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588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属于电路板自动铣削机领域。



背景技术:

铣削是指使用旋转的多刃刀具切削工件,是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工作时刀具旋转,工件移动工件也可以固定,但此时旋转的刀具还必须移动。

但是现有技术在铣削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及喷淋时产生的水,由于技术不完善不能及时对粉尘杂质及污水进行分类回收,使得粉尘杂质会四处溅落,清理不便,增加了清洁工作量,水源四处流开,造成水源的浪费,并且作业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使得作业员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铣削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及喷淋时产生的水,由于技术不完善不能及时对粉尘杂质及污水进行分类回收,使得粉尘杂质会四处溅落,清理不便,增加了清洁工作量,水源四处流开,造成水源的浪费,并且作业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使得作业员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其结构包括微型电机、水平移动装置、铣削刀、尘水收集装置、尘水渗透孔、工作台、集合箱、机体、脚垫、滑槽导轨、控制器、电机、垂直移动装置,所述机体的底面4个角部位上均安装有之相互垂直的脚垫,所述脚垫设置有4个,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有与之采用机械连接的滑槽导轨,所述滑槽导轨与水平移动装置的底部两内端活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的一侧安装有与之采用传动连接的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的正面上设置有与之相互垂直的垂直移动装置,所述垂直移动装置的正面上机械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底面中心位置与铣削刀相连接,所述铣削刀垂直设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工作台通过集合箱与机体相连接,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尘水渗透孔,所述尘水渗透孔为矩形机构并且呈等距式分布设置,所述尘水渗透孔与集合箱相通,所述集合箱与尘水收集装置相连接;

所述尘水收集装置由卸料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主传动机构、箱子构成,所述卸料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主传动机构均设于与之相连接的箱子的内部,所述卸料机构设于第一升降机构的上方并且两者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相配合,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设于主传动机构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有卸料板、弧形架、弧形槽、固定块、外筒、内弹簧、内杆、铰链座,所述卸料板的一端上固定有圆柱体结构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于弧形槽并且与弧形架活动配合,所述弧形槽开设在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弧形架上,所述卸料板的底面固定有铰链座,所述铰链座与内杆的一端采用铰链连接,所述内杆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底面通过内弹簧与内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外筒的外底部通过铰链座与箱子相连接,所述铰链座设置有两个,所述卸料板靠近固定块的一端与箱子的内端铰链连接,所述卸料板的另一端与箱子活动连接,所述弧形架的底部与箱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钢丝绳、第一双滑轮、小孔、套筒、支撑板、复位弹簧、滑座、伸缩杆、双面齿条板、u型架、第一齿轮,所述伸缩杆从下自上贯穿于套筒并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套筒的内顶面通过复位弹簧与伸缩杆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一双滑轮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双滑轮设于套筒的上方,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依次穿过小孔、复位弹簧与伸缩杆的顶面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小孔开设在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套筒的顶面中心,所述伸缩杆的底部一端与u型架采用机械连接,所述u型架上安装有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双面齿条板的一侧面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双面齿条板设置在与之滑动连接的滑座上,所述滑座的顶面与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远离滑座的一端与套筒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侧面固定在箱子的内壁,所述第一双滑轮也与箱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块,所述双面齿条板的另一侧面与第一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一辊筒、第二齿轮、第一传动带、第二辊筒、第二传动带、圆盘、第三辊筒、固定盘、铰链板、第二双滑轮、第二钢丝绳、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辊筒贯穿于与之过盈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辊筒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从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设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二辊筒上,所述第二辊筒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于第三辊筒,所述第三辊筒上贯穿有与之采用过度配合的圆盘,所述圆盘与固定盘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固定盘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下个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通过第二双滑轮连接于铰链板,所述铰链板的顶面与卸料板的底面活动接触,所述第二齿轮与双面齿条板的另一侧面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均与箱子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铰链板与箱子进行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有支座、固定板、弹簧、限位柱、第三钢丝绳、定滑轮、单面齿条板、第三传动带、传动轮盘、旋转板、第三齿轮、第四辊筒、活动板、固定滑座,所述支座平行且对称的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支座的底面与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弹簧与另一个所述的支座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所述支座的顶面与限位柱的底面贴合接触,所述限位柱贯穿于与之间隙配合的弹簧而与固定板的底面中心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板、弹簧、限位柱的组合式呈等距式布设有三个及以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连接于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滑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远离定滑轮的一端与单面齿条板的底面垂直连接,所述单面齿条板与第三齿轮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齿轮套设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四辊筒上,所述第四辊筒通过第三传动带与传动轮盘连接,所述传动轮盘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支座、定滑轮、固定滑座均与箱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有活动顶座、转轴、第一传动齿轮、微型电机、减震底座、电机启动开关、微型电机控制器、空心筒、弹簧限位板、压缩弹簧、内筒,所述内筒贯穿于空心筒并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空心筒的内底面通过压缩弹簧与内筒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空心筒内底面垂直连接的弹簧限位板,所述弹簧限位板平行且对称的固定有两块,所述微型电机控制器位于空心筒的一侧,所述微型电机控制器上设置有电机启动开关,所述电机启动开关与减震底座活动接触,所述内筒的顶面与减震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底座与微型电机的底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微型电机上设置有与之相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活动顶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平行设于活动顶座的下方并且与转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旋转板与活动顶座活动接触,所述空心筒及微型电机控制器的底面均与箱子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连接于第三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二传动齿轮、支座、传动螺杆、规则螺纹、第四齿轮、第四传动带、环形杆、圆柱杆、环形槽、第五辊筒、旋转圆盘、推杆、刮板,所述传动螺杆的两末端均贯穿有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支座,所述传动螺杆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方设有与传动螺杆为一体化结构的规则螺纹,所述规则螺纹与第四齿轮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套设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五辊筒上,所述第五辊筒通过第四传动带与旋转圆盘相连接,所述旋转圆盘上固定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贯穿于环形槽与环形杆活动配合,所述环形杆的一侧中心位置与推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刮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于与之采用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刮板、支座、第五辊筒均与箱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有电机支座、下皮带轮、皮带、上皮带轮、电机、纵向传动齿轮、旋转支杆、支撑座、旋转支杆、横向传动齿轮、风机,所述电机支座上放置有与之采用机械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轮,所述下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上皮带轮连接,所述上皮带轮贯穿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旋转支杆上,所述旋转支杆上还套设有纵向传动齿轮,所述纵向传动齿轮与横向传动齿轮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传动齿轮贯穿于旋转支杆上,所述旋转支杆的底部与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杆的顶部安装有风机,所述电机支座的一侧与箱子的另一内壁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杆的两端均与箱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子包括有尘水进口、箱体、通风口、卸料板限位座、纵向支撑板、第一分隔板、通孔、密集过滤网、粉尘收集盒、集水筒、第二分隔板,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与分隔板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箱体的内顶面留有缝隙,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密集过滤网,所述密集过滤网的一端与分隔板相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连接于粉尘收集盒连接,所述粉尘收集盒内嵌于集水筒上,所述集水筒的一侧与第一分隔板活动接触,所述集水筒的另一侧接触于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与第一分隔板相互平行并且与箱体的内底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与第一分隔板之间设有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的顶部与箱体的内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纵向撑板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方设有与纵向撑板相连接的卸料板限位座,所述通风口与尘水进口相通,所述尘水进口开设于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箱体上,所述尘水进口与集合箱相连通,所述卸料板限位座与卸料板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卸料板的一端铰链连接于箱体的内壁,所述弧形架、第一双滑轮、套筒均与箱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第五辊筒的两端均与箱体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铰链板与第二分隔板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支座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分隔板,另一侧与第一分隔板相连接,顶面则与集水筒的底面贴合接触,所述空心筒的底面与箱体的内底面垂直连接,所述支座、电机支座、支撑座的一侧均与箱体的另一内壁连接,所述推杆与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刮板的底面与密集过滤网贴合接触。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启动设备,使得电机驱动下皮带轮进行转动,下皮带轮带动皮带从而带动上皮带轮旋转运动,使得旋转支杆旋转,从而带动第三传动齿轮旋转,因动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相啮合,故第四传动齿轮在第三传动齿轮的带动下使得风机支杆发生联动,从而驱动风机进行旋转,铣削的粉尘及铣削工作时喷淋水在风机的作用下从透过尘水渗入孔流向尘水进口进入箱体,卸料板由于受到尘水的重力使得内杆向外筒内缩,同时内弹簧由原状被压缩,因固定块固定在卸料板上,故固定块随卸料板的下降而在弧形槽上做向下的弧形运动,同时减小对第一钢丝绳的拉力,第一钢丝绳的长度固定,减小的拉力等于复位弹簧释放的推力,故使得复位弹簧被压缩要复位而对伸缩杆提供方向向下的推力,使得伸缩杆向套筒外伸,伸缩杆外伸带动第一齿轮下降,因第一齿轮与双面齿条板相啮合,故第一齿轮下降的同时做顺时针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双面齿条板向滑座外伸,双面齿条板与第二齿轮啮合,故第二齿轮随双面齿条板的下降而做与第一齿轮相反方向的逆时针旋转运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一辊筒旋转,在第一传动带的辅助作用下使得第二从动轮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辊筒旋转,第二辊筒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第三辊筒旋转,从而带动圆盘做与第二齿轮相同方向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从而对第二钢丝绳产生拉力,因第二钢丝绳长度唯一,故将铰链板上拉,此时卸料板受到铰链板的限制,尘水从卸料板顺势流向密集过滤网上,水从密集过滤网渗入留入集水筒内,大于密集过滤网上孔的粉尘留在密集过滤网上,集水筒内集有水使其对支座产生压力,使得弹簧受压由原状被压缩,从而带动支座下降,直至受到限位柱的限制,固定板随支座下降时增大了对第二钢丝绳的拉力,因第二钢丝绳的长度固定,一端下降则另一端上升,故单面齿条板上升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终而使得旋转板随传动轮盘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并且对活动顶座产生压力,使得压缩弹簧由原状被压缩带动减震底座下降,减震底座下将使得微型电机、第一传动齿轮也下将,此时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减震底座触动了电机启动开关,使得微型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传动齿轮随第一传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传动螺杆旋转,进而带动第四齿轮旋转,旋转圆盘在第四传动带的带动下使得圆柱杆随旋转圆盘旋转,相对于旋转圆盘,圆柱杆的静止的,相对于环形杆,圆柱杆是运动的,故使得于环形杆在圆柱杆的带动下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将粉尘从前推向粉尘收集盒,如此规律范推尘,能够避免密集过滤网发生堵塞现象;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自动铣削机设置有尘水收集装置,能够对尘水收集进行的同时具有将粉尘和水源进行分类收集,使得粉尘杂质不会四处溅落,清理方便,减少了清洁工作量,减轻了作业员的工作负担,水源不会四处流开,避免水源的浪费,能够回收利用,为作业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作业员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尘水收集装置的内部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尘水收集装置的内部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微型电机-1、水平移动装置-2、铣削刀-3、尘水收集装置-4、尘水渗透孔-5、工作台-6、集合箱-7、机体-8、脚垫-9、滑槽导轨-10、控制器-11、电机-12、垂直移动装置-13、卸料机构-41、第一升降机构-42、第一传动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第二传动机构-45、第三传动机构-46、主传动机构-47、箱子-48、卸料板-4101、弧形架-4102、弧形槽-4103、固定块-4104、外筒-4105、内弹簧-4106、内杆-4107、铰链座-4108、第一钢丝绳-4201、第一双滑轮-4202、小孔-4203、套筒-4204、支撑板-4205、复位弹簧-4206、滑座-4207、伸缩杆-4208、双面齿条板-4209、u型架-4210、第一齿轮-4211、第一辊筒-4301、第二齿轮-4302、第一传动带-4303、第二辊筒-4304、第二传动带-4305、圆盘-4306、第三辊筒-4307、固定盘-4308、铰链板-4309、第二双滑轮-4310、第二钢丝绳-4311、第二从动轮-4312、支座-4401、固定板-4402、弹簧-4403、限位柱-4404、第三钢丝绳-4405、定滑轮-4406、单面齿条板-4407、第三传动带-4408、传动轮盘-4409、旋转板-4410、第三齿轮-4411、第四辊筒-4412、活动板-4413、固定滑座-4414、活动顶座-4501、转轴-4502、第一传动齿轮-4503、微型电机-4504、减震底座-4505、电机启动开关-4506、微型电机控制器-4507、空心筒-4508、弹簧限位板-4509、压缩弹簧-4510、内筒-4511、第二传动齿轮-4601、支座-4602、传动螺杆-4603、规则螺纹-4604、第四齿轮-4605、第四传动带-4606、环形杆-4607、圆柱杆-4608、环形槽-4609、第五辊筒-4610、旋转圆盘-4611、推杆-4612、刮板-4613、电机支座-4701、下皮带轮-4702、皮带-4703、上皮带轮-4704、电机-4705、纵向传动齿轮-4706、旋转支杆-4707、支撑座-4708、旋转支杆-4709、横向传动齿轮-4710、风机-4711、尘水进口-4801、箱体-4802、通风口-4803、卸料板限位座-4804、纵向支撑板-4805、第一分隔板-4806、通孔-4807、密集过滤网-4808、粉尘收集盒-4809、集水筒-4810、第二分隔板-48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路板自动铣削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微型电机1、水平移动装置2、铣削刀3、尘水收集装置4、尘水渗透孔5、工作台6、集合箱7、机体8、脚垫9、滑槽导轨10、控制器11、电机12、垂直移动装置13,所述机体8的底面4个角部位上均安装有之相互垂直的脚垫9,所述脚垫9设置有4个,所述机体8的左右两侧均有与之采用机械连接的滑槽导轨10,所述滑槽导轨10与水平移动装置2的底部两内端活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2的一侧安装有与之采用传动连接的的电机12,所述电机12与控制器11电连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2的正面上设置有与之相互垂直的垂直移动装置13,所述垂直移动装置13的正面上机械连接有微型电机1,所述微型电机1的底面中心位置与铣削刀3相连接,所述铣削刀3垂直设于工作台6的上方,所述工作台6通过集合箱7与机体8相连接,所述工作台6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尘水渗透孔5,所述尘水渗透孔5为矩形机构并且呈等距式分布设置,所述尘水渗透孔5与集合箱7相通,所述集合箱7与尘水收集装置4相连接;

所述尘水收集装置4由卸料机构41、第一升降机构42、第一传动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第二传动机构45、第三传动机构46、主传动机构47、箱子48构成,所述卸料机构41、第一升降机构42、第一传动机构43、第二升降机构44、第二传动机构45、第三传动机构46、主传动机构47均设于与之相连接的箱子48的内部,所述卸料机构41设于第一升降机构42的上方并且两者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2与第一传动机构43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4与第二传动机构4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45与第三传动机构46相配合,所述第三传动机构46设于主传动机构47的下方。

所述卸料机构41包括有卸料板4101、弧形架4102、弧形槽4103、固定块4104、外筒4105、内弹簧4106、内杆4107、铰链座4108,所述卸料板4101的一端上固定有圆柱体结构的固定块4104,所述固定块4104贯穿于弧形槽4103并且与弧形架4102活动配合,所述弧形槽4103开设在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弧形架4102上,所述卸料板4101的底面固定有铰链座4108,所述铰链座4108与内杆4107的一端采用铰链连接,所述内杆4107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外筒4105,所述外筒4105的内底面通过内弹簧4106与内杆4107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外筒4105的外底部通过铰链座4108与箱子48相连接,所述铰链座4108设置有两个,所述卸料板4101靠近固定块4104的一端与箱子48的内端铰链连接,所述卸料板4101的另一端与箱子48活动连接,所述弧形架4102的底部与箱子4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104与第一升降机构42相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2包括有第一钢丝绳4201、第一双滑轮4202、小孔4203、套筒4204、支撑板4205、复位弹簧4206、滑座4207、伸缩杆4208、双面齿条板4209、u型架4210、第一齿轮4211,所述伸缩杆4208从下自上贯穿于套筒4204并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套筒4204的内顶面通过复位弹簧4206与伸缩杆4208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4201与第一双滑轮4202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双滑轮4202设于套筒4204的上方,所述第一钢丝绳4201的一端依次穿过小孔4203、复位弹簧4206与伸缩杆4208的顶面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小孔4203开设在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套筒4204的顶面中心,所述伸缩杆4208的底部一端与u型架4210采用机械连接,所述u型架4210上安装有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一齿轮4211,所述第一齿轮4211与双面齿条板4209的一侧面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双面齿条板4209设置在与之滑动连接的滑座4207上,所述滑座4207的顶面与支撑板4205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205远离滑座4207的一端与套筒4204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套筒4204的另一侧面固定在箱子48的内壁,所述第一双滑轮4202也与箱子4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4201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块4104,所述双面齿条板4209的另一侧面与第一传动机构43进行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3包括有第一辊筒4301、第二齿轮4302、第一传动带4303、第二辊筒4304、第二传动带4305、圆盘4306、第三辊筒4307、固定盘4308、铰链板4309、第二双滑轮4310、第二钢丝绳4311、第二从动轮4312,所述第一辊筒4301贯穿于与之过盈配合的第二齿轮4302,所述第一辊筒4301通过第一传动带4303与第二从动轮4312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4312套设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二辊筒4304上,所述第二辊筒4304通过第二传动带4305连接于第三辊筒4307,所述第三辊筒4307上贯穿有与之采用过度配合的圆盘4306,所述圆盘4306与固定盘430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固定盘4308的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绳4311的一端下个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4311的一端通过第二双滑轮4310连接于铰链板4309,所述铰链板4309的顶面与卸料板4101的底面活动接触,所述第二齿轮4302与双面齿条板4209的另一侧面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4301、第二辊筒4304、第三辊筒4307均与箱子48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铰链板4309与箱子48进行铰链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44包括有支座4401、固定板4402、弹簧4403、限位柱4404、第三钢丝绳4405、定滑轮4406、单面齿条板4407、第三传动带4408、传动轮盘4409、旋转板4410、第三齿轮4411、第四辊筒4412、活动板4413、固定滑座4414,所述支座4401平行且对称的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支座4401的底面与固定板440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402通过弹簧4403与另一个所述的支座4401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所述支座4401的顶面与限位柱4404的底面贴合接触,所述限位柱4404贯穿于与之间隙配合的弹簧4403而与固定板4402的底面中心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板4402、弹簧4403、限位柱4404的组合式呈等距式布设有三个及以上,所述第三钢丝绳4405的一端与固定板4402相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4405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4406连接于活动板4413,所述活动板4413与固定滑座4414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4413远离定滑轮4406的一端与单面齿条板4407的底面垂直连接,所述单面齿条板4407与第三齿轮4411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齿轮4411套设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四辊筒4412上,所述第四辊筒4412通过第三传动带4408与传动轮盘4409连接,所述传动轮盘4409的中心位置与旋转板44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4410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机构45活动连接,所述支座4401、定滑轮4406、固定滑座4414均与箱子48相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45包括有活动顶座4501、转轴4502、第一传动齿轮4503、微型电机4504、减震底座4505、电机启动开关4506、微型电机控制器4507、空心筒4508、弹簧限位板4509、压缩弹簧4510、内筒4511,所述内筒4511贯穿于空心筒4508并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空心筒4508的内底面通过压缩弹簧4510与内筒4511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45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空心筒4508内底面垂直连接的弹簧限位板4509,所述弹簧限位板4509平行且对称的固定有两块,所述微型电机控制器4507位于空心筒4508的一侧,所述微型电机控制器4507上设置有电机启动开关4506,所述电机启动开关4506与减震底座4505活动接触,所述内筒4511的顶面与减震底座4505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底座4505与微型电机4504的底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微型电机4504上设置有与之相连接的转轴4502,所述转轴4502的顶部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活动顶座450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503平行设于活动顶座4501的下方并且与转轴450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旋转板4410与活动顶座4501活动接触,所述空心筒4508及微型电机控制器4507的底面均与箱子48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503连接于第三传动机构46。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46包括有第二传动齿轮4601、支座4602、传动螺杆4603、规则螺纹4604、第四齿轮4605、第四传动带4606、环形杆4607、圆柱杆4608、环形槽4609、第五辊筒4610、旋转圆盘4611、推杆4612、刮板4613,所述传动螺杆4603的两末端均贯穿有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支座4602,所述传动螺杆4603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460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601上方设有与传动螺杆4603为一体化结构的规则螺纹4604,所述规则螺纹4604与第四齿轮4605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4605套设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五辊筒4610上,所述第五辊筒4610通过第四传动带4606与旋转圆盘4611相连接,所述旋转圆盘4611上固定有圆柱杆4608,所述圆柱杆4608贯穿于环形槽4609与环形杆4607活动配合,所述环形杆4607的一侧中心位置与推杆4612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推杆4612的另一端安装有刮板4613,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601啮合于与之采用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4503,所述刮板4613、支座4602、第五辊筒4610均与箱子48连接。

所述主传动机构47包括有电机支座4701、下皮带轮4702、皮带4703、上皮带轮4704、电机4705、纵向传动齿轮4706、旋转支杆4707、支撑座4708、旋转支杆4709、横向传动齿轮4710、风机4711,所述电机支座4701上放置有与之采用机械连接的电机4705,所述电机4705的一端安装有下皮带轮4702,所述下皮带轮4702通过皮带4703与上皮带轮4704连接,所述上皮带轮4704贯穿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旋转支杆4707上,所述旋转支杆4707上还套设有纵向传动齿轮4706,所述纵向传动齿轮4706与横向传动齿轮4710采用相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横向传动齿轮4710贯穿于旋转支杆4709上,所述旋转支杆4709的底部与支撑座4708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杆4709的顶部安装有风机4711,所述电机支座4701的一侧与箱子48的另一内壁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杆4707的两端均与箱子48连接。

所述箱子48包括有尘水进口4801、箱体4802、通风口4803、卸料板限位座4804、纵向支撑板4805、第一分隔板4806、通孔4807、密集过滤网4808、粉尘收集盒4809、集水筒4810、第二分隔板4811,所述箱体4802的内底面与分隔板4806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分隔板4806的顶部与箱体4802的内顶面留有缝隙,所述分隔板4806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孔4807,所述通孔4807的下方设有密集过滤网4808,所述密集过滤网4808的一端与分隔板4806相连接,所述分隔板4806的另一端连接于粉尘收集盒4809连接,所述粉尘收集盒4809内嵌于集水筒4810上,所述集水筒4810的一侧与第一分隔板4806活动接触,所述集水筒4810的另一侧接触于第二分隔板4811,所述第二分隔板4811与第一分隔板4806相互平行并且与箱体4802的内底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4811与第一分隔板4806之间设有纵向支撑板4805,所述纵向支撑板4805的顶部与箱体4802的内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纵向撑板4805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风口4803,所述通风口4803的下方设有与纵向撑板4805相连接的卸料板限位座4804,所述通风口4803与尘水进口4801相通,所述尘水进口4801开设于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箱体4802上,所述尘水进口4801与集合箱7相连通,所述卸料板限位座4804与卸料板410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卸料板4101的一端铰链连接于箱体4802的内壁,所述弧形架4102、第一双滑轮4202、套筒4204均与箱体4802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辊筒4301、第二辊筒4304、第三辊筒4307、第四辊筒4412、第五辊筒4610的两端均与箱体4802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铰链板4309与第二分隔板4811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支座4401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分隔板4811,另一侧与第一分隔板4806相连接,顶面则与集水筒4810的底面贴合接触,所述空心筒4508的底面与箱体4802的内底面垂直连接,所述支座4602、电机支座4701、支撑座4708的一侧均与箱体4802的另一内壁连接,所述推杆4612与通孔4807间隙配合,所述刮板4613的底面与密集过滤网4808贴合接触。

本专利所说的第四传动带4606,是将原动机的电机或发动机旋转产生的动力,通过带轮由胶带传导到机械设备上,故又称之为动力带。它是机电设备的核心联结部件,种类异常繁多,用途极为广泛。

工作原理:启动设备,使得电机4705驱动下皮带轮4702进行转动,下皮带轮4702带动皮带4703从而带动上皮带轮4704旋转运动,使得旋转支杆4707旋转,从而带动第三传动齿轮4706旋转,因动第三传动齿轮4706与第四传动齿轮4710相啮合,故第四传动齿轮4710在第三传动齿轮4706的带动下使得风机支杆4709发生联动,从而驱动风机4711进行旋转,铣削的粉尘及铣削工作时喷淋水在风机4711的作用下从透过尘水渗入孔流向尘水进口4801进入箱体4802,卸料板4101由于受到尘水的重力使得内杆4107向外筒4105内缩,同时内弹簧4106由原状被压缩,因固定块4104固定在卸料板4101上,故固定块4104随卸料板4101的下降而在弧形槽4103上做向下的弧形运动,同时减小对第一钢丝绳4106的拉力,第一钢丝绳410的长度固定,减小的拉力等于复位弹簧4206释放的推力,故使得复位弹簧4206被压缩要复位而对伸缩杆4208提供方向向下的推力,使得伸缩杆4208向套筒4204外伸,伸缩杆4208外伸带动第一齿轮4211下降,因第一齿轮4211与双面齿条板4209相啮合,故第一齿轮4211下降的同时做顺时针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双面齿条板4209向滑座4207外伸,双面齿条板4209与第二齿轮4302啮合,故第二齿轮4302随双面齿条板4209的下降而做与第一齿轮4211相反方向的逆时针旋转运动,第一齿轮4211驱动第一辊筒4301旋转,在第一传动带4303的辅助作用下使得第二从动轮4312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辊筒4304旋转,第二辊筒4304通过第二传动带4305带动第三辊筒4307旋转,从而带动圆盘4306做与第二齿轮4302相同方向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从而对第二钢丝绳4308产生拉力,因第二钢丝绳4308长度唯一,故将铰链板4309上拉,此时卸料板4101受到铰链板4309的限制,尘水从卸料板4101顺势流向密集过滤网4808上,水从密集过滤网4808渗入留入集水筒4810内,大于密集过滤网4808上孔的粉尘留在密集过滤网4808上,集水筒4810内集有水使其对支座4401产生压力,使得弹簧4403受压由原状被压缩,从而带动支座4401下降,直至受到限位柱4404的限制,固定板4402随支座4401下降时增大了对第二钢丝绳4405的拉力,因第二钢丝绳4405的长度固定,一端下降则另一端上升,故单面齿条板4407上升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4411顺时针旋转,终而使得旋转板4410随传动轮盘4409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并且对活动顶座4501产生压力,使得压缩弹簧4510由原状被压缩带动减震底座4505下降,减震底座4505下将使得微型电机4502、第一传动齿轮4503也下将,此时第一传动齿轮4503与第二传动齿轮4601相啮合,减震底座4505触动了电机启动开关4506,使得微型电机4504驱动转轴4502转动,从而使得第二传动齿轮4601随第一传动齿轮4503旋转,从而带动传动螺杆4603旋转,进而带动第四齿轮4605旋转,旋转圆盘4611在第四传动带4606的带动下使得圆柱杆4608随旋转圆盘4611旋转,相对于旋转圆盘4611,圆柱杆4608的静止的,相对于环形杆4607,圆柱杆4608是运动的,故使得于环形杆4607在圆柱杆4608的带动下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将粉尘从前推向粉尘收集盒4809,如此规律范推尘,能够避免密集过滤网发生堵塞现象。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铣削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及喷淋时产生的水,由于技术不完善不能及时对粉尘杂质及污水进行分类回收,使得粉尘杂质会四处溅落,清理不便,增加了清洁工作量,水源四处流开,造成水源的浪费,并且作业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使得作业员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对尘水收集进行的同时具有将粉尘和水源进行分类收集,使得粉尘杂质不会四处溅落,清理方便,减少了清洁工作量,减轻了作业员的工作负担,水源不会四处流开,避免水源的浪费,能够回收利用,为作业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作业员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保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