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929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焊装夹具纯气动控制场合,运用行程开关用来检测气缸的开、夹状态,并将其相应的信号与气控元件结合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整个拼台的顺序控制逻辑系统,因此对行程开关信号的触发方式必须可靠。以往应用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一个碰块接触行程开关的触头,从而实现行程开关的接通或断开;而现在针对气缸的夹具比以前增加了一个防尘保护罩,其增加的防尘护板占用了原来的行程开关安装支架的位置,如果沿用原来检测机构及方式,安装支架必须避开防尘护板,往外安装,这样会使得焊接空间变小,易与焊钳干涉,甚至会导致一些焊点无法焊接,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和员工焊接操作,因此以前的气缸检测机构及控制方式已经不适用现有的一体式夹紧机构的气缸检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节省安装空间的气缸检测装置。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缸检测装置,包括:压块、导杆和固定座,所述压块与所述导杆相连接,所述导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气缸的夹具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导杆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行程开关设置有触头,所述触头设置于所述行程开关靠近导杆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行程开关内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触头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杆活动设置于至少两个固定座之间,且可沿着所述固定座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块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夹具压臂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螺丝和卡扣构件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加了焊接空间,解决了气缸检测装置与焊钳在空间上相互干涉的问题,避免因焊接操作空间过小而导致在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焊点扭曲、毛刺和凹陷等焊接缺陷,同时也提高了焊接速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简便,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并且可复制性比较强,适合目前生产线上气缸所使用的夹具对气缸开关的信号检测要求,柔性好,适应性强,并且操作方便,动作灵活,检测准确,能够及时给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提供一种气缸检测装置,包括:压块1、导杆2和固定座3,所述压块1与所述导杆2相连接,所述导杆2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内;所述固定座3设置于气缸的夹具连接板上。所述夹具连接板即为气缸夹具工装的连接板,也就是说,所述导杆2通过固定座3直接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夹具连接板上,非常节省安装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还包括行程开关4,所述行程开关4设置于所述导杆2的正下方;所述行程开关4上设置有触头,所述触头设置于所述行程开关4靠近导杆2的一端;所述行程开关4内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触头的下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所述固定座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导杆2活动设置于至少两个固定座3之间,且可沿着所述固定座3上下移动,这样更便于导杆2的活动,且安装牢固可靠。

本例所述压块1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夹具压臂上,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螺丝和卡扣构件中的任意一种。

本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将气缸夹具的夹具压头压下时,所述压块1接触到导杆2并使导杆2沿固定座3向下移动,接触到行程开关4的触头并将该触头压下,行程开关4接通;夹具压头打开时,作用在导杆2上的作用力消失,导杆2在行程开关4内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通过触头沿着固定座3向上移动,行程开关4断开;如此就能够在很小的空间内实现了行程开关4的接通和断开的功能。

因此,本例增加了焊接空间,解决了气缸检测装置与焊钳在空间上相互干涉的问题,避免因焊接操作空间过小而导致在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焊点扭曲、毛刺和凹陷等焊接缺陷,同时也提高了焊接速度;本例已在申请人的门盖线和分总成等产品的夹具上成功试验,试验证明其能够很好地解决气缸测装置跟焊钳干涉而带来的焊钳操作空间小的问题。

本例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简便,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并且可复制性比较强,适合目前生产线上气缸所使用的夹具对气缸开关的信号检测要求,柔性好,适应性强,并且操作方便,动作灵活,检测准确,能够及时给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