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六轴四联动双主轴铣钻床。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深孔钻床无法直接加工斜孔,就算要加工斜孔也是靠制作复杂的工装夹具来辅助完成,给加工带来不便,浪费了大量的装夹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于2009年开发出一种能够进行斜孔加工的深孔钻床,如申请号“200920055858.2”专利名称为“一种五轴四联动深孔钻床”的实用新型专利所示,该专利揭示的深孔钻床包括有床身、工作台、立柱、滑台、滑枕、主轴箱、前导向箱、和支撑架,工作台和立柱分别固定于床身上,滑台活动搭接在立柱的垂直导轨上,主轴箱、前导向箱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滑枕上,滑枕枢接在滑台上,滑台上端铰接一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转轴再连接伞形齿轮驱动滚珠丝杆,通过滚珠丝杆的传动拉动滑枕旋转,滑台与滑枕前端有一旋转轴,旋转轴内套设有滑动轴承,角度控制由编码器套设在旋转轴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来控制。然而在实际加工中,立柱不移动远远不能够达到加工的要求,当加工长工件时就无法加工,由于立柱无法进入工作台上方,因此加工薄零件时也给加工带来很多不便,需把零件移至工作台边缘,给零件摆放以及对工作台对工件摆放都带来不好的影响;滑枕拉动由伺服电机带动,经过过多的传动装置才得以实现,使得传动振动大,噪音大,当滑台、滑枕受到大的振动时,编码器又是由皮带带动,因此定位角度误差较大,严重影响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 不能满足深孔钻床对高精度斜孔加工以及长工件以及薄工件等材料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轴四联动双主轴铣钻床,它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加工空间大,定位精度高,对深孔钻床能够进行高精度的铣屑和斜孔加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六轴四联动双主轴铣钻床,包括并列设置的床身和底座,所述床身上设有工作台底板,所述工作台底板上设有回转工作台;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可在所述立柱上上下移动的滑台,所述滑台上通过枢接结构枢接有滑枕,所述滑枕上设有钻孔主轴和铣屑主轴,所述滑台的上端铰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滚珠丝杆,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滚珠丝杆轴向转动,所述滚珠丝杆上套有丝母;所述滑枕的后侧设有转动体,所述丝母固定在所述转动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枕上装有铣钻两个主轴,滑枕与滑台之间通过枢接结构连接,滑台上端设置一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减速电机连接丝杆,丝杆上的丝母固定在滑枕上的转动体上,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实现带动滑枕以枢接结构为旋转中心旋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滑枕的控制精度高,铣钻两个主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枢接结构包括轴承和旋转轴,所述滑台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孔内,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枕内,另一端设在所述轴承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枢接结构将滑台与滑枕进行连接,实现了滑枕的旋转。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计量所述滑枕的旋转角度的 旋转编码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旋转编码器的设置能准确地确认滑枕的旋转角度,实现精确化控制。
进一步,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旋转编码器电路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旋转编码器传输的所述滑枕的旋转角度的数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显示器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读取滑枕旋转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枢接结构设在所述滑枕靠近所述回转工作台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滑台的两端均设有凸出所述滑台表面端面的凸台,所述滑枕的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圆弧形压板,所述凸台设在所述圆弧形压板所述滑枕之间,两个所述凸台与两个所述圆弧形压板一一对应贴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台和圆弧形压板的设置能方便对滑枕的转动方向进行定向。
进一步,所述圆弧形压板内设有锁紧气缸,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轴朝向所述凸台,且所述锁紧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凸台的一面上贴有耐磨性能的贴塑软带,所述锁紧气缸带动所述连接板抵接或远离所述凸台以实现有导向性的锁紧或松开所述凸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滑枕旋转到设定角度后,通过活塞缸把凸台和滑枕进行锁紧,保证机床的几何精度,避免滑枕在钻孔的过程中出现移动,影响钻孔质量。
进一步,所述滑枕的侧面上设有前导向箱。
进一步,所述滑枕的侧边上设有支撑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中A表示滑枕的旋转方向,Y表示滑 台的移动方向,Z表示立柱的移动方向,W表示钻孔主轴的移动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附图中X表示工作台底板在床身上的移动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台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枢接结构的安装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锁紧气缸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床身,2、工作台底板,3、回转工作台,4、立柱,5、滑台,6、滑枕,7、底座,8、钻孔主轴,9、铣屑主轴,10、前导向箱,11、支撑架,12、伺服电机,13、减速器,14、滚珠丝杆,15、丝母,16、轴承孔,17、轴承,18、旋转轴,19、凸台,20、圆弧形压板,21、锁紧气缸,22、连接板,23、旋转编码器,24、贴塑软带,25、转动体,26、工作台滑轨,27、工作台丝杆,28、工作台移动电机,29、立柱移动滑轨,30、立柱移动丝杆,31、立柱移动电机,32、滑台移动滑轨,33、滑台移动丝杆,34、滑台移动电机,35、钻孔电机,36、铣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并列设置的床身1和底座7,所述床身1上设有工作台滑轨26,所述工作台滑轨26上设有工作台底板2,所述工作台底板2上设有工作台丝杆27,所述工作台丝杆27的一端与工作台移动电机28传动连接,所述工作台底板2与工作台丝杆27螺纹连接,所述工作台移动电机28带动所述工作台丝杆27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工作台底板2沿工作台滑轨26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工作台底板2 上设有回转工作台3;所述底座7上设有立柱移动滑轨29,所述立柱移动滑轨29上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与立柱移动丝杆30螺纹连接,立柱移动丝杆30的一端与立柱移动电机31传动连接,所述立柱移动电机31带动所述立柱移动丝杆30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立柱4沿所述立柱移动滑轨29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立柱4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台滑轨32和滑台丝杆33,所述滑胎滑轨上设有滑台5,所述滑台5与所述滑台丝杆33螺纹连接,所述立柱4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滑台丝杆33传动连接的滑台移动电机34,所述滑台移动电机34带动所述滑台丝杆33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台5沿所述滑台滑轨3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滑台5上通过枢接结构枢接有滑枕6,所述滑枕6上设有钻孔主轴8、铣屑主轴9、钻孔电机35和铣屑电机36,所述钻孔电机35与所述钻孔主轴8传动连接,所述钻孔电机35带动所述钻孔主轴8轴向转动,从而带动钻孔主轴8端部的刀具进行钻孔,所述铣屑电机36带动所述铣屑主轴9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铣屑主轴9端部的铣刀,所述滑台5的上端设有铰接有伺服电机12,所述伺服电机12通过减速器13连接所述滚珠丝杆14,所述伺服电机12带动所述滚珠丝杆14轴向转动,所述滚珠丝杆14上套有丝母15;所述滑枕6的后侧设有转动体25,所述丝母15固定在所述转动体25内。
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枢接结构包括轴承17和旋转轴18,所述滑台5上设有轴承孔16,所述轴承17固定在所述轴承孔16内,所述旋转轴1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枕6内,另一端设在所述轴承17内。枢接结构将滑台5与滑枕6进行连接,实现了滑枕6的旋转。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1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计量所述滑枕6的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23。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旋转编码器23电路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旋转编码器23传输的所述滑枕6的旋转角度的数据。转编码器的设置能准确地确认滑枕6的旋转角度,实现精确化控制,通 过显示器读取滑枕6旋转的角度。
如图4、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枢接结构设在所述滑枕6靠近所述回转工作台3的一端。所述滑台5的两端均设有凸出所述滑台5表面端面的凸台19,所述滑枕6的后侧设有圆弧形压板20,所述凸台19设在所述圆弧形压板20所述滑枕6之间,所述凸台19与所述圆弧形压板20贴合。凸台19和圆弧形压板20的设置能方便对滑枕6的转动方向进行定向。
优选的,所述圆弧形压板20内设有锁紧气缸21,所述锁紧气缸21的输出轴朝向所述凸台19,且所述锁紧气缸2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朝向所述凸台19的一面上贴有耐磨性能的贴塑软带24,所述锁紧气缸21带动所述连接板22抵接或远离所述凸台19以实现有导向性的锁紧或松开所述凸台19。当滑枕6旋转到设定角度后,通过活塞缸把凸台19和滑枕6进行锁紧,保证机床的几何精度,避免滑枕6在钻孔的过程中出现移动,影响钻孔质量。
优选的,所述滑枕6的侧面上设有前导向箱10。所述滑枕6的侧边上设有支撑架11。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滑枕6和滑板中间套设一旋转轴18,滑板上端连接一个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通过减速器13连接丝杆,丝母15连接轴承17座,轴承17座与滑枕6相连,从而拉动滑枕6向下旋转20度,向下旋转30度。待旋转到指定角度后,通过活塞缸把滑板和滑枕6贴紧在一块,保证机床的几何精度;把工件摆放在工作台上,当加工大工件时,需立柱4后移,即移动Z轴,能有效的加工大工件;当加工薄工件时,立柱4可前移至滑枕6伸进工作台内部,方便加工薄的零部件;编码器直接装在旋转轴18上,可减少因皮带,以及皮带带轮带来的影响,能更灵敏的反应角度,更好的定位;采用两个独立的铣屑和钻孔主轴8,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系统自动转换控制下,当铣屑完后,可直接转换到钻孔状态,此 结构大大减少因铣屑和钻孔互换刀具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