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导轨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34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窗导轨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加工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车窗导轨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一种车窗导轨,其结构可参见图14中经二次整形后成品,由于其形面特征复杂,且形状不规则,加工精度要求高,很难做到一次成型,需要经冲引导孔、剪切、成型、整型、冲孔等多个工步加工成型。其中,模具在制造过程中以及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需对整型结构的相关型面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尺寸符合要求。传统技术中,整型结构的型面为整体结构,对局部型面进行调整较为困难,现有技术中,将需调整的型面部位以整型上模入子和整型下模入子的形式进行设置,整型上模入子和整型下模入子分别设有对应的型面,调节时通过对入子的高度进行加工,以改变型面的相对位置。对于入子的加工,其过程复杂、耗时较长,并且加工后的入子无法恢复原有高度,调整的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窗导轨的加工模具,其能解决现有技术整型型面调节过程复杂、耗时较长,并且局限性大的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整型结构,所述整型结构对于待调整的型面部位设有成对设置的整型上模入子和整型下模入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型上模入子的上端面和所述整型下模入子的下端面分别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有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设有2片以上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垫片组件的各垫片后与相应的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依次贯穿相应的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和所述垫片组件的各垫片后与加工模具的上模结构/下模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加工模具的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之间沿料带行进方向依次设有冲引导孔结构、一次剪切结构、二次剪切结构、一次分离结构、预成型结构、成型结构、一次整型结构、冲孔侧冲结构、二次冲孔结构、二次分离结构和二次整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底板以及设置于上模底板下的一号上模、二号上模和三号上模,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底板以及设置于下模底板上的、并与所述一号上模、二号上模和三号上模一一对应的一号下模、二号下模和三号下模;一号上模和一号下模之间设有所述冲引导孔结构、所述一次剪切结构、所述二次剪切结构、所述一次分离结构;所述二号上模和二号下模之间设有预成型结构、成型结构、一次整型结构;所述三号上模和三号下模之间设有冲孔侧冲结构、二次冲孔结构、二次分离结构和二次整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上模包括固定于上模底板下的一号上模座,所述一号上模座下设有一号卸料板,所述一号下模包括固定于下模底板上的一号下模座,所述一号下模座上固定有一号下模垫板;

所述冲引导孔结构包括引导孔冲头和引导孔凹模套,所述引导孔冲头上端固定于引导孔冲头夹板、其下端贯穿所述一号卸料板后与所述引导孔凹模套配合,所述引导孔冲头夹板固定于所述上模座下的冲引导孔冲头垫板,所述引导孔凹模套固定于一号垫高板,所述一号垫高板固定于所述一号下模垫板上;

所述一次剪切结构包括一次剪切冲头和一次剪切刀口,所述一次剪切冲头上端固定于一次剪切冲头垫板、其下端贯穿所述一号卸料板后与所述一次剪切刀口配合,所述一次剪切冲头垫板固定于所述一号上模座下,所述一次剪切刀口固定于所述一号下模垫板上;

所述二次剪切结构包括二次剪切冲头和二次剪切刀口,所述二次剪切冲头上端固定于二次剪切冲头垫板、其下端贯穿所述一号卸料板后与所述二次剪切刀口配合,所述二次剪切冲头垫板固定于所述一号上模座下,所述二次剪切刀口固定于所述一号下模垫板上;

所述一次分离结构包括一次分离冲头和一次分离刀口,所述一次分离冲头上端固定于一次分离冲头垫板,其下端贯穿所述一号卸料板后与所述一次分离刀口配合,所述一次分离冲头垫板固定于所述一号上模座下,所述分离刀口固定于所述一号下模垫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上模包括固定于上模底板下的二号上模座,所述二号下模包括固定于下模底板上的二号下模座;

所述预成型结构包括预成型上模块和预成型下模块,所述预成型上模块固定于预成型垫高块下并与所述预成型下模块配合,所述预成型垫高块固定于二号上模座下,所述预成型下模块固定于所述二号下模座上;

所述成型结构包括成型上模块和成型下模块,所述成型上模块固定于成型垫高块下并与所述成型下模块配合,所述成型垫高块固定于所述二号上模座下,所述成型下模块固定于所述二号下模座上;

所述一次整形结构包括一次整形上模块、一次整形下模块、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和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所述一次整形上模块固定于一次整形垫高板下并与所述一次整形下模块配合,所述一次整形垫高板固定于所述二号上模座下,所述一次整形下模块固定于所述二号下模座上,所述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固定于所述一次整形上模块,所述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与所述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配合,所述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与所述一次整形下模块两侧部位配合,所述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固定于所述一次整形下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三号上模包括固定于上模底板下的三号上模座,所述三号上模座下设有三号卸料板,所述三号下模包括固定于下模底板上的三号下模座;

所述冲孔侧冲结构包括冲孔侧冲上模块、冲孔侧冲下模块、一次冲孔冲头、一次冲孔凹模套、铲机、侧冲冲头和侧冲凹模套,所述冲孔侧冲上模块固定于所述三号卸料板并与所述冲孔侧冲下模块配合,所述冲孔侧冲下模块固定于所述三号下模座上,所述一次冲孔冲头上部固定于一次冲孔冲头夹板、其下部贯穿所述三号卸料板、冲孔侧冲上模块后与所述一次冲孔凹模套配合,所述一次冲孔冲头夹板固定于所述三号上模座下的垫高座,所述一次冲孔凹模套固定于所述冲孔侧冲下模块上,所述铲机固定于所述三号下模座下,所述侧冲冲头上端通过侧冲冲头夹板、侧冲冲头垫板固定、其下端贯穿所述冲孔侧冲上模块后与所述侧冲凹模套配合,所述侧冲冲头夹板、侧冲冲头垫板构成的整体贯穿所述三号卸料板并通过导柱、导套导向安装于所述冲孔侧冲上模块上,所述侧冲冲头垫板与所述铲机通过斜面配合,所述侧冲凹模套固定于所述冲孔侧冲下模块上;

所述二次冲孔结构包括二次冲孔上模块、二次冲孔下模块、二次冲孔冲头、二次冲孔凹模套,所述二次冲孔上模块固定于所述三号卸料板下并与所述二次冲孔下模块配合,所述二次冲孔下模块固定于所述三号下模座上,所述二次冲孔冲头上部固定于二次冲孔冲头夹板、其下部贯穿所述三号卸料板、二次冲孔上模块后与所述二次冲孔凹模套配合,所述二次冲孔冲头夹板固定于所述三号上模座下的二次冲孔垫高座,所述二次冲孔凹模套固定于所述二次冲孔下模块上;

所述二次分离结构包括二次分离上模块、二次分离下模块、分离冲头、二次分离下模入子,所述二次分离上模块固定于所述三号卸料板下并与所述二次分离下模块配合,所述二次分离下模块固定于所述三号下模座上,所述分离冲头上部固定于二次分离垫高座、其下部贯穿所述三号卸料板、二次分离上模块后与所述二次分离下模入子配合,所述二次分离垫高座固定于所述三号上模座下,所述二次分离下模入子固定于所述二次分离下模块上;

所述二次整形结构包括二次整形上模块、二次整形下模块、二次整形上模入子、二次整形下模入子,所述二次整形上模块固定于二次整形垫高座下、并与所述二次整形下模块配合,所述二次整形上模入子固定于所述二次整形上模块、并与所述二次整形下模入子配合,所述二次整形下模入子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

所述二次整形上模入子包括上模外侧入子和上模内侧入子,所述下模入子包括与所述上模外侧入子、上模内侧入子对应的下模外侧入子、下模内侧入子。

本发明的加工模具,其整型上模入子的上端面和整型下模入子的下端面分别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有垫片组件,通过垫片的叠加和拆卸,实现整型上模入子和整型下模入子的高度的调节,调节过程简单快速,并且该调节过程能够方便的增加或降低高度,适用性更好;第一螺栓用于将垫片组件固定于相应的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能够防止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取出时,垫片松散掉落;第二螺栓用于将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垫片组件固定于相应的上模结构/下模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具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e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f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g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h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j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k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二次整形的下模内侧入子、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垫高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料带加工示意图。

图2~图12中剖面线的图案填充比例未按比例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窗导轨的加工模具,如图1、图12和图13所示,其包括整型结构,整型结构对于待调整的型面部位设有成对设置的整型上模入子和整型下模入子,整型上模入子的上端面和整型下模入子的下端面分别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有垫片组件,垫片组件设有2片以上垫片;可拆卸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螺栓贯穿垫片组件的各垫片后与相应的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固定连接,第二螺栓依次贯穿相应的整型上模入子/整型下模入子和垫片组件的各垫片后与加工模具的上模结构/下模结构固定连接。其中,图12中仅示出了二次整形的下模内侧入子。

具体的,垫片组件、整形下模入子、连接件和下模结构的连接关系如图12所示,可拆卸的连接件为第一螺栓451和第二螺栓452,第一螺栓贯穿垫片组件450的各垫片后与二次整形的下模内侧入子446a固定连接,第二螺栓452依次贯穿下模内侧入子446a、垫片组的各垫片后与下模结构的垫高块448a固定连接;垫片组件、整形上模入子、连接件和上模结构的连接结构与之类似,并未在图中示出。

如图1~图13所示,加工模具的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之间沿料带行进方向依次设有冲引导孔结构、一次剪切结构、二次剪切结构、一次分离结构、预成型结构、成型结构、一次整型结构、冲孔侧冲结构、二次冲孔结构、二次分离结构和二次整型结构。预成型结构、成型结构和整形结构的设置,能够对产品形变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插片开裂;将冲孔侧冲结构、二次冲孔结构置于预成型结构和成型结构之后,能够减小产品形变对位置的影响,精度更好。

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底板101以及设置于上模底板下的一号上模2a、二号上模3a和三号上模4a,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底板102以及设置于下模底板上的、并与一号上模、二号上模和三号上模一一对应的一号下模2b、二号下模3b和三号下模4b;一号上模和一号下模之间设有冲引导孔结构、一次剪切结构、二次剪切结构、一次分离结构;二号上模和二号下模之间设有预成型结构、成型结构、一次整型结构;三号上模和三号下模之间设有冲孔侧冲结构、二次冲孔结构、二次分离结构和二次整型结构。

一号上模包括固定于上模底板101下的一号上模座201,一号上模座201下设有一号卸料板202,一号下模包括固定于下模底板上的一号下模座203,一号下模座203上设有一号下模垫板204;冲引导孔结构包括引导孔冲头211和引导孔凹模套214,引导孔冲头211上端固定于引导孔冲头夹板212、其下端贯穿一号卸料板202后与引导孔凹模214套配合,引导孔冲头夹板212固定于上模座201下的冲引导孔冲头垫板213,引导孔凹模套214固定于一号垫高板215,一号垫高板固定于一号下模垫板204上;一次剪切结构包括一次剪切冲头221、222和一次剪切刀口226、227,一次剪切冲头221、222上端固定于一次剪切冲头垫板223、其下端贯穿一号卸料板202后与一次剪切刀口226、227配合,一次剪切冲头垫板223固定于上模座201下,图中,224为一次剪切冲头夹板,与一次剪切冲头垫板223配合,一次剪切刀口226、227固定于一号下模垫板204上的一次剪切下模板225;二次剪切结构包括二次剪切冲头231、232和二次剪切刀口237、238,二次剪切冲头231、232上端固定于二次剪切冲头垫板233、235、其下端贯穿一号卸料板后与二次剪切刀口237、238配合,图中234为二次剪切冲头夹板,与二次剪切冲头垫板235配合,二次剪切冲头垫板233、235固定于一号上模座201下,二次剪切刀口237、238分别固定于一号下模垫板204上的二次剪切下模板236;一次分离结构包括一次分离冲头241和一次分离刀口244,一次分离冲头241上端固定于一次分离冲头垫板242、其下端贯穿一号卸料板202后与一次分离刀口244配合,一次分离冲头垫板242固定于一号上模座201下,分离刀口244固定于一号下模垫板上的一次分离下模板243。

二号上模包括固定于上模底板下的二号上模座301,二号下模包括固定于下模底板上的二号下模座302;预成型结构包括预成型上模块和预成型下模块,预成型上模块311固定于预成型垫高块312下并与预成型下模块配合,预成型垫高块312固定于二号上模座301下,预成型下模块固定于二号下模座302上;成型结构包括成型上模块321和成型下模块323,成型上模块固定于成型垫高块322下并与成型下模块323配合,成型垫高块322固定于二号上模座301下,成型下模块323固定于二号下模座302上;一次整形结构包括一次整形上模块331、一次整形下模块336、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333a、333b、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334a、334b和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337a、337b,一次整形上模块331固定于一次整形垫高板332下并与一次整形下模块336配合,一次整形垫高板332固定于二号上模座301下,一次整形下模块336固定于二号下模座302上,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333a、333b、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334a、334b固定于一次整形上模块331,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333a、333b与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337a、337b配合,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334a、334b与一次整形下模块336两侧部位的型面配合,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337a、337b固定于一次整形下模块302;其中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334a、334b内对应固定有小入子335a、335b。

三号上模4a包括固定于上模底板101下的三号上模座401,三号上模座401下设有三号卸料板402,三号下模4b包括固定于下模底板上的三号下模座403;冲孔侧冲结构包括冲孔侧冲上模块416、冲孔侧冲下模块417、一次冲孔冲头411、一次冲孔凹模套418、铲机415、侧冲冲头413和侧冲凹模套419,冲孔侧冲上模块416固定于三号卸料板402下并与冲孔侧冲下模块417配合,冲孔侧冲下模块417固定于三号下模座403上,一次冲孔冲头411上部固定于一次冲孔冲头夹板、其下部贯穿三号卸料板402、冲孔侧冲上模块416后与一次冲孔凹模套418配合,一次冲孔冲头夹板固定于三号上模座下的冲孔侧冲垫高座412,一次冲孔凹模套418固定于冲孔侧冲下模块417上,铲机415固定于三号下模座401下,侧冲冲头413上端通过侧冲冲头夹板、侧冲冲头垫板414固定、其下端贯穿冲孔侧冲上模块后与侧冲凹模套419配合,侧冲冲头夹板、侧冲冲头垫板构成的整体贯穿三号卸料板402并通过导柱、导套导向安装于冲孔侧冲上模块上,侧冲冲头垫板414与铲机415通过斜面配合,侧冲凹模套固定于冲孔侧冲下模块417上;二次冲孔结构包括二次冲孔上模块423、二次冲孔下模块426、二次冲孔冲头421、422、二次冲孔凹模套427、428,二次冲孔上模块425固定于三号卸料板402下并与二次冲孔下模块426配合,二次冲孔下模块426固定于三号下模座403上,二次冲孔冲头421、422上部固定于二次冲孔冲头夹板、其下部贯穿三号卸料板、二次冲孔上模块425后与二次冲孔凹模套427、428配合,二次冲孔冲头421、422对应的二次冲孔冲头夹板分别固定于三号上模座下的二次冲孔垫高座424、423,二次冲孔凹模套427、428固定于二次冲孔下模块426上;二次分离结构包括二次分离上模块433、二次分离下模块434、分离冲头431、二次分离下模入子435,二次分离上模433块固定于三号卸料板402下并与二次分离下模块434配合,二次分离下模块434固定于三号下模座403上,分离冲头431上部固定于二次分离垫高座432、其下部贯穿三号卸料板402、二次分离上模块433后与二次分离下模入子435配合,二次分离垫高座432固定于三号上模座401下,二次分离下模入子435固定于二次分离下模块434上;二次整形结构包括二次整形上模块445a、445b、二次整形下模块448a、448b、二次整形上模入子、二次整形下模入子,二次整形上模块445a、445b固定于二次整形垫高座449、并与二次整形下模块配合,二次整形垫高座449固定于三号上模座401下,二次整形上模入子固定于二次整形上模块、并与二次整形下模入子配合,二次整形下模入子固定于下模座上。二次整形上模入子包括上模外侧入子443a、443b和上模内侧入子441a、441b,下模入子包括与上模外侧入子、上模内侧入子对应的下模外侧入子447a、447b、下模内侧入子446a、446b,上模外侧入子443a、443b和上模内侧入子441a、441b固定有小入子442a、442b、444a、444b。

使用本发明的模具对车窗导轨进行加工,将料带放置于导料机构,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一次合模,同时完成11个工步,如图14所示,具体加工过程如下:

第一工步:冲引导孔结构的引导孔冲头和引导孔凹模套配合,对料带进行引导孔冲孔;

第二工步:一次剪切结构的一次剪切冲头和一次剪切刀口配合,对已冲好引导孔的料带两侧以及相邻两个料带单元的中间连接部位进行一次剪切;

第三工步:二次剪切结构的二次剪切冲头和二次剪切刀口配合,对已完成上述第二工步的料带的相邻两个料带单元的中间连接部位进行二次剪切;

第四工步:一次分离结构的分离冲头和分离刀口配合,对已完成上述第三工步的料带的相邻两个料带单元的中间连接处切断,一次将产品从料带上分离;

第五工步,预成型结构的预成型上模块和预成型下模块配合,对第四工步完成的料带单元进行预成型;

第六工步,成型结构的上模块和成型下模块配合,对已完成第五工步的料带单元进行成型;

第七工步,一次整形结构的一次整形上模块、一次整形下模块、一次整形上模内侧入子、一次整形上模外侧入子和一次整形下模内侧入子配合,对已完成第六工步的料带单元进行整形;

第八工步,冲孔侧冲结构的一次冲孔冲头与一次冲孔凹模套配合、侧冲冲头和侧冲凹模套配合,对已完成第七工步的料带单元进行一次冲孔,完成零件上冲孔角度比较接近,且孔位关联度比较高的部分孔的加工;

第九工步,二次冲孔结构的二次冲孔冲头、二次冲孔凹模套配合,对已完成第八工步的料带单元进行二次冲孔,完成零件剩余冲孔角度比较近,孔之间位置度关联要求比较高的孔的加工;

第十工步,二次分离结构的分离冲头、二次分离下模刀口配合,对已完成第九工步的料带单元进行分离,形成两个独立的零件;

第十一工步,二次整形结构的二次整形上模块、二次整形下模块、二次整形上模入子、二次整形下模入子相互配合,对第十工步获得的独立零件进行整形,最终获得成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