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062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的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在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孔系非EQS分布,但有位置精度的要求。(2)孔系分布在不同表面,且不同表面的孔系有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3)某些孔系所在的面处于深孔中,不便于加工。(4)小批量生产,要考虑生产效率。

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最难于加工的主要是轴套内孔中的螺纹孔,由于其所处的位置较深,且螺纹孔径较小,加工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采用钻模加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在钻模板上适当加长钻套,钻套的加长不仅起到导向的作用,还可以稳定位置,消除加工时的摆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钻头的强度。

然而钻模加工的成本较高,只有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才划算,而且结构复杂,装卸较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快捷的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包括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和固定所述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定位模板,所述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顶部、轴套部和底座,所述顶部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顶部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轴套部包括一横截面呈圆环形的侧壁和将所述侧壁的中端连接的圆环形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中心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侧壁的内部连通,所述平板的顶面于所述通孔的外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22,所述底座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定位模板包括基板和自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延伸的固定轴,所述基板紧贴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且所述基板上设有基准孔,且所述基准孔与所述底座上的其中一第三连接孔相对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轴套部的通孔相对应,所述固定轴的直径与所述轴套部的通孔的孔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操作轻易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有八个,且均为螺纹孔,呈非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中心与所述顶部的中心连通且同轴,且孔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较所述侧壁的孔径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孔有五个,且均为螺纹孔,呈非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中心与所述侧壁的中心的孔径相同且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孔有六个,且均为螺纹孔,呈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的剖视图。该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包括该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和固定该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定位模板4。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该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顶部1、轴套部2和底座3。

顶部1为中空的圆柱体,其中心为贯穿顶部1的圆形的第一通孔11。顶部1具有一圆环形的上表面12。上表面12于第一通孔11的外部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3,于本实施例中,该若干第一连接孔13有8个,且均为螺纹孔,呈非均匀分布。

轴套部2为上下贯通的圆柱体,其包括一横截面呈圆环形的侧壁21和将侧壁21的中下端连接的圆环形的平板22。侧壁21的中心为与第一通孔11连通且同轴的第二通孔211,且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211的孔径相同。平板22的中心为与第二通孔21连通且同轴的第三通孔221,且第三通孔221较第二通孔211的直径小。平板22的顶面于第三通孔221的外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22,于本实施例中,该若干第二连接孔222有5个,且均为螺纹孔,呈非均匀分布。

底座3为中空的圆柱体,其中心为贯穿底座3的圆形的第四通孔31,且第四通孔31与第二通孔211的孔径相同且同轴。底座3具有一圆环形的下表面32。下表面32于第四通孔31的外部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33,于本实施例中,该若干第三连接孔33有6个,且均为螺纹孔,呈均匀分布。

定位模板4包括一基板41和自基板41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延伸的固定轴42。

基板41紧贴底座3的下表面32,且基板41上设有一基准孔411,且基准孔411与底座3上的其中一第三连接孔33相对应。以基板41的上表面为基准面。

固定轴42为圆柱状,且与轴套部2的第三通孔221相对应。固定轴42的直径与轴套部2的第三通孔221的孔径相同。

具体加工前,将定位模板4固定在工作台上,机加工人可以非常便利而快捷地装夹零件,只需在第一个零件加工前进行对刀,随后的加工便可以装夹后直接调用数控程序进行打点加工。

在零件定位装夹时,必须在基准面上选定好基准方向,零件按照这个方式装夹,待加工孔的位置可以按照与该方向的夹角与相对位置进行打点加工。定位模板4的作用就是确定这个方向。显然,这个方向的确定应当利用底座3的下表面32上的孔,包括第四通孔31和六个第三连接孔33。不仅如此,为提高效率严格控制加工失误,还要求任何一个机加工人在利用定位模板4进行装夹的时候,无需校调不会出错,也就是定位模板4能够保证其利用定位基准面的基准孔411进行装夹时,其位置是唯一的。

由于底座3上的六个第三连接孔33关于中心对称,大小形状相同且EQS分布,无论利用哪些孔定位都可以,也就是说它们不能决定零件的方向具有唯一性。如果待加工孔也是均匀分布,那么无论用哪个孔定位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孔与定位孔之间的相对位置都相同。但是该零件的情况是待加工面上的孔非EQS分布,这就决定了在基准面中采用不同的孔定位,待加工孔与基准孔的相对位置就不一样,也就无法保证零件加工的正确性。

因此在零件待加工的孔的前道工序中,基准面中的螺纹孔不全部加工出来,而仅只加工出其中一个和中心孔,其他的螺纹孔仅打点出其位置,将这些孔的加工放到与上面两个面的孔同一道工序中,即在钻床上。如此,在基准面上就只有中心孔和一个螺纹孔,它们完全可以进行定位,而且由于中心孔和螺纹孔都是唯一的,它们的装夹也就只有唯一性了。由于底面的螺纹孔均匀分布,选择任何一个作为定位孔都可以,关键是当确定了这个孔作为定位孔后,就必须算出待加工孔与该孔之间的夹角,将它编入到数控程序中。

由此,定位模板4依靠中心轴与螺纹孔和基准孔与螺纹孔对正,进行定位。如此,该多面孔系轴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装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操作轻易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