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75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尤其涉及一种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承压支撑体属于大型环形锻件,按照一般锻造模具和碾轮模具设计,锻件锻造困难,材料利用率低,成品率低而且浪费用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锻件锻造容易,材料利用率高,成品率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锻造上模与锻造下模,锻造上模与锻造下模相对面上设有与承压支撑体外形相配合的锻造模型腔,锻造下模中部设有锻造下模镶块,锻造下模镶块下端与贯穿锻造下模的顶杆上端相固定;锻造上模与锻造下模镶块相对面上设有飞边仓部;所述的锻造上模与锻造下模在锻造模型腔外周设有闭式模锻结构。所述的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边仓部由位于锻造上模下端面的上凹槽和锻造下模镶块上端面的下凹槽相对设置构成。所述的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模锻结构为锻造上模与锻造下模下端面边缘相对应位置通过环形台阶相互扣合成封闭结构。所述的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锻造下模环形外壁上设有模具安装定位锁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利用了传统模锻闭式锻造原理,继承了部分传统模锻闭式锻造原理控制金属能力强的特点,又结合了开式模锻能容纳多余金属的优点,飞边仓部容纳多余飞边,来增加产品率,可以节省30%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承压支撑体锻造模具,包括锻造上模1与锻造下模2,锻造上模1与锻造下模2相对面上设有与承压支撑体外形相配合的锻造模型腔3,锻造下模2中部设有锻造下模镶块4,锻造下模镶块4下端与贯穿锻造下模的顶杆5上端相固定;锻造上模1与锻造下模镶块4相对面上设有飞边仓部6;锻造上模1与锻造下模2在锻造模型腔外周设有闭式模锻结构7。飞边仓部6由位于锻造上模1下端面的上凹槽6-1和锻造下模镶块2上端面的下凹槽6-2相对设置构成。闭式模锻结构7为锻造上模与锻造下模下端面边缘相对应位置通过环形台阶相互扣合成封闭结构。锻造下模2环形外壁上设有安装定位锁扣8,用于定位和锁紧配合工作过程中的锻造上模1与锻造下模2。本实用新型锻造出来的承压支撑体最大直径φ551mm,最大台阶差79.5mm,出模角度内外角度3°;按照一般锻造模具和碾轮模具设计,锻件锻造困难,材料利用率低,成品率低而且浪费用料,通过锻造模具增加设计闭式锻造结构,飞边仓部容纳多余飞边,来增加产品率,可以节省30%的材料。此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锻造模具冲头在锻造时,容易弯曲、磨损,本实用新型可以辅助配合成活动冲头,方便更换,还可以在上模增加排气孔,可以减少上模型腔气压,利于产品成型;锻造下模冲头开顶杆孔,利于顶杆5的下端安装,锻造完成后,易于将产品顶出。本实用新型在金属材料热加工的技术领域,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加工技术,更具体地说,是利用了传统模锻闭式锻造原理,继承了部分传统模锻闭式锻造原理控制金属能力强的特点,又结合了开式模锻能容纳多余金属的优点的一种锻造工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