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包括第一工位模具,第二工位模具,第三工位模具,第四工位模具,第五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工位模具包括第三上模和第三下模,所述第三上模由第三上模盖、第三上模后垫、第三上模芯子、第三上模垫块、第三上模合金中套、第三上模合金模芯和第三上模冲模壳组成;第三下模由第三下模主模壳、第三下模合金中套、第三下模合金模芯、第三下模芯子和第三下模垫块组成。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将原料依次通过五个模具的冷镦加工,精简工序一次成型,减少加工人员的同时降低加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料,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质量更加稳定。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以前加工此类汽车制动器连杆时,加工人员通过先冷镦后冲压最后切边成型,工序复杂且在切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料,浪费生产资源,并且加工过程中生产效率缓慢,同时由于是手工操作,受操作人员熟练度的影响较大,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包括第一工位模具,第二工位模具,第三工位模具,第四工位模具,第五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工位模具包括第三上模和第三下模,所述第三上模由第三上模盖、第三上模后垫、第三上模芯子、第三上模垫块、第三上模合金中套、第三上模合金模芯和第三上模冲模壳组成,所述第三上模冲模壳顶部抵接第三上模盖的下表面,所述第三上模盖内嵌设有第三上模后垫,第三上模冲模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三上模垫块和第三上模合金中套,所述第三上模合金中套内嵌设有第三上模合金模芯,所述第三上模合金模芯内嵌设有第三上模芯子,所述第三上模芯子的顶部贯穿第三上模垫块并抵接第三上模后垫的下表面;第三下模由第三下模主模壳、第三下模合金中套、第三下模合金模芯、第三下模芯子和第三下模垫块组成,所述第三下模主模壳的底部抵接第三下模垫块的上表面,第三下模主模壳内嵌设有第三下模合金中套,所述第三下模合金中套的顶部嵌设有第三下模合金模芯,第三下模合金模芯内嵌设有第三下模芯子,所述第三下模芯子的底端贯穿第三下模合金中套并抵接第三下模垫块的上表面。
[0005]所述第一工位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所述第一上模由第一上模后垫、第一上模芯子、第一上模合金模芯和第一上模冲模壳组成,所述第一上模冲模壳顶部嵌设有第一上模后垫,位于第一上模后垫下方的第一上模冲模壳内设有第一上模腔室,第一上模冲模壳底部嵌设有第一上模合金模芯,第一上模合冲模壳内嵌设有第一上模芯子,所述第一上模芯子的底部贯穿第一上模合金模芯,第一上模芯子的顶部露出在第一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一上模后垫的下表面;第一下模由第一下模主模壳、第一下模合金中套、第一下模合金模芯、第一下模芯子和第一下模垫块组成,所述第一下模主模壳的底部抵接第一下模垫块的上表面,第一下模主模壳内嵌设有第一下模合金中套,所述第一下模合金中套的顶部嵌设有第一下模合金模芯,第一下模合金模芯内嵌设有第一下模芯子,所述第一下模芯子的底端贯穿第一下模合金中套并抵接第一下模垫块的上表面。
[0006]所述第二工位模具包括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所述第二上模由第二上模后垫、第二上模芯子、第二上模合金模芯和第二上模冲模壳组成,所述第二上模冲模壳顶部嵌设有第二上模后垫,位于第二上模后垫下方的第二上模冲模壳内设有第二上模腔室,第二上模冲模壳底部嵌设有第二上模合金模芯,第二上模合冲模壳内嵌设有第二上模芯子,所述第二上模芯子的底部贯穿第二上模合金模芯,第二上模芯子的顶部露出在第二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二上模后垫的下表面;第二下模由第二下模主模壳、第二下模合金中套、第二下模合金模芯、第二下模芯子和第二下模垫块组成,所述第二下模主模壳的底部抵接第二下模垫块的上表面,第二下模主模壳内嵌设有第二下模合金中套,所述第二下模合金中套的顶部嵌设有第二下模合金模芯,第二下模合金模芯内嵌设有第二下模芯子,所述第二下模芯子的底端贯穿第二下模合金中套并抵接第二下模垫块的上表面。
[0007]所述第四工位模具包括第四上模和第四下模,所述第四上模由第四上模后垫、第四上模芯子、第四上模合金模芯和第四上模冲模壳组成,所述第四上模冲模壳顶部嵌设有第四上模后垫,位于第四上模后垫下方的第四上模冲模壳内设有第四上模腔室,第四上模冲模壳底部嵌设有第四上模合金模芯,第四上模合冲模壳内嵌设有第四上模芯子,所述第四上模芯子的底部贯穿第四上模合金模芯,第四上模芯子的顶部露出在第四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四上模后垫的下表面;所述第四下模由第四下模主模壳、第四下模合模套、第四下模合模块、第四下模芯子、第四下模模具弹簧、第四下模合金模芯和第四下模弹簧座组成,所述第四下模主模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四下模合模套和第四下模弹簧座,所述第四下模弹簧座的顶部嵌设有第四下模合金模芯,第四下模弹簧座上套设有第四下模模具弹簧,所述第四下模合模套内嵌设有第四下模合模块,第四下模合模块内嵌设有第四下模芯子,所述第四下模芯子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四下模合金模芯和第四下模弹簧座。
[0008]所述第五工位模具包括第五上模和第五下模,所述第五上模由第五上模后垫、第五上模芯子、第五上模合金模芯和第五上模冲模壳组成,所述第五上模冲模壳顶部嵌设有第五上模后垫,位于第五上模后垫下方的第五上模冲模壳内设有第五上模腔室,第五上模冲模壳底部嵌设有第五上模合金模芯,第五上模合冲模壳内嵌设有第五上模芯子,所述第五上模芯子的底部贯穿第五上模合金模芯,第五上模芯子的顶部露出在第五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五上模后垫的下表面;所述第五下模由第五下模主模壳、第五下模合模套、第五下模合模块、第五下模芯子、第五下模模具弹簧、第五下模合金模芯和第五下模弹簧座组成,所述第五下模主模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五下模合模套和第五下模弹簧座,所述第五下模弹簧座的顶部嵌设有第五下模合金模芯,第五下模弹簧座上套设有第五下模模具弹簧,所述第五下模合模套内嵌设有第五下模合模块,第五下模合模块内嵌设有第五下模芯子,所述第五下模芯子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五下模合金模芯和第五下模弹簧座。
[0009]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将原料依次通过五个模具的冷镦加工,精简工序一次成型,减少加工人员的同时降低加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料,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质量更加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位模具的第一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位模具的第一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工位模具的第二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工位模具的第二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工位模具的第三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工位模具的第三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工位模具的第四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工位模具的第四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工位模具的第五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工位模具的第五下模结构示意图。
[0020]参见图1?图10,其中,I是第一上模,I’是第一下模,1-1是第一上模后垫,1-2是第一上模芯子,1-3是第一上模合金模芯,1-4是第一上模冲模壳,I’-1是第一下模主模壳,I’ -2是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3是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4是第一下模芯子,I’ -5是第一下模垫块,2是第二上模,2’是第二下模,2-1是第二上模后垫,2-2是第二上模芯子,2-3是第二上模合金模芯,2-4是第二上模冲模壳,2’-1是第二下模主模壳,2’-2是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3是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4是第二下模芯子,2’ -5是第二下模垫块,3是第二上模,3’是第二下模,3-1是第二上模盖,3-2是第二上模后垫,3-3是第二上模芯子,3-4是第三上模垫块,3-5是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6是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7是第三上模冲模壳,3-8是第二上模孔,3’ -1是第二下模主模壳,3’ -2是第二下模合金中套,3’ -3是第二下模合金模芯,3’ -4是第三下模芯子,3’ -5是第三下模垫块,4是第四上模,4’是第四下模,4-1是第四上模后垫,4-2是第四上模芯子,4-3是第四上模合金模芯,4-4是第四上模冲模壳,4’ -1是第四下模主模壳,4’ -2是第四下模合模套,4’ -3是第四下模合模块,4’ -4是第四下模芯子,4’ -5是第四下模模具弹簧,4’ -6是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7是第四下模弹簧座,5是第五上模,5’是第五下模,5-1是第五上模后垫,5-2是第五上模芯子,5-3是第五上模合金模芯,5-4是第五上模冲模壳,5’ -1是第五下模主模壳,5’ -2是第五下模合模套,5’ -3是第五下模合模块,5’ -4是第五下模芯子,5’ -5是第五下模模具弹簧,5’ -6是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 -7是第五下模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位模具,第一工位模具包括第一上模I和第一下模I’,所述第一上模I由第一上模后垫1-1、第一上模芯子1-2、第一上模合金模芯
1-3和第一上模冲模壳1-4组成,所述第一上模冲模壳1-3顶部嵌设有第一上模后垫1-1,位于第一上模后垫1-1下方的第一上模冲模壳1-3内设有第一上模腔室,第一上模冲模壳
1-3底部嵌设有第一上模合金模芯1-4,第一上模合冲模壳1-3内嵌设有第一上模芯子1-2,所述第一上模芯子1-2的底部贯穿第一上模合金模芯1-4,第一上模芯子1-2的顶部露出在第一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一上模后垫1-1的下表面;第一下模I’由第一下模主模壳I’-1、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2、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3、第一下模芯子I’ -4和第一下模垫块I’ -5组成,所述第一下模主模壳I’ -1的底部抵接第一下模垫块I’ -5的上表面,第一下模主模壳I’ -1内嵌设有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_2,所述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2的顶部嵌设有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3,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3内嵌设有第一下模芯子I’ -4,所述第一下模芯子I’ -4的底端贯穿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2并抵接第一下模垫块I’ -5的上表面。
[0023]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工位模具,第二工位模具包括第二上模2和第二下模2’,所述第二上模2由第二上模后垫2-1、第二上模芯子2-2、第二上模合金模芯
2-3和第二上模冲模壳2-4组成,所述第二上模冲模壳2-3顶部嵌设有第二上模后垫2-1,位于第二上模后垫2-1下方的第二上模冲模壳2-3内设有第二上模腔室,第二上模冲模壳
2-3底部嵌设有第二上模合金模芯2-4,第二上模合冲模壳2-3内嵌设有第二上模芯子2-2,所述第二上模芯子2-2的底部贯穿第二上模合金模芯2-4,第二上模芯子2-2的顶部露出在第二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二上模后垫2-1的下表面;第二下模2’由第二下模主模壳2’-1、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2、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3、第二下模芯子2’ -4和第二下模垫块2’ -5组成,所述第二下模主模壳2’ -1的底部抵接第二下模垫块2’ -5的上表面,第二下模主模壳2’ -1内嵌设有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_2,所述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2的顶部嵌设有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_3,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3内嵌设有第二下模芯子2’ -4,所述第二下模芯子2’ -4的底端贯穿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2并抵接第二下模垫块2’ -5的上表面。
[0024]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工位模具,第三工位模具包括第三上模3和第三下模3’,所述第三上模3由第三上模盖3-1、第三上模后垫3-2、第三上模芯子3-3、第三上模垫块3-4、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5、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6和第三上模冲模壳3-7组成,所述第三上模冲模壳3-7顶部抵接第三上模盖3-1的下表面,所述第三上模盖3-1内嵌设有第三上模后垫3-2,第三上模冲模壳3-7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三上模垫块3-4和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5,所述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5内嵌设有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6,所述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6内嵌设有第三上模芯子3-3,所述第三上模芯子3-3的顶部贯穿第三上模垫块3-4并抵接第三上模后垫3-2的下表面;第三下模3’由第三下模主模壳3’-1、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2、第三下模合金模芯3’ -3、第三下模芯子3’ -4和第三下模垫块3’ -5组成,所述第三下模主模壳3’ -1的底部抵接第三下模垫块3’ -5的上表面,第三下模主模壳3’ -1内嵌设有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_2,所述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2的顶部嵌设有第三下模合金模芯3’ -3,第三下模合金模芯3’ -3内嵌设有第三下模芯子3’ -4,所述第三下模芯子3’ -4的底端贯穿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2并抵接第三下模垫块3’ -5的上表面。
[0025]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工位模具,第四工位模具包括第四上模4和第四下模4’,所述第四上模4由第四上模后垫4-1、第四上模芯子4-2、第四上模合金模芯
4-3和第四上模冲模壳4-4组成,所述第四上模冲模壳4-3顶部嵌设有第四上模后垫4-1,位于第四上模后垫4-1下方的第四上模冲模壳4-3内设有第四上模腔室,第四上模冲模壳
4-3底部嵌设有第四上模合金模芯4-4,第四上模合冲模壳4-3内嵌设有第四上模芯子4-2,所述第四上模芯子4-2的底部贯穿第四上模合金模芯4-4,第四上模芯子4-2的顶部露出在第四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四上模后垫4-1的下表面;所述第四下模4’由第四下模主模壳4’ -1、第四下模合模套4’ -2、第四下模合模块4’ -3、第四下模芯子4’ -4、第四下模模具弹簧4 ’ -5、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 -6和第四下模弹簧座4 ’ -7组成,所述第四下模主模壳4 ’ -1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四下模合模套4’ -2和第四下模弹簧座4’ -7,所述第四下模弹簧座4’ -7的顶部嵌设有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6,第四下模弹簧座4’ -7上套设有第四下模模具弹簧4’ -5,所述第四下模合模套4’ -2内嵌设有第四下模合模块4’ -3,第四下模合模块4’ -3内嵌设有第四下模芯子4’ -4,所述第四下模芯子4’ -4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5和第四下模弹簧座4’ -7。
[0026]如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工位模具,第五工位模具包括第五上模5和第五下模5’,所述第五上模5由第五上模后垫5-1、第五上模芯子5-2、第五上模合金模芯
5-3和第五上模冲模壳5-4组成,所述第五上模冲模壳5-3顶部嵌设有第五上模后垫5-1,位于第五上模后垫5-1下方的第五上模冲模壳5-3内设有第五上模腔室,第五上模冲模壳
5-3底部嵌设有第五上模合金模芯5-4,第五上模合冲模壳5-3内嵌设有第五上模芯子5-2,所述第五上模芯子5-2的底部贯穿第五上模合金模芯5-4,第五上模芯子5-2的顶部露出在第五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五上模后垫5-1的下表面;所述第五下模5’由第五下模主模壳5’ -1、第五下模合模套5’ -2、第五下模合模块5’ -3、第五下模芯子5’ -4、第五下模模具弹簧5’-5、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6和第五下模弹簧座5’-7组成,所述第五下模主模壳5’-1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五下模合模套5’ -2和第五下模弹簧座5’ -7,所述第五下模弹簧座5’ -7的顶部嵌设有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 -6,第五下模弹簧座5’ -7上套设有第五下模模具弹簧5’ -5,所述第五下模合模套5’ -2内嵌设有第五下模合模块5’ -3,第五下模合模块5’ -3内嵌设有第五下模芯子5’ -4,所述第五下模芯子5’ -4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 -5和第五下模弹簧座5’ -7。
[002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原材料依次放入第一至第五工位模具中进行加工,即可完成对汽车制动器连杆成品的冷镦加工,省去繁杂的工序,精简工序一次成型,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不会产生废料,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质量更加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包括第一工位模具,第二工位模具,第三工位模具,第四工位模具,第五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工位模具包括第三上模(3)和第三下模(3’),所述第三上模(3)由第三上模盖(3-1)、第三上模后垫(3-2)、第三上模芯子(3-3)、第三上模垫块(3-4)、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5)、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6)和第三上模冲模壳(3-7 )组成,所述第三上模冲模壳(3-7 )顶部抵接第三上模盖(3-1)的下表面,所述第三上模盖(3-1)内嵌设有第三上模后垫(3-2),第三上模冲模壳(3-7)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三上模垫块(3-4)和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5),所述第三上模合金中套(3-5)内嵌设有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6),所述第三上模合金模芯(3-6)内嵌设有第三上模芯子(3-3),所述第三上模芯子(3-3)的顶部贯穿第三上模垫块(3-4)并抵接第三上模后垫(3-2)的下表面;第三下模(3’)由第三下模主模壳(3’ -1)、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2)、第三下模合金模芯(3’ -3)、第三下模芯子(3’ -4)和第三下模垫块(3’ -5)组成,所述第三下模主模壳(3’ -1)的底部抵接第三下模垫块(3’ -5)的上表面,第三下模主模壳(3’ -1)内嵌设有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_2),所述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2)的顶部嵌设有第三下模合金模芯(3’ _3),第三下模合金模芯(3’ -3)内嵌设有第三下模芯子(3’ _4),所述第三下模芯子(3’ -4)的底端贯穿第三下模合金中套(3’ -2)并抵接第三下模垫块(3’ -5)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工位模具包括第一上模(I)和第一下模(I’),所述第一上模(I)由第一上模后垫(1-1)、第一上模芯子(1-2)、第一上模合金模芯(1-3)和第一上模冲模壳(1-4)组成,所述第一上模冲模壳(1-3)顶部嵌设有第一上模后垫(1-1),位于第一上模后垫(1-1)下方的第一上模冲模壳(1-3)内设有第一上模腔室,第一上模冲模壳(1-3)底部嵌设有第一上模合金模芯(1-4),第一上模合冲模壳(1-3)内嵌设有第一上模芯子(1-2),所述第一上模芯子(1-2)的底部贯穿第一上模合金模芯(1-4),第一上模芯子(1-2)的顶部露出在第一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一上模后垫(1-1)的下表面;第一下模(I’)由第一下模主模壳(I’ -1)、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_2)、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3)、第一下模芯子(I’ -4)和第一下模垫块(I’ -5)组成,所述第一下模主模壳(I’ -1)的底部抵接第一下模垫块(I’ -5)的上表面,第一下模主模壳(Γ -O内嵌设有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_2),所述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2)的顶部嵌设有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 -3),第一下模合金模芯(I ’ -3)内嵌设有第一下模芯子(I ’ -4),所述第一下模芯子(Γ -4)的底端贯穿第一下模合金中套(I’ -2)并抵接第一下模垫块(Γ -5)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工位模具包括第二上模(2)和第二下模(2’),所述第二上模(2)由第二上模后垫(2-1)、第二上模芯子(2-2)、第二上模合金模芯(2-3)和第二上模冲模壳(2-4)组成,所述第二上模冲模壳(2-3)顶部嵌设有第二上模后垫(2-1),位于第二上模后垫(2-1)下方的第二上模冲模壳(2-3)内设有第二上模腔室,第二上模冲模壳(2-3)底部嵌设有第二上模合金模芯(2-4),第二上模合冲模壳(2-3 )内嵌设有第二上模芯子(2-2 ),所述第二上模芯子(2-2 )的底部贯穿第二上模合金模芯(2-4),第二上模芯子(2-2)的顶部露出在第二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二上模后垫(2-1)的下表面;第二下模(2’)由第二下模主模壳(2’ -1)、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_2)、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3)、第二下模芯子(2’ -4)和第二下模垫块(2’ -5)组成,所述第二下模主模壳(2’ -1)的底部抵接第二下模垫块(2’ -5)的上表面,第二下模主模壳(2’ -1)内嵌设有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_2),所述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2)的顶部嵌设有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 -3 ),第二下模合金模芯(2 ’ -3 )内嵌设有第二下模芯子(2 ’ -4 ),所述第二下模芯子(2’ -4)的底端贯穿第二下模合金中套(2’ -2)并抵接第二下模垫块(2’ -5)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四工位模具包括第四上模(4)和第四下模(4’),所述第四上模(4)由第四上模后垫(4-1)、第四上模芯子(4-2)、第四上模合金模芯(4-3)和第四上模冲模壳(4-4)组成,所述第四上模冲模壳(4-3)顶部嵌设有第四上模后垫(4-1),位于第四上模后垫(4-1)下方的第四上模冲模壳(4-3 )内设有第四上模腔室,第四上模冲模壳(4-3 )底部嵌设有第四上模合金模芯(4-4 ),第四上模合冲模壳(4-3 )内嵌设有第四上模芯子(4-2 ),所述第四上模芯子(4-2 )的底部贯穿第四上模合金模芯(4-4),第四上模芯子(4-2)的顶部露出在第四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四上模后垫(4-1)的下表面;所述第四下模(4’)由第四下模主模壳(4’ -1)、第四下模合模套(4’ _2)、第四下模合模块(4’ _3)、第四下模芯子(4’ _4)、第四下模模具弹簧(4’ -5)、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6)和第四下模弹簧座(4’ -7)组成,所述第四下模主模壳(4’ -1)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四下模合模套(4’ -2)和第四下模弹簧座(4’ _7),所述第四下模弹簧座(4’ -7)的顶部嵌设有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_6),第四下模弹簧座(4’ -7)上套设有第四下模模具弹簧(4’ _5),所述第四下模合模套(4’ -2)内嵌设有第四下模合模块(4’ -3),第四下模合模块(4’ -3)内嵌设有第四下模芯子(4’ _4),所述第四下模芯子(4’ -4)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四下模合金模芯(4’ -5)和第四下模弹簧座(4’ -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器连杆的冷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五工位模具包括第五上模(5 )和第五下模(5 ’),所述第五上模(5 )由第五上模后垫(5-1 )、第五上模芯子(5-2)、第五上模合金模芯(5-3)和第五上模冲模壳(5-4)组成,所述第五上模冲模壳(5-3)顶部嵌设有第五上模后垫(5-1),位于第五上模后垫(5-1)下方的第五上模冲模壳(5-3)内设有第五上模腔室,第五上模冲模壳(5-3)底部嵌设有第五上模合金模芯(5-4),第五上模合冲模壳(5-3)内嵌设有第五上模芯子(5-2),所述第五上模芯子(5-2)的底部贯穿第五上模合金模芯(5-4),第五上模芯子(5-2)的顶部露出在第五上模腔室内并抵接第五上模后垫(5-1)的下表面;所述第五下模(5’)由第五下模主模壳(5’ -1)、第五下模合模套(5,_2)、第五下模合模块(5’ -3)、第五下模芯子(5’ _4)、第五下模模具弹簧(5’ -5)、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 -6)和第五下模弹簧座(5’ -7)组成,所述第五下模主模壳(5’ -1)内从上至下依次嵌设有第五下模合模套(5’ -2)和第五下模弹簧座(5’ _7),所述第五下模弹簧座(5’ -7)的顶部嵌设有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 _6),第五下模弹簧座(5’ -7)上套设有第五下模模具弹簧(5’ _5),所述第五下模合模套(5’ -2)内嵌设有第五下模合模块(5’ -3),第五下模合模块(5’ -3)内嵌设有第五下模芯子(5’ -4),所述第五下模芯子(5’ -4)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五下模合金模芯(5’ -5)和第五下模弹簧座(5’ -7)。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3944779SQ201420347530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吴金旺 申请人:日泰(上海)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