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4748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



背景技术:

光扩散板又称匀光板,扩光板,具有高光扩散性、高透光率和能够很好地遮挡光源等特征,是LED 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重要的零部件。随着近年来扩散板的广泛应用,扩散板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扩散板生产线上,板材经挤塑机挤出后,裁切机对板材进行切削时,只在与板材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完全切割,与前进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通常不完全切割,而是使主板与废料还一定的连接,由出料口处的工人将废料掰折下来。这样是为了避免废料滞留在辊筒上或者随意掉落妨碍机器正常的生产。但是,这种方式十分耗费人工,不利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520532023.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散板裁切机传送装置,主要包括机架、沿板材前进方向转动的传送辊筒,以及分别沿前进方向两侧转动的输送带。所述传送辊筒与机架连接,所述输送带通过输送轴可移动地连接在机架上,由电机带动。所述传送辊筒和输送带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传送辊筒两端和输送带之间留有裁切缝隙。该扩散板裁切机传送装置将传统的辊筒传送改为辊筒与输送带结合的方式,裁切下来的废料直接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废料斗,省去了人工掰折边角废料的步骤,同时预留的裁切缝隙也避免了锯片切削损坏辊筒,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扩散板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但上述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对扩散板的自动化裁切,减少人工,但是,该装置在裁切板材时会在边缘产生溢料,所述溢料会影响组装,目前一般使用人工刮除,人工成本较高,产能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去除裁切扩散板时扩散板边缘产生的溢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所述去溢料装置包括底座、上料模组、下料模组和去溢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下料模组和去溢料模组均设置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溢料模组设于所述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之间,所述去溢料模组包括支架、铣刀、用于固定扩散板的定位件和用于吸取碎屑的吸头,所述铣刀设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铣刀的刀头朝下,所述定位件沿扩散板的移动方向设于所述扩散板的两侧,所述吸头位于所述铣刀的外侧。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去溢料装置的底座呈长方体状,上料模组、下料模组和去溢料模组设于底座的上表面,扩散板在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上的移动方向和底座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的中轴线重合,该设计能够使扩散板在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上移动时更加的稳定,从而减少铣刀对扩散板进行切削时的误差,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而去溢料模组中定位件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扩散板的传送和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去溢料装置中吸头的设计能够将铣刀在切削时产生的碎屑通过吸头吸走,确保了扩散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洁,避免在切削过程中碎屑吸附在扩散板上而影响产品的组装,并且吸头设置在铣刀的外侧,能够使吸头对碎屑的吸取效果最好,避免了扩散板边缘溢料的产生。

在上述的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中,所述吸头包括吸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吸入端的开口处正对着所述铣刀的刀头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吸入端连通,所述吸入端的开口大于所述输出端,所述吸入端与气泵相连。本去溢料装置的吸头的吸入端正对着铣刀的刀头处,该设计使吸头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铣刀切削扩散板产生的碎屑吸走,减少了碎屑吸附在扩散板表面的可能性,而吸入端的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输出端开口的尺寸的设计则能够在保证吸头能够更好的将碎屑吸到吸入端内的同时,保持比较强劲的吸力,使本吸头对碎屑的吸取效果达到最佳,能够较好的解决扩散板边缘溢料的问题,有利于后期扩散板的组装。

在上述的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导轨和两个支撑座,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座的上端部固连,两个支撑座的下端均与底座固连,所述支撑板上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设有导轨,所述铣刀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铣刀的高度可调。本去溢料装置中,铣刀与导轨滑动设置有利于本去溢料装置根据需要裁剪的扩散板的尺寸来调整铣刀的位置,使铣刀能够更好的对扩散板边缘的溢料进行裁切。

在上述的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沿所述下料模组的中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多根滑轨且每根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料模组的中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定位件与滑轨活动连接。滑轨的设计能够是本去溢料装置根据扩散板的尺寸来调整定位件的位置,确保工作过程中定位件能够更好的对扩散板进行定位,从未提高本去溢料装置去溢料的精度,避免了去溢料的同时产生新的溢料。

在上述的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安装板、定位块和多个第一随动轮,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滑轨可滑动连接,多个第一随动轮沿所述下料模组的中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安装板上且每个第一随动轮的中轴线方向与所述下料模组的中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定位块上固定有第二随动轮,所述定位块位于第一随动轮的上方且与安装板固连,所述第二随动轮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随动轮的中轴线平行。

在上述的一种扩散板的去溢料装置中,所述铣刀、吸头和定位件均有两个,两个定位件分别设置在下料模组的两侧,两个吸头分别设置在下料模组的两侧且与定位件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扩散板的去溢料模组中定位件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扩散板的传送和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去溢料装置中吸头的设计能够将铣刀在切削时产生的碎屑通过吸头吸走,确保了扩散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洁,避免在切削过程中碎屑吸附在扩散板上而影响产品的组装,并且吸头设置在铣刀的外侧,能够使吸头对碎屑的吸取效果最好,避免了扩散板边缘溢料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扩散板的去溢料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扩散板的去溢料模组中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扩散板;2、底座;3、上料模组;4、下料模组;5、支架;50、支撑板;51、导轨;52、支撑座;6、定位件;60、安装板;61、定位块;62、第一随动轮;63、第二随动轮;7、吸头;70、吸入端;71、输出端;8、铣刀;9、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去溢料装置包括底座2、上料模组3、下料模组4和去溢料模组,上料模组3、下料模组4和去溢料模组均设置在底座2上,去溢料模组设于上料模组3和下料模组4之间,底座2呈长方体状,上料模组3、下料模组4和去溢料模组设于底座2的上表面,扩散板1在上料模组3和下料模组4上的移动方向和底座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上料模组3和下料模组4的中轴线重合,该设计能够使扩散板1在上料模组3和下料模组4上移动时更加的稳定,从而减少铣刀8对扩散板1进行切削时的误差,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如图1-2所示,去溢料模组包括支架5、铣刀8、用于固定扩散板1的定位件6和用于吸取碎屑的吸头7,铣刀8设于支架5上且铣刀8的刀头朝下,定位件6沿扩散板1的移动方向设于扩散板1的两侧,吸头7位于铣刀8的外侧;该定位件6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扩散板1的传送和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去溢料装置中吸头7的设计能够将铣刀8在切削时产生的碎屑通过吸头7吸走,确保了扩散板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整洁,避免在切削过程中碎屑吸附在扩散板1上而影响产品的组装,并且吸头7设置在铣刀8的外侧,能够使吸头7对碎屑的吸取效果最好,避免了扩散板1边缘溢料的产生;支架5包括支撑板50、导轨51和两个支撑座52,支撑板50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设置,支撑板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座52的上端部固连,两个支撑座52的下端均与底座2固连,支撑板50上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设有导轨51,铣刀8滑动设置在导轨51上且铣刀8的高度可调。本去溢料装置中,铣刀8与导轨51滑动设置有利于本去溢料装置根据需要裁剪的扩散板1的尺寸来调整铣刀8的位置,使铣刀8能够更好的对扩散板1边缘的溢料进行裁切。

本去溢料装置中底座2的上表面沿下料模组4的中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多根滑轨9且每根滑轨9的长度方向与下料模组4的中轴线方向垂直,定位件6与滑轨9活动连接。滑轨9的设计能够是本去溢料装置根据扩散板1的尺寸来调整定位件6的位置,确保工作过程中定位件6能够更好的对扩散板1进行定位,从未提高本去溢料装置去溢料的精度,避免了去溢料的同时产生新的溢料;定位件6包括安装板60、定位块61和多个第一随动轮62,安装板60设于底座2上且与滑轨9可滑动连接,多个第一随动轮62沿下料模组4的中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安装板60上且每个第一随动轮62的中轴线方向与下料模组4的中轴线方向垂直,定位块61上固定有第二随动轮63,定位块61位于第一随动轮62的上方且与安装板60固连,第二随动轮63的中轴线与第一随动轮62的中轴线平行。

如图3所示,吸头7包括吸入端70和输出端71,吸入端70的开口处正对着铣刀8的刀头处,输出端71与吸入端70连通,吸入端70的开口大于输出端71,吸入端70与气泵相连。本去溢料装置的吸头7的吸入端70正对着铣刀8的刀头处,该设计使吸头7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铣刀8切削扩散板1产生的碎屑吸走,减少了碎屑吸附在扩散板1表面的可能性,而吸入端70的开口的尺寸大于输出端71开口的尺寸的设计则能够在保证吸头7能够更好的将碎屑吸到吸入端70内的同时,保持比较强劲的吸力,使本吸头7对碎屑的吸取效果达到最佳,能够较好的解决扩散板1边缘溢料的问题,有利于后期扩散板1的组装。

本去溢料装置中的铣刀8、吸头7和定位件6均有两个,两个定位件6分别设置在下料模组4的两侧且关于下料模组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吸头7分别设置在下料模组4的两侧且与定位件6固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