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678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具有高频响、高精度的特点,其主要应用于手机摄像头,其主要原理是在一个永久磁场内,通过改变马达内线圈的直流电流大小,来控制弹簧片的拉伸位置,从而带动上下运动。手机摄像头广泛的使用音圈马达实现自动对焦功能,通过音圈马达可以调节镜头的位置,呈现清晰的图像。

目前摄像头已成为当下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标配,但其存在一个技术瓶颈问题就是组装音圈马达与物镜时,由于装配公差的存在及音圈马达与物镜之间容易发生倾斜,导致做成摄像头后,依然会存在一定的倾角,从而影响图像合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其包括安装座、活动连接于安装座并用于放置音圈马达的治具、用于吸取外部物料的吸嘴、用于校正吸嘴所吸取外部物料的位置的校正机构、用于驱动吸嘴相对于治具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用于调整音圈马达的角度的倾角调整机构及用于驱动倾角调整机构升降的调整升降机构,所述吸嘴设置有用于吸附外部物料的吸附孔及用于透光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包括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的连接部及连接于连接部的透光吸附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吸附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吸附孔和通孔设置于透光吸附部,所述吸附孔与通孔同轴芯,所述吸附孔环绕通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包括装设于安装座的固定座、活动连接于固定座的定位块及用于驱动定位块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定位块设置有用于插入音圈马达内的调整柱,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及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固定座,所述弹簧设置于转动板的一端与固定座之间,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用于驱动定位块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机构包括夹持气缸及活动设置于夹持气缸的两个校正臂,两个所述校正臂分别位于吸嘴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及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一端连接于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升降板的另一端连接于吸嘴。

进一步地,所述倾角调整机构包括装设于调整升降机构的x向电机、连接于x向电机输出端的调整件、装设于调整件的y向电机及连接于y向电机输出端的压件,所述压件用于压紧音圈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升降机构包括装设于安装座的调整气缸及连接于调整气缸输出端的电机固定件,所述电机固定件活动连接于安装座,所述x向电机装设于电机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于抵消倾角调整机构自重的自重抵消机构,所述自重抵消机构包括连接于安装座的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拉带的滚轮、缠绕于滚轮的拉带、滑动连接于安装座或连接件的配重块,所述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配重块及倾角调整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倾角调整机构校正音圈马达后的角度的角度固定机构,所述x向电机和y向电机均连接有角度固定机构,所述角度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装设于固定块的槽型光电开关及用于遮挡槽型光电开关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连接于x向电机远离调整件的输出端或y向电机远离压件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于向吸嘴的通孔发射光线的准直仪机构,所述准直仪机构包括机架及装设于机架的准直仪,所述准直仪的发射端对应于通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吸嘴与外部气管连接,将音圈马达放置于治具的设定位置,吸嘴的吸附孔吸取物镜,物镜对准治具上的音圈马达,校正机构对吸嘴上的物镜的位置进行校正,避免物镜的位置发生偏差,调整升降机构驱动倾角调整机构下降,倾角调整机构压紧音圈马达的上表面,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吸嘴下降,从而使得吸嘴上的物镜下降,外部气管停止向吸嘴通气,使得吸嘴破真空,吸嘴吸附的物镜放置于音圈马达内,外部的检测装置向吸嘴的通孔从上往下发射光源,发射的光源经过物镜反射于外部的检测装置上,外部的检测装置对反射的光源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当反射的光源超出设定的反射范围时,倾角调整机构对音圈马达进行角度的调整,从而调整物镜在音圈马达的位置,直至反射的光源在设定的反射范围内,证明此时音圈马达与物镜的组装合格,吸嘴重新吸起物镜;本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通过校正机构对吸嘴上物镜的位置进行校正,保证物镜的位置精度,再通过倾角调整机构对音圈马达压紧的同时,当音圈马达与物镜的位置发生倾斜或偏差时,倾角调整机构对音圈马达与物镜进行角度的调整,保证了音圈马达的组件的位置精度,保证了音圈马达的质量,提高了音圈马达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隐藏准直仪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治具和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倾角调整机构的和调整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倾角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自重抵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吸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2、治具;21、固定座;211、限位槽;22、定位块;

221、调整柱;23、复位组件;231、弹簧;232、转动板;3、吸嘴;

31、吸附孔;32、通孔;33、连接部;34、透光吸附部;35、通气孔;

4、校正机构;41、夹持气缸;42、校正臂;421、校正槽;

5、升降驱动机构;51、升降气缸;52、升降板;6、倾角调整机构;

61、x向电机;62、调整件;63、y向电机;64、压件;641、缺口;

7、调整升降机构;71、调整气缸;72、电机固定件;8、自重抵消机构;

81、连接件;82、拉带;83、滚轮;86、配重块;9、角度固定机构;

91、固定块;92、槽型光电开关;93、遮光片;10、准直仪机构;

101、机架;102、准直仪;20、音圈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其包括安装座1、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并用于放置音圈马达20的治具2、用于吸取外部物料的吸嘴3、用于校正吸嘴3所吸取外部物料的位置的校正机构4、用于驱动吸嘴3相对于治具2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5、用于调整治具2上音圈马达20的角度的倾角调整机构6及用于驱动倾角调整机构6升降的调整升降机构7,所述吸嘴3设置有用于吸附外部物料的吸附孔31及用于透光的通孔32;作为优选,所述外部物料为物镜。

实际使用时,吸嘴3与外部气管连接,将音圈马达20放置于治具2的设定位置,吸嘴3的吸附孔31吸取物镜,物镜对准治具2上的音圈马达20,校正机构4对吸嘴3上的物镜的位置进行校正,避免物镜的位置发生偏差,调整升降机构7驱动倾角调整机构6下降,倾角调整机构6压紧音圈马达20的上表面,升降驱动机构5驱动吸嘴3下降,从而使得吸嘴3上的物镜下降,外部气管停止向吸嘴3通气,使得吸嘴3破真空,吸嘴3吸附的物镜放置于音圈马达20内,外部的检测装置向吸嘴3的通孔32从上往下发射光源,发射的光源经过物镜反射于外部的检测装置上,外部的检测装置对反射的光源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当反射的光源超出设定的反射范围时,倾角调整机构6对音圈马达20进行角度的调整,从而调整物镜在音圈马达20的位置,直至反射的光源在设定的反射范围内,证明此时音圈马达20与物镜的组装合格,吸嘴3重新吸起物镜;本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通过校正机构4对吸嘴3上物镜的位置进行校正,保证物镜的位置精度,再通过倾角调整机构6对音圈马达20压紧的同时,当音圈马达20与物镜的位置发生倾斜或偏差时,倾角调整机构6对音圈马达20与物镜进行角度的调整,保证了音圈马达20的组件的位置精度,保证了音圈马达20的质量,提高了音圈马达20的良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嘴3包括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5的连接部33及连接于连接部33的透光吸附部34,连接部33便于吸嘴3与升降驱动机构5的连接,所述连接部33设置有与吸附孔31连通的通气孔35,通气孔35便于吸嘴3与外部气管的接通,所述吸附孔31和通孔32设置于透光吸附部34,所述吸附孔31与通孔32同轴芯,所述吸附孔31设置于通孔32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孔31环绕通孔32设置,吸附孔31与通孔32同芯设置,保证了吸嘴3对物镜吸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外部的检测装置向吸嘴3的通孔32从上往下发射光源,对音圈马达20和物镜位置度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治具2包括装设于安装座1的固定座21、活动连接于固定座21的定位块22及用于驱动定位块22复位的复位组件23,所述定位块22设置有用于插入音圈马达20内的调整柱221,所述复位组件23包括弹簧231及转动板232,所述转动板23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固定座21,所述弹簧231设置于转动板232的一端与固定座21之间,所述转动板232的另一端用于驱动定位块22移动;具体地,所述固定座21设置有限位槽211,所述转动板232的两侧设置有突伸部,所述突伸部转动设置于限位槽211内。

实际使用时,将音圈马达20放置于定位块22上,调整柱221插入音圈马达20内,再通过外部设备推动转动板232远离定位块22的一端,使转动板232发生转动,转动板232的一端压缩弹簧231,转动板232的另一端带动定位块22移动,同时限位槽211对转动板232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转动板232发生移动,使转动板232带动定位块22移动至设定的位置,从而使音圈马达20移动至应对于吸嘴3的位置,便于物镜放置于音圈马达20内;当音圈马达20被外部设备取走后,在弹簧231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板232转动并复位,转动板232带动定位板复位,便于下一次音圈马达20的放料,实现了自动化复位,提高了音圈马达20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校正机构4包括夹持气缸41及活动设置于夹持气缸41的两个校正臂42,两个所述校正臂42分别位于吸嘴3的两侧,所述物镜及吸嘴3的透光吸附部34呈圆柱状,所述校正臂42设置有用于校正透光吸附部34所吸取物镜的位置的校正槽421,所述校正槽421与物镜的外表面相吻合;使用时,夹持气缸41驱动校正臂42靠近吸嘴3移动,校正臂42的校正槽421对吸嘴3上物镜的位置进行校正,保证物镜在吸嘴3上的吸附位置,提高了对音圈马达20的倾角的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5包括升降气缸51及升降板52,所述升降板52的一端连接于升降气缸51的输出端,升降板52的另一端连接于吸嘴3;使用时,升降气缸51驱动升降板52升降移动,升降板52带动吸嘴3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吸嘴3的吸料及将吸嘴3上的物镜放置于音圈马达20内,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动作灵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倾角调整机构6包括装设于调整升降机构7的x向电机61、连接于x向电机61输出端的调整件62、装设于调整件62的y向电机63及连接于y向电机63输出端的压件64,所述压件64用于压紧音圈马达20;具体地,所述压件64设置有用于透光的缺口641,所述缺口641呈圆弧状。

实际使用时,调整升降机构7驱动倾角调整机构6下降,倾角调整机构6的压件64将音圈马达20压紧于治具2上,外部的检测装置对音圈马达20与物镜进行检测,当反射的光源超出设定的反射范围时,通过x向电机61驱动调整件62进行转动调整,调整件62带动y向电机63及压件64进行转动调整,同时y向电机63驱动压件64对音圈马达20进行转动调整,从而实现物镜在音圈马达20内的角度或位置的调整,再通过外部的检测装置对音圈马达20与物镜进行检测,直至反射的光源在设定的反射范围内,倾角调整机构6才停止对音圈马达20与物镜的角度或位置的调整,提高了音圈马达20的组件的位置精度,保证了音圈马达20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升降机构7包括装设于安装座1的调整气缸71及连接于调整气缸71输出端的电机固定件72,所述电机固定件72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所述x向电机61装设于电机固定件72;使用时,调整气缸71驱动电机固定件72升降,电机固定件72带动x向电机61升降,从而带动倾角调整机构6升降移动,实现倾角调整机构6中的压件64将音圈马达20压紧于治具2上,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动作灵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于抵消倾角调整机构6自重的自重抵消机构8,所述自重抵消机构8包括连接于安装座1的连接件81、转动连接于连接件81的滚轮83、缠绕于滚轮83的拉带82、滑动连接于安装座1或连接件81的配重块86,所述拉带82的两端分别连接配重块86及倾角调整机构6;实际使用时,通过配重块86对倾角调整机构6的拉力,使拉力抵消倾角调整机构6的重力,从而确保倾角调整机构6对音圈马达20的下压力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防止倾角调整机构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音圈马达20压坏;当然,可根据实际重力的需要,通过增减配重块86的数量,改变自重抵消力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倾角调整机构6校正音圈马达20后的角度的角度固定机构9,所述x向电机61和y向电机63均为双向旋转电机,双向旋转电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x向电机61和y向电机63均连接有角度固定机构9,所述角度固定机构9包括固定块91、装设于固定块91的槽型光电开关92及用于遮挡槽型光电开关92的遮光片93,所述遮光片93连接于x向电机61远离调整件62的输出端或y向电机63远离压件64的输出端;使用时,倾角调整机构6对音圈马达20及物镜的角度调整后,通过槽型光电开关92与遮光片93的配合使用,固定音圈马达20及物镜调整后的角度,防止因x向电机61和y向电机63转动产生的惯性而导致调整后的音圈马达20及物镜的角度发生偏移,保证音圈马达20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马达倾角调整装置还包括用于向吸嘴3的通孔32发射光线的准直仪机构10,所述准直仪机构10包括机架101及装设于机架101的准直仪102,所述准直仪102的发射端对应于通孔32设置,所述准直仪102的发射光线经由通孔32射入音圈马达20内并作用于物镜的表面,通过物镜将光线反射回准直仪102;实际使用时,准直仪102向吸嘴3的通孔32发射光源,光源贯穿通孔32射至物镜的表面,物镜对入射光源进行反射,准直仪102对反射光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从而便于倾角调整机构6对音圈马达20及物镜的角度调整。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