要求难度大等弊病。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周向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的活动套筒上的沿活动套筒轴向设置的导向槽、设于所述的连接部的侧壁上的第一螺钉孔及限位螺钉;所述的第一螺钉孔与所述的舌体的上表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的限位螺钉旋合在所述的第一螺钉孔内且所述的限位螺钉滑动配合在所述的导向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周向限位装置能对活动套筒进行有效周向限位。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连接部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排屑孔;所述的第一排屑孔与所述的第一螺钉孔沿连接部轴向在同一直线上。采用此种结构方式,所述的第一排屑孔借助气枪可以排出主体锥柄的连接部内孔中的铁屑等杂物,此外在连接部与其他零件配合时,所述的第一排屑孔还有排气的作用。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连接部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螺钉孔和第二排屑孔;所述的第二螺钉孔与所述的舌体的侧表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二排屑孔与所述的第二螺钉孔沿连接部轴向在同一直线上。采用此种结构后,当主体锥柄的柄部的舌体与车床尾座配合时纵向安装时,所述的第二螺钉孔和第二排屑孔就会朝上,这样方便安装。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颈部与所述的活动套筒的前端之间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所述的颈部的外壁上沿颈部周向设有环形轴向限位槽;所述的锁紧螺钉的下端容置在所述的环形轴向限位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与活动套筒之间通过锁紧螺钉和轴向限位槽对过载保护攻丝夹套进行轴向限位,使得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与活动套筒之间的装配更加可靠。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后端面的上下两侧上均设有沿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轴向凸伸的凸块;所述的活动套筒的前端面的上下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相配合的第一周向限位槽;所述的凸块一一对应地容置在所述的第一周向限位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与活动套筒之间通过凸块和周向限位槽对过载保护攻丝夹套进行周向限位,进一步使得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与活动套筒之间可靠连接。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活动套筒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上也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相配合的第一周向限位槽。采用此种结构后,使得活动套筒与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之间更加方便安装。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主体锥柄的连接部的前端面的上侧、下侦U、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相配合的第二周向限位槽。采用此种结构后,不使用活动套筒,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也可直接与主体锥柄的连接部相连接,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上的凸块可一一对应地容置在所述的第二周向限位槽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所示:1、丝锥,2、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1、夹套,2.2、颈部,2.2.1、环形轴向限位槽,2.3、凸块,3、活动套筒,3.1、导向槽,3.2、第一周向限位槽,4、主体锥柄,4.1、连接部,4.1.1、第一螺钉孔,4.1.2、第一排屑孔,4.1.3、第二螺钉孔,4.1.4、第二排屑孔,4.1.5、第二周向限位槽,4.2、柄部,4.2.1、舌体,4.3、限位凸环,5、限位螺钉。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包括丝锥
1、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活动套筒3及主体锥柄4。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为现有技术,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得到,其内部结构再次不再赘述。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前端设有夹套2.1,所述的丝锥I安装在所述的夹套2.1内;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后端设有颈部2.2 ;所述的主体锥柄4设有中空的连接部4.1和带有舌体4.2.1的柄部4.2,所述的连接部4.1的后端与所述的柄部4.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的活动套筒3套合在所述的连接部4.1外且连接部4.1的外壁与活动套筒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连接部4.1和柄部4.2的连接处设有对活动套筒3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凸环4.3 ;所述的连接部4.1和活动套筒3之间还设有对所述的活动套筒3进行周向限位的周向限位装置;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颈部2.2安装在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内。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表面设有轴向标尺,使用时方便轴向深度的控制。
[0026]所述的周向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的活动套筒3上的沿活动套筒3轴向设置的导向槽3.1、设于所述的连接部4.1的侧壁上的第一螺钉孔4.1.1及限位螺钉5 ;所述的第一螺钉孔4.1.1与所述的舌体4.2.1的上表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的限位螺钉5旋合在所述的第一螺钉孔4.1.1内且所述的限位螺钉5滑动配合在所述的导向槽3.1内。所述的连接部4.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排屑孔4.1.2 ;所述的第一排屑孔4.1.2与所述的第一螺钉孔4.1.1沿连接部4.1轴向在同一直线上,即所述的第一排屑孔4.1.2与所述的第一螺钉孔
4.1.1在同一直线上,而该直线与所述的连接部4.1轴线相平行。所述的连接部4.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螺钉孔4.1.3和第二排屑孔4.1.4 ;所述的第二螺钉孔4.1.3与所述的舌体4.2.1的侧表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二排屑孔4.1.4与所述的第二螺钉孔4.1.3沿连接部4.1轴向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二螺钉孔4.1.3和第二排屑孔4.1.4为备用,需要时可使用。
[0027]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颈部与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之间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所述的颈部2.2的外壁上沿颈部2.2周向设有环形轴向限位槽2.2.1 ;所述的锁紧螺钉的下端容置在所述的环形轴向限位槽2.2.1内。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后端面的上下两侧上均设有沿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轴向凸伸的凸块2.3 ;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面的上下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2.3相配合的第一周向限位槽3.2 ;所述的凸块2.3 一一对应地容置在所述的第一周向限位槽3.2内。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上也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2.3相配合的第一周向限位槽3.2。所述的主体锥柄4的连接部4.1的前端面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2.3相配合的第二周向限位槽4.1.5。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的另一种使用方法,在不考虑自动调心功能的时候,可以将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直接安装在主体锥柄4的连接部4.1上,即过载保护的攻丝夹套2的颈部2.2套合在所述的连接部4.1的前端内,通过所述的限位螺钉5对所述的颈部2.2进行锁紧,限位螺钉5的下端容置在所述的环形轴向限位槽2.2.1内,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凸块2.3 一一对应地容置在第二周向限位槽4.1.5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包括丝锥(I),其特征在于: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活动套筒(3)及主体锥柄(4);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前端设有夹套(2.1),所述的丝锥(I)安装在所述的夹套(2.1)内;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1)的后端设有颈部(2.2);所述的主体锥柄(4)设有中空的连接部(4.1)和带有舌体(4.2.1)的柄部(4.2),所述的连接部(4.1)的后端与所述的柄部(4.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的活动套筒(3)套合在所述的连接部(4.1)外且连接部(4.1)的外壁与活动套筒(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连接部(4.1)和柄部(4.2)的连接处设有对活动套筒⑶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凸环(4.3);所述的连接部(4.1)和活动套筒(3)之间还设有对所述的活动套筒(3)进行周向限位的周向限位装置;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颈部(2.2)安装在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向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的活动套筒(3)上的沿活动套筒(3)轴向设置的导向槽(3.1)、设于所述的连接部(4.1)的侧壁上的第一螺钉孔(4.1.1)及限位螺钉(5);所述的第一螺钉孔(4.1.1)与所述的舌体(4.2.1)的上表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的限位螺钉(5)旋合在所述的第一螺钉孔(4.1.1)内且所述的限位螺钉(5)滑动配合在所述的导向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4.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排屑孔(4.1.2);所述的第一排屑孔(4.1.2)与所述的第一螺钉孔(4.1.1)沿连接部(4.1)轴向在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4.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螺钉孔(4.1.3)和第二排屑孔(4.1.4);所述的第二螺钉孔(4.1.3)与所述的舌体(4.2.1)的侧表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二排屑孔(4.1.4)与所述的第二螺钉孔(4.1.3)沿连接部(4.1)轴向在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颈部(2.2)与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之间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所述的颈部(2.2)的外壁上沿颈部(2.2)周向设有环形轴向限位槽(2.2.1);所述的锁紧螺钉的下端容置在所述的环形轴向限位槽(2.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的后端面的上下两侧上均设有沿所述的过载保护攻丝夹套(2)轴向凸伸的凸块(2.3);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面的上下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2.3)相配合的第一周向限位槽(3.2);所述的凸块(2.3) —一对应地容置在所述的第一周向限位槽(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套筒(3)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上也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2.3)相配合的第一周向限位槽(3.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床用过载保护式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锥柄(4)的连接部(4.1)的前端面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所述的凸块(2.3)相配合的第二周向限位槽(4.1.5)。
【文档编号】B23G3/00GK203712025SQ201420055135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爱国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