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8930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线机构,具体是一种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



背景技术:

全自动A/C双摆头是大型数控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是一个集机械、液压、电气等为一体的高度集成系统,包括液压电气走线技术、密封技术、冷却技术、循环润滑技术、制动技术、消隙技术和定位夹紧技术等关键性技术。CN 103273357 B公开了“一种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是本申请人2013年申请的专利,该全自动A/C双摆头的优点是通过传动系统实现机床的动力传递、通过向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中通入液压油实现C轴转位系统的转位或者固定,通过向第三腔室或第四腔室中通入液压油实现A轴转位系统的转位或者固定,速度快,精度高,且成本较低。但是该全自动A/C双摆头并未具体公开其走线方式。本申请人也设计过行星齿轮走线结构,需要两个大齿轮和多个小齿轮(小齿轮的具体数量视实际使用而定,一般在20个上下)对扁平电缆进行排线、走线,仅单只小齿轮的成本在750元左右,整个行星齿轮走线结构的成本在30000元左右(不包括扁平电缆的成本),虽然该行星齿轮走线结构具有较好的排线效果,但成本较高,且应用行星齿轮走线结构,A/C双摆头的C轴转速不能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床使用摆头加工时的加工效率。本申请是对CN 103273357 B的进一步改进及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该走线机构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可有效保护扁平电缆,避免扁平电缆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该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箱体和下箱体、传动系统、C轴转位系统和A轴转位系统,该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A轴中心设置有绝对值编码器,所述的绝对值编码器用于检测A轴摆动的角度位置,所述的绝对值编码器的上方设置有开关支架,所述的开关支架安装在所述的下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的开关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的第一接近开关用于检测A轴齿盘的夹紧位置,所述的第二接近开关用于检测A轴齿盘的松开位置,所述的上箱体与所述的下箱体之间设置有微型拖链走线机构,所述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包括微型拖链、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所述的第三接近开关和所述的第四接近开关用于检测C轴转位角度是否超过极限值,所述的微型拖链绕设在C轴外围,所述的微型拖链的外端为出线口,所述的微型拖链的外端固定在所述的上箱体的底部,所述的微型拖链的内端为进线口,所述的微型拖链的内端固定在所述的下箱体的顶部,所述的上箱体的外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的第三接近开关和所述的第四接近开关间隔安装在所述的防护罩的内侧壁上,所述的上箱体的下部套设有定位套,所述的定位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的第三接近开关和所述的第四接近开关的感应端分别伸入所述的两个定位孔内,所述的上箱体上间隔安装有与所述的第三接近开关和所述的第四接近开关相适配的两块感应块,所述的微型拖链位于所述的定位套的下方,所述的微型拖链的外侧安装有一外环道,所述的外环道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的定位套上,所述的外环道的底端通过螺钉与一底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微型拖链的下方安装有一内环道,所述的内环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的下箱体的顶端,所述的底环同时压紧所述的内环道和所述的外环道,所述的绝对值编码器、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上分别电连接有微型电缆线,所述的微型电缆线与扁平电缆连接,所述的扁平电缆的端部经所述的进线口穿入所述的微型拖链,在所述的微型拖链内回绕后,经所述的出线口穿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在C轴转动时,进线口会随C轴转动,出线口不动,扁平电缆和微型拖链随C轴一起排线、走线。在微型拖链随C轴转动时,微型拖链回绕处的转动速度不到C轴转速的一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后,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C轴允许转角接近720°,此外,微型拖链可有效保护扁平电缆,避免扁平电缆的磨损,该微型拖链的成本在100元左右,相比于行星齿轮走线结构,成本大幅降低。

在C轴转动过程中,两块感应块分别与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配合,实现C轴转位的硬限位报警,可提升C轴转位的安全性。对于微型拖链走线设计,应确保微型拖链回绕处不能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经过微型拖链的外端,否则会损坏微型拖链。

所述的第三接近开关和所述的第四接近开关之间的夹角为10~170°。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之间的夹角设计,只要能保证C轴转位角度的极限值大于360°即可。

所述的上箱体上安装有挡圈,所述的挡圈位于所述的微型拖链的上方,所述的两块感应块间隔安装在所述的挡圈上。挡圈用于保护微型拖链,防止杂物进入微型拖链内部,并方便感应块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使用安全、可靠,在C轴转动时,进线口会随C轴转动,出线口不动,扁平电缆和微型拖链随C轴一起排线、走线。在微型拖链随C轴转动时,微型拖链回绕处的转动速度不到C轴转速的一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后,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C轴允许转角接近720°,此外,微型拖链可有效保护扁平电缆,避免扁平电缆的磨损,该微型拖链的成本在100元左右,相比于行星齿轮走线结构,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外观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微型拖链在C轴处于-180°位置时的走线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微型拖链在C轴处于-90°位置时的走线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微型拖链在C轴处于0°位置时的走线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微型拖链在C轴处于+90°位置时的走线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微型拖链在C轴处于+180°位置时的走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的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如图所示,该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箱体1和下箱体2、传动系统、C轴转位系统和A轴转位系统,该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A轴中心设置有绝对值编码器21,绝对值编码器21用于检测A轴摆动的角度位置,绝对值编码器21的上方设置有开关支架22,开关支架22安装在下箱体2的侧壁上,开关支架22上安装有第一接近开关23和第二接近开关24,第一接近开关23用于检测A轴齿盘的夹紧位置,第二接近开关24用于检测A轴齿盘的松开位置,上箱体1与下箱体2之间设置有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微型拖链走线机构包括微型拖链31、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用于检测C轴转位角度是否超过极限值,微型拖链31绕设在C轴外围,微型拖链31的外端35为出线口,微型拖链31的外端35固定在上箱体1的底部,微型拖链31的内端34为进线口,微型拖链31的内端固定在下箱体2的顶部,上箱体1的外侧安装有防护罩14,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间隔安装在防护罩14的内侧壁上,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之间的夹角为40°,上箱体1的下部套设有定位套11,定位套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2,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的感应端分别伸入两个定位孔12内,上箱体1上间隔安装有与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相适配的两块感应块13,上箱体1上安装有挡圈44,挡圈44位于微型拖链31的上方,两块感应块13间隔安装在挡圈44上,微型拖链31位于定位套11的下方,微型拖链31的外侧安装有一外环道41,外环道41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定位套11上,外环道41的底端通过螺钉与一底环42固定连接,微型拖链31的下方安装有一内环道43,内环道43通过螺钉固定在下箱体2的顶端,底环42同时压紧内环道43和外环道41,绝对值编码器21、第一接近开关23、第二接近开关24、第三接近开关32和第四接近开关33上分别电连接有微型电缆线,微型电缆线与扁平电缆5连接,扁平电缆5的端部经进线口穿入微型拖链31,在微型拖链31内回绕后,经出线口穿出。

在C轴转动时,进线口会随C轴转动,出线口不动,扁平电缆5和微型拖链31随C轴一起排线、走线。在微型拖链31随C轴转动时,微型拖链31的回绕处36的转动速度不到C轴转速的一半。图3~图7为C轴从-180°位置转到180°位置过程中微型拖链31的走线示意图,从图3~图7可以看出,C轴从-180°位置转到180°位置,拖链拖链31的回绕处36离微型拖链31的外端35还有接近180°,也就是说,拖链结构还可以允许C轴继续旋转,从整体结构看,应用微型拖链走线机构,方滑枕全自动AC双摆头的C轴允许转角接近7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