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压力机安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660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压力机安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压力机用安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压力机厂商对设备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和设备也越来越复杂,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厂商对这些机器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压力机的安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气系统,电气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整个压力计的安全性能将受到影响,所以伺服压力机对电气系统有很高的要求。

伺服压力机引入安全控制系统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安全保护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消除设备的不安全隐患,使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得到保证,杜绝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控制系统不但要在开/停机,出现工艺扰动以及正常的使用和维护操作期间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一旦出现危险,系统立即做出反应并输出正确的信号,使设备安全停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伺服压力机安全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安全运动控制器,当运动控制器出现故障或伺服压力机出现异常情况时,运动安全控制器自动接管所有工作,使被控输出元件及时准确的作出相应动作,确保伺服压力机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伺服压力机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安全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和安全运动控制器分别通过网络与上位机通讯连接,运动控制器和安全运动控制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双向通讯连接,运动控制器和安全运动控制器分别连接一个PLC模块接口,与安全运动控制器连接的PLC模块接口与伺服压力机的被控输出元件连接,运动控制器与伺服压力机连接并控制该伺服压力的运行行为。

所述安全运动控制器包括用于检测伺服压力机运行行为的检测器,以及制动控制模块,检测器与制动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安全运动控制器还包括用于评估伺服压力机运行行为是否危险的危险评估模块,该危险评估模块的输入端与检测器连接、输出端与制动模块连接。

所述安全运动控制器还包括专用安全线路、传感器与执行模块,该专用安全线路与PLC模块接口连接,专用安全线路用于接收伺服压力机的安全信号并输送至PLC模块接口。

所述PLC模块接口通过NCUC总线与安全控制器连接。

所述PLC模块接口为带电热插拔式接口卡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全运动控制器,当运动控制器出现故障或伺服压力机出现异常情况时,运动安全控制器自动接管所有工作,使被控输出元件及时准确的作出相应动作,确保伺服压力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络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伺服压力机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和运动控制器,还包括安全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和安全运动控制器分别通过网络与上位机通讯连接,运动控制器和安全运动控制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双向通讯连接,运动控制器和安全运动控制器分别连接一个PLC模块接口,与安全运动控制器连接的PLC模块接口与伺服压力机的被控输出元件(如主接触器、安全阀门)连接,运动控制器与伺服压力机连接并控制该伺服压力的运行行为。

所述安全运动控制器包括用于检测伺服压力机运行行为的检测器,危险评估模块以及制动控制模块,检测器、危险评估模块和制动控制模块依次连接,危险评估模块用于评估伺服压力机运行行为是否危险,制动模块则用于对伺服压力机的相关部件进行执行输出处理。

所述安全运动控制器还包括专用安全线路、传感器与执行模块,该专用安全线路与PLC模块接口连接,专用安全线路用于接收伺服压力机的安全信号并输送至PLC模块接口。

所述PLC模块接口通过NCUC总线与安全控制器连接。PLC模块接口为带电热插拔式接口卡件,可靠性高、组态灵活、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在线维护性。

运动控制器主要对伺服压力机的运动控制、工艺控制和逻辑控制,并且通过传感器与执行模块、驱动系统进行控制。

伺服压力机设备的核心装置一般由开卷单元、送料机构、压力机本体和下料传送部分等几个工作区域,每个区域都由2个安全提升门或者安全开关和若干的紧急停止按钮,外围还有安全光栅来保护换模和上料区域,此外还有大量的安全信号,如滑块锁定、滑块位置、双手控制、压机模式等作为安全输入通过专用安全线路,接到运动安全控制器的PLC模块接口,该接口将这些信号转换成CPU所能接受和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入主机按用户程序进行逻辑运算,由输出接口控制被控输出元件(如主接触器、安全阀门等)的通断。

在伺服压力机正常运行过程中,运动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运动安全控制器处于待机状态。当运动控制器出现故障或伺服压力机出现异常情况时,运动安全控制器自动接管所有工作,使被控输出元件及时准确的作出相应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