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齿圈滚齿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3271阅读:19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圈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内齿圈滚齿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在加工内齿圈的滚齿时,一般是采用夹具夹持内齿圈外圆的方式进行内齿的车削。夹具的作用是对内齿圈进行定位,以使内齿圈获得相对于机床和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内齿圈牢固地夹紧。但是现有的夹具夹持力度不够,被夹持的内齿圈容易出现跑偏现象,从而导致加工后的内齿圈滚齿精度偏低,其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公司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内齿圈滚齿过程中牢固夹紧内齿圈的工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内齿圈滚齿加工工装,包括底座、机架、夹持机构和移送机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移送机构包括两个移送单元,每个移送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轮与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齿条与机架滑动连接;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包括滑轮、钢绳、拨杆和夹持块,拨杆中部与机架铰接,拨杆下端与夹持块固定连接,滑轮固定于机架上,钢绳绕过滑轮,且钢绳一端与拨杆上端固定连接,钢绳另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夹持块内设有通槽,齿条一端连接有紧固夹且紧固夹位于通槽内。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启动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钢绳缠绕在电机输出轴上,两根拨杆上端在拉绳的作用下逐渐远离,拨杆下端逐渐靠拢,从而带动夹持块靠拢,夹持块的工作面与内齿圈的整个周壁接触,对内齿圈进行固定。电机转动的同时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条运动,齿条上的紧固块与内齿圈的部分周壁接触,对内齿圈进一步紧固。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电机和夹持机构可以实现对内齿圈的初步定位,同时与移送机构、紧固夹配合使用,紧固夹与内齿圈的接触面积变小,其紧固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夹持的内齿圈出现跑偏现象,从而提高内齿圈滚齿的精度,保证其加工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与紧固夹铰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待加工的内齿圈直径较小时,紧固夹不仅会水平运动,也会产生竖直运动,齿条与紧固夹铰接可以实现紧固夹在竖直方向上顺利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夹与通槽侧壁接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齿条与紧固夹铰接,紧固夹与通槽侧壁接触可以避免紧固夹发生偏转,实现顺利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夹工作面设有橡胶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增大紧固夹与内齿圈的摩擦力,提高紧固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可以实现对内齿圈的初步定位,同时加强紧固效果,有效避免夹持的内齿圈出现跑偏现象,从而提高内齿圈滚齿的精度,保证其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齿圈滚齿加工工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电机2、齿轮3、齿条4、紧固夹5、滑轮6、钢绳7、拨杆8、夹持块9、通槽10、内齿圈11。

如图1所示的内齿圈11滚齿加工工装,包括底座1、机架、夹持机构和移送机构。底座1固定于地面,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输出轴朝向后方。移送机构包括左右两个移送单元,每个移送单元包括齿轮3和齿条4,齿轮3和齿条4相互啮合;齿轮3与电机2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齿条4与机架滑动连接,齿条4右端与一个紧固夹5铰接,紧固夹5的内侧面固定有橡胶层。夹持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包括滑轮6、钢绳7、拨杆8和夹持块9;拨杆8中部与机架铰接,拨杆8下端与夹持块9固定连接,滑轮6固定于机架上,钢绳7绕过滑轮6,钢绳7上端与拨杆8上端固定连接,钢绳7下端与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夹持块9内开有通槽10,紧固夹5位于通槽10内,紧固夹5与通槽10上、下侧壁接触。

启动电机2,左侧的电机2顺时针转动,右侧的电机2逆时针转动,与电机2输出轴连接的钢绳7缠绕在电机2输出轴上,左右两根拨杆8上端在拉绳的作用下逐渐远离,拨杆8下端逐渐靠拢,从而带动夹持块9靠拢,夹持块9的内侧面与内齿圈11的整个周壁接触,对内齿圈11进行固定。电机2转动的同时带动齿轮3转动,从而带动齿条4运动,齿条4上的紧固夹5与内齿圈11的部分周壁接触,对内齿圈11进一步紧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