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直缝焊接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制管工艺包括将金属板材原材料在制管机上进行弯曲、成型、焊接、整形和切断这五个步骤,其中对整形后的直缝进行焊接是关键工序,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和寿命。而对于新品样件试产来说,由于新品样件通常数量较少,不能放到生产线上进行在线生产,而是需要线下制作。由于没有专用的样件焊接机,故上述新品样件的生产加工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于小批量样件加工的钢管直缝焊接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直缝焊接机包括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各自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座,各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两者均带有丝母,在两个丝母上固定安装有移动底座;还包括减速机及由其驱动的联动轴,联动轴与第一丝杠通过第一锥齿轮组连接传动、联动轴与第二丝杠之间通过第二锥齿轮组连接传动;在移动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基座,在基座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芯轴,在芯轴上套设有套筒,在套筒上固定安装有支杆,在支杆的外端安装有焊枪;还包括两个对管材进行支撑的、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的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钢管直缝焊接机,与现有的大型焊接设备相比,本技术方案中的焊接机其体积小巧,运行轻便,操作便捷。新品样件管材放置在支撑装置上进行水平支撑,减速机驱动移动底座带动上方的焊接机构沿焊缝平移完成直缝的焊接加工,操作省时省力,焊接效率高,有利于对新品样件进行开发生产。
优选地:在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设有内端顶紧在芯轴外壁上的紧固螺钉。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采用多个锚钉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的底板,在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外套筒,在外套筒内插装有升降杆,在升降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半筒体;在外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设有内端顶紧在升降杆外壁上的固定螺钉。
优选地:在第一丝杠的外侧设有第一外护板,第一外护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丝杠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第二丝杠的外侧设有第二外护板,第二外护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杠两端的轴承座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锥齿轮组;2、联动轴;3、第二锥齿轮组;4、套筒;5、减速机;6、基座;7、移动底座;8、第一丝杠;9、第一外护板;10、轴承座;11、第二丝杠;12、第二外护板;13、支杆;14、焊枪;15、管材;16、支撑装置;16-1、半筒体;16-2、外套筒;16-3、锚钉;16-4、升降杆;16-5、固定螺钉;16-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直缝焊接机包括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11,在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11各自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座10,各轴承座10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
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11两者均带有丝母,在两个丝母上固定安装有移动底座7;还包括减速机5及由其驱动的联动轴2,联动轴2与第一丝杠8通过第一锥齿轮组1连接传动、联动轴2与第二丝杠11之间通过第二锥齿轮组3连接传动。在减速机5的驱动下,联动轴2驱动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11两者同步转动,移动底座7沿丝杠的轴线方向平移。
在移动底座7上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基座6,在基座6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芯轴,在芯轴上套设有套筒4,在套筒4上固定安装有支杆13,在支杆13的外端安装有焊枪14。
为了对支杆13的角度进行调整和固定,本实施例中,在套筒4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设有内端顶紧在芯轴外壁上的紧固螺钉。通过松开和旋紧上述紧固螺钉,实现套筒4与芯轴之间的旋转和固定。
还包括两个对管材15进行支撑的、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的支撑装置16,支撑装置16将管材15支撑在平直位置,管材15上的直焊缝位于正上方、焊枪14的正下方。
图2是支撑装置16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支撑装置16包括采用多个锚钉16-3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的底板16-6,在底板16-6上固定安装有外套筒16-2,在外套筒16-2内插装有升降杆16-4,在升降杆16-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半筒体16-1。使用时,管材15落入上述半筒体16-1内,管材15的外径应等于半筒体16-1的内径。
为了对半筒体16-1的高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在外套筒16-2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设有内端顶紧在升降杆16-4外壁上的固定螺钉16-5。上述结构也保证了根据不同管材15直径的不同对半筒体16-1进行更换的要求,更换操作便捷易行。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安全性,在第一丝杠8的外侧设有第一外护板9,第一外护板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丝杠8两端的轴承座10固定;在第二丝杠11的外侧设有第二外护板12,第二外护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杠11两端的轴承座10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