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61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包括底座、支撑部件和夹持部件,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该矩形框架结构上固设有一连接两个边的横梁,该横梁将底座分成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支撑体和辅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为楔形框架结构,该楔形框架结构的底边框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矩形框重合,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呈钝角;所述辅支撑体垂直固定于所述楔形框架结构顶架的上部;所述夹持部件设置于所述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该补焊夹具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左、右侧车门夹具共用,车门立着放置在夹具上,操作难度强度降低。
【专利说明】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车门焊装工艺流程一般分为:内板总成焊接、外板与内板总成包边、车门总成补焊。车门补焊夹具主要用于外板与内板总成包边后总成的补焊。
[0003]在车门焊装工艺流程中,外板与内板总成包边节拍最快,一台包边机每年双班能够实现20万个门盖的包边。焊装车间常采用T型4台面切换的包边机,通过T型工作台切换模具,可以实现4个门盖的包边,因此一台包边机对应4个门盖的补焊夹具。传统的车门补焊夹具结构比较复杂,材料费及加工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多车门共用。针对4台面的包边机,补焊夹具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现场难以满足,且较多的补焊夹具需要额外的焊接设备及钢构公用设施,成本较高。
[0004]现有车门补焊夹具跟普通焊接夹具类似,由BASE板、支撑定位夹紧单元组成单元,按照321的设计原则设计制作,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且人工需将车门总成平放在夹具上,人工需弯腰进行补焊,操作难度大,效率低。
[0005]现有的这种车门补焊夹具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车门总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2)车门总成难以实现柔性化,一台车门需要一副夹具,占地面积大,无法满足包边区的柔性切换需求。(3)车门总成平放,需人工弯腰放取件和补焊,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使补焊夹具结构简单、实现通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
[000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包括底座、支撑部件和夹持部件,其中,
[0009]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该矩形框架结构上固设有一连接两个边的横梁,该横梁将底座分成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
[0010]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支撑体和辅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为楔形框架结构,该楔形框架结构的底边框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矩形框重合,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呈钝角;所述辅支撑体垂直固定于所述楔形框架结构顶架的上部;
[0011]所述夹持部件设置于所述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
[0012]优选的,所述柔性车门补焊夹具还包括车轮,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矩形框和/或主支撑体和/或辅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托块。
[0014]优选的,所述托块为尼龙托块。
[0015]优选的,所述托块呈梯形,其上设有凹槽。
[0016]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底座和夹钳,所述夹钳固定在固定底座上。
[0017]优选的,所述夹钳的夹头采用橡皮圈包覆。[0018]优选的,所述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还设有导向挡片。
[0019]优选的,所述辅支撑体为F字形、T字形、工字形或U字形的框架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左、右侧车门夹具共用,车门立着放置在夹具上,操作难度强度降低。同时,该夹具操作灵活方便,通过简单的尼龙托块及手工夹钳实现车门总成固定,工件立着放置在夹具上,人工焊接操作性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车门补焊夹具的轴测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柔性车门补焊夹具的主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柔性车门补焊夹具的右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柔性车门补焊夹具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6]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7]底座1,横梁11,第一矩形框1A,第二矩形框1B,
[0028]支撑部件2,主支撑体21,辅支撑体22,底边框210,侧边框211,顶架213,夹持部件3,固定底座31,夹钳32,车轮4,尼龙托块5,凹槽51,导向挡片6,微卡左中门7,微卡左前门现场8。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本领域公知常识。
[0030]如图1?3所示,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包括底座1、支撑部件2和夹持部件3,其中,
[0031]所述底座I为矩形框架结构,该矩形框架结构上固设有一连接两个边的横梁11,该横梁将底座11分成第一矩形框IA和第二矩形框IB ;
[0032]所述支撑部件2包括主支撑体21和辅支撑体22,所述主支撑体21为楔形框架结构,该楔形框架结构的底边框210与所述底座I的第一矩形框IA重合,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211与所述第二矩形框IB呈钝角;所述辅支撑体22垂直固定于所述楔形框架结构顶架213的上部;
[0033]所述夹持部件3设置于所述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211上。
[0034]所述底座1、支撑部件2都是采用40*40*2.5mm的方管焊接成框架结构,所述成第一矩形框1A、所述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211以及辅支撑体22能够使待补焊的车门倾斜立放设置于该夹具上,相对传统夹具工件平放上件更方便。为了更好的保护待补焊的车门,所述补焊夹具上可设置若干个尼龙托块5来托住车门总成,所述尼龙托块5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第二矩形框IB和主支撑体21和辅支撑体22上,所述尼龙托块可以是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中所用托块呈梯形,其上设有凹槽51,该凹槽51正好用于卡接车门总体的门框部分和底部。[003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车门补焊夹具还包括车轮4,所述车轮4设置于所述底座I的下部。在该夹具下部安装车轮4使其移动方便,可以通过快速移动夹具来实现焊接设备的共用,降低投资成本。
[0036]本实施例中通过加持部件3将车门总成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具体地,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底座31和夹钳32,所述夹钳32固定在固定底座31上,所述固定底座3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211上。所用夹钳32可采用市场上任意购买到的能加持门框的夹钳,本实施例中采用C型焊钳,由于门板总成补焊的焊点沿窗框均匀分布,故车门总成立着放置工人可采用较小的C型焊钳焊接窗框一排焊点,相对传统夹具工件平放工人焊接操作性更好。而为了防止夹钳损坏车门盖板,所述夹钳夹头采用橡皮圈实现板件软接触,保证门盖外板品质。
[0037]为了上件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还设有导向挡片6。该导向挡片6通过螺栓安装,其在车门上件时起导向作用。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辅支撑体22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多种形状,如F字形、T字形、工字形或U字形的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倒F形框架,并在其上设置多个尼龙托块5用于拖住车门总成的窗框部分。
[0039]所述柔性车门补焊夹具操作方法为:
[0040](I)将包边后的车门总成放置到夹具尼龙托块上进行初步固定;
[0041](2)人工操作手工夹钳手柄,将车门总成固定;
[0042](3)人工使用焊钳焊接窗框周围焊点。
[0043]焊接完成后打开手工夹钳,将补焊完的总成放置到工位器具上准备下个门盖补焊。
[0044]具体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其为微卡左中门7和微卡左前门现场8焊接时的状况。包边后的微卡左中门7和微卡左前门现场8放置到夹具第二矩形框IB尼龙托块5上,人工操作两个夹钳32手柄将微卡左中门7和微卡左前门现场8固定,人工使用焊钳焊接窗框周围焊点。焊接完成后松开夹甜32并将焊接完成的微卡左中门7和微卡左如门现场8放直工位器具中。此夹具能实现微卡左侧前后车门的补焊,右侧前后车门补焊夹具按照左侧对称设计,通过夹具底部的车轮移动夹具,可实现焊接工位的焊机焊钳共用,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部件和夹持部件,其中, 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该矩形框架结构上固设有一连接两个边的横梁,该横梁将底座分成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支撑体和辅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为楔形框架结构,该楔形框架结构的底边框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矩形框重合,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呈钝角;所述辅支撑体垂直固定于所述楔形框架结构顶架的上部; 所述夹持部件设置于所述该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车门补焊夹具还包括车轮,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形框和/或主支撑体和/或辅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托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为尼龙托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呈梯形,其上设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底座和夹钳,所述夹钳固定在固定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的夹头采用橡皮圈包覆。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框架结构的侧边框还设有导向挡片。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车门补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支撑体为F字形、T字形、工字形或U字形的框架结构。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3712175SQ201420082199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吴青云, 杜法刚, 孙乐涛, 侯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