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外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9732发布日期:2018-07-10 23: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外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自动变速箱再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离合器进行拆解,自动变速箱零部件的再制造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在拆解后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需要存放很长时间,离合器蛊处于空气中,外壁会出现生锈、氧化等问题,重新装配自动变速箱时,需要对离合器蛊外壁打磨,以去除氧化和生锈层杂物,如果不处理而直接装配会影响变速箱的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对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外壁的修复方案为人工手持砂纸,对离合器蛊外壁打磨,这样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由于工人经验差异性等问题,修复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且砂纸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的汽车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外壁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外壁修复装置,包括:滑动部件、第一动力部件、带动离合器蛊转动的第二动力部件、对离合器蛊外壁进行贴合打磨的打磨轮;第一动力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上与打磨轮动力连接,打磨轮的轴线与离合器蛊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打磨轮的转向与离合器蛊的转向相同。

进一步,滑动部件包括:滑槽块、滑块;滑槽块上开设有滑槽,滑块安装在滑槽内,第一动力部件设置在滑块上。

进一步,滑动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滑块上同步带动第一动力部件、打磨轮进行转动的转动部件。

进一步,转动部件包括:套筒、扳手;滑块上开设有通孔,套筒安装在通孔内;扳手活动安装在滑块上并与套筒的一端部连接,第一动力部件与套筒的另一端部连接。

进一步,转动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滑块上的弹性顶块部件,扳手包括与套筒的一端部连接的扳动杆、顶角;弹性顶块部件与顶角相抵顶对顶角进行固定限位。

进一步,弹性顶块部件包括:移动轴、第一弹簧、顶块;滑块上开设有盲槽,顶块安装在盲槽内,移动轴活动安装在滑块上并深入盲槽内与顶块连接;第一弹簧套装在移动轴上,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滑块和顶块。

进一步,顶角为三角形带圆弧顶角,顶块为半圆形顶块,滑块上设置有对扳动杆进行限位的限位转动销。

进一步,转动部件还包括:第二弹簧、导向柱、套壳、压盖;套筒内开设有长方体孔,套筒上依次安装套壳、压盖,导向柱为与长方体孔相适配的长方体导向柱,导向柱安装在长方体孔内并依次与第二弹簧、压盖连接,第一动力部件与导向柱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上设置有平行的两个护板,第一动力部件通过固定杆与护板连接,打磨轮铰接安装在两个护板之间。

更进一步,第一动力部件包括电机,第二动力部件包括三爪卡盘。

本实用新型的修复装置中,打磨轮的转向与离合器蛊的转向相同,可以提高打磨效率;打磨轮的轴线与离合器蛊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将打磨轮与离合器蛊外壁进行贴合打磨时,随着第一动力部件的转动,打磨轮会相对于离合器蛊发生轴向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自动沿轴向打磨离合器蛊外壁的功能,不需要借助其他机构,设计巧妙,保证了对离合器蛊整个外壁的打磨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修复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中修复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部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扳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部件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离合器蛊;2、打磨轮;3、滑槽块;4、滑块;5、滑槽;6、套筒;7、扳手;8、通孔;9、扳动杆;10、顶角;11、移动轴;12、第一弹簧;13、顶块;14、盲槽;15、限位转动销;16、第二弹簧;17、导向柱;18、套壳;19、压盖;20、转动盘;21、护板;22、固定杆;23、电机;24、三爪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离合器蛊外壁修复装置,包括:滑动部件、第一动力部件、带动离合器蛊1转动的第二动力部件、对离合器蛊1外壁进行贴合打磨的打磨轮2;第一动力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上与打磨轮2动力连接,打磨轮2的轴线与离合器蛊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打磨轮2的转向与离合器蛊1的转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修复装置中,打磨轮2的转向与离合器蛊1的转向相同,可以提高打磨效率;打磨轮2的轴线与离合器蛊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将打磨轮2与离合器蛊1外壁进行贴合打磨时,随着第一动力部件的转动,打磨轮2会相对于离合器蛊1发生轴向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自动沿轴向打磨离合器蛊1外壁的功能,不需要借助其他机构,设计巧妙,保证了对离合器蛊1整个外壁的打磨效果。

其中,滑动部件包括:滑槽块3、滑块4;滑槽块3上开设有滑槽5,滑块4安装在滑槽5内,第一动力部件设置在滑块4上。滑动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滑块4上同步带动第一动力部件、打磨轮2进行转动的转动部件。

转动部件包括:套筒6、扳手7;滑块4上开设有通孔8,套筒6安装在通孔8内;扳手7活动安装在滑块4上并与套筒6的一端部连接,第一动力部件与套筒6的另一端部连接。转动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滑块4上的弹性顶块部件,扳手7包括与套筒6的一端部连接的扳动杆9、顶角10;弹性顶块部件与顶角10相抵顶对顶角10进行固定限位。

弹性顶块部件包括:移动轴11、第一弹簧12、顶块13;滑块4上开设有盲槽14,顶块13安装在盲槽14内,移动轴11活动安装在滑块4上并深入盲槽14内与顶块13连接;第一弹簧12套装在移动轴11上,第一弹簧12的两端分别抵顶滑块4和顶块13。顶角10为三角形带圆弧顶角10,顶块13为半圆形顶块13,滑块4上设置有对扳动杆9进行限位的限位转动销15。

具体的,扳手7由扳动杆9和顶角10两部分组成,扳动杆9和顶角10固定连接,顶角10与顶块13贴合,顶角10为三角形带圆弧,顶块13为半圆形,两者之间形成类似凸轮机构,顶块13在第一弹簧12作用下对顶角10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不操作扳手7时,打磨轮2不会发生转向,保证了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顶块13与滑槽块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2,顶块13可以相对滑槽块3滑动,移动轴11安装在滑槽块3的圆孔中,可以相对滑块4移动,移动轴11和顶块13之间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12的作用下,顶块13与顶角10一直保持贴合。滑块4与滑槽块3之间相互滑动,可以是燕尾槽,也可以是其他滑槽结构,滑槽块3固定在机架上。对于工件的安装,采用三爪卡盘24夹紧离合器蛊1的中心轴。

转动部件还包括:第二弹簧16、导向柱17、套壳18、压盖19;套筒6内开设有长方体孔(未图示),套筒6上依次安装套壳18、压盖19,导向柱17为与长方体孔相适配的长方体导向柱17,导向柱17安装在长方体孔内并依次与第二弹簧16、压盖19连接,第一动力部件与导向柱17的端部连接。

导向柱17的端部设置有转动盘20,转动盘20上设置有平行的两个护板21,第一动力部件通过固定杆22与护板21连接,打磨轮2铰接安装在两个护板21之间。转动盘20下方设置两个护板21,打磨轮2的转轴与护板21之间铰接,电机23通过固定杆22与护板21之间固定连接,电机23的电机轴与打磨轮2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转动盘20与导向柱17同轴固定连接,导向柱17导向部分为长方体,安装第二弹簧16部分为圆柱体,导向柱17与套筒6之间相互滑动,套筒6的内孔为长方体,长方体结构具有导向性,两种之间只能相互轴向移动,不能相互旋转。套筒6的外径为圆柱体。套筒6与扳手7固定连接,套筒6与滑块4之间可以转动,套壳18与扳手7固定连接,压盖19与套壳18之间铰接,第二弹簧16一端贴紧压盖19,另一端贴紧导向柱17。

第一动力部件包括电机23,第二动力部件包括三爪卡盘24。电机23带动打磨轮2高速旋转,夹装部分通过三爪卡盘24带动离合器蛊1与打磨轮2反方向转动,可以提高打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电机23驱动,进行打磨时,先用三爪卡盘24夹紧离合器蛊1,将打磨轮2放置在离合器蛊1外壁上,第二弹簧16工作时处于压缩状态,因此第二弹簧16会给导向柱17施加作用力,进而通过转动盘20给打磨轮2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打磨轮2与离合器蛊1外壁紧密贴合,这样更好地保证了打磨效果。然后启动电机23,电机23带动打磨轮2高速转动,三爪卡盘24带动离合器蛊1同向转动,即打磨轮2与离合器蛊1同为顺时针转动或同为逆时针转动。

扳手7朝向一侧,打磨轮2的轴线与离合器蛊1的轴线不平行,呈一定角度,且打磨轮2线速度大于离合器蛊1外壁的线速度,因此,随着电机23的转动,打磨轮2会相对于离合器蛊1发生轴向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自动沿轴向打磨离合器蛊1外壁的功能,不需要借助其他机构,设计巧妙,保证了对离合器蛊1整个外壁的打磨效果。当打磨轮2移动到离合器蛊1极限位置时,扳动扳手7,带动套筒6转动,套筒6带动导向柱17转动,打磨轮2也随导向柱17转动,使得打磨轮2与离合器蛊1轴线的角度发生改变,电机23继续驱动打磨轮2转动,打磨轮2朝向与前次相反的方向,沿离合器蛊1外壁轴向移动,因此实现了双方向打磨,单向打磨会使得打磨的轨迹呈螺旋线,引起打磨不均匀,双向的打磨使得离合器蛊1外壁打磨更均匀,修复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1.第二弹簧16的设置:工作时处于压缩状态,因此第二弹簧16会给导向柱17施加作用力,进而通过转动盘20,给打磨轮2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打磨轮2与离合器蛊1外壁紧密贴合,这样更好地保证了打磨效果。

2.自动轴向移动打磨:电机23带动打磨轮2高速转动,三爪卡盘24带动离合器蛊1同向转动,扳手7朝向一侧,打磨轮2的轴线与离合器蛊1的轴线不平行,呈一定角度,且打磨轮2线速度大于离合器蛊1外壁的线速度,因此,随着电机23的转动,打磨轮2会相对于离合器蛊1发生轴向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自动沿轴向打磨离合器蛊1外壁的功能,不需要借助其他机构,设计巧妙,保证了对离合器蛊1整个外壁的打磨效果。

3.双向打磨:当打磨轮2移动到离合器蛊1极限位置时,扳动扳手7,带动套筒6转动,并由限位转动销15进行转动限位,套筒6带动导向柱17转动,打磨轮2也随导向柱17转动,使得打磨轮2与离合器蛊1轴线的角度发生改变,电机23继续驱动打磨轮2转动,打磨轮2朝向与前次相反的方向,沿离合器蛊1外壁轴向移动,因此实现了双方向打磨,单向打磨会使得打磨的轨迹呈螺旋线,引起打磨不均匀,双向的打磨使得离合器蛊1外壁打磨更均匀,修复效果更好。

4.限位机构:扳手7由扳动杆9和顶角10两部分组成,扳动杆9和顶角10固定连接,顶角10与顶块13贴合,顶角10为三角形带圆弧,顶块13为半圆形,两者之间形成类似凸轮机构,顶块13在第一弹簧12作用下对顶角10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不操作扳手7时,打磨轮2不会发生转向,保证了打磨过程的稳定性。

5.导向柱17的设置:导向柱17滑动部分为长方体,安装第二弹簧16部分为圆柱体,导向柱17与套筒6之间相互滑动,套筒6的内孔为长方体,长方体结构具有导向性,两种之间只能相互轴向移动,不能相互旋转,套筒6的外径为圆柱体。这样设置使得导向柱17既能够通过第二弹簧16对打磨轮2施加压力,也能够带动打磨轮2进行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