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及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919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及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力机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压力机是一种结构精巧的通用性机器,压力机主要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成形等工艺,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压力机以其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广泛运用于电子生产、机械加工等领域,由于压力机冲压过程中机体振动剧烈,且接头及设备上观察窗非常多,分布范围广,容易导致油管接头密封损坏,进而导致液压油大量泄漏,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对于压力机泄漏的液压油回收问题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现有的压力机漏油回收是通过在设备易泄漏部位下部安装集油盒采集泄漏的液压油,再通过人员巡检的方式进行检查,当检查到集油盒内部有滴落液压油时,安排人员对压力机进行维修检测,再将集油盒内装载的液压油倒回压力机的供给油箱进行再次利用。

现有的压力机漏油回收由于需通过人工的巡检才能实现漏油的发现和回收,进而增加了人员成本,且由于压力机的体积较大管路接头较多,导致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巡检耗时较长、不能及时的检查到压力机发生了漏油,且现有的压力机漏油回收到的液压油杂质较多,当进行回收利用时容易导致压力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回收液压油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及监测系统。

一种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包括监测组件、与所述监测组件连接的泄漏引流装置和与所述泄漏引流装置连接的回收组件;

所述泄漏引流装置包括集油盒、设于所述集油盒侧边的控制器、与所述集油盒的出油口连接的回油导管和与所述回油导管的出油口连接的油杯,所述油杯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液位计,所述油杯的出油口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阀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液位计的检查结果,控制所述电动阀门的工作状态;

所述回收组件包括漏油回收箱、与所述漏油回收箱连接的回流装置和与所述回流装置连接的液压油供给装置,所述油杯的出油口与所述漏油回收箱的进油口相连,以使将泄漏到所述监测组件上的液压油导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中。

本发明通过所述泄漏引流装置的设计,将所述监测组件上承载的液压油通过所述集油盒进行收集后,通过所述回油导管将泄漏的液压油倒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中,再通过所述回流装置的设计,将泄漏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中,以达到再次利用的效果,进而减少了液压油的浪费节约了成本且无需人工进行液压油的回收,降低了人员成本提高了回收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设于压力机的上部横梁顶部的第一监测平台、设于所述压力机的制动器及所述上部横梁的侧面观察孔下方的第二监测平台和设于所述压力机的移动工作台下方的第三监测平台,所述第一监测平台、所述第二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的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回收组件连接的所述泄漏引流装置,所述泄漏引流装置用于收集泄漏到所述第一监测平台、所述第二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上的液压油,并将收集到的液压油导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装置包括与所述漏油回收箱的出油口连接的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的液压泵和与所述液压泵连接的电机,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压力机的供给油箱的进油口相连,所述液压泵用于通过所述电机将所述漏油回收箱中的液压油回流到所述供给油箱中重复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上均设有两块隔板,所述第一监测平台上的两块隔板将所述第一监测平台划分为四个第一监测区域,所述第三监测平台上的两块隔板将所述第三监测平台划分为四个第三监测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监测区域和每个所述第三监测区域的底面均设有所述泄漏引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监测平台包括第一子监测平台和第二子监测平台,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分别设于所述上部横梁的侧边上,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上均设有一块隔板,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上的隔板分别将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划分为两个第二监测区域,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域的底面均设有所述泄漏引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测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三监测区域的侧边上均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用于防止所述压力机泄漏的液压油从所述第一监测平台、所述第二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上溢出,所述延伸板和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压力机的机架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导管的顶面为封闭结构,所述回油导管上设有多个回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计上从上到下上依次设有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第三档圈和第四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第二挡圈之间设有第一磁浮子,所述第三挡圈与所述第四档圈之间设有第二磁浮子,当所述第一磁浮子与所述第一挡圈接触时,所述液位计发送开启信号给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阀门打开;当所述第二磁浮子与所述第四挡圈接触时,所述液位计发送关闭信号给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阀门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传输节点模块,当所述液位计监测到所述压力机漏油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传输节点模块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出漏油警报信息,所述漏油警报信息包括所述液位计的坐标信息和所述液位计检测到的漏油量信息。

一种压力机漏油监测系统,包括上述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移动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的网络模块、与所述网络模块无线连接的汇节点模块,所述汇节点模块与所述传输节点模块无线连接。

本发明通过所述汇节点模块的设计,对所述传输节点模块发送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后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中,进而当压力机发生漏油时,所述传输节点模块会及时的发送漏油信号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用户能快速准确的对所述压力机的漏油点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泄漏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液位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回油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回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第一监测平台和第二监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三监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机漏油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节点模块与汇节点模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100包括监测组件10、与所述监测组件10连接的泄漏引流装置30和与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连接的回收组件20,当所述压力机在冲压过程中机体会产生剧烈的振动,且所述压力机上设备的观察窗较多分布范围较广,进而容易导致所述压力机上设备的油管接头损坏,使得油管接头发生渗漏或大量泄漏,因此通过所述监测组件10的设计,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压力机的漏油状况,并通过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将所述压力机上泄漏出来的液压油导流至所述回收组件20,进而降低了所述压力机的液压油的浪费且节约了成本,所述压力机为闭式双点机械压力机。

请参阅图3,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包括集油盒32、设于所述集油盒32侧边的控制器31、与所述集油盒32的出油口连接的回油导管36和与所述回油导管36的出油口连接的油杯34,所述集油盒32为方形结构,所述回油导管36的顶端固定在所述集油盒32的内部,所述油杯34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31电性连接的液位计33,所述油杯34的出油口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31电性连接的电动阀门35,所述控制器31用于根据所述液位计33的检查结果,以控制所述电动阀门35的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6,所述回收组件20包括漏油回收箱208、与所述漏油回收箱208连接的回流装置和与所述回流装置连接的液压油供给装置,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用于给所述压力机提供正常使用的液压油,所述油杯34的出油口与所述漏油回收箱208的进油口相连,以使将泄漏到所述监测组件10上的液压油导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208中。

请参阅图4,所述液位计33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挡圈331、第二挡圈333、第三档圈334和第四挡圈336,所述第一挡圈331与所述第二挡圈333之间设有第一磁浮子332,所述第三挡圈334与所述第四档圈336之间设有第二磁浮子335,当所述第一磁浮子332由于所述油杯34中液压油较多导致与所述第一挡圈接触331时,所述液位计33发送开启信号给所述控制器31,以使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电动阀门35打开,将所述油杯34中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漏油收集箱208中,当所述第二磁浮子335由于所述油杯34中液压油较少导致与所述第四挡圈336接触时,所述液位计33发送关闭信号给所述控制器31,以使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电动阀门35关闭,所述第二挡圈333用于当所述油杯34中液压油较少时,支撑所述第一磁浮子332,所述第三挡圈334用于当所述油杯34中液压油较多时,限制所述第二磁浮子335的移动,进而通过所述控制器31、所述液位计33和所述电动阀门35的设计,使得所述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100能自动的对所述压力机泄漏出来的液压油进行回收。

请参阅图2和图7,所述监测组件10包括设于压力机的上部横梁104顶部的第一监测平台101、设于所述压力机的制动器106及设于所述上部横梁104的侧面观察孔下方的第二监测平台102和设于所述压力机的移动工作台下方的第三监测平台103,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所述第二监测平台102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的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回收组件20连接的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用于收集泄漏到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所述第二监测平台102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上的液压油,并将收集到的液压油导流至所述回收组件20进行回收。

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用于承载所述压力机的变速箱105、所述上部横梁104顶部的观察孔及相关接头和所述上部横梁104顶部上方油管泄漏出来的液压油,所述第二监测平台102用于承载所述制动器106、所述上部横梁104的侧面观察孔及相关接头油管泄漏出来的液压油,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用于承载所述移动工作台的夹紧缸、顶升缸及相关接头油管泄漏的液压油,并通过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将泄漏到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所述第二监测平台102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上的液压油进行回收,进而防止了所述压力机的液压油的浪费节约了成本。

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包括液压站机架、固定于所述液压站机架上的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供给油箱20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两块隔离挡板,两块所述隔离挡板将所述固定板分为了三个安装区域,所述供给油箱201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液压气动式保险装置供给油箱、移动工作台供给油箱和润滑供给油箱,所述液压气动式保险装置供给油箱、所述移动工作台供给油箱和所述润滑供给油箱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安装区域内,每个所述供给油箱201上均设有电机液压泵、控制阀组202、散热器203和过滤装置,由于所述压力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也会发生振动进而容易导致所述供给油箱201及相关接头和油管的液压油泄漏,所述固定板用于承载所述供给油箱201及相关接头和油管泄漏的液压油,所述固定板背面设有多个用于回收泄漏到所述固定板上的液压油的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所述漏油收回箱208固定在所述液压站机架的底部,进而防止了所述漏油回收箱208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流装置包括与所述漏油回收箱的出油口连接的过滤器217、与所述过滤器217连接的液压泵215和与所述液压泵215连接的电机216,所述液压泵215的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中的所述供给油箱204的进油口相连,当所述电机216启动时,所述液压泵215工作将所述漏油回收箱中208的液压油回流到所述供给油箱204中,进而将液压油重复利用,所述过滤器217用于对所述漏油回收箱208中回流到所述供给油箱204中的液压油进行过滤,进而防止了杂质进入到所述供给油箱204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液压气动式保险装置供给油箱和所述移动工作台供给油箱对液压油的杂质比例要求较高,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泵215的出油口只与所述润滑供给油箱的进油口相连。

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上均设有两块隔板,具体的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上设有第一隔板401和第二隔板402,所述第一隔板401和所述第二隔板402分别将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划分为四个第一监测区域,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上设有第四隔板406和第五隔板407,所述第四隔板406和所述第五隔板407将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划分为四个第三监测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监测区域和每个所述第三监测区域的底面均设有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所述第一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三监测区域分别对上方泄漏的液压油进行承载,并通过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回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208中。

请参阅图8,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上还设有液压气垫孔410、废料孔408和油管通道109,所述液压气垫孔410与所述第三监测平台干涉连接用于安装液压气垫,所述油管通道410的侧边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油管通道409用于固定所述供给油箱204与所述压力机的设备之间供给油管201的固定,进而提高了所述压力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监测平台102包括第一子监测平台403和第二子监测平台405,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403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405分别固定在所述上部横梁104底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403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405上均设有一块所述隔板,具体的为第三隔板404,所述第三隔板404将所述第一子监测平台403和所述第二子监测平台405划分为两个第二监测区域,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域的底面均设有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每个所述第三监测区域分别对上方泄漏的液压油进行承载,并通过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回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208中。

所述第一监测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域和所述第三监测区域的侧边上均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用于防止所述压力机泄漏的液压油从所述第一监测平台、所述第二监测平台和所述第三监测平台上溢出,所述延伸板和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压力机的机架焊接固定,进而提高了所述第一监测平台101、所述第二监测平台102、所述第三监测平台103与所述压力机的机架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1内设有Zigbee传感器,所述Zigbee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液位计33和所述电动阀门35连接,所述Zigbee传感器根据所述液位计33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阀门35的通断。

请参阅图5,所述回油导管36的顶面为封闭结构,进而避免了灰尘掉入所述油杯34中,靠近所述顶面的侧面设有四个回油孔,具体的为第一回油孔361、第二回油孔362、第三回油孔363和第四回油孔364,所述第一回油孔361、所述第二回油孔362、所述第三回油孔363和所述第四回油孔364的底面高度均大于所述集油盒32的底面高度,当泄漏的液压油流入所述集油盒32时可能带有大量杂质,随着所述集油盒32侧壁流入所述集油盒32中,杂质沉淀在所述集油盒32底面,当液位上升到所述第一回油孔361、所述第二回油孔362、所述第三回油孔363和所述第四回油孔364的底面时,上部杂质较少的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回油孔361、所述第二回油孔362、所述第三回油孔363、所述第四回油孔364和所述回油导管36流入至所述油杯34中,进而通过所述回油孔的设计,对所述集油盒32内的液压油进行了一次杂质的过滤,进而降低了所述漏油收集箱208中的液压油的杂质比例。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泄漏引流装置30的设计,将所述监测组件10上承载的液压油通过所述集油盒32进行收集后,通过所述回油导管36将泄漏的液压油倒流至所述漏油回收箱208中,再通过所述回流装置20的设计,将泄漏的液压油回流至所述液压油供给装置中,以达到再次利用的效果,进而减少了液压油的浪费节约了成本且无需人工进行液压油的回收,降低了人员成本提高了回收效率,且通过所述回油孔的设计,降低了所述漏油回收箱208中收集的液压油的杂质比例,防止了所述压力机由于回收到的液压油杂质较高导致的损坏,进而提高了所述压力机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100a的模块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100a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31电性连接的传输节点模块40,当所述液位计33监测到所述压力机漏油时,所述控制器31通过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出漏油警报信息,所述漏油警报信息包括所述液位计33的坐标信息和所述液位计检测到的漏油量信息。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控制器31都设有不同的标号,在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中存储有所述不同标号对应的物理坐标点,当其中一个所述控制器31接收到了对应的所述液位计33发出的所述漏油量信息时,将所述漏油量信息与对应的所述物理坐标点形成所述漏油警报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将所述漏油信息转发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中,进而提醒用户具体的哪个位置的所述控制器31对应的监测平台上方发生了漏油状况,以使用户能快速准确的对漏油点进行维修。

请参阅图10至图11,一种压力机漏油监测系统200,包括上述的压力机漏油回收装置100a、移动终端50、与所述移动终端50无线连接的网络模块60、与所述网络模块60无线连接的汇节点模块70,所述汇节点模块70与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汇节点模块70至少与一个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无线连接,所述网络模块60采用GSM(Globe System of Mobile)网络,所述GSM网络覆盖范围广性能较为完善,GSM通信网本身具有较强的数据纠错能力,数据传输率较高可达9.6kbit/s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其中,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采用Zigbee技术,在使用前与所述控制器31实现连接初始化,当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与所述控制器31初始化连接后,所述传输节点模块40能有效的对所述控制器31进行信号收集,并在收集到漏油信号时将所述漏油信号发送至所述汇节点模块70,所述汇节点模块70对接收到的所述漏油信号进行整合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漏油信号通过所述GSM网络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50中,以及时提醒用户对漏油点进行维修和检测,进而防止了液压油的大量浪费,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