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以及割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328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屏蔽罩以及割炬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金属等的切断的等离子割炬以及安装于等离子割炬的屏蔽罩,尤其涉及屏蔽罩的形状。



背景技术:

使用图4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使用等离子割炬进行的等离子切断进行说明。图4是现有的等离子割炬的前端部处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现有的等离子割炬100具有主体件101、电极102、割炬头103、孔口件104、嘴部105、工作气体导入管106、螺纹件107以及绝缘件108。电极102通过电极102的凸缘部109和主体件101的前端的螺纹110而固定于主体件101。另外,电极102具有向上方开放的内凹部111、前端的阴极件112、以及形成于凸缘部109的槽113。工作气体导入管106在前端部即电极内工作气体导入管114上具有孔115。在电极内工作气体导入管114与电极102之间设有环状路径116。割炬头103以及嘴部105固定于螺纹件107。

现有的等离子割炬100在电极102与割炬头103之间产生导引电弧,之后,在电极102与母材(未图示)之间产生作为正式电弧的等离子电弧。另外,从工作气体导入管106导入且经过了孔115、环状路径116、主体件101的开口以及孔口件104的开口的工作气体流入电极102与割炬头103之间的空间,从割炬头103的前端开口部喷出。并且,从工作气体导入管106导入且经过了孔115、环状路径116、主体件101的开口、孔口件104的开口以及螺纹件107的开口的工作气体流入割炬头103与嘴部105之间的空间,从嘴部105的前端开口部喷出。这样,通过在等离子割炬100内流动而喷出的工作气体来对电极102、割炬头103进行冷却,并且进行等离子电弧的收紧。

而且,在现有的等离子割炬100中,使割炬头103的前端与母材分开5mm来对母材进行切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146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施加有电压的割炬头103与作业者或周边的物件接触,现有的等离子割炬100具有绝缘性的嘴部105。然而,为了避免割炬头103与作业者的手指之间的短路,割炬头103仅从嘴部105稍微突出。由此,作业者不易在母材的切断中确认割炬头103的前端、等离子电弧的状态,从而作业性降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割炬头与作业者的手指之间的短路而维持安全性的状态下提高切断中的等离子电弧的视觉确认性的屏蔽罩(相当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中的“嘴部105”)以及割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屏蔽罩相对于割炬的主体部的前端而能够装拆,在前端设有第一开口且在侧面设有第二开口。另外,屏蔽罩能够以如下方式安装在割炬的主体部的前端:屏蔽罩包围在割炬的主体部的前端设置的割炬头的侧方,且供割炬头的前端从屏蔽罩的第一开口向割炬的前端的方向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割炬具有主体部、电极、割炬头以及屏蔽罩。电极安装在主体部的前端的中央。割炬头以包围电极的侧方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的前端。屏蔽罩以包围割炬头的侧方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的前端。屏蔽罩相对于主体部的前端而能够装拆。在屏蔽罩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且在屏蔽罩的侧面设有第二开口。割炬头的前端从屏蔽罩的第一开口向主体部的前端的方向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屏蔽罩及割炬,能够在避免割炬头与作业者的手指之间的短路而维持安全性的状态下,提高切断中的等离子电弧的视觉确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割炬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屏蔽罩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屏蔽罩的图。

图4是现有的等离子割炬的前端部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使用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割炬和屏蔽罩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割炬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屏蔽罩7的图。

如图1所示,等离子割炬1(割炬)具有由主要部2和罩部3构成的主体部4、电极5、覆盖电极5的割炬头6、以及位于割炬头6的外侧的屏蔽罩7。电极5安装在等离子割炬1的主体部4(尤其是主要部2)的前端的中央。割炬头6与电极5物理分离且电分离,而且以包围电极5的侧方的方式安装在等离子割炬1的主体部4(尤其是主要部2)的前端。电极5和割炬头6由导电体形成,能够经由主要部2来分别向电极5和割炬头6施加电压。屏蔽罩7与割炬头6物理分离,而且以包围割炬头6的侧方的方式安装在等离子割炬1的主体部4(尤其是罩部3)的前端。屏蔽罩7由绝缘体形成,相对于等离子割炬1而能够装拆。通过屏蔽罩7来防止割炬头6与作业者的手指接触。

另外,等离子割炬1的主要部2在内部设有供气体流动的气体流路,气体如图1的箭头所示那样流动。如图1所示,在主要部2的气体流路中流动的气体被分为工作气体11和屏蔽气体12而从等离子割炬1朝向母材20喷出。

工作气体11经由电极5与割炬头6之间而从位于割炬头6的前端的开口喷出。工作气体11从割炬头6的前端的开口一边卷起漩涡一边喷出,由此,将在电极5与母材20之间产生的等离子电弧机械地聚集而作为高温的等离子电弧向母材20引导。另外,工作气体11还具有将因等离子电弧而熔融了的母材20的熔融物吹飞的效果。

屏蔽气体12经由割炬头6与屏蔽罩7之间而从屏蔽罩7的前端的开口(第一开口)喷出。屏蔽气体12具有辅助等离子电弧的直线前进性以及冷却割炬头6这样的效果。

接着,对使用了等离子割炬1的母材20的切断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一边使工作气体11、屏蔽气体12喷出,一边对电极5和割炬头6施加电压(使电极5与割炬头6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使电极5与割炬头6之间产生导引电弧。在产生导引电弧之后,进一步对母材20施加电压(使电极5与母材20之间产生电位差),并且停止向割炬头6施加电压。由此,导引电弧向在电极5与母材20之间形成的等离子电弧(正式电弧)转变。通过该等离子电弧和上述的工作气体11来进行母材的熔融及吹飞,从而将母材20切断。

接着,使用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罩7进行具体地说明。如图1及2所示,屏蔽罩7具有前端的开口71和侧面的开口72,且后端与等离子割炬1的罩部3连接。开口71是为了供屏蔽气体12喷出且供割炬头6向母材20侧突出而设置在屏蔽罩7的前端的孔。开口72为与开口71相连的切口状,且朝向屏蔽罩7的后端(等离子割炬1的上方)延伸。换言之,开口72为在屏蔽罩7的前端开放的凹形状。

使用图1对开口72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开口72形成为不会使由日本工业标准C0920(IEC60529)规定的试验指30接触到割炬头6这样的大小,即,不会使作业者的手指触碰到割炬头而能够确保安全性。尤其是,即使在与实际的非接触等离子切断相同的状态下、即将割炬头6的前端与母材20分开约5mm的状态下,也优选试验指30不与割炬头6接触。在等离子切断中,开口72形成为使得以往在母材20的切断中无法从作业者的方位看到的割炬头6的前端通过开口72而能被看到。尤其在将等离子割炬1相对于水平配置的母材垂直地保持的情况下,优选开口72形成为从作业者即便在俯角为45度的方位也能看到割炬头6的前端。即,优选从割炬头6的前端部朝向开口72的上端部的直线与等离子割炬1的轴的朝上方向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下。由此,作业者能够直接确认从割炬头6的前端朝向母材喷出的等离子电弧的状态,能够提高加工品质(切断面的状态)。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密封罩73的图。对与图2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变形例的屏蔽罩73在屏蔽罩73的侧面具有开口74(第二开口)。开口74为与开口71分离的窗状的开口,屏蔽罩73的前端的外周完全相连。由此,由于强度更高,因此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设定开口74的宽度、长度,作业者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确认。另外,由于开口74独立,因此作业者的手指更不容易进入,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者触碰到割炬头6的危险。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罩7、73以及使用了屏蔽罩7、73的等离子割炬1,能够在避免割炬头与作业者的手指之间的短路而确保安全性的状态下,提高切断中的等离子电弧的视觉确认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屏蔽罩以及等离子割炬能够在确保作业者的安全性的状态下提高切断中的等离子电弧的视觉确认性,在工业上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等离子割炬

2 主要部

3 罩部

4 主体部

5 电极

6 割炬头

7 屏蔽罩

11 工作气体

12 屏蔽气体

20 母材

30 试验指

71、72、74 开口

73 屏蔽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