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体焊接翻转工装。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配网领域常用的环网柜气箱体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通常环网柜气箱体的前板与侧板由人工焊接,后板以及顶罩板的焊接采用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但是由于环网柜气箱体的翻转受场地限制,无法有效地与焊接机器人进行对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箱体焊接时难以翻转、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体焊接翻转工装,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翻转支架,每个所述翻转支架包括一个支撑架和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转动架,两个所述转动架相对的一侧用于固定待焊接箱体,所述转动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且所述转动架可根据不同的转动角度与所述支撑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U型翻转座,所述转动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在所述U型翻转座内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翻转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转轴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转轴通过穿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定位销与所述U型翻转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架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相配合的第四定位孔,所述转动架通过穿入所述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定位销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直设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上平行设置有定位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四定位孔开设于定位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定位件,所述第四定位孔开设于所述定位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件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第四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的第四定位孔的轴线均与所述转动架的转动轴线相平行,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转动架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转动架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架为工字型,包括连接杆以及设于连接杆两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架的固定杆上设有用于与箱体固定的安装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焊接翻转工装设置的转动架可以实现箱体过程中的翻转,转动架可以根据转动角度的不同与支撑架固定,使得箱体翻转到任一角度时均能够稳定地进行焊接,避免了在焊接过程中人工对箱体进行翻转,有利于箱体需焊接部位与焊接机器人的对接,提供自动化水平,提高焊接效率。并且两翻转支架分别独立设置,两翻转支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提高了翻转工装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焊接翻转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翻转支架;1:支撑架;11:U型翻转座;121:第一定位件;122:第二定位件;13:底座;14:立柱;15:定位杆;2:转动架;21:连接杆;22:固定杆;2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体焊接翻转工装,本实施例中用于环网柜气箱体的焊接,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翻转支架101,每个翻转支架101包括一个支撑架1和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的转动架2,两个转动架2相对的一侧用于固定待焊接箱体,转动架2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且转动架2可根据不同的转动角度与支撑架1固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转动架2为工字型,包括连接杆21以及设于连接杆21两端的固定杆22,固定杆22与连接杆2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本实施中转动架2的固定杆22上设有用于与箱体固定的安装孔。箱体可以通过其侧壁上设置的储能栽钉与固定杆22上的安装孔相配合与转动架2进行固定。焊接箱体时,将箱体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侧的转动架2固定,根据焊接的需要将箱体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将转动架2与支撑架1进行固定对箱体进行一次焊接,本次焊接完成后可以再将箱体旋转一定的角度,并将转动架2与支撑架1固定后对箱体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焊接翻转工装设置的转动架2可以实现箱体过程中的翻转,转动架2可以根据转动角度的不同与支撑架1固定,使得箱体翻转到任一角度时均能够稳定地进行焊接,避免了在焊接过程中人工对箱体进行翻转,有利于箱体需焊接部位与焊接机器人的对接,提供自动化水平,提高焊接效率。并且两翻转支架101分别独立设置,两翻转支架10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提高了翻转工装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U型翻转座11,转动架2上设有转轴23,转轴23在U型翻转座11内转动。顶部设置有U型翻转座11便于转动架2与支撑架1的安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U型翻转座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转轴23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转轴23通过穿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定位销与U型翻转座11固定。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孔可以满足箱体不同翻转角度的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转动架2与支撑架1的固定也可以采用转动架2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孔,支撑架1上设有多个与第三定位孔相配合的第四定位孔,即多个第四定位孔位于以转动架2转动轴线为中心且以转动架2转动轴线与第三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上。转动架2通过穿入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的定位销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由于第三定位孔与转动架2转动轴线具有一定的距离,转动架2与支撑架1支架的固定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包括底座13,底座13上竖直设有多个立柱14,立柱14上平行设置有定位杆15。第四定位孔可以开设于定位杆15上。也可以在定位杆15上设置定位件,将第四定位孔开设于定位件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定位件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件121和第二定位件122,第一定位件121上的第四定位孔与第二定位件122上的第四定位孔的轴线均与转动架2的转动轴线相平行,且第一定位件121与转动架2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定位件122与转动架2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也即第一定位件121与第二定位件122之间相差90度,实现箱体的水平位置以及竖直位置焊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