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09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工装台架的工作台板上位于中心固定安装有气动式用于压紧固牢高压管的气动压紧装置,并且该工作台板上靠近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高压管前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前仿形定位块和与高压管后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后仿形定位块,前仿形定位块制有前支架仿形定位槽,后仿形定位块制有后支架仿形定位槽,高压管压紧装置至少具有与高压管压紧段相适配的仿形压紧槽。本实用新型气动式压紧且具有防错功能,能保证安装产品的一致性,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装配高压管支架的装配工装,具体地说是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0002]转向助力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助力系统能使转向系统转向更加灵活。目前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国内主机厂不断创新和改进,主机厂的装车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分零部件设计成一体组装件,从而减少了主机厂整车装配工序,同时缩短了整车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转向助力管路依靠支架连接定位尤为重要,为了不被日趋激烈的市场所淘汰,占领主机厂份额,稳定产品质量,供应商的技术创新能力、质量意识及成本控制意识越来越强。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的配装通常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方向,如果位置、距离或方向装配错误将导致整车无法安装。现有技术中,该类支架的配装由员工测量定位,员工先手动将高压管固定后,然后再测量定位装配支架,由于员工劳动强度大,再加上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在支架配装时容易出现错位现象,手动压紧也会使压力不均,造成管件变形,或压结不实出现串动现象,因此传统的装配方法不但速度慢、效率低,而且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气动的、连续化生产的,并具有防错功能的,且在一个工装上就能完成压紧配装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工装台架的工作台板上位于中心固定安装有气动式用于压紧固牢高压管的气动压紧装置,并且该工作台板上靠近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高压管前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前仿形定位块和与高压管后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后仿形定位块,前仿形定位块制有前支架仿形定位槽,后仿形定位块制有后支架仿形定位槽,高压管压紧装置至少具有与高压管压紧段相适配的仿形压紧槽。
[0005]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0006]上述的气动压紧装置包括呈匚字形结构的压紧座,该压紧座上纵向安装有压紧气缸,压紧气缸的伸缩杆的前端安装有与压紧座配合压紧高压管压的压紧仿形块。
[0007]上述的仿形压紧槽由压紧座制有的下压紧槽道和压紧仿形块制有的上压紧槽道相配组成。
[0008]上述的后仿形定位块上制有与高压管的后定位支撑段走向形态相适配的后仿形
管道槽。
[0009]上述的前仿形定位块上制有与高压管的前定位支撑段走向形态相适配的前仿形
管道槽。[0010]上述的工装台架为一长立方框体结构,该工装台架的四角处底部安装有滚轮。
[0011]上述的工装台架中设置有操控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3]1、能确保转向助力高压管和支架装配的方向性,起到了防错功能。
[0014]2、能保证转向助力高压管受力均匀,压紧牢固,保证管件不变形。
[0015]3、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
[0016]4、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稳定,合格率高,减少了客户抱怨和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高压管A、工装台架1、工作台板11、气动压紧装置2、仿形压紧槽2a、压紧座21、压紧气缸22、压紧仿形块23、前仿形定位块3、后仿形定位块4、后支架仿形定位槽4a、后仿形管道槽4b、滚轮5、操控柜6。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1,工装台架I的工作台板11上位于中心固定安装有气动式用于压紧固牢高压管A的气动压紧装置2,并且该工作台板11上靠近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高压管A前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前仿形定位块3和与高压管A后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后仿形定位块4,前仿形定位块3制有前支架仿形定位槽,后仿形定位块4制有后支架仿形定位槽4a,气动压紧装置2至少具有与高压管A压紧段相适配的仿形压紧槽2a。为了提高整车装配速度,目前转向助力高压管通常设计成总成形式的,也就是说能合成一体的都尽量合成一体件,这样就减少了高压管装配连接的时间。现有技术中,转向助力高压管在支架配装时,先要手工将高压管压紧固牢,然后才能安装支架,由于高压管空间走向复杂,支架的装配角度和位置需要员工测量定位,这样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员工压紧用力不均还容易造成管子的变形,管子变形将导致整个产品报废,车辆无法配装。在则这种工作方法,使员工的劳动强度太高,常时间工作后,员工的精力有限,还容易造成支架装配错位,导致产品废品率增高,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化的支架装配工装,能连续化生产,由于工作台板11配装有具有防错功能的前仿形定位块3和后仿形定位块4以及气动压紧装置2上设有与高压管A压紧段相适配的仿形压紧槽2a,所以能够保证高压管A的压紧固牢和用力的均匀一致性,保证支架与高压管A连接的位置和方向。本工装在使用时先通过前仿形定位块3和后仿形定位块4将高压管A定位好,然后由气动压紧装置2压紧高压管A防止串动,再将支架分别放入前支架仿形定位槽和后支架仿形定位槽4a中即可通过焊接或其它固定方式装支架与高压管A固定成一体,前支架仿形定位槽和后支架仿形定位槽4a能保证支架连接的正解方向,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确保了高压管支架的装配质量,采用本实用新型还能节约人力成本,减少企业开支,避免了传统配装的缺陷,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0022]实施例中,气动压紧装置2包括呈匚字形结构的压紧座21,该压紧座21上纵向安装有压紧气缸22,压紧气缸22的伸缩杆的前端安装有与压紧座21配合压紧高压管A压的压紧仿形块23。气动压紧装置2的压紧力是通过压紧气缸22来实现的,压紧气缸22的伸缩杆的前端安装有具有防错功能的压紧仿形块23,压紧仿形块23能保证管子受力均匀,防止管子变形。
[0023]实施例中,仿形压紧槽由压紧座21制有的下压紧槽道和压紧仿形块23制有的上压紧槽道相配组成。
[0024]实施例中,后仿形定位块4上制有与高压管A的后定位支撑段走向形态相适配的后仿形管道槽4b。后仿形定位块4的仿形是通过后仿形管道槽4b的走向实现的。
[0025]实施例中,前仿形定位块3上制有与高压管A的前定位支撑段走向形态相适配的前仿形管道槽。
[0026]实施例中,工装台架I为一长立方框体结构,该工装台架I的四角处底部安装有滚轮5。安装有滚轮5能使本工装移动更加方便灵活。
[0027]实施例中,工装台架I中设置有操控柜6。操控柜6为一控制机柜,通过操控柜6可控制压紧气缸的工作。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动的,连续化生产,能确保管路和支架安装方向并具有防错功能的一种工装,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稳定,合格率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包括工装台架(1),其特征是:所述的工装台架(I)的工作台板(11)上位于中心固定安装有气动式用于压紧固牢高压管(A)的气动压紧装置(2),并且该工作台板(11)上靠近两端分别固定有与高压管(A)前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前仿形定位块(3)和与高压管(A)后端定位支撑配合的后仿形定位块(4),所述的前仿形定位块(3)制有前支架仿形定位槽,所述的后仿形定位块(4)制有后支架仿形定位槽(4a),所述的气动压紧装置(2)至少具有与高压管(A)压紧段相适配的仿形压紧槽(2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动压紧装置(2)包括呈匚字形结构的压紧座(21),该压紧座(21)上纵向安装有压紧气缸(22),所述的压紧气缸(22)的伸缩杆的前端安装有与压紧座(21)配合压紧高压管(A)压的压紧仿形块(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仿形压紧槽由压紧座(21)制有的下压紧槽道和压紧仿形块(23)制有的上压紧槽道相配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后仿形定位块(4)上制有与高压管(A)的后定位支撑段走向形态相适配的后仿形管道槽(4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前仿形定位块(3)上制有与高压管(A)的前定位支撑段走向形态相适配的前仿形管道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工装台架(I)为一长立方框体结构,该工装台架(I)的四角处底部安装有滚轮(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助力高压管支架双工位自动化支架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工装台架(I)中设置有操控柜(6)。
【文档编号】B23P19/027GK203679690SQ20142006593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4日
【发明者】蒋亨雷 申请人:宁波丰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