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9930发布日期:2018-06-02 03:1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校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板经过淬火后会产生一定变性量,现在人们在处理变性的钢板时,都是通过压机进行压制,该种处理方式成本太高,使用太麻烦,还有就是将工件放在夹具中进行加压,并用锁紧螺栓将夹具锁紧,然后进行回火,该种方法同样很麻烦,而且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使用麻烦且成本较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包括支座预埋钢板、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底部均设有一个弹性支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两个拉力板,两个所述拉力板对称设置,所述拉力板内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贯穿通孔,所述拉力板底端内侧设有凸出板,所述支座预埋钢板放置在两个拉力板之间的凸出板上,所述支座预埋钢板上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顶端顶在支撑板底部。

将支座预埋钢板放置在两个拉力板之间的凸出板上后,使千斤顶伸长,通过两个拉力板及千斤顶共同作用下,将支座预埋钢板弯曲处压平,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对工人文化水平没有要求,受限较小,制造成本极低。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工字钢。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腿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内筒顶端固接在支撑板上,所述内筒底端置于外筒内,且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弹簧,在校平的过程中,支撑板会上升,在内筒、外筒的配合作用下,使支撑板上升更加平稳,防止弹性支腿脱离地面。

优选的,所述外筒底端设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支座预埋钢板底部放置有支撑座,方便放置支座预埋钢板。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腿的外筒上固接有支撑块、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支撑块正上方,所述限位块内插设有压力杆,所述压力杆底端顶在支撑块上,压力杆是为了使千斤顶上升更加省力,方便随时拿取压力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板为平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板开设有滑道,所述通孔顶壁设有外凸弧形板,所述外凸弧形板置于滑道内,校平的过程中,拉力板会发生一定的转动,在外凸弧形板的作用下,使校平过程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简单方便,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钢板的校平,对工人文化水平没有要求,受限较小,制造成本极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力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块1、限位块2、压力杆3、千斤顶4、拉力板5、支撑板6、内筒7、外筒8、弹簧9、滚轮10、凸出板11、支座预埋钢板12、支撑座13、下板14、上板15、滑道16、通孔17、外凸弧形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支座预埋钢板校平装置,包括支座预埋钢板12、支撑板6,支撑板6为工字钢,支撑板6两端底部均设有一个弹性支腿,弹性支腿包括内筒7、外筒8,内筒7顶端固接在支撑板6上,内筒7底端置于外筒8内,且内筒7与外筒8之间设有弹簧9,在校平的过程中,支撑板6会上升,在内筒7、外筒8的配合作用下,使支撑板6上升更加平稳,防止弹性支腿脱离地面,外筒8底端设有滚轮10,滚轮10为万向轮,支撑板6上设有两个拉力板5,两个拉力板5对称设置,拉力板5内开设有通孔17,支撑板6贯穿通孔17,支撑板6的下板14为平板,支撑板6的上板15开设有滑道16,通孔17顶壁设有外凸弧形板18,外凸弧形板18置于滑道16内,校平的过程中,拉力板5会发生一定的转动,在外凸弧形板18的作用下,使校平过程更加顺畅,拉力板5底端内侧设有凸出板11,支座预埋钢板12放置在两个拉力板5之间的凸出板11上,支座预埋钢板12上放置有千斤顶4,千斤顶4顶端顶在支撑板6底部,支座预埋钢板12底部放置有支撑座13,方便放置支座预埋钢板12。

弹性支腿的外筒8上固接有支撑块1、限位块2,限位块2置于支撑块1正上方,限位块2内插设有压力杆3,压力杆3底端顶在支撑块1上,压力杆3是为了使千斤顶4上升更加省力,方便随时拿取压力杆3。

将支座预埋钢板12放置在两个拉力板5之间的凸出板11上后,使千斤顶4伸长,通过两个拉力板5及千斤顶4共同作用下,将支座预埋钢板12弯曲处压平,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对工人文化水平没有要求,受限较小,制造成本极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