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869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簧自动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弹簧行业,当弹簧加工成形之后,大部分都需要进行强压处理,把弹簧压至材料层的应力超过屈服点,使表面产生负剩余应力,心部产生正剩余应力,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在弹簧行业,对弹簧进行压定处理的机械式机器设备中,一方面需要人工放料进转盘内,另一方面需要人工把强压后的产品从转盘内取出,至少需要两个员工进行操作;由于转盘的规格是固定的,所以每一种不同的弹簧规格均需要不同的弹簧自动调整装置,增加了弹簧制造的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弹簧自动调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自动调整装置,它包括有立柱、圆形转盘、底盘、底板、转轴和外牙套;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底盘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的轴身上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圆形转盘相匹配的圆形槽;所述圆形转盘嵌套在圆形槽内;所述圆形转盘的顶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弹簧定位通孔;所述弹簧定位通孔在圆形转盘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圆形槽的内底壁设置有内螺纹通孔;所述外牙套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通孔相匹配;所述外牙套与内螺纹通孔相螺纹连接;所述外牙套的内孔设置在芯轴的正下方;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下料缺口;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从下至上穿过底盘后与圆形转盘的回转中心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设置在下料缺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槽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底盘过轴通孔;所述圆形转盘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转盘过轴通孔;所述转盘过轴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的轴身上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转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底盘过轴通孔和转盘过轴通孔;所述凸块插入到凹槽内;所述圆形转盘的上方设置有螺母;所述转轴的末端设置有与螺母相匹配的轴外螺纹;所述轴外螺纹与螺母相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转盘的上表面铰接有两个把手;所述把手对称设置在圆形转盘回转中心的左右两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自动调整装置,底盘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底板的上方;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立柱;立柱上固定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设置有芯轴;芯轴的轴身上固定设置有压板;圆形转盘嵌套在圆形槽内;圆形转盘的顶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弹簧定位通孔;弹簧定位通孔在圆形转盘上呈圆周分布;圆形槽的内底壁设置有内螺纹通孔;外牙套与内螺纹通孔相螺纹连接;外牙套的内孔设置在芯轴的正下方;底盘上开设有下料缺口;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一端相固定连接;转轴另一端从下至上穿过底盘后与圆形转盘的回转中心相固定连接;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接料板;接料板设置在下料缺口的正下方。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对外牙套的选用,外牙套的内孔直径大于芯轴直径,且小于弹簧的直径;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圆形转盘在圆形槽内转动;在圆形转盘转动过程中,人工依次把弹簧在进料工位处放入到弹簧定位通孔;当弹簧经过芯轴的正下方时,气缸带动芯轴下压,芯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弹簧定位通孔和外牙套;压板压紧在弹簧上进行消除剩余应力;弹簧继续随圆形转盘转动,然后在下料缺口也就是出料工位处跌落到接料板;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仅需要一人操作上料;完成弹簧消除剩余应力;极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形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柱;2、气缸;3、压板;4、芯轴;5、螺母;6、圆形转盘;

601、弹簧定位通孔;602、转盘过轴通孔;602a、凹槽;7、把手;

8、底盘;801、圆形槽;801a、内螺纹通孔;;801b、底盘过轴通孔;

802、下料缺口;9、支撑柱;10、底板;11、电机;12、接料板;

13、转轴;1301、凸块;1302、轴外螺纹;14、外牙套;A、进料工位;

B、出料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弹簧自动调整装置它包括有立柱1、圆形转盘6、底盘8、底板10、转轴13和外牙套14;所述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9;所述底盘8通过支撑柱9固定在底板10的上方;所述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立柱1;所述立柱1上固定设置有气缸2;所述气缸2的活塞杆端固定设置有芯轴4;所述芯轴4的轴身上固定设置有压板3;所述底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圆形转盘6相匹配的圆形槽801;所述圆形转盘6嵌套在圆形槽801内;所述圆形转盘6的顶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弹簧定位通孔601;所述弹簧定位通孔601在圆形转盘6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圆形槽801的内底壁设置有内螺纹通孔801a;所述外牙套14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通孔801a相匹配;所述外牙套14与内螺纹通孔801a相螺纹连接;所述外牙套14的内孔设置在芯轴4的正下方;所述底盘8上开设有下料缺口802;所述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与转轴13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另一端从下至上穿过底盘8后与圆形转盘6的回转中心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接料板12;所述接料板12设置在下料缺口802的正下方;在外牙套14的选用时,外牙套14的内孔直径大于芯轴4直径,且小于弹簧的直径;电机11带动转轴13转动,使圆形转盘6在圆形槽801内转动;在圆形转盘6转动过程中,人工依次把弹簧在进料工位A处放入到弹簧定位通孔601;当弹簧经过芯轴4的正下方时,气缸2带动芯轴4下压,芯轴4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弹簧定位通孔601和外牙套14;压板3压紧在弹簧上进行消除剩余应力;弹簧继续随圆形转盘6转动,然后在下料缺口802也就是出料工位B处跌落到接料板12;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仅需要一人操作上料;完成弹簧消除剩余应力;极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圆形槽80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底盘过轴通孔801b;所述圆形转盘6的回转中心处设置有转盘过轴通孔602;所述转盘过轴通孔602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602a;所述转轴13的轴身上设置有与凹槽602a相匹配的凸块1301;所述转轴13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底盘过轴通孔801b和转盘过轴通孔602;所述凸块1301插入到凹槽602a内;所述圆形转盘6的上方设置有螺母5;所述转轴13的末端设置有与螺母5相匹配的轴外螺纹1302;所述轴外螺纹1302与螺母5相螺纹连接;弹簧定位通孔601的直径等于弹簧的直径,根据所需加工弹簧的规格,选出对应的圆形转盘6;然后通过螺母5使圆形转盘6限位在圆形槽801内;这样圆形转盘6设置成可拆卸模块,通用性更高;方便不同规格弹簧定位通孔601的圆形转盘6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圆形转盘6的上表面铰接有两个把手7;所述把手7对称设置在圆形转盘6回转中心的左右两侧;利用把手7把圆形转盘6从圆形槽801取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对外牙套的选用,外牙套的内孔直径大于芯轴直径,且小于弹簧的直径;弹簧定位通孔的直径等于弹簧的直径,根据所需加工弹簧的规格,选出对应的圆形转盘;然后通过螺母使圆形转盘限位在圆形槽内;这样圆形转盘设置成可拆卸模块,通用性更高;方便不同规格弹簧定位通孔的圆形转盘更换;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圆形转盘在圆形槽内转动;在圆形转盘转动过程中,人工依次把弹簧在进料工位处放入到弹簧定位通孔;当弹簧经过芯轴的正下方时,气缸带动芯轴下压,芯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弹簧定位通孔和外牙套;压板压紧在弹簧上进行消除剩余应力;弹簧继续随圆形转盘转动,然后在下料缺口也就是出料工位处跌落到接料板;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仅需要一人操作上料;完成弹簧消除剩余应力;极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