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722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



背景技术:

仪表盘在进行自动化装配的过程中,储存主轴的料斗底部设有竖向的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为了控制主轴从料斗运出的有序性,其管径一般设置为略大于主轴的径向直径,主轴在料斗内堆积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主轴容易卡死在料斗连通出料通道的位置使得送料停止,影响送料进程。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主轴在料斗出料过程中卡死、集出料通道的主轴出料启停与运出于一体的送料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主轴在料斗出料过程中卡死、集出料通道的主轴出料启停与运出于一体的送料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包括有料斗、在下方连通料斗的出料管、从下至上地旋转穿入料斗和/或出料管内部的凸轮、运输主轴的机械臂;出料管竖向设置,出料管的下方设置有水平运动的活动板,活动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出料管所掉落主轴的第一凹槽及用于容置机械臂伸入夹持主轴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叉,活动板与出料管的间距小于主轴的径向尺寸。

优选的,还包括有能够穿入第一凹槽的感应器,机械臂包括有能够伸入第二凹槽夹持主轴的夹具、驱动夹具竖向运动的升降机构、使夹具绕竖向转动的旋转机构;感应器信号控制旋转机构的开闭。

优选的,出料管的底部设置有分流块,分流块把出料管的底部分为至少两个出口,活动板上的第一凹槽对应出口的位置和数量。

优选的,料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减速电机,凸轮固设于转轴上,减速电机通过带、链或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轴转动。

优选的,转轴上至少设有两个凸轮。

优选的,凸轮包括有沿圆周方向均布的至少两个凸部。

优选的,感应器通过气缸驱动进入第一凹槽中的主轴内,感应器包括有感应顶针、连接气缸与感应顶针的弹性件。

优选的,感应器包括有套设在弹性件外的导向套管。

优选的,还包括有朝向下方倾斜设置的出料槽,机械臂包括有能够水平移动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驱动夹具使主轴从第一凹槽运至出料槽。

优选的,夹具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气动夹爪,两个气动夹爪相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主轴外轮廓的凹部。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其通过凸轮的搅动使得料斗和/或出料管内的主轴在运输过程中被从下至上的顶起,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主轴在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导致位置卡死而终止出料,主轴能够稳定运输;通过活动板的设置,能够在出料管底部未设有主轴锁定的结构也可以保证主轴按照设定数量的有序运出,简化了出料的结构且使得主轴运出更稳定便捷。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送料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出料管和活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出料管内设有分流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活动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包括有料斗1、在下方连通料斗1的出料管2、从下至上地旋转穿入料斗1和/或出料管2内部的凸轮3、运输主轴的机械臂4;出料管2竖向设置,出料管2的下方设置有水平运动的活动板5,活动板5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出料管2所掉落主轴的第一凹槽51及用于容置机械臂4伸入夹持主轴的第二凹槽52,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52相交叉,活动板5与出料管2的间距小于主轴的径向尺寸。

由于凸轮3只需从下至上地拨动主轴即可使得堵塞在料斗1连通出料管2位置的主轴不至于卡死,拨动的主轴位置可以是在料斗1内,可以是在出料管2内,也可以是在料斗1连通出料管2位置。凸轮3包括有旋转部和在旋转部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凸部,该凸部在随旋转部转动的过程通过设置在料斗1和/或出料管2的通孔进入,通过从下至上的旋向来拨动主轴。

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其通过凸轮3的搅动使得料斗1和/或出料管2内的主轴在运输过程中被从下至上的顶起,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主轴在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导致位置卡死而终止出料,主轴能够稳定运输;通过活动板5的设置,能够在出料管2底部不设有主轴锁定的结构也可以保证主轴按照设定数量的有序运出,简化了出料的结构且使得主轴运出更稳定便捷。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还可以包括有能够穿入第一凹槽51的感应器6,机械臂4包括有能够伸入第二凹槽52夹持主轴的夹具41、驱动夹具41竖向运动的升降机构42、使夹具41绕竖向转动的旋转机构43;感应器6信号控制旋转机构43的开闭。本实施例的送料组件所运输的仪表盘主轴,针对的是主轴轴向两端的内管存在有能够被感应器6检测到的不同设置。例如主轴为管件,其中作为需求方向的正向设置时,感应器6通过穿入第一凹槽51而进入主轴后,主轴这部分的内管是贯通部分,感应器6通过光感或者触感均不能感应到被感应的结构,因而,判断出主轴此时是处于满足需求的正向,夹具41夹持主轴后正常运输;相反地,如果感应器6穿入主轴后,能够通过光感或者触感的方式感应到设置于主轴对应端部内壁上的感应块或感应板等结构,则感应器6能够感应到主轴处于反向设置需要调整方向来配合后续的装配,此时就需要在夹具41夹持主轴后,通过升降机构42使主轴移出第一凹槽51,通过旋转机构43来调整主轴的设置方向回到正向,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运输。

目前本实施例的送料组件所装配的仪表盘主轴两端的差异在于,一端内管是贯通设置,另一端设有挡板。如图3所示,感应器6则优选的包括有具有弹性的感应顶针61,感应可以是器通过气缸驱动进入第一凹槽51中的主轴内,感应器6还包括有连接气缸与感应顶针61的弹性件62和套设在弹性件62外的导向套管63。顶针61在气缸的驱动下穿过第一凹槽51的侧壁然后进入到主轴的内管中,如果主轴反向设置,则感应顶针61会在运动过程中接触或者感应到主轴内的挡板,从而感应到主轴的设置为反向,由于感应顶针61和挡板为刚性接触,需要通过弹性件62来缓冲两者相互接触时的应力,从而使得感应顶针61能够长期使用,导向套管63用于控制感应顶针61的运动路径接近于平行主轴的轴线,从而不会使得感应顶针61运动时跑偏而接触主轴的内壁产生误差检测。感应顶针61优选的通过接触式感应的方式来检测主轴的正反向设置,主轴一般为金属件,可以通过电路通断的方式来检测,即感应顶针61上设有电路上的两个断开触点,两个断开触点在接触金属件的主轴后,电路连通;或者是通过直接收集由挡板反射的光线信息来感应挡板是否存在。

如图4所示,出料管2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分流块21,分流块21把出料管2的底部分为至少两个出口,活动板5上的第一凹槽51对应出口的位置和数量。由于出料管2目前一般设置有只能够容置一个主轴宽度的尺寸,这种方式也是导致主轴进料堆积的原因之一,通过本实施例的分流块21的设置可以使得出料管2的宽度可以更大,能够降低主轴从料斗1进入出料管2发生堵塞的概率,并且通过分流块21多主轴的分出口导流,然后活动板5上的第一凹槽51、感应器6以及夹具41的数量均可以和出口的数量相对应,这样既可实现同时测量多个主轴的正反向设置情况以及出现反向设置主轴的同时换向的能力,这样能够成倍的增加主轴的送料效率。机械臂4上的旋转机构43相独立,其数量对应于每次主轴送料的数量,通过感应器6同时检测位于多个第一凹槽51内的主轴的正反向设置情况,来判断哪几个第一凹槽51内的主轴需要换向,然后检测到换向信号的感应器6相对应地控制旋转机构43来对主轴进行换向。感应器6可以是电性连接旋转机构43,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旋转机构43。

料斗1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减速电机,凸轮3可以固设于转轴上,减速电机可以通过带、链或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转轴转动。凸轮3的转向不宜过快,通过减速电机的低转速能够使得凸轮3平稳的拨动主轴来防止堵塞,其配合在设置分流块21情况下的较大宽度的出料管2能够更有效的防止主轴在料斗1连通出料管2位置的堵塞。

如图1所示,转轴上可以至少设有两个凸轮3,通过两个凸轮3在主轴两端的拨动,使得主轴不会出现一端翘起而另一端不翘起的情况,主轴两端受力均匀。凸轮3可以包括有沿圆周方向均布的至少两个凸部,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均布凸部的凸轮3每次拨动主轴的间隔不会太长,能够较好的配合主轴的下降出料速度。

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持续输送的仪表盘主轴自动送料组件,还可以包括有朝向下方倾斜设置的出料槽,机械臂4包括有能够水平移动平移机构44,升降机构42和平移机构44驱动夹具41使主轴从第一凹槽51运至出料槽。出料槽通过倾斜滑动的方式完成主轴沿轴线的送料,平移机构44可以包括有水平两个垂直轴的气缸,通过平移机构44的水平移动配合升降机构42的升降移动,使得第一凹槽51内的主轴能够在夹具41的夹持下运输到出料槽,从而完成下一步的运输。

如图2和图4所示,夹具41可以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气动夹爪411,两个气动夹爪411相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主轴外轮廓的凹部412。活动板5上的第二凹槽52可以是垂直于第一凹槽51,气动夹爪411通过升降机构42配合平移机构44伸入第二凹槽52,然后两侧气动夹爪411相互夹合,通过夹持力和凹部412来完成主轴的固定。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